戰後盤點,阿根廷人的馬島戰爭

著:馬丁•米德爾布魯克(Martin Middlebrook)

譯:俞敏

譯:俞敏

1982年6月14日,隨著梅南德茲(馬島陸海空軍指揮官)大筆匆匆一揮,潦草地在投降書上籤了名,算是代表全軍投降。馬島戰爭,這場決定福克蘭群島主權歸屬問題的傳奇戰爭,總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福克蘭戰爭中,被俘虜的阿根廷現役軍人總數剛好超過12700 人。但是有655 人再也沒能回家,這就是那些陣亡的阿根廷將士。他們來自不同的部隊,具體情況可參見下文列表:

士官等人,包括所有非現役職業軍人。在「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上喪生的2 名民間人士,則被歸入「商船隊等」。288 名新兵中,有224 人是1962 屆的,54 人是1963 屆的,10 人來自較早的幾屆,屬於推遲服役。陣亡的英軍總數為255 人,其中包括3 名在福克蘭島被炮彈炸死的當地居民。

從軍種對比來看,雙方最大的損失都集中在海上。「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上死了323 個阿根廷人,「埃斯塔多斯島」號上死了21 人,「阿爾弗雷茲·索布拉爾」號上死了8 人,福克蘭外海的「一角鯨」號、「伊瓜蘇河」號和南喬治亞島的「蓋雷科」號、「聖菲」號上各死了1 人,總共是356 人(英軍轟炸福克蘭各海港時死於海上和艦上的阿根廷士兵總數為197 人)。海軍方面的其他陣亡者包括4 名海航飛行員,以及從狐狸灣登陸的小股海軍分遣隊中被英軍艦炮炸死的1 名水手。

陸軍、陸戰隊和國民憲兵隊在地面戰中有239 人陣亡:斯坦利的初期登陸中有1 人,南喬治亞島行動中有2 人,福克蘭一戰中有228 人,負責搜尋英軍登陸部隊的1 架直升機墜毀造成8 人喪生。英方地面戰有82 人戰死。阿根廷在主要戰役中的死亡人員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步兵:165 人(包括陸戰隊)

炮兵 :18 人(11 名高炮兵、7 名野戰炮兵)

特種兵:12 人

工程兵:7 人

直升機組:6 人

其他:20 人

損失最大的,顯然還是那些直接面對英軍進攻的部隊:

第7團:36 人(朗頓山和無線嶺)

第12團:35 人(鵝原灣)

第4團:23 人(兩姐妹高地和哈列特山)

第5陸戰隊:17 人(搖晃山和工兵山)

阿根廷飛行員和其他各類機組成員陣亡總數為45 人,其中41 人來自空軍,4 人來自海航部隊。英軍飛行員中有4 人戰死,1 人是在鵝原灣被地面高炮打死的,3 人是因為飛行事故而墜機身亡的。這裡所列舉的雙方死亡人數,未包括因直升機墜毀而身亡的人員;在這方面,英軍的傷亡人數比阿根廷軍多得多。阿根廷空軍在福克蘭地面戰中也有14 人戰死,具體來說,應該是1 名軍官和10 名士兵死於轟炸和炮擊,另有3 人是在鵝原灣之戰中陣亡的。胡吉克中尉在試圖駕駛「巖堡」飛機從鵝原灣起飛時,被英軍炮彈炸死,計入機組人員傷亡名單。陣亡人員的屍體,還有很多墜入大海的飛行員的遺骸,都沒能找回。死於福克蘭地面戰的那些人,就一直長眠於島上了。英國人在戰後循著蛛絲馬跡找到了大多數戰地墓穴,並提議將遺體交還給阿根廷的家屬安葬,但阿根廷政府卻斷然拒絕,聲稱福克蘭是阿根廷領土,屍體理應就地安葬。於1982 年4 月2 日死在政府大樓的佩德羅·加奇諾,是唯一一個死後遺體被帶回國內的阿根廷軍人。英國人在達爾文建造了一個公墓,將230 餘具遺體遷葬到了那裡。這個數字佔阿根廷已知陣亡人員總數的90% 以上。不過這些屍體中能被辨認出身份的不到100 具,無名屍骸中為數最多的是陸軍人員,因為他們沒有可靠的身份牌。

阿根廷的物資損失更是令人瞠目結舌。1 艘巡洋艦、1 艘潛艇、3 艘運輸艦和1 艘拖網漁船「一角鯨」號,這些艦船要麼沉沒,要麼因其他原因而損失;還有3 艘小船被丟在了福克蘭,成為英國人的戰利品。飛機損失同樣嚴重,總計75 架固定翼飛機和25 架直升機。英方因各類原因而損失的飛機一共有34 架——24 架直升機、10 架「鷂」式戰機。45 架固定翼飛機是在升空作戰時損失的,其中有24 架被「海鷂」擊落,其餘的是其他因素導致。被派到福克蘭的59 架地面攻擊機和直升機中,僅空軍的2 架「支奴幹」和海軍的馬基得以返回本土。

阿根廷陸軍的物資損失可以簡單地一筆帶過。除了士兵們戰後又穿著回家的衣服外,運到福克蘭的其餘物資幾乎都損失殆盡。3 個旅的情況半斤八兩,所有的單兵武器和各類裝備都沒了。

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阿根廷的努力全都付諸東流。軍政府低估了英國的反應,也錯判了美國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態度。每個人都清楚地記得阿根廷聲稱對福克蘭擁有主權,但出兵動武卻沒得到多少國家支持。除了幾個南美鄰國外,給予積極援助的僅有利比亞。

阿根廷軍確實很賣力,不過和其對手相比遠為遜色,戰力明顯不在一個檔次。打響開局之戰的海軍,在「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戰沉後,便完全放棄了積極進攻的戰鬥意圖,整個艦隊苟且偷安,灰溜溜地自囿在本土沿海海域。陸戰隊和地面部隊在搖晃山一戰打得不錯,儘管大多數對戰僅靠一個排的兵力和陸軍的支援。被派到福克蘭的海航部隊的馬基飛機和「渦輪導師」飛機,以及從航母上調派到本土機場的為數不多的老式「天鷹」,都遠不能和英軍的防禦武器相比。雖說那天「天鷹」飛行員擊沉「熱心」號護衛艦,贏得一次勝利,但代價實在過大,中隊實力大損,以至於到了需要他們展現反艦技能的時候無機可派。唯一一支可以算得上取得絕對勝利的海軍單位是「超軍旗」中隊,他們充分利用手裡數量有限的飛魚導彈,擊沉2 艘英艦。從中可以得出一個教訓:要想發動現代化戰爭,手裡先得有現代化武器。

阿根廷海軍 「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

阿根廷海軍 「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

另一個出了大力的軍種是空軍。阿根廷飛行員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永遠值得敬佩,但如果用歷史的眼光加以評判,那麼還是要更多地考慮到,搭上這麼多飛行員的性命的這種蠻勇行為到底成效如何。事實上,阿根廷飛行員戰時管理體制隱藏著太多的失策。在這裡,我們不妨通過不同的作戰方式來加以評析。阿根廷起初想要維持空防優勢,但在1982 年5 月1 日真正開戰的這天,「幻影」和「匕首」在與「海鷂」的對抗中鎩羽而歸,於是阿根廷只能放棄這一打算,之後也沒有再認真考慮過奪回制空權。這使戰鬥轟炸機部隊只能冒著巨大風險去執行反艦攻擊任務。這段時間反艦攻擊作戰非常頻繁,吸引了大量的外界宣傳, 不過阿根廷軍所採用的戰術——超低空接敵方式,實際上並不可取,扔了那麼多的炸彈都沒能爆炸。參與反艦攻擊的「天鷹」和「匕首」,前前後後超過150 架次,其中大約有100架次抵達目標水域。據統計,一共有16 架飛機,投下25 枚炸彈,擊中14 艘英艦(9 艘戰艦、4 艘登陸艦、1 艘登陸艇);不過25 枚炸彈中僅有11枚被正常投放,碰撞後成功爆炸。唯一一艘被空軍完全炸沉的英艦是「考文垂」號,另外還有1 枚炸彈幹掉了「熱心」號;「羚羊」號上的那幾枚炸彈並沒有爆炸,只是英國人拆彈失敗,結果把艦給搞沉了。

在其他幾類行動中,阿根廷軍打過的唯一一次「勝仗」是「堪培拉」的那次高空轟炸行動,攻擊的是那艘保持中立的「大力神」號超級油輪;而「堪培拉」對英軍地面陣地發起的幾次夜襲,造成的人員和設備損失微乎其微。派到福克蘭遂行對地攻擊的24 架「巖堡」飛機也好不到哪兒去,2 名飛行員身亡,飛機也全部損失,僅僅在鵝原灣之戰中打下1 架「偵察兵」直升機。空軍唯一一次取得成功的行動,理應歸功於第1 空運組,尤其是該單位的「大力神」機組成員, 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們始終發揮穩定,順利完成了空運和加油任務,還執行了幾次收穫頗豐的空中偵察。不過阿根廷方面的自我評價也很中肯,之所以空軍的戰鬥力難以施展,是因為諸多空中行動只能從較遠的本土基地發起,而且大多數情況下空軍都是在用自己所不擅長的方式作戰,也沒有進行充分準備。再者,假如英軍特混編隊中沒有編入「海鷂」這種在馬島戰爭中最為關鍵的飛機, 空戰的結果可能就大不相同。

可是到最後,最重的擔子還是落在了福克蘭的陸軍肩上。想想那些指揮官也確實可憐,而那些普通士兵更是值得同情,就這麼孤立無援地被扔在了一個個小島上,一輪接一輪地和敵人廝殺,到頭來還得吞下戰敗投降的苦果。阿根廷國內的公眾輿論,很少顧及這些遠在天邊的陸軍戰士,也沒人對他們表達同情。當戰艦和飛機返回港口或者基地時,那些凍餒交加的士兵還得守著那些荒涼的島上山頭。只要英軍在海岸站穩腳跟,阿根廷士兵就再也沒有機會擊敗對手。阿根廷軍或許沒有接受過良好的訓練,裝備水平也不行,但他們是帶著一種勇毅與榮譽在戰鬥,而且也沒有對平民濫施淫威。

加爾鐵裡的軍政府倒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軍事集團。已退役的將軍列納爾多·B. 維格諾內(Reynaldo B. Bignone)當選總統,不過這也只是權宜之計。這場戰爭讓阿根廷的軍人政治走到盡頭,民主政府得以重新上臺。

本文摘自《馬島戰爭:阿根廷為福克蘭群島而戰》

二戰後爆發的兩國之間的現代化海空對戰特別少,馬島戰爭就是其中之一,因而對各國現代化海軍建設的借鑑意義特別大,被譽為「各國海軍發展的啟示錄」。本書作者馬丁·米德爾布魯克是少數幾位獲准採訪曾參與馬島行動的阿根廷人員的英國曆史學家,他從阿根廷軍隊的視角出發,生動地記錄了馬島戰爭的全程,並從政治、軍事方面分析了了阿根廷軍失敗的深層次原因,對阿根廷軍隊的作戰組織方式、指揮層所制訂的作戰規劃和反擊行動提出了全新的見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