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保羅•卡雷爾
譯:小小冰人

奔流的察裡察河(Tsaritsa)從史達林格勒中間穿過,深邃的河谷將這座城市分成南北兩部分。察裡津更名為史達林格勒時,察裡察河保持著原來的名字,如今,史達林格勒又變成了伏爾加格勒,這條河依然保留著它最初的名稱。1942年,察裡察河著名或惡名昭著的河谷構成了霍特與保盧斯集團軍之間的結合部。沿著這條河谷,兩個集團軍的內翼迅速穿過城市,直抵伏爾加河。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表明,敵人只進行了後衛遲滯戰鬥,即將要放棄這座城市了。
崔可夫元帥的回憶錄中揭示出,史達林格勒的兩個集團軍放棄了這座城市的接近地後,隨即發現自己陷入災難性形勢中。即便是經驗豐富的指揮員也不覺得守住史達林格勒的機會有多大。第62集團軍司令員洛帕京將軍就認為這座城市無法守住。因此,他決定棄守史達林格勒。但當他試圖讓參謀長落實這一決定時,克雷連科將軍拒不同意,並緊急通知了赫魯曉夫和葉廖緬科。洛帕京被解除了職務,儘管他絕不是個懦夫。
如果讀過崔可夫所描述的史達林格勒門前的形勢,就不難理解洛帕京的決定。崔可夫寫道:「不得不放棄史達林格勒城外最後的幾公里和幾米,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敵人在兵力、軍事技能和主動權上佔據優勢,這令人痛苦萬分。」
這位元帥描述了國營農場(第64集團軍的各指揮部設立在這裡)的工人們是如何偷偷逃往安全處的。他寫道:「通往史達林格勒和伏爾加河的道路上擠滿了人。
集體農莊的莊員,國營農場的工人,帶著他們的牲畜,拖家帶口趕往伏爾加河渡口。他們把牲畜趕在前面,包裹背在身後。史達林格勒已是一片火海。德國人已經進城的謠言增添了人們的恐慌情緒。」
這就是當時的情形。但史達林不打算輕易放棄這座城市。他派出了自己最可靠的支持者之一,一名忠誠的布爾什維克,作為軍事委員會的政治委員趕赴前線,奉命激勵軍隊和平民戰鬥到最後一刻,他就是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為了史達林的這座城市,他要求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拿出自我犧牲的精神。
普拉塔諾夫中將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集紀錄片中,有幾個數字說明了當時的情況:50000名平民志願者加入了民兵組織;75000名居民被分派到第62集團軍;3000名年輕姑娘被動員起來,擔任護士、電話接線員或是無線電操作員;7000名13至16歲大的共青團員被武裝起來,加入到作戰部隊中。每個人都成了戰士。剛剛還在工廠裡從事生產的工人們奉命拿起武器投入戰場。「紅色街壘」兵工廠製造的大炮,剛從裝配線上下來,便被投入廠區內的陣地,朝著敵人開炮射擊。操縱這些大炮的是廠裡的工人。
9月12日,葉廖緬科和赫魯曉夫委任崔可夫為第62集團軍司令員,洛帕京被撤職後,該集團軍一直由參謀長克雷連科指揮。崔可夫的任務是:守衛伏爾加河上的這座堡壘。這是個明智的選擇。崔可夫嚴厲、有事業心、具備戰略天賦、英勇無畏、極其頑強,是個合適的人選。他沒有嘗過1941年蘇聯紅軍遭遇的慘敗,因為那時他還在遠東。與許多戰友相比,崔可夫是一股尚未動用的力量,過去的災難對他沒有影響。
9月12日10點整,崔可夫趕到亞梅村(Yamy)的方面軍司令部,向赫魯曉夫和葉廖緬科報到。這個小村落位於伏爾加河的對岸。有意思的是,與他會談的是赫魯曉夫,而不是軍事首長葉廖緬科。
據崔可夫的回憶錄記載,赫魯曉夫說:「第62集團軍前任司令員洛帕京將軍認為,他的集團軍無法守住史達林格勒。但我們再也不能後撤了。這就是他被解除職務的原因。經最高統帥批准,方面軍軍事委員會請您,崔可夫同志,擔任第62集團軍司令員。您如何理解您的任務?」
「這個問題令我感到驚訝。」崔可夫寫道,「但沒時間仔細考慮自己的答覆。於是我說道,‘交出史達林格勒會挫傷人民的士氣。我發誓,決不放棄這座城市。我們要麼守住這座城市,要麼戰死在這裡。’赫魯曉夫和葉廖緬科看著我,然後說,我正確地理解了我的任務。」
10小時後,賽德利茨的軍發起了對史達林格勒市中心的進攻。崔可夫設在102高地的集團軍司令部被炸彈摧毀,他不得不帶著自己的參謀人員、廚師和一些女兵撤至伏爾加河附近、察裡察河谷中的一個地下掩體中。
第二天,9月14日,馮·哈特曼將軍的第71步兵師已攻入城內。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穿過了市中心,甚至還獲得了一條通往伏爾加河岸的狹窄通道。
與此同時,進攻察裡察河谷南部的第24裝甲師的擲彈兵,穿過舊城區的街道,奪取了中央火車站。9月16日,馮·海頓的營同樣抵達了伏爾加河。別克托夫卡與史達林格勒之間,庫波羅斯諾耶(Kuporoznoye)的郊區,第14裝甲師和第29摩步師的部隊,自9月10日以來已從南面切斷了這座城市及其河流。這座城市,只有北部仍由崔可夫的部隊在堅守。「我們必須爭取時間。」他對屬下各級指揮員說道,「以此來調集預備隊,並消耗德國人。」
「時間就是鮮血!」他這樣說道,這句話是從美國人的格言「時間就是金錢」修改而來。的確,時間就是鮮血。整個史達林格勒戰役被概括在這句話中。
崔可夫的廚師格林卡,把自己的戰地廚房搬入新的地下掩體時,不禁長長地鬆了口氣。在他上方是30英尺厚、牢固的蓋土層。他高興地看著將軍的女服務員說:「塔莎,在這裡,再也不會有彈片掉進我們的湯裡了。沒有炮彈能擊穿這麼厚的土層。」
「可是,」塔莎答道,她知道格林卡害怕些什麼。「一顆一噸重的炮彈就能把這裡炸燬,將軍同志就是這麼說的。」
「一噸重的炮彈,這種炮彈很多嗎?」格林卡焦急地問道。
塔莎安慰著他:「這種概率非常小,它必須直接命中咱們的掩體才行。將軍同志就是這樣說的。」
前線的激戰聲,傳入深深的地下掩體中就變成了遙遠的隆隆聲。屋頂和牆壁整齊地鋪設著木板。這座地下掩體內有幾十間房間供集團軍司令部人員使用。中間的一間大房間供司令員和參謀長使用。這座被稱為「察裡津地窟」的掩體是在剛剛過去的夏季期間修建的,當時是作為方面軍司令部使用。掩體的一個出口通向察裡察河谷,位於伏爾加河陡峭的河岸旁,另一個出口則通往普希金大街。
崔可夫的辦公室裡,鋪了木板的牆壁上釘著一張手繪的史達林格勒城市平面圖,約10英尺高、6英尺寬,這是總參的作戰地圖。戰鬥前線已不再位於腹地,作戰地圖的比例也不再以公里計,而是以米來計算。這是一場爭奪街角、街區和獨立建築物的戰鬥。
崔可夫的參謀長克雷洛夫將軍,正將最新的戰鬥態勢填入地圖——德軍的攻擊用藍色標註,蘇軍的防禦陣地則為紅色。地圖上,藍色箭頭距離戰地指揮部越來越近了。
本文選自《東進:1941—1943年的蘇德戰爭》

任何一個致力於東線戰役研究的人都無法迴避《東進》《焦土》這兩部著作;
無法逾越的經典,被91家出版社譯成65國文字流傳至今;
東線戰場開山鉅作,蘇德戰爭全景史詩,有血有肉的歷史傳奇,被譽為「永恆的經典之作」;
亞馬遜五星好評圖書,保羅•卡雷爾親筆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