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喝這麼多酒,你們是魔鬼嗎?

真的假的?喝這麼多酒,你們是魔鬼嗎?

「憲法」號戰艦,別名又叫「老鐵甲」號,美國海軍史上鼎鼎大名的風帆戰艦,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艘保存至今依舊能夠遠航的風帆戰艦之一。從1798年7月22日正式服役算起,「憲法」號熬到現在已經是兩百多歲的老古董了,就像那些飽經滄桑的老兵一樣,經歷多了自然故事也多,見證了兩個世紀風雲變幻的老爺船同樣有著數不清的傳奇故事。最著名的當屬「老鐵甲」稱號的由來——「憲法」號仗著自己皮糙肉厚硬扛炮彈的故事已經廣為人知,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神奇的故事更是讓人驚掉了下巴。

不要看人家年紀大了就小看人家,人家寶刀不老,還能打炮

這個流傳已久的故事據說發生在「憲法」號處女航期間,1798年7月27日,剛剛服役還不到一個星期,「憲法」號就急急忙忙地從波士頓港起航,帶著船上的六十門火炮、475名船員以及足夠6個月消耗的補給品出發了。根據故事所說,首次遠航的任務就是要走出家門去尋英國人的晦氣,騷擾大英帝國在大西洋上的海上航運,因此,「憲法」號必須帶上充足的彈藥。據說船上儲備了7400發炮彈和11600磅火藥,足夠和皇家海軍大幹一場了。

當然,常言說得好,「晴帶雨傘飽帶乾糧」,既然是出遠門跟人幹仗,打人的傢伙要帶上,吃的喝的也得多預備著,尤其是喝的,水手們最惦記的就是這個,因此「憲法」號的船艙裡還裝了足足79400加侖的朗姆酒和48600加侖的淡水,以便在路上慢慢享用——那時候戰艦上的蒸餾器還是非常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奢侈品,「憲法」號即便是像英國人的戰艦那樣配備了蒸餾器,也無法提供足夠的淡水來滿足數百名船員的日常需要,所以喝的一定要帶足。

按故事裡描述的情節,「憲法」號從波士頓港出發之後就一路向南航行,在10月6日抵達了西印度群島上的牙買加島,在島上補充了826磅麵粉和68300加侖當地特產的朗姆酒,然後就一路向東駛向北大西洋,單槍匹馬直奔英國人的老家去了。11月12日,長途跋涉的「憲法」號路過葡萄牙管轄的亞速爾群島,在這裡裝上了550磅牛肉和64300加侖的葡萄酒——亞速爾群島的葡萄酒可是非常有名的土特產,比起馬德拉葡萄酒也毫不遜色。接下來,膽大包天的「憲法」號就跑到大英帝國家的家門口開始興風作浪,在英格蘭沿海地區連殺帶搶,取得了極為「輝煌」的戰績:幹翻了五艘皇家海軍的戰艦,捕獲並鑿沉了整整一打(12艘)商船,還把船上的朗姆酒搶了個精光。

搶劫!把朗姆酒都交出來

搶劫!把朗姆酒都交出來

在故事裡,「憲法」號就這麼如入無人之境,蹲在大英帝國家的門口折騰了兩個多月,直到船上的炮彈和火藥都打光了還意猶未盡,捨不得就此收手。1月27日,這幫膽大包天的傢伙又夜襲克萊德灣,一隊人馬殺到岸上搶了個不亦樂乎,最值得炫耀的重大戰績就是把當地威士忌酒廠裡的酒窖給搬空了。弄到了40000加侖威士忌之後,「憲法」號這才帶著心滿意足的船員們掉頭跑路。1798年2月20日,高奏凱歌的「憲法」號回到了波士頓港,此時船上的朗姆酒、葡萄酒、威士忌被喝得一滴都不剩,艙裡的48600加侖水倒是原封不動給帶了回來。

以上就是這個傳奇故事的全部內容,考慮到當時剛剛獨立不久的美國與大英帝國之間的實力差距,這個以弱勝強的故事乍一聽起來確實挺唬人的,腦筋不好使的揚基佬肯定一個個聽得熱血上頭、淚流滿面。不過,睿智的讀者老爺可沒這麼好忽悠的,稍微留心就能發現,這個聳人聽聞的故事其實漏洞百出,單單是朗姆酒的消耗量就讓人完全無法置信。按照故事裡的說法,「憲法」號從波士頓起航時船艙裡就有79400加侖朗姆酒,在牙買加又裝上了68300加侖,在英國又上岸搶了40000加侖,整個遠航期間,光是朗姆酒就消耗掉了187700加侖,如果算上在亞速爾群島購買的64300加侖葡萄酒,214天的航程中一共幹掉了252000加侖的各種酒類!這樣算起來,475名船員每人每天都要喝掉1.85加侖的朗姆酒,加上葡萄酒的話,每人每天就要達到2.48加侖!

水手們無酒不歡,可是這麼多酒也不科學啊

水手們無酒不歡,可是這麼多酒也不科學啊

每天喝這麼多酒,你們是魔鬼嗎?這可真不是鬧著玩的,對於貨真價實的酒鬼來說也是難以想象的,美國海軍的規定也不允許啊——海軍在建立之初,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對此就有明確的要求,每個船員每天只允許得到半品脫的朗姆酒或是一品脫的啤酒。正常出航的時候,船上帶的朗姆酒肯定比淡水少得多,在1812年戰爭時期,「憲法」號執行一次為期至少六個月的巡航任務,除了硬餅乾、鹹牛肉、鹹豬肉等等各種食品,船上一共帶了47265加侖淡水和5074.1加侖的烈酒,而這些烈酒就已經足夠船上485名船員的消耗。

況且,朗姆酒是不折不扣的烈性酒,當時朗姆酒的酒精含量一般都在57度以上,每天半品脫就足夠讓一些不勝酒力的船員們暈頭轉向了,1.85加侖朗姆酒,算起來這可是整整七升,別說是嗜酒如命的酒鬼了,哪怕是來一頭大象也招架不住。更何況船員們不是來度假,他們在船上乾的可都是苦力活:笨重的火炮、高聳的桅杆、粗糙的纜繩、搖盪的風帆…哪一樣都不好伺候,必要時還得冒著紛飛的彈雨和敵人廝殺。這麼多的烈酒灌下去,急性酒精中毒肯定是跑不了,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就足以致命,船員們別說是爬桅杆了,恐怕連吊床都沒機會再爬上去了,等著腳上捆一顆炮彈集體海葬吧。如果再加上葡萄酒的話就更不得了,2.48加侖,接近九升半,哪怕是換成是涼水,飲(yìn)這麼多也能把人的腰子給撐廢了。所以,單從朗姆酒的消耗量來看,這個故事就缺乏可信度。

九升半,這種杯子得十杯才能裝下,一天喝這麼多酒,肯定是妖怪…

除此之外,故事當中的其他漏洞還有不少,「憲法」號跑到牙買加購買朗姆酒和其他補給品的說法也毫無可能。當時的牙買加是英國統治下的殖民地,自從1655年從西班牙手中搶到手之後,大英帝國在這裡苦心經營了上百年,一直到二十世紀初,這裡還是皇家海軍在加勒比海地區主要的軍事基地,炮臺和艦隊樣樣都不缺。如果真的像故事裡所說的那樣,「憲法」號的處女航是為了騷擾英國人的海上航運,自然不會傻頭傻腦地跑到皇家海軍的地盤上買什麼補給品。真想弄點兒補給品,最佳的策略就是四處打劫缺乏反抗能力的英國商船,既沒什麼風險,又有大筆的獎金,捎帶著還能豐富一下船上的廚房,完全用不著去捅牙買加這個馬蜂窩。

再分析一下美國獨立之後的時代背景,就能發現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完全不符合當時的歷史。美國雖然自獨立之後就一直面臨著英國在海上和北美大陸本土的軍事威脅,但是歐洲大陸的利益才是英國最關注的所在,而法國大革命無疑成為改善英美關係的契機。為了集中力量對付法國,1794年英國同美國簽署了《傑伊條約》,兩國關係不僅得到了緩和,美國人還有生意可做,這當然令法國大為光火。原本法國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最重要的盟友,雙方還在1778年簽署過聯盟條約,但是美國自從法國大革命之後就趁火打劫,不僅把欠法國的債務一筆勾銷,還居然背棄了盟約與同英國人眉來眼去,藕斷絲連。法國人在歐洲大陸打得不可開交,美國卻背信棄義置身事外,美國人打的如意算盤是騎在牆頭兩邊撈好處,結果兩頭都不落好,惹得英法兩國都一肚子火,法國人更是氣急敗壞,派遣戰艦四處捕捉美國商船。1798年正是美法兩國準戰爭狀態最為緊張的時期,此時剛剛服役的「憲法」號怎麼也不會放著自家門口的商船不管不顧,莫名其妙地跨越大西洋去尋英國人的晦氣。

實際上,「憲法」號真正的首航日期並不是1798年7月27日,而是7月22日,從波士頓啟航前往加勒比海地區,目的也不是為了騷擾英國人的商船,而為了應對與法國人的準戰爭狀態。在1799至1801年,「憲法」號還擔任了西印度群島艦隊的旗艦,負責驅逐威脅航運安全的法國私掠船,解救本國被扣船隻,同時還不遺餘力地到處搶掠法國人的商船。在這段時間,「憲法」號正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跨越大西洋跑到英國人家門口的機會。

或許有讀者老爺要問,是不是這個故事最初的作者把「憲法」號在1812年英美爆發戰爭之後的經歷和戰績張冠李戴了呢?這種可能性也並不存在,作為在美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戰艦,「憲法」號在這場戰爭中與皇家海軍的歷次交鋒記錄都不難查證。戰爭爆發之後,「憲法」號與皇家海軍的首次交鋒發生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港東南約350海里處,皇家海軍的「勇士」號戰艦成了第一個犧牲品,這也是它贏得「老鐵甲」外號的成名之戰,時間是在1812年8月19日。

「勇士」號的沉沒成就了「憲法」號的威名

「勇士」號的沉沒成就了「憲法」號的威名

同年12月29日,「憲法」號又和皇家海軍的38門炮艦「爪哇」號幹了一仗,地點是在巴西外海。「爪哇」號和「勇士」號一樣,都是皇家海軍從法國海軍那裡繳獲後留用的戰利品,屬於五級風帆護衛艦,噸位小、火炮少,在皇家海軍那裡只能算是個跑龍套的,出來從事巡邏、騷擾敵方航線的工作還算湊合。無論是噸位還是從火炮數量上來看,都不是「憲法」號的對手,敗下陣來也毫無懸念。

到了1813年,由於英國海軍的封鎖,「憲法」號基本上都窩在波士頓港不敢露面,在此期間一直忙著修補幾次戰鬥中受損的船體和帆具。直到1813年12月31日,「憲法」號才偷偷摸摸溜出波士頓,準備騷擾英國人在西印度群島的航運。

1814年2月14日,「憲法」號在加勒比海東部的巴貝多附近海域撞見了皇家海軍的「匹克」號。可憐的「匹克」號原本是條兩百多噸的私掠船,總共只裝備了14門火炮,很快就被「憲法」號打得遍體鱗傷葬身大海。「憲法」號在向風群島附近航線上又順手牽羊搶掠了五艘英國商船,搶完之後就趕緊跑路,在返航途中還遭到了皇家海軍戰艦「朱諾」號和「特恩多斯」號的追擊。為了減輕負載加速逃命,「憲法」號上的船長斯圖爾特領著水手們把船艙裡的東西拼命往海里扔,連飲用水和口糧都扔了不少。當然,大家不約而同地把儲備的烈性酒留到最後一刻才扔了出去,在此之前還是有充足的機會把酒先灌進肚子裡。倉皇逃命的途中,「憲法」號慌不擇路,跑到波士頓港以北不遠的馬布爾黑德港,在那裡藏了足足有兩個星期,隨後就返回老巢波士頓,從4月一直躲到12月中旬。

為了妥善儲存心愛的烈酒,美國人把酒桶做得很精緻

此時戰爭已經進入了尾聲,英美雙方早就坐到了談判桌上,1814年12月24日,兩國的外交人員在比利時簽署旨在結束戰爭的《根特和約》。不過,由於通訊和交通不便,直到1815年2月17日美國總統麥迪遜在和約上簽字,英美雙方在海上的戰爭依然還沒有結束。「憲法」號在1815年2月20日,又擊敗了皇家海軍的「塞恩」號和「黎凡特」號。其實在此之前,「憲法」號在海上游蕩時已經得知了《根特和約》簽署的訊息,不過,為了趕在戰爭結束前再撈上一票,斯圖爾特船長還是帶著全體船員加緊了對英國商船的追捕。滿載貨物的英國商船「納爾遜勳爵」號和「蘇珊娜」號很不走運,相繼落入了「憲法」號的魔掌之中,「憲法」號從這兩隻肥羊的身上颳了不少油水,上至船長下到水手都狠狠地發了一筆洋財,連船上的廚房也豐盛了不少。等到「憲法」號撈夠了好處回到自家港口的時候已經是5月15日,戰爭結束都快三個月了。

整個戰爭期間,「憲法」號就一直在美洲沿岸和加勒比海地區捕捉商船、蒐集戰利品,偶爾跟撞上來的皇家海軍打架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嘴裡搶來的骨頭。遠渡重洋襲擾大英帝國本土?抱歉啊,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怎麼可能去幹? 乾點兒有錢途的營生不好嗎?。

搶劫,而且還是政府許可的營生,當然很有前途啦

其實這才是「憲法」號處女航的真實經歷,能夠在海上的交鋒中贏得多次勝利,當然少不了勇敢無畏的戰鬥精神,每次選擇合適的對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遇到實力強的敵人就絕不糾纏,果斷逃之夭夭;遇到噸位小、火力弱的敵人就堅決打擊。其實在與英國人的較量當中,俘獲了大批的商船才是「憲法」號最值得驕傲的戰績,這也符合美國海軍建立初期擅長撿軟柿子捏的習慣。

經過了一番探究,讀者老爺們可以看出,「憲法」號首航的傳奇故事漏洞百出,充滿荒誕色彩,儘管如此,美國海軍仍然因勢利導,將這個狗血滿地的故事作為自家的「革命傳統」大肆宣揚,甚至連克林頓時代的美國海軍部長約翰·道爾頓也曾經在演講中引用——只要能讓美國人和精神美國人熱血上頭,驚呼美利堅不可戰勝,是不是真實,有那麼重要嗎?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美國當真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老規矩,再來一道美國海軍的傳統菜,揚基佬同樣喜歡吃豆子,海軍豆湯,請注意,這種豆子就叫海軍豆,可不是什麼黃豆、綠豆,而是一種白色的小扁豆,也可以稱之為菜豆,外形有點兒像腰子,英國人和美國人都很喜歡。

原料:一片生火腿(大約半磅就夠用),四分之三杯切好的洋蔥,三夸脫開水,一磅海軍豆,一茶匙半食鹽,少量胡椒粉,一點紅辣椒,一點月桂葉,一大罐淡牛奶。

海軍豆湯,賣相一般,味道應該不錯,有時間可以試試

製作方法:把火腿切成小塊,在鍋裡小火慢煎,煎出油之後加入洋蔥,繼續煎5分鐘。加入三夸脫開水和浸泡了幾個小時的豆子。根據個人的口味兒用食鹽、胡椒粉、紅胡椒和月桂葉子調味,小火煮三到四個小時。準備出鍋之前加入牛奶三又四分之一夸脫就可以上桌了。

白聰聰小姐姐,看你的啦

白聰聰小姐姐,看你的啦

1茶匙=1/6盎司

1杯=1/2品脫=240毫升

1品脫=0.568公升

1夸脫=2品脫=1.136公升

1加侖= 3.785公升(美製)

1盎司=28.35克

1磅=16盎司=0.4536千克

1蒲式耳=4配克=36.4公升

PS:美國佬和約翰牛的計量單位那叫一個麻煩,還要考慮乾量和液量,英制和美製,習慣用量和官方規定,所以下廚的時候還請讀者老爺自己斟酌,大體上差不多就行了,加強營養,保重貴體,這才是關鍵,在此恭祝各位讀者老爺小年快樂,身體倍棒,吃嘛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