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003篇原創文章,作者:阿登的苦林。
作者簡介:阿登的苦林,山東人,喜歡二戰及冷戰軍事,尤其是太平洋戰爭、蘇德戰爭和冷戰武器裝備,曾在「空軍之翼」等網站發表過若干文章。
全文共7595字,配圖11幅,閱讀需要18分鐘,2023年2月27日首發。
快捷閱讀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點選標題下方的作者「阿登的苦林專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各國軍隊對食物的關注重點是確保士兵們每天能獲得足夠的卡路里,以維持行軍打仗的體力;至於味道以及食物所能帶來的舒適感,在軍方高層看來往往是無關緊要的。
一戰結束後的禁酒令被證明是促成美國「冰淇淋繁榮」的直接推動力。當1920年1月17日凌晨0時起禁酒令正式生效後,許多美國人紛紛轉向冰淇淋(或蘇打水),他們渴望在這種冷冰冰的甜品身上尋求酒精帶來的那種舒適與消遣的感覺。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的1930年,美國全國消費了超過100萬加侖的冰淇淋,這在無形之中也讓美國軍隊與冰淇淋結下了不解之緣。

圖1.享用冰淇淋的美軍士兵及兒童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特別是珍珠港事件導致美國被捲入戰火後,冰淇淋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因為士兵們發現這種甜點對提振士氣大有幫助,美國陸軍部長甚至稱冰淇淋是「戰壕裡滿身蝨子的人的精神食糧」。
有說法稱,首開「用冰淇淋提振士氣」先河的是一所軍隊醫院,醫護人員把配料混合好後放入冰箱,然後小批量地提供給養傷的士兵,據說一些受傷的士兵在吃到冰淇淋後都感動哭了。由於人數眾多,每名傷兵只能分到大約一兩勺,但人們發現這些簡易製作的冰淇淋確實提高了住院官兵的士氣,一些人還在家信中寫道,他們吃了一兩口冰淇淋,感覺非常好,這導致家人們紛紛寫信給美國政府,質問為什麼軍方只能給在海外扛槍打仗的孩子們提供「只能吃一兩口」的東西。
在民眾的壓力下,沒過多久,美國陸軍軍需部就決定,他們將提供必要的原料和機器,為士兵們年產8000萬加侖的冰淇淋,這也讓冰淇淋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當時美國的象徵,以至於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一度下令禁售冰淇淋,以避免國民產生此種聯想。(除了義大利之外,二戰爆發導致的物資短缺也讓多個歐洲國家禁售冰淇淋,因為它是對重要戰略物資——糖的嚴重浪費,一些英國人甚至贊同用胡蘿蔔棒作為冰淇淋的代用品!)

圖2.準備享用冰淇淋的美軍士兵
1943年,多達1.35億磅的脫水冰淇淋被運往世界各地的美軍軍事基地,這也讓美軍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冰淇淋消費大戶。到1945年2月,美國陸軍軍需部更是宣稱,他們將在前線附近建立小型冰淇淋工廠,將冰淇淋「直接送到散兵坑裡」,讓前線的士兵可以隨時品嚐,以消解他們的思鄉之情和緩解缺少酒喝的問題。
冰淇淋與航空母艦
在海軍中,食物是決定士氣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美國海軍中尤其如此:水兵們經常互相談論他們在岸上和船上吃過的最好的食物。在平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或許認為打開冰箱拿出冰淇淋大快朵頤是件理所當然的事。但在軍艦的冷藏室裡,冰櫃的容積是極為有限的,卻要每天為幾百乃至上千名官兵提供一日三餐,這就意味著需要優先考慮冷藏主食、肉類和耐貯存的蔬菜(比如土豆),這是保證官兵們填飽肚子的基礎;至於甜品往往是現烤的餡餅和蛋糕,而不是冰淇淋一類的冷飲,所以能在軍艦上吃到冰淇淋絕對是一種享受。
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無疑是一個殘酷而又血腥的戰場,日美兩軍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陷入了一場艱苦而又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艦船、飛機和兵員都在以驚人的速度被消耗著。難以忍受的炎熱天氣、惡劣的生活條件以及瘧疾和黃熱病等熱帶疾病,使太平洋戰區的美國大兵們飽受折磨,他們迫切需要一些能撫慰緊張的神經的玩意兒,其中之一就是冰淇淋。他們對冰淇淋的熱愛從一件事上就可見一斑:當「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在珊瑚海海戰中被日軍重創行將沉沒,艦長命令艦員棄艦時,一些艦員便立馬溜進艦上餐廳的冷藏室,撬開上了鎖的冰櫃,分光了艦上剩下的最後一滴冰淇淋,一些艦員還把冰淇淋盛在鋼盔裡,一邊吃一邊排隊等待撤離。

圖3.排隊取冰淇淋的美軍水兵,旁邊還可見可口可樂飲料機
和陸地戰場上的香菸一樣,在大海上,冰淇淋絕對是一種珍貴的「硬通貨」。以二戰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例,如果一艘驅逐艦或潛艇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那麼為了「贖人」,航空母艦需要從其冷庫中送給救人艦艇一定量的冰淇淋,具體多少由水兵們自己決定。不同的航空母艦用來「贖人」的冰淇淋的確切數量是不同的,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改變,有5加侖、10加侖,甚至「與飛行員等體重」等不同的說法。
丹尼爾·克洛赫斯(Daniel W. Klohs)在太平洋戰爭中是「漢考克」號航空母艦(CV-19)上的一名水兵,他記得第一次有驅逐艦救回一名飛行員時,他正在艦橋上。對當時「回饋」冰淇淋的場景,他是這樣回憶的:
「我告訴艦長,按照慣例,得給驅逐艦的艦員獎勵25加侖的冰淇淋,還要給艦長和副艦長獎勵兩瓶威士忌。最後我們給了30加侖的冰淇淋,因為是用10加侖的容器包裝的。這為‘贖回’飛行員的價碼開了新的先例。」
在太平洋戰爭中,此類救援活動時刻都在發生著,航母冰櫃裡儲存的大量冰淇淋也在源源不斷地被送出,不過這種「冰淇淋的誘惑」無疑也提升了艦上飛行員落水後被救活命的機會——雖然一些潛艇和其他艦艇上也有自己的冰淇淋,但在上面執勤的海軍官兵中,吃冰淇淋是一種罕見的待遇。
諾曼·斯塔克(Norman P. Stark)少校是那些落水後被救起的飛行員當中的一員。他在沖繩上空駕駛的「地獄貓」式戰鬥機被擊落,後被一架水上飛機從海中救起,隨後他被轉移到一艘驅逐艦上,驅逐艦上的艦員們看到他顯得非常興奮。斯塔克少校回憶說:
「從水上飛機登上驅逐艦後,有人像歡迎久違的兄弟一樣歡迎我。當時我沒有意識到,他們歡迎的不是我,而是我的‘贖金’——10加侖的冰淇淋。驅逐艦艦員們喜歡救援飛行員。每當有一名飛行員被送回航空母艦,便可換取10加侖的冰淇淋。」
冰淇淋水泥駁船
航空母艦的內部空間大、搭載的補給品多,猶如一家海上冰淇淋專賣店,因此足以為艦員提供充足的冰淇淋。不過,艦隊中的其他艦艇對冰淇淋同樣有旺盛的需求(有的軍艦上裝有蘇打水機,但對嗜冰淇淋如命的水兵們來說只能是聊勝於無)。

圖4.正在吃冰淇淋的美國海軍水兵
和廣大海軍官兵一樣,1944年5月19日就任美國海軍部長的詹姆斯·福萊斯特(James Forrestal)自然也看到了這種冷凍又美味的奶油甜品在提振士氣方面的神奇效果,他也開始認真思考為海軍提供冰淇淋的問題。實際上,福萊斯特甚至認為這是「最高優先事項」,而且他曾說:「在我看來,冰淇淋是所有重要的提振士氣因素中最被忽視的。」
美國海軍艦隊日常食用的冰淇淋在市面上很容易採購到,但隨著艦隊在太平洋上推進得越來越遠,把冰淇淋運到艦艇上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因為冰淇淋必須在冷凍條件下運輸,而在貨船上增設冷藏艙室的成本很高。於是在1945年,福萊斯特下令通過建造「漂浮的冰淇淋工廠」的方式,來努力確保美國海軍能獲得「無限供應」的冰淇淋。
為此,美國海軍部專門說服美國政府撥款100萬美元,改裝了一艘在戰爭初期用水泥建造的運輸駁船(因為當時美國海軍出現了鋼材短缺的情況),並將其打造成了一座「浮動的海上冰淇淋工廠」。儘管這艘船本身是一隻易受攻擊的「火雞」(絕大多數這類水泥船都是美國海軍用來糊弄美國陸軍的,因為當時美國陸軍曾向美國海軍借調船舶),但它卻是美國海軍中最受歡迎的船之一。

圖5.報紙上刊登的那艘「冰淇淋水泥駁船」的照片
這艘船長265英尺(約合80.772米),由幾十名船員操作,上面安裝了壓縮機和冷凍室,能夠以驚人的速度每7分鐘生產出10加侖冰淇淋。此外,這艘船還可以在冷庫中貯存大約2000加侖的冷凍冰淇淋。這艘船沒裝發動機,自身缺少動力,故必須由拖船等牽引著才能前進。它主要部署在諸如烏利西環礁一類的大型前沿補給基地,併為出海的補給船送上寶貴的冰淇淋補給品。有人甚至聲稱:「對於厭倦了字母口糧(無論多麼有營養)的美軍士兵來說,在這艘船身上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值得的。」
至於這艘大受歡迎的「冰淇淋水泥駁船」的命運,尚未見一個明確的說法。它有可能靜靜地躺在某處海底,就像那個年代應急建造的其他簡易型水泥船一樣。
高軍銜並不總是擁有特權
太平洋戰爭期間,不論在美國海軍的哪艘艦艇上,最受歡迎的地方之一就是「冰淇淋製作間」。當時美國海軍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水兵們有權想吃多少冰淇淋就吃多少,而且不論品種,所以軍艦上的冰淇淋製作間永遠是最繁忙的場所之一,因為艦員們都在耐心地排隊等待,等輪到自己時就會點名要一些口味稀奇古怪的冰淇淋。

圖6.在一艘美國海軍的巡洋艦上,水兵們正在湧向冰淇淋製作間
美國海軍著名歷史學家塞繆爾·埃利奧特·莫里森(他本人就是一位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的老兵)曾觀察到,英國水兵經常開玩笑說,他們的「美國表兄弟們」對冰淇淋上癮,還說英國皇家海軍配發格羅格酒(這是一種用朗姆酒兌水製成的烈酒,配發格羅格酒也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大傳統)是一種更優越的特權。不過,當英國海軍官兵被邀請到美國軍艦上做客時,人們總是看到他們直奔艦上的冰淇淋製作間而去。
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海軍第三艦隊的旗艦「紐澤西」號戰列艦(BB-62)的冰淇淋製作間裡,曾經發生過一場非同尋常的「對峙」:當時,兩位剛畢業上艦不久的少尉想要吃一些冰淇淋,不幸的是,艦上的冰淇淋生產線總是在沒完沒了地忙,幾十名水兵在冰淇淋室裡耐心地等待輪到自己。在充分意識到他們那不算太低的軍銜之後,這兩名海軍少尉決定插到隊伍的前面(因為在美國海軍中,軍官在艦上的某些區域有插隊到前面的特權,這也是美國海軍的一種傳統;如果某位軍官沒有插隊反而會被別人認為沒有遵守傳統,屬於「壞了規矩」的行為)。
於是,這兩人一邊說著諸如「請為軍官讓一條道兒」之類的話,一邊試圖硬塞到隊伍前面,他們的舉動也引來了周圍士兵們的一陣陣抱怨。這時,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從排隊的人群中傳了出來,那是一句威嚴的話語——「回到你們應該待的位置上」,而且語氣相當地不客氣。正當這兩位軍官准備狠狠訓斥一下這位膽敢挑戰他們權威的下級水兵時,一位面容相當敦實而又不乏稜角的人從排隊的水兵中走了出來,站到了那兩位軍官面前。是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第三艦隊總司令,一位四星海軍上將,軍銜比那兩位少尉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此前,哈爾西一直在冰淇淋製作間裡耐心地排隊,等他自己的位置。兩位羞愧的少尉學到了有關艦上官兵關係的寶貴的一課,而「比爾」哈爾西(Bill,嚴格來說新聞媒體使用的綽號「公牛」Bull屬於以訛傳訛)原本就在水兵當中聲譽頗佳,此事就讓他更受士兵們愛戴了。

圖7.喜歡和水兵打成一片的哈爾西將軍正在跟手下一起進餐
冰淇淋DIY
1944年9月下旬,被「困」在佩裡琉島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VMF-122戰鬥機中隊的官兵們天天百無聊賴——他們駕駛的F4U「海盜」式戰鬥機距離日軍控制的島嶼只有10分鐘的航程,但早就被切斷了補給線的日軍卻無法對美軍構成任何空中威脅。正如中隊指揮官亨特·萊因伯格(J. Hunter Reinburg)在他的自傳《空戰大冒險:一位飛行員的手記》(Combat Aerial Escapades: A Pilot’s Logbook)中所記敘的那樣,他曾對一名記者吐槽說:「這類俯衝轟炸和掃射並不像空戰狗鬥那樣刺激,但該死的日本鬼子再也不會上天來和我們狗鬥了。」

圖8.開午飯前,幾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正在大量享用新鮮製作的冰淇淋,照片攝於1943年
面對無所事事的手下,萊因伯格決心在這座沒有新鮮食物、沒有製冷設備的潮溼的熱帶海島上搞出點名堂來,以提振一下士氣。很快,他就想出了一個主意:他讓地勤人員將一個老舊的可拋式副油箱(掛在機腹上)的兩端去掉,拉上鐵絲,並在側面開了一個口。通過這個開口,在副油箱內部用鐵絲固定了一個防水彈藥箱(這類彈藥箱通常用於存放12.7毫米口徑的航空機槍子彈)。在這個彈藥箱裡,地勤人員倒入了罐裝牛奶和可可粉的混合物。萊因伯格打算駕機升到溫度遠低於冰點的高空,然後帶給他的手下一份禮物——5加侖(約合18.9升)自制的巧克力冰淇淋。
在打著「氧氣系統測試」的幌子升空後,萊因伯格一邊在尚處於日軍控制下的帛琉群島上空約3.3萬英尺(約1萬米)處盤旋,一邊淡定地看著日軍的高射炮浪費打一發少一發的彈藥試圖擊中他——日軍高射炮的最大射高僅有2.8萬英尺,因此對他的飛機毫無威脅。在目睹日軍高炮噴吐了35分鐘的火舌之後,萊因伯格帶著令人失望的禮物回到了佩裡琉島:罐裝牛奶和可可粉的混合物雖然溫度很低,卻沒有結冰。儘管如此,士兵們還是將其吃掉了。飛行中隊上下把這次的失敗歸咎於混合物與灼熱的發動機靠得太近。

圖9.模型作品,可見掛在F4U「海盜」式戰鬥機機腹下的副油箱
在下一次嘗試(藉口是「增壓裝置試飛」)中,他們將彈藥箱固定在兩側機翼的可拆卸檢修蒙皮下方,遠離發動機,並將「原料」的數量增加到10加侖,足夠100人食用。這一次,原料混合物終於結冰了,中隊上下立即將其吞了下去。但是對萊因伯格的口味來說,這種「冰淇淋」太硬邦邦了,所以中隊裡的地勤人員又在彈藥箱前面加了個小螺旋槳:小螺旋槳在風的吹拂下轉動,帶動箱子裡的攪拌器攪動原料混合物。最終,他們製得了絲滑如奶油般的巧克力冰淇淋。後來還有人發現,把原料桶放在俯衝轟炸機後座的機槍手艙裡既可以保持足夠的低溫,而且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機槍射擊產生的震動可以對原料進行充分的攪動。
找個藉口升空製作冰淇淋的飛行行動很快成了VMF-122中隊的例行公事,中隊的飛行員們輪流駕機上天執行這一「任務」。萊因伯格在書中寫道,這些飛行活動進行得都很順利,直到他的上司——飛行大隊的作戰參謀凱萊布·貝利(Caleb Bailey)上校親自打來電話,明確表示他不相信該中隊為駕機升空所找的種種藉口。「該死的,聽著,你們蒙不了我」,貝利對一名VMF-122中隊的軍官說道,「我有自己的探子,你告訴(萊因伯格),我明天就過去享用我的那份冰淇淋。」

圖10.正在抱著一桶冰淇淋大快朵頤的美軍飛行員
在太平洋戰爭中,萊因伯格和他指揮的海軍陸戰隊VMF-122中隊絕非唯一的「冰淇淋製造者」。根據1943年《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報道,駐歐洲的B-17轟炸機機組人員在執行空襲任務時也會帶上製作冰淇淋的原料混合物,而且至少有一支部隊使用其裝備的P-47戰鬥機製作出了真正的美味——香草冰淇淋,並與水果罐頭混合搭配食用。
戰後歲月
二戰結束後,乳製品的配給制也隨之取消,眾多美國人便用冰淇淋慶祝勝利。據統計,1946年平均每個美國人吃掉了20夸脫(約合22.02升)以上的冰淇淋。
經歷了二戰的全盛時期之後,冰淇淋也成了美軍日常補給中的一大固有元素。朝鮮戰爭期間,劉易斯·「切斯特」·普勒(Lewis B. 「Chesty」 Puller)將軍試圖說服並讓五角大樓方面相信,冰淇淋是「娘娘腔的食物」,如果給士兵們提供更多「男子漢的食物」,即啤酒和威士忌,那麼他們會更加堅強。五角大樓隨後以一份官方聲明作為回應,要求「確保士兵們每週至少吃三次冰淇淋」。

圖11.二戰期間,在一艘醫院船上,護士正在給傷員喂冰淇淋
在二戰結束七十多年後的今天,冰淇淋仍然是美國海軍艦員的主食之一,但今天的美國海軍已經不再需要用冰淇淋水泥駁船、駕機升空DIY等方式來滿足口腹之慾了:幾乎每艘軍艦上都配有冰淇淋機,每天用源源不斷的液體原料製作著冰淇淋,並經滅菌處理,以備長期保存。依照美國海軍水兵用俚語來稱呼他們的裝備的慣例,冰淇淋機被稱為「餵狗自動進料器」(Auto-Dog),這是基於其分配原料的方式。美國海軍中還出現了一個專門用來表示冰淇淋或者說餐後甜點的俚語「gedunk」,這個詞還被用來指代某種「齲齒蛀牙的樂趣」。
作者「阿登的苦林」其他文章可以從下面的連結進入閱讀:
1000. 料理雜記:二戰中與吃喝有關的幾則軼事
997. 「領袖」行動:「突擊者」突襲挪威峽灣裡的德軍船隻
994. 颱風「眼鏡蛇」:二戰中美國海軍最慘重的海難事件
982. 日軍在所羅門水面戰鬥的最後勝利:維拉拉韋拉海戰
979. 從「東京快車」到「芝加哥」號的沉沒:瓜島海戰的最後歲月③
975. 從「東京快車」到「芝加哥」號的沉沒:瓜島海戰的最後歲月②
971. 從「東京快車」到「芝加哥」號的沉沒:瓜島海戰的最後歲月①
967. 阿留申的灰獵犬:小計科曼多爾海戰中的「貝利」號驅逐艦(下)
965. 阿留申的灰獵犬:小計科曼多爾海戰中的「貝利」號驅逐艦(上)
963. 殘艦的末日——小計TF38的吳港大空襲(下)
959. 殘艦的末日——小計TF38的吳港大空襲(中)
956. 殘艦的末日——小計TF38的吳港大空襲(上)
954. 南洋上的追擊戰③——「埃德索爾」號的東南亞戰記
951. 南洋上的追擊戰②——「埃德索爾」號的東南亞戰記
947. 南洋上的追擊戰①——「埃德索爾」號的東南亞戰記
943. 航母旗艦之殤——對「邦克山」號的神風特攻
942. 婆羅多的海刃——管窺今日之印度海軍
940. 空軍馬鹿也搞船——小計「霍華德·洛倫岑」號導彈測量船
928. 麵條國的「太平洋戰爭」
906. 二戰爆發前夜的美國空中力量(下)
900. 二戰爆發前夜的美國空中力量(上)
896. V-2導彈及其在戰後的「重生」
894. 堅毅的「狐蝠」——小記米格-25戰鬥機(下)
890. 堅毅的「狐蝠」——小記米格-25戰鬥機(上)
887. 二戰德日會師印度洋的計劃與失敗(下)
884. 二戰德日會師印度洋的計劃與失敗(上)
882. 「優秀射手」:一場險些引發美蘇大戰的核演習
877. 目標:納粹德國空軍!(上)
875. 「查比」·詹姆斯的軍旅之路(下)
873. 「查比」·詹姆斯的軍旅之路(上)
870. 霍納將軍的海灣戰爭(下)
868. 霍納將軍的海灣戰爭(上)
865. 設計上的缺陷?——淺析俄軍坦克在俄烏衝突中的損失原因
863. 五群制原子師:核大戰年代美國陸軍在編制方面的探索
856. 米徹爾與中途島海戰之謎(下)
854. 米徹爾與中途島海戰之謎(上)
848. 更加「超級」的「超級大黃蜂」(上)
843. 波茨坦的最後博弈(下)
842. 波茨坦的最後博弈(上)
837. 一個外國人經歷的紅場閱兵式
836. 美國空軍與第二次抵消戰略(下)
835. 美國空軍與第二次抵消戰略(上)
834. 假如當年日本真的入侵珍珠港……(下)
829. 假如當年日本真的入侵珍珠港……(上)
827. 誰之過——對薩沃島海戰的再審視(下)
825. 誰之過——對薩沃島海戰的再審視(上)
822. 淺析二戰期間日本的經濟實力(下)——數字中的生產力
820. 淺析二戰期間日本的經濟實力(中)——輸在船廠裡的戰爭
818. 淺析二戰期間日本的經濟實力(上)——窮鬼和資源
816. 「滾雷行動」是如何開始的?
811. 早期發展——河內那邊的真正掌門人
808. 投還是不投?——德累斯頓大轟炸(下)
806. 投還是不投?——德累斯頓大轟炸(上)
804. 「蛾摩拉行動」——漢堡大轟炸(下)
802. 「蛾摩拉行動」——漢堡大轟炸(上)
799. 投還是不投——盟軍在戰略轟炸方面的分歧(下)
798. 投還是不投——盟軍在戰略轟炸方面的分歧(上)
796. 防空利器——無線電近炸引信(下)
794. 防空利器——無線電近炸引信(上)
792. 坂井三郎的「最長的一天」(下)
791. 坂井三郎的「最長的一天」(上)
790. 一場別開生面的「遊戲」:重新規劃二戰前的美軍航母(下)
786. 一場別開生面的「遊戲」:重新規劃二戰前的美軍航母(上)
– 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
– 給本站投稿只需要輸入關鍵詞「投稿」 –
– 加入粉絲群,只需輸入關鍵詞「加群」 –
如果你覺得本站不錯,歡迎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