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的話:本文原刊載於潮書房光人社「駆逐艦物語」全文略有刪節,2022年11月14日首次發表於「戰史編譯」公眾號,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僅作為學習交流之用,不代表譯者認同其原文觀點。
時任陽炎號驅逐艦水雷長·舊日本海軍大尉 高田敏夫
昭和十八年(1943)二月,在成功地從瓜島撤退之後,今後強化中部所羅門以及東部新幾內亞的防禦,阻止敵人北上反攻,便成為了日軍當前的作戰目標。當時構想的防禦手段主要有加強基地防禦、加緊建設航空基地、強化基地防空力量、對瓜島實施夜間襲擊、對敵空襲的攔截以及對敵補給線路的反覆襲擾等。也就是說,戰爭已經由初期的攻勢,開始明顯地朝著守勢的方向發生轉變。


北部的科隆班加拉島泊地和南部的蒙達機場均是日軍在新喬治亞的重要據點。
昭和十八年四月下旬,敵艦船的行動在所羅門諸島以及新幾內亞東部方面依舊保持著活躍的狀態。敵機對於新喬治亞島蒙達角和科隆班加拉島方面、以及東部新幾內亞的萊城和薩拉毛亞方面的空襲也日益頻繁,有愈演愈烈之勢。與此相對應的是,我方基地航空部隊為了保持持續的攻勢作戰所必需的人員、飛機以及零部件和器材的補給始終難遂人意,以敵我雙方可以投入作戰的飛機總數量進行對比,我方航空部隊亦居於無法掩飾的劣勢。
外南洋部隊(第八艦隊)雖努力對各基地實施運輸增援,但受限於敵機不分晝夜的襲擊,在蒙達、科隆班加拉島以及伊莎貝爾島萊卡塔方面,只能趁月色暗淡的月暗期動用驅逐艦、以及海上卡車(一種小型貨運船)和機帆船等小型船隻進行運輸。然而,卻因敵機的空襲和觸雷導致我方艦船受到了持續不斷的損失。在這種狀況下,中部所羅門方面的防禦強化計劃始終無法按照預定進度實施,有進一步予以促進的必要。

被稱作海上卡車的小型貨運船通常排水量不超過1000噸 由於行動緩慢在敵機的攻擊範圍之內生存性較差。
四月上旬,對蒙達、以及科隆班加拉島方面實地考察的結果表明,當地駐軍由於營養不良、衛生環境惡劣等問題,其作戰能力已經下降到了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二以下。第八艦隊司令部在與第八方面軍協商後,決定對中部所羅門方面駐軍採取輪換和補充的方針。於是,決定從目前正在部署中的步兵第六十六聯隊、以及步兵第二百二十九聯隊各抽調了一個大隊,由拉包爾以及埃溫塔泊地(Erventa Harbor位於布干維爾島東南端沿岸一帶)撤回,連同步兵第十三聯隊(欠一個大隊)、第三十八師團野戰醫院、及其他相關部隊部署在蒙達、將步兵第二百二十九聯隊(欠一個大隊)部署在科隆班加拉島。
按照計劃上述部隊均由驅逐艦負責運輸,預計將於四月末至五月上旬期間正式實施。另外,同時還決定將派遣部隊總兵力的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留在埃溫塔(布因基地東北方),然後按月定期實施輪換,以便維持和增進一線部隊的作戰能力。基於當前的這種現狀,與強化基地防禦防禦同時展開的,對部隊的輪換和補充,導致使用驅逐艦執行運輸任務的需求出現了持續不斷的增長。
在部署在新喬治亞島以及科隆班加拉島方面的防禦力量中,海軍投入的主要兵力是以吳六特(吳第六特別陸戰隊)和橫七特(橫須賀第七特別陸戰隊)為主力的八聯特(第八聯合特別陸戰隊)。
中部所羅門方面的補給狀況
那麼,言歸正傳,根據聯合艦隊的作戰要領,對於該方面的海上運輸補給,當以海上卡車和機帆船等小型船隻為主。不過,由於任務緊急、且貨物重量較大等原因,最終還決定在上空有基地航空部隊派遣的零式戰鬥機隊嚴密掩護的情況下,使用運輸船(包括民用大型商船在內)執行運輸任務。具體的實施辦法是運輸船隊在作戰艦艇的護衛下,上午由肖特蘭出發,於夜間抵達科隆班加拉泊地(布萊克特水道東口靠近科島一側),運送人員物資上岸後,於日出之前脫離交戰區。至於蒙達方面的補給,還需再將已經上岸的物資重新裝載到大發動艇上,在夜間經水道進行運輸。



通常被簡稱「大發」的大型發動艇是日本陸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大量裝備的一種多功能輔助船隻。
可是,於昭和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九時,由布因基地出發的「桐川丸」(運輸船、排水量三千八百三十六噸)雖有第二十二號、以及第二十六號哨戒艇(巡邏艇)伴隨護航,上空還有十三架零式戰鬥機和兩架零式觀測機提供空中掩護,卻還是於下午三時五十五分,在科隆班加拉島西北方四十海里處,遭遇到了敵二十九架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攻擊。再加上發現敵情過遲等原因,桐川丸不幸於下午六時四十分中彈沉沒。在空戰中我方共擊落敵戰鬥機·轟炸機七架,兩艘護航艦艇在救助了落水船員後返回了肖特蘭島。在桐川丸上裝載的貨物包括十四釐米口徑火炮兩門、八釐米口徑火炮八門、糧食六百噸、相當於一百五十個大發動艇裝載量的彈藥燃料、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等。
由於桐川丸被擊沉,從三月開始已無法再指望派遣運輸船隊執行此類補給任務。再加之海上卡車和商船在執行運輸任務時,即便是有戰鬥機的掩護也非常困難,於是便決定轉以驅逐艦執行運輸補給任務。可是,使用驅逐艦運輸物資,對於單個貨物的重量和體積均有限制,也無法搭載大量的必需品上艦,由於這些原因導致運輸的效率極差。所以,就算是已經無法使用海上卡車進運輸了,也不該就這樣不假思索地馬上派遣驅逐艦,我覺得,包括戰略性的考察在內,以更開闊的視野,對採用其他手段運輸物資的可行性進行研究,也是有必要的吧。
在昭和十八年三月五日的運輸作戰中,第二驅逐隊損失了村雨、峰雲兩艘驅逐艦,而在兩天之前的三月三日,在為向新幾內亞方面運輸物資而實施的第八十一號作戰中,我方就已經損失四艘驅逐艦,可以說不光是東南方面部隊,對於聯合艦隊而言都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
即便如此,驅逐艦對於中部所羅門方面的運輸補給,此後依然持續不斷。在整個三月,九艘驅逐艦累計運送了相當於十二個驅逐艦貨物裝載量的物資,另外,在三月十八日,海上卡車·協成丸(排水量五百五十六噸)也實施了一次對科隆班加拉島的補給。在四月上旬的月暗期,八艘驅逐艦累計運送了相當於十四個驅逐艦貨物裝載量的物資(其中對科隆班加拉島共計實施了兩次、九個驅逐艦的裝載量)。在此期間,海上卡車·宜昌丸(排水量五百四十三噸)在抵達科隆班加拉運送物資上島後,遭遇敵機掃射起火沉沒。協成丸負責執行對蒙達的運輸補給任務。
隨著四月十三日第二驅逐隊(五月雨),四月十六日第十驅逐隊以及第十六驅逐隊(雪風),相繼從外南洋部隊調出。取而代之的是部署在特魯克的第二水雷戰隊下屬的第十五驅逐隊(親潮、黑潮、陽炎),第二十四驅逐隊(海風)、第四驅逐隊(萩風)也於四月二十四日開始劃歸東南方面部隊指揮。



文中出現的親潮(4)、黑潮(3)、陽炎(1)、萩風(17)均為舊日本海軍陽炎型驅逐艦,舊海軍著名的幸運艦雪風亦屬於陽炎型,為該型第8號艦。
外南洋部隊指揮官決心以上述兵力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的月暗期,基於前文提到過的陸海軍協定的相關內容,對駐守在中部所羅門方面的各部隊實施輪換和補給。然後,於二十五日向增援部隊指揮官下達了,在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八日期間,分六次、每次派遣兩至三艘驅逐艦,對科隆班加拉島實施補給作戰的命令。根據指示此次運輸人員物資包括:八聯特派遣部隊約一百八十名、第一三一設營(基建工兵)隊員約一百五十名、陸軍輪換兵員約九百一十名、以及相當於一百二十個大型發動艇裝載量的糧食、彈藥等。
第一次增援運輸—親潮、黑潮、陽炎。四月二十九日晚十一時抵達科隆班加拉島泊地,運送二十四個大型發動艇裝載量的糧食彈藥上岸後,攜後送人員二百八十九名返航。
第二次增援運輸—萩風、海風。四月三十日晚十一時抵達泊地,運送八聯特及陸軍人員物資上岸後,攜後送人員·海軍二十八名、陸軍二百二十八名返航。
第三次增援運輸—親潮、黑潮、陽炎。五月三日晚十一時抵達泊地,運送步兵第十三聯隊一部三百五十人,以及十四噸軍需品上岸後,於四日上午五時返航。
第四次增援運輸—萩風、海風。五月四日晚十一時抵達泊地,共計運送八聯特人員、相關物資以及步兵第二百二十九聯隊一部一百一十人上岸。
黑潮沉沒
作為上文所述的,在四至五月間的夜間月暗期實施的對科隆班加拉島的第五次增援運輸,第十五驅逐隊的親潮、黑潮兩艦搭載著步兵第十三聯隊人員二百二十名、十八噸軍需品,陽炎艦搭載著八聯特人員、以及軍需物品若干(具體數字不詳),於五月七日下午三時二十分,由布因基地出發了。
採用同以往完全相同的航線,經弗格森水道、布萊克特水道向科隆班加拉泊地駛去。當天的氣候條件不佳天空一直灰濛濛的,久久不見晴朗海上能見度很差,這對於南方海域而言是一種相當罕見的情況。運輸船隊雖然於晚九時左右,抵達了弗格森水道入口處,但是受到大暴雨的影響觀察視野極端受限,無奈之下,第十五驅逐隊的三艘驅逐艦隻好掉頭折返等待天氣的好轉,在往回航行了約一個半小時後,又再度掉頭向水道入口方向駛去。在抵達水道入口處附近時雨終於了停了能見度稍有好轉。旗艦親潮打開探照燈照射水道入口,根據右舷側的昂溫群島確定了目前所處的方位。然後,以親潮為先導,三艦均安全地於五月八日凌晨一時左右進入了泊地,比預定的時間遲了約兩個小時。不知道是由於天氣惡劣,以及此前從未有過的入港時間的大幅度延後,還是八聯特的舟艇隊認為此次任務已經取消了的緣故,大型發動艇並沒有出現在預定的接應位置上。
陽炎亦同樣朝著大發動艇往常待機位置的大致方向送出了微弱的燈光信號,但沒有獲得任何的應答。很快,親潮放出了汽艇,前來聯絡說要去接應大型發動艇過來,於是,我艦便在做好一切登陸的準備之後,靜候大型發動艇的到來。
不久,大型發動艇來了。凌晨一時二十六分卸貨正式開始。至凌晨三時,三艦全部卸貨上岸完畢。親潮收容後送人員四十名,黑潮、陽炎亦應該也收容了相當的後送人員但具體數字不明。隨後,三艦於凌晨三時十分,拔錨啟航按照順序以一字單縱隊型(以親潮、黑潮、陽炎的順序,各艦相距三百米)朝著布因方向踏上了歸途。
使用中央標準時間的熱帶夜晚天亮的非常早(當地位於東經一百五十七度)。此時天空已經亮起了魚肚白,雖然依舊是陰天但昨晚的惡劣天氣已經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海峽兩側的島嶼皆肉眼可見,海峽的早晨如同鏡面一般安靜平穩。正當運輸隊準備在航道島西北方改變航向,向弗格森水道駛去時,親潮於凌晨三時五十九分,在位於該島二百六十度方向距離二千一百米的位置上,艦體後部觸雷,當場失去了航行和通訊聯絡的能力。
在親潮發生爆炸之後,陽炎的有本(輝美智)艦長當即下令實施「反潛戰!」,馬上與親潮拉開距離,開始投放深水炸彈對可能存在的敵潛艇進行威嚇式的攻擊。沒一會功夫,黑潮(艦長:杉谷永秀中佐)也同樣開始了威嚇式的深彈投射。在此期間,陽炎一邊在親潮的周圍兜圈子,一邊加強戒備仔細尋找搜尋敵潛艇發生魚雷時產生的氣泡和魚雷的航跡,另一方面同時還打開了音響探信儀和水下聽音機,收聽反射回來的聲波和螺旋槳發出的回聲,以尋找敵潛艇的所在方位。然而,卻一無所獲,未能尋找到任何可以顯示敵潛艇存在的蛛絲馬跡。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