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作戰指揮:騎兵運動和作戰的特點

文:德國國防部部隊局

譯:小小冰人

二戰前半期,德國軍隊橫掃歐洲,穿過波蘭、法國、挪威、低地國家、巴爾幹、北非,並以一連串前所未有的戰役勝利深入蘇聯腹地。戰爭後半期,雖說德國國防軍在各條戰線節節敗退,最終功敗垂成,但德國陸軍在敵眾我寡的戰鬥中多次展現出強大的戰術和戰役能力。儘管其效忠的政權具有邪惡的本質,但必須承認,一對一的情況下,二戰中的德國陸軍可謂有史以來最具效力的戰鬥力量之一。

陸軍層面的騎兵部隊包括騎兵、馬匹拖曳、摩托化單位,可以比步兵更快地運動。騎兵部隊具有出色的越野機動性。更快的速度使騎兵部隊能在更短時間內前進得更遠。騎兵部隊的機動性在戰場上特別重要。

騎兵可以從較遠的位置迅速投入行動。他們可在較短時間內將其力量部署在一條寬大戰線,或集中於某個決定性地點。脫離戰鬥後,他們可以同敵人迅速拉開距離。速度、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使騎兵部隊能有效遂行各種任務。這些因素有時候能讓他們戰勝一個更強大,但速度較慢的敵人。

騎兵力量的投入,部分受限於他們對馬匹能力的依賴和訓練替換馬匹的問題。經歷艱鉅的作戰行動後,他們必須獲得休整,從而恢復實力和行軍能力。騎兵在行軍、運動和集結期間極易遭受空襲的侵害,因而需要為他們配屬強大的防空力量,特別是高射炮和高射機槍。

711.騎兵的速度和機動性必須加以充分利用,從而實現出敵不意。出敵不意可通過速度更快、路途更遠的行軍來實現。

712.分配路線和部隊時,指揮官必須考慮不同兵種的行軍速度和行軍能力。騎兵部隊可以加快速度完成短途行軍。如果是路程較遠的行軍,他們必須以較慢的速度前行,以保持他們的行軍能力。漫長而又快速的行軍是例外,只能在緊急情況下實施。指揮官必須對這種強行軍造成的損失與取得的結果加以權衡。

713.騎兵師通常以幾個行軍縱隊前進,每個行軍縱隊由騎兵團或騎兵旅組成,並配備其他兵種。摩托化力量作為摩托化梯隊跟隨在後,或作為一支摩托化縱隊沿另一條路線行進。

騎兵行軍縱隊之間的間隔不應太大,以免發生遭遇交戰時該師缺乏協調和統一。各縱隊的梯次配置取決於具體情況。腳踏車部隊通常配屬給騎兵行軍縱隊。如果他們沒有向前部署,也沒有擔任前衛,那麼,他們應跟隨行軍縱隊或沿不同路線前進。

714.態勢、地形和能見度決定前衛與主力之間的間隔。由於騎兵的行軍速度更快,這個距離通常大於徒步部隊與徒步前衛之間的間隔。前衛力量編成不應組織得過於細緻。一股主力和一支尖兵通常足以充當一支或兩支部隊的前衛。

如果即將同敵人發生接觸,前衛應分階段前進。預計與敵人越接近,實施觀察的機會就越小,前進的每個階段也越短,對相關地域的偵察也應更加細緻。某些情況下,前衛應向前部署。前衛通常會派出巡邏隊,在前方和側翼10公里處擔任警戒。騎兵縱隊主力設置一個主力點和一個後方點,並在側翼派遣巡邏隊,以此為自己提供直接警戒。

縱隊指揮官確定主力的行軍序列,他通常緊跟在後衛身後前進。

715.前衛與敵人發生戰鬥時,必須以一切可用手段弄清情況,這是整個行軍縱隊指揮官決定投入全部力量的基礎。

716.情況允許時,部隊必須迅速展開進攻。把突擊任務賦予騎兵行軍縱隊指揮官將加快進攻的發起和執行。只要有可能,進攻行動將在不實施集中準備的情況下直接展開。重武器應向前部署。他們必須先接到命令才能儘早開火射擊。在重武器掩護,以及戰鬥偵察和近距離警戒力量提供的安全警戒下,只要敵人的火力許可,騎兵部隊便盡力向前疾馳。一支部隊無法繼續騎馬馳騁時,他們便下馬,情況允許時再次上馬。火力和前進的緊密協同將加快部隊的前進。

沿一條寬大戰線展開進攻,增加了大批力量在決定性地點實施一場突襲的機會。在情況允許處,進攻應針對敵人的側翼或後方。如果立即投入全部力量有望迅速取得成功,那麼,部隊可能沒有必要實施縱深配置。否則的話,進攻應呈縱深配置。翼的縱深梯次配置將提供包圍敵軍側翼的機會。戰鬥期間繼續執行偵察和側翼警戒對打擊移動之敵尤為重要。

騎兵團縱深配置的進攻地域同步兵營大致相當(參見第326段)。倘若進攻行動顯然已失敗,部隊應脫離戰鬥,並儘快恢復機動自由。有可能將馬匹靠近下馬的騎兵時,他們就能更快地同敵人脫離接觸。備用馬匹的位置、警戒和前移必須謹慎控制。

717.騎兵不適合長時間防禦任務,而更適合阻滯防禦。騎兵致力於防禦時,備用馬匹應留在敵炮兵有效射程外。由於其速度和機動性,騎兵在某些情況下可作為快速預備隊投入戰鬥。

在阻滯防禦中,小股騎兵支隊必須在同己方主力相距甚遠的情況下抗擊敵人。這些支隊拖延並遲滯敵人,然後通過側翼或其他不直接穿越主防線射界的路線後撤。這樣便給主防線前方留下開闊地形,以便他們投射有效火力。此舉還使騎兵能夠從側翼擾亂敵軍。在有限時間內,騎兵比機動性欠佳的部隊更適合在一條寬大戰線上從事一場阻滯防禦。他們能更快地形成防線,能更容易地以射自各個方向的火力襲擊敵人。另一方面,騎兵必須儘早脫離他們的阻滯防線,從而使其部隊在不被敵人觀察到的情況下上馬並後撤。

突如其來的火力和對敵側翼實施目標有限的襲擊能為一場正面阻滯防禦提供支持。騎兵部隊執行這些任務時極具價值。

718.騎乘戰通常只發生在兩支小股部隊的遭遇戰鬥期間或一股虛弱之敵猝不及防之際,特別是在偵察行動期間。對士氣低落之敵發起的騎兵衝擊會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影響。

719.無論騎兵部隊開赴何處,馬拉炮兵必須能跟上他們。摩托化炮兵應跟隨摩托化部隊。因此,更好的行進路線應分配給炮兵。行軍期間,馬拉炮兵部隊應部署在前方,以便迅速執行他們的任務。由於佔據發射陣地需要時間,而騎兵部隊的前進速度較快,因此,先遣騎兵力量通常不得不在馬拉炮兵尚未就位,無法提供火力掩護的情況下投入戰鬥。馬拉炮兵的這種掩護往往會導致兩股力量失去聯繫。如果騎兵部隊接近敵人時必須穿越給其機動性造成限制的地形,掩護火力應由摩托化炮兵提供,因為後者的跟進速度更快。

部隊展開和戰鬥期間,炮兵應向前部署。他們必須盡一切努力縮短觀測位置與發射陣地之間的距離。暴露在外的炮兵需要最靠近的部隊為其提供安全警戒。

720.摩托化步兵加強了騎兵的火力。偵察和行軍警戒依賴其他兵種。暫時搭乘卡車的騎兵巡邏隊可配屬給摩托化步兵。這些部隊很容易遭受空襲。他們分階段推進,通常只有在弄清情況後才會實施。這股力量必須從位於後方的集結陣地向前推進,從而避免靠近敵人時橫向變更部署。

只要步兵搭乘卡車,他們就會被限制在道路上。卸載工作必須在敵人有效火力射程外進行,而且應選擇一片隱蔽地域。如果沒有可用的騎兵部隊,摩托化步兵投入戰鬥就需要更多時間。摩托化步兵可用於接替後方陣地的騎兵部隊,以掩護前沿騎兵部隊的後撤,或者投入決定性地點。

721.腳踏車部隊主要在道路上行進。他們的移動速度取決於路況、地形、季節、天氣和白晝的時間。

他們相對寂靜地迅速行進。他們非常適合執行突襲任務,也可在夜間投入戰鬥。獨立偵察和較重要的戰鬥任務僅在特殊情況下賦予腳踏車部隊。另一方面,他們可用於佔據行軍路線附近的重要位置,但通常說來,他們必須獲得其他兵種的支援方可執行這項任務。由於他們在戰鬥中的速度,腳踏車部隊可作為一支有效預備隊部署。

(上圖)二戰德軍第105騎兵團列兵,1942年。(圖片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軍服、徽標、武器圖解百科》)

722.摩托車部隊的使用與腳踏車部隊類似。在有限距離內,他們獨立於道路。他們的速度和行動範圍比腳踏車部隊大得多。他們並不適合夜間行動。他們的速度和迅速轉向的能力使其成為一支有效預備隊。他們通常與摩托化部隊一同投入。受領獨立任務時,摩托車部隊應獲得其他摩托化部隊的加強。

723.騎兵師的工兵中隊用於河道渡口、爆破任務、設置和拆除障礙物。可能有必要把工兵小隊或工兵排配屬給騎兵旅或騎兵團。部隊跨越寬大河流時,必須集中所有可用工兵中隊提供支援。

724.騎兵部隊與上級指揮官之間,通常只能通過無線電和飛機進行通訊聯絡。騎兵部隊應使用所有可用的通訊設施。騎兵師和騎兵軍不鋪設通訊幹線。

本文摘自《作戰指揮:二戰德國陸軍實戰指南》

本文摘自作戰指揮:二戰德國陸軍實戰指南

《作戰指揮》(Truppenführung),撰寫於1933年,是軍事史上最重要的學說表述之一。從出版伊始到二戰結束,《作戰指揮》一直是德國陸軍戰術思想和戰役實施的主要指導方針。總的說來,這是一份非凡的文獻。它是對德國陸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歲月裡制定的現代機動作戰概念的有效闡述。不過,在闡述最終在1939—1942年一系列閃電戰中得以體現的機動作戰概念的同時,這份條令也有相當一部分篇幅致力於分析防禦作戰。描述出色軍事領導力特徵和要求的開篇章節,可以單獨作為指導軍官的一份經典檔案。

相關文章

二戰德軍作戰指揮:如何在樹林中戰鬥

二戰德軍作戰指揮:如何在樹林中戰鬥

文:德國國防部部隊局,譯:小小冰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關於戰爭中戰役和戰術學說重要性引人矚目的證據。二戰前半期,德國軍隊橫掃歐洲,穿過波蘭、法...

二戰德軍作戰指揮:如何在樹林中戰鬥

二戰德軍作戰指揮:如何在樹林中戰鬥

文:德國國防部部隊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關於戰爭中戰役和戰術學說重要性引人矚目的證據。二戰前半期,德國軍隊橫掃歐洲,穿過波蘭、法國、挪威、低地...

二戰德軍作戰指揮:鐵路運輸的實施

二戰德軍作戰指揮:鐵路運輸的實施

文:德國國防部部隊局 譯:小小冰人 二戰前半期,德國軍隊橫掃歐洲,穿過波蘭、法國、挪威、低地國家、巴爾幹、北非,並以一連串前所未有的戰役勝利...

二戰德軍作戰指:戰場偵察的實施

二戰德軍作戰指:戰場偵察的實施

文:德國國防部部隊局 譯:小小冰人 二戰前半期,德國軍隊橫掃歐洲,穿過波蘭、法國、挪威、低地國家、巴爾幹、北非,並以一連串前所未有的戰役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