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雄獅」——小談IDF中服役的「肖特」系列坦克

至1958年時,以色列國防軍(IDF)雖裝備有較新的AMX-13輕型坦克、再武裝的M50/51「超級謝爾曼」中型坦克,但裝甲兵中仍然缺乏一款主戰坦克。恰逢當時英國政府正在四處出售百夫長Mk.III/Mk.V型坦克,趕上好運的以軍隨即派出代表,與英方接洽。據統計,總共有390輛「百夫長」中型坦克進入以軍服役。

初來乍到時,「百夫長」坦克在以軍裝甲兵眼中,是一款維護困難、機動差且難以伺候的「垃圾坦克」。最關鍵的是,當時百夫長發射的20磅坦克炮(84毫米火炮)在遠距離中精度較差,這在一馬平川的中東是個非常要命的事。不過,這並不影響「百夫長」坦克在以軍中的重要地位。

【自蘇伊士運河卸車的「百夫長」坦克】

【自蘇伊士運河卸車的「百夫長」坦克】

【自蘇伊士運河卸車的「百夫長」坦克】

【1965年特拉維夫閱兵時亮相的以軍「肖特」坦克】

1962年,以軍的「百夫長」Mk.III型坦克改為新式的L7-105毫米線膛炮為主武器。其車長指揮塔座圈也進行了適當加固,使其能夠搭載火力更猛的.50口徑機槍,但發動機仍然不變。這些未改動動力系統的「百夫長」坦克隨即被命名為「肖特」(即「鞭子」的意思)。除了增強火力外,「肖特」使用了改進型的滅火器,更好的電力系統與制動器,同時還增加了燃油容量。

而「肖特·卡爾」(Cal即英語「Continental」 大陸的意思)則是改進發動機後的版本,可以通過其凸起的後甲板輕鬆分辨。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容納更大、更高效的美國柴油發動機。「肖特·卡爾」坦克裝有大陸AVDS-1790-2A柴油發動機以及艾利森CD850-6變速箱,這兩款設備同時是裝在以軍使用的M48/60「巴頓」家族上,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後勤帶來的問題。而且操作更簡單。除此之外。「肖特·卡爾」使用美製電臺、7.62毫米的通用機槍(可能是美製M60通機)為了有效提高反步兵能力,「肖特·卡爾」坦克還可在炮盾前方的中線上加裝更重、口徑更大的M2HB重機槍。

「肖特·卡爾」坦克在很多方面與前繼型號有所不同,包括裝有一個全新的方向機、一個全新的火炮穩定器。而在以軍技術部門的改裝下,其火控系統也實現了現代化,並配有新式紅外瞄準具。防護方面,「肖特·卡爾」在車體首上、炮塔位置額外增加了裝甲,併為安裝爆炸反應裝甲(ERA)預留了空間。另外,「肖特·卡爾」也採用了不同的彈藥佈局來增加彈藥量(彈藥量72發)。炮塔背面額外裝了一個炮塔吊籃,並換上了新式煙霧發射器,除了配有裝甲保護罩外,自1982年起,「肖特·卡爾」的車長指揮塔也換為了新式,儘量減少人員的傷亡。

「肖特·卡爾」系列主要型號:

A型:1974年服役,換裝新式發動機、變速器,增加儲物籃,改進車長指揮塔;

B型:1976年服役,強化裝甲防護及其他細節改進

C型:1982年服役,正面附加「開拓者」式爆炸反應裝甲,新式火控系統,併為煙霧彈發射器裝上裝甲保護罩

D型:1985年服役(存疑),裝有炮管熱護套、鐳射測距儀、「梅卡瓦」主戰坦克火控等

【「肖特·卡爾」坦克實物,正面裝甲、炮塔上還留有安裝「爆反」的鉚釘】

【在西奈半島作戰的「肖特·卡爾」坦克,攝於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

【六日戰爭中被阿拉伯聯軍炮火所毀的「肖特」坦克】

【淚之谷戰場遺址中陳列的「肖特·卡爾」坦克,但在贖罪日戰爭中該車尚未服役,所以是有誤的】

【2020年以色列出品的《淚之谷》一片中,就有大量「肖特」坦克對決鍋蓋頭的鏡頭。而在片中,以軍裝甲兵充分利用敘軍車長指揮作戰不露頭的特點,成功混入敘軍坦克車隊中,大開殺戒】

【陳列在「豹1」坦克前的L7坦克炮炮彈,從左至右分別為:脫殼穿甲彈、高爆反坦克彈、碎甲彈。目前最優秀的105毫米反坦克炮彈有擊穿600毫米均質裝甲的效力】

【《淚之谷》中以軍的大膽突襲、混入敘軍車群裡一頓猛打】

在以軍中,「肖特·卡爾」坦克一直使用至1980年代末,隨後退出現役。但以軍仍用這些坦克的底盤改進了諸多衍生車輛,包括「美洲獅CEV」(以色列國防軍使用的重型戰鬥工程車)、埃謝爾·亞登(Eshel-Yarden)地對地戰術導彈發射車(口徑290毫米,但僅為試驗型號)及納格馬科恩裝甲運兵車(Nagmachon)等。

而在新加坡陸軍中,據稱服役過一款由「百夫長」改進,名為「風暴」(Tempest)的主戰坦克,但並沒有照片佐證。這批「百夫長」的數量從25輛至63輛不等,可能是前印度陸軍服役的Mk.III或Mk.VII型,原先裝備20磅火炮,後來在以軍的協助下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配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火炮穩定裝甲、裝有「爆反」。除了一支駐守在汶萊的訓練部隊外,所有的「風暴」坦克都駐紮在新加坡本土。但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坦克既沒有在閱兵式上亮相,也沒有出現在當地的裝甲博物館裡。究竟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虛假情報,還是說因保密原因始終未公開?這一點,恐怕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了。

【使用「肖特」底盤改進的MAR-290戰術導彈發射車,僅用於測試】

【「美洲獅」重型戰鬥工程車】

【「美洲獅」重型戰鬥工程車】

【「美洲獅」重型戰鬥工程車】

【納格馬科恩裝甲運兵車,可搭載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1967年的六日戰爭,是「肖特」坦克的處子秀。當時,以軍中共有385輛「肖特」坦克,其中293輛可以作戰。而在隨後的一連串猛攻中,以軍又額外繳獲了30輛約旦軍隊的「百夫長」,隨即將其充實到部隊中。

「贖罪日戰爭」爆發後,「肖特」坦克迅速成為了以軍中最為致命的裝備之一。在戈蘭高地的淚之谷作戰中,以軍第7裝甲旅僅有不足100輛坦克,且孤軍奮戰。而對手的敘利亞軍隊卻有超過500輛T-55/62型坦克,在裝備性能上甚至比以軍還高一些。然而,敘軍拙劣的裝甲戰術讓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光是第7裝甲旅一支單位就摧毀了超過250輛敘軍坦克,餘下的只能逃之夭夭。

以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原因不外乎有三:其一,以軍裝甲部隊在戰前就奪取了戈蘭高地上的各處制高點,有地形加成;其二:「肖特」坦克裝備的105毫米L7火炮在遠距離精度上要強於蘇制100毫米火炮,且蘇聯坦克往往沒有足夠的俯仰角,當以軍坦克出現在高地時,敘軍坦克卻根本無法射擊。其三:以軍的炮手訓練有素,長於精確射擊。據一名前以軍裝甲兵連長透露,在「贖罪日戰爭」時,由於炮彈有限,他們必須爭取每發炮彈摧毀一輛敵方坦克。按照敵方坦克前進次序,先打最有把握命中的那個,直到打光所有彈藥為止。

在整場贖罪日戰爭中,以軍付出了60至80輛坦克、裝甲車的代價,讓敘軍在戰鬥的前三天就損失超過500輛坦克。(以軍將T-55/62系列的坦克多數稱之為「蒂郎」(Tirans)。

不過在西奈半島,以軍裝甲兵遭到了攜帶AT-3單兵反坦克導彈、RPG-2、RPG-7火箭筒的埃及步兵的痛擊。在戰爭的前兩天時間裡,以軍就損失了約200輛坦克。而在此次戰爭中,也誕生了另一位坦克王牌:澤維卡·格林古德(Zvika Greengold),他以戰損兩輛坦克的代價,與超過150輛敘軍坦克周旋,並擊毀了對方60輛坦克,堪稱二戰以來最負盛名的裝甲王牌。

至10月9日時,駐守戈蘭高地的以軍第7裝甲旅的可用坦克僅剩6輛。而敘利亞人損失超過近千輛,甚至連預備隊都拼完了。

而「肖特·卡爾」則是1974年才如役的新車,參與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軍事行動,此後便轉入待命狀態。2002年,以色列宣佈所有的「肖特·卡爾」坦克徹底退出現役,一代名車就此成為了歷史。

【2008年以色列裝甲兵紀念博物館(Yad La-Shiryon)內展出的「肖特·卡爾」A型坦克,一旁展出的則是一輛M48「巴頓」】

【以軍第188裝甲旅「澤維卡分隊」的「肖特」坦克,即澤維卡·格林古德座車】

【六日戰爭中,以軍使用的20磅「百夫長」坦克彩繪】

【贖罪日戰爭中,以軍使用的「肖特」坦克彩繪】

【1982年入侵黎巴嫩時,以軍第2裝甲營3連使用的「肖特·卡爾」坦克彩繪,其炮塔上裝有2挺7.62毫米機槍及1挺12.7毫米機槍,專門用於城市作戰】

【以軍最後一款「肖特·卡爾」坦克D型,全車被塗成橄欖綠用於偽裝】

【以軍坦克的戰術編號方式與美軍類似,其火炮上的條紋狀標識並不是二戰時期的「擊殺環」,而是營部單位編號。而車體上的「V狀」標記則代表連部單位編號,至於炮塔後方的數字則代表排部單位編號。上圖中展示的例子就是一輛來自第3裝甲營4連1排的3號「肖特·卡爾」坦克】

【黎巴嫩戰爭時期的「肖特·卡爾」D型坦克,根據炮管標記分析應為第2裝甲營1連車輛,具體單位不詳】

相關文章

荷蘭國家戰爭博物館館藏珍品大盤點

荷蘭國家戰爭博物館館藏珍品大盤點

荷蘭國家戰爭博物館剛剛建立,在前北約空軍基地基礎上改建而成,集中了大量武器裝備,每年8月都有坦克表演。 豹2A6主戰坦克 1874年斯德哥爾...

出師不利:「黑豹」坦克的首戰

出師不利:「黑豹」坦克的首戰

本文摘自[英]羅伯特·A. 福爾奇克著,顧劍、朱任東譯《東線坦克戰1941—1945》(下冊) 7月1日,讓德軍等待已久的「豹」式坦克終於開...

坦克百年:回憶歷史上的經典坦克

坦克百年:回憶歷史上的經典坦克

1916年9月15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在西線索姆河戰役中,第一次使用坦克這種秘密武器,取得巨大成功。從此這種以「水櫃」為名秘密生產的武...

1976年,通用汽車公司XM1坦克樣車

1976年,通用汽車公司XM1坦克樣車

1976年,通用汽車公司推出XM1坦克樣車,參加美國陸軍1971年提出的「新一代XM1主戰坦克」招標。 根據招標合同,新型坦克將取代「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