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戰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個嚴謹又有趣的公眾號。儘量保證內容真實幹貨,配圖準確,還讓文章讀起來不枯燥。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由於識別錯誤,兩架A-10狠狠攻擊了一支英軍裝甲車部隊,造成了一名英軍士兵陣亡,釀成了一起嚴重的誤擊事故。從此流傳出一個段子:當美軍戰機出現在頭頂時,不光敵人害怕,地面的友軍也戰戰兢兢。
其實美軍的誤擊事故由來已久,在二戰、朝鮮戰爭中就出現了不少。今天這個故事就講一起朝鮮戰爭中的美國空軍誤擊事故,而大冤種同樣是英國人。

▲在伊拉克戰爭中,A-10攻擊機不僅掃蕩了伊拉克的目標,還曾痛擊友軍。
1950年6月25號朝鮮戰爭爆發後,英國緊跟美國的步伐,派出航母艦隊前往朝鮮半島,干涉這場「內戰」。
第800海軍航空中隊跟隨「凱旋」號航母參加了戰爭初期一系列攻擊行動,該中隊裝備的是「海火」MK.47戰鬥機。雖然「海火」繼承了「噴火」起降難度大的缺點,但它們還得繼續作戰。
時間來到了1950年7月28號,第800海軍航空中隊的皮特·蘭博上尉正率領一批「海火」在艦隊周圍執行防空巡邏任務。
突然英軍艦隊雷達發現遠處有一架飛機正在接近,不清楚是敵是友,於是命令蘭博上尉帶隊前去確認對方身份。
根據雷達指引,這幾架「海火」很快找到了那架身份不明的飛機。此時該機距離英軍艦隊僅32公里,眨眼間就可以飛抵英軍航母上空,因此留給英軍飛行員確認的時間很短。

▲1950年3月拍攝的「凱旋」號,位於菲律賓蘇比克灣,加班前面的是第800中隊的「海火」。

▲英國皇家海軍的「海火」MK.47戰鬥機,注意其諾曼底戰役期間的黑白識別條紋。
蘭博上尉後來回憶道:「我發現它是一架大型4發轟炸機,看上去像B-29。根據目前的情報,朝軍肯定沒有裝備4發轟炸機,但是蘇軍根據B-29仿製出了圖-4,跟原版外形極其相似。由於距離太遠,我看不清機上的軍徽。」
雖然蘇聯沒有明面上干涉朝鮮戰爭,但對於戰場上的將士們來說,一切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萬一蘇軍不講武德不宣而戰,把英軍航母炸沉了,作為攔截指揮官,蘭博上尉肯定是第一責任人。
(PS:朝鮮戰爭中曾經發生過一起很嚴重的誤擊事故,兩架美軍F-80因為偏航,不僅進入蘇聯境內,還攻擊了蘇軍的機場,來回掃射跑道上的P-63。事件發生後美蘇兩國都驚出一身冷汗,都以為三戰要爆發了。)
蘭博上尉不敢掉以輕心,繼續帶隊接近這架身份不明的飛機。當距離足夠近時,英軍飛行員們看清了機上塗的是美軍機徽,都鬆了一口氣:原來是友軍的B-29,虛驚一場。

▲圖-4被戲稱為「B-29斯基」,雖然空重更大,但是蘇聯人換裝了更強勁的發動機。

▲朝鮮戰爭中的B-29正在投彈,圖-4的外形與B-29極其相似。
然而話說另一頭,那架B-29上的機組成員可不像英軍飛行員那麼放鬆,當他們發現附近出現了一隊戰鬥機時,所有機槍手都做好了戰鬥準備。
B-29號稱「超級空中堡壘」,擁有刺蝟一般的火力和堅固的機體,而朝軍的雅克-9戰鬥機火力貧弱,幾乎啃不動B-29,為何B-29的機組成員還如此緊張呢?
那是因為在7月12號,朝軍數架雅克-9戰鬥機還真就擊落了一架B-29,以後B-29的機組成員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來作戰。
隨著「海火」的靠近,緊張過度的B-29機槍手竟將其識別成了雅克-9,毫不猶豫地開火射擊。

▲朝鮮空軍裝備了雅克-9戰鬥機,還曾擊落過B-29,遠遠看去挺難分辨它和「海火」。
英軍飛行員約翰·特雷徹上尉回憶道:「我看到那架B-29頂部炮塔率先朝我們開火,精準地命中了我的僚機丹尼斯·懷特少尉,將他的座機的尾部油箱打著了火。」
懷特少尉還沒反應過來,便被烈火包圍了,他立即反轉了機身,打開座艙蓋跳了出去。懷特少尉在大約3000米左右開傘,但在下墜的途中,火焰仍然在他的衣服上燃燒,灼傷了手臂、面部和肩膀。
懷特少尉回憶道:「一切來得太突然了,我清晰地記得,當我跳傘後,那架B-29的機槍手仍然在朝我射擊!我們沒有認錯,是他們搞錯了。」
英軍飛行員也顧不上肇事的B-29了,紛紛在懷特少尉墜海點上空盤旋,併為其呼叫了救援。一個小時後,美軍驅逐艦「埃弗索」號趕來,撈起了懷特少尉。
誤擊事件發生後,英軍氣勢洶洶地向美軍興師問罪,而美軍的解釋卻是:「你們的飛機離那架B-29太近了,看上去像是要攻擊,而且機槍手把‘海火’識別成了雅克-9。」

▲搭救懷特少尉的美軍驅逐艦「埃弗索」號,美國海軍為空軍同仁「擦屁股」了。
吃了啞巴虧的英軍為了避免誤擊事件再次發生,便重啟了二戰諾曼底戰役時期經典的黑白識別條紋,這就是部分讀者好奇的,二戰塗裝會再次出現在朝鮮戰場上的原因。
戰場上的敵我識別一直是一個大問題,在緊張的實戰中,士兵的心理壓力非常大,所幸現在的技術越來越先進,能夠有效地減少痛擊友軍的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