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英國驅逐艦裝備的反潛武器:深水炸彈

著:諾曼·弗裡德曼
譯:唐越

(上圖)1943 年7 月時拍攝的「非凡」號驅逐艦,該艦已經接受了進一步的標準化改造。(下圖)注意甲板上深水炸彈拋射器後方碼放的深水炸彈(已經加裝了發射柄),拋射器的位置可以通過吊柱進行判斷(左舷後側的那具拋射器是可見的)。

根據1938年海軍部艦隊密令(CAFO)中的標準,每艘驅逐艦應當搭載30 枚深水炸彈,裝備2 具拋射器和1 條一次可投放3—5 枚深彈的軌道,從而一次投放5 枚深水炸彈(呈稜形投放,即拋射器投放2 枚,軌道在中間依次投放3 枚)。戰時的驅逐艦一般只在甲板攜帶10 枚深水炸彈,然後用艦上的魚雷戰鬥部彈藥庫儲存額外的深彈。少數沒有裝備聲吶設備的V 級、W 級和S 級驅逐艦,每艘就只攜帶10 枚深水炸彈,部分艦船安裝的還是3 具一戰期間使用的那種一次只能投放1 枚深水炸彈的坡道,無法一次投放5 枚深彈。一般來說每具拋射器有4 枚深水炸彈,1 枚待發,另外三枚作為備彈。對V 級和W級驅逐艦而言,甲板下沒有儲存空間,因此只安裝了1條可容納5 枚深水炸彈的坡道。

1940 年2 月初,皇家海軍計算瞭如何將S級驅逐艦改造為反潛艦,艦舯和艦艉的4 英寸(102 毫米)艦炮和2 磅「乒乓」炮以及所有的魚雷發射管都將被拆除,之後將為該級艦安裝聲吶設備、8 具深水炸彈拋射器(總共32 枚深水炸彈),以及深水炸彈軌道(10 枚深彈)。甲板上和後部增加的彈藥庫還將分別攜帶30 枚和40 枚深水炸彈,總數達到112枚。該級艦每次能夠投放14 枚深水炸彈,類似的配置適用於「彎刀」號、「 軍刀」號和「 鰩魚」號。到1942 年中期,「 纏絲瑪瑙」號和「 希卡里」號也有了同樣的反潛武器配置。同樣擁有一次投放14 枚深水炸彈能力的還有「哈凡特」級,即曾經為巴西建造的H 級驅逐艦,每艘攜帶110 枚深水炸彈:18 枚位於軌道、32枚用於拋射器、26 枚存放於上層甲板,34 枚位於魚雷戰鬥部彈藥庫。部分新驅逐艦在加入獵潛部隊後,也將這種深水炸彈投放模式作為備選方案(需要拆除Y 炮位的主炮)。

到1940年中期,皇家海軍又要求驅逐艦能每次投放10 枚深彈,以不同深度投放2 個菱形。但這就需要增加額外的2 具深水炸彈拋射器和第二條深彈軌道,甲板上也需要安置更多的深水炸彈,而採用這種佈置的驅逐艦必須拆除Y 炮位的主炮以補償重量。最後,標準的深水炸彈攜帶量被定在了60 枚(每次攻擊投放6 枚),如果是V 級和W 級則降低至50 枚(不包括安裝4.7 英寸主炮的改進型W 級)。原來有兩速掃雷索的驅逐艦在移除掃雷索後也能攜帶60 枚深水炸彈,「懷爾」型和沒有安裝兩速掃雷索的驅逐艦則能攜帶50 枚(不過實際上「懷爾」型最後只攜帶了45 枚)。驅逐領艦將攜帶60 枚:26 枚位於甲板,另外軌道上有18枚,再為拋射器配備16 枚。

戰爭早期加拿大海軍的標準配置則是30 枚深水炸彈、2 具拋射器和1 到2 條軌道。到1940 年加拿大海軍才開始考慮為「沙格奈」號選擇10 枚還是14 枚深水炸彈的投放模式(即搭載60 枚還是112 枚深水炸彈)。直到1941年5 月時其標準配置都沒有改變,而部署到英國海域的驅逐艦則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標準進行改裝。

許多驅逐艦實際上都有沒有搭載額外的深水炸彈,因此也保留了Y 主炮。在1941 年4 月,A 級、B 級( 除「 北風」號外)、D級、F 級、G 級、H 級和I 級驅逐艦均採用了早期的深水炸彈配置( 每次投放5 枚)。一份沒有標註日期( 應該是在1941 年12 月)的G 級、H 級和I 級驅逐艦的變化列表只提到「花冠」號拆除了兩速掃雷索和Y 主炮以一次投放10 枚深水炸彈。最遲到1943 年4 月,所有的A 級和B級驅逐艦都裝備了同樣模式的反潛武器(每艘70 枚深水炸彈),「鄧肯」號及其D 級驅逐艦則採用了重型搭載模式(每次投放14 枚,其中「鄧肯」號的深水炸彈總數為94 枚)。F 級驅逐艦中,「獵狼犬」和「命運」號各攜帶70 枚深水炸彈(每次投放10 枚),但其餘各艦則保留了早期的38 枚深彈的攜帶量。不過,此時部分驅逐艦又被重新定級為護航驅逐艦(escort destroyer):「小獵犬」號、「鬥牛犬」號、「埃斯卡佩德」號(HMSEscapade)和「名望」號均被改造為只有2 門4.7 英寸艦炮(配備「刺蝟炮」和70 枚深水炸彈)。1943 年12 月,「獵狼犬」號和「北風」號也進行了類似的改造。

承擔護航職能的驅逐艦每次能投放14 枚,正如下文所說,對更重型的反潛武器配置的需求最終將驅逐艦分為艦隊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兩種類型。與之相對,許多艦隊中的驅逐艦甚至沒有攜帶50 枚深水炸彈的能力,因此也保留了所有的4 門主炮。

到1943年,一種新的重達1 噸的Mk X 型深水炸彈被髮明出來,通常,驅逐艦可以在1 副魚雷發射管中安置2 枚這樣的深水炸彈,但這樣剩下的2 具魚雷發射管只能手動控制了。當時皇家海軍更青睞於採用兩枚Mk X 型深水炸彈在不同深度對潛艇進行夾擊,其原理和投放10 枚或14 枚深水炸彈是相通的。

1943 年底,每次14 枚深水炸彈的投放模式被廢除了,因為新的計算顯示,和投放10 枚相比,其成功率並沒有顯著提升。這樣就可以移除4 具深彈拋射器,從而多攜帶一些深水炸彈,還能節省一些人員。除此之外,當時的測試也表明,14 枚深水炸彈在水下會相互影響。

在使用深水炸彈實施攻擊時,驅逐艦需要駛過預計的潛艇所處位置上方,準確來說是要讓艦艉駛過潛艇上方。而1939 年之前就有研究發現,在艦艏發射反潛武器或許會比從艦艉投放更高效。因此,在1941年春天便已經有兩款新型反潛武器投入測試,即魚雷和水雷局與「 弗農」號魚雷學校一起開發的「 刺蝟炮」和「 五個胖處女」。

「韋斯特科特」號充當了「 刺蝟炮」的測試平臺。「刺蝟炮」是一種可以同時發射24 枚超口徑迫擊炮彈的武器,炮彈會在艦艏前方200碼處以直徑100 英尺(30.48米)的圓形入水,其引信為接觸式引信,會在碰觸目標後爆炸。1941 年春季的測試相當成功,因此被廣泛地列裝到了包括改造為護航驅逐艦在內的大量艦船上。「刺蝟炮」的炮架上通常攜帶足以實施一次齊射的炮彈,旁邊的彈藥庫準備有2 次齊射的彈藥,甲板下還有足夠實施4 次甚至更多次齊射的彈藥。通常的改造方式是以「刺蝟炮」取代A 主炮,不過G 級、H 級、I 級和「哈凡特」級的改造計劃顯示的「刺蝟炮」位於B 炮位。同時它們將拆除3 英寸炮以攜帶更多的深水炸彈。當時甚至計劃讓G 級驅逐艦攜帶多達107 枚深水炸彈,或者是在H 級或I 級上安置90 枚( 另外還有35 枚儲存於甲板之下)。在採用反潛配置時,這些驅逐艦還會在魚雷發射管內攜帶Mk X 型深水炸彈。

到1943年年初,被拆分的「刺蝟炮」已經可以安裝在A 主炮的兩側,下部甲板的強度也得到了相應增強。典型的情況是,在「刺蝟炮」被拆分後A 主炮才得以恢復,採用這種武器配置的驅逐艦擁有更強的前射火力。不過,安裝了拆分的「刺蝟炮」的同時,也拆除了後部的24 英寸(610 毫米)探照燈,取而代之的是B 炮位的炮臺兩側凸體上的21 英寸(533毫米)探照燈。許多裝備了拆分的「刺蝟炮」的驅逐艦也會攜帶Mk X 型深水炸彈。當時認為這種武器配置並不適合G 級驅逐艦、「熱辣」號(HMS Hotspur)、「英雄」號、I 級驅逐艦、「英格菲爾德」號驅逐領艦和「哈凡特」級驅逐艦。

(上圖)1943 年5 月時的「 羚羊」 號(HMSAntelope) 驅逐艦

「白廳」號裝備的則是另外一型反潛武器,一種被稱作「五個胖處女」的遠端五管深水炸彈拋射器,這種口徑達18 英寸(457 毫米)的艦艏深水炸彈拋射器可以發射全尺寸的深水炸彈,通過改變線狀發射藥的劑量來控制射程。在驅逐艦上,這樣的5 管拋射器將取代A 炮位的主炮,而輕護衛艦上則是在4 英寸(102 毫米)炮的兩側安裝總計4個發射管。這種裝備可以兩次組合發射輕型和重型Mk VII 深水炸彈,在艦船前方300 碼處300 英尺(91.44 米)和150 英尺(45.7 米)的深度上同時引爆,和以艦艉投放的深水炸彈上下夾擊類似。所有的5 管拋射器的仰角都被固定在了42.5 度,靠外的兩組則分別與艦體中軸線呈5.5 度和6.5 度的夾角。

這類深水炸彈迫擊炮後來以「 烏賊炮」的形式再次出現,最早於1943 年5月在「伏擊」號上進行了測試,是基於參謀部對遠端護航驅逐艦的設想進行的,隨後廣泛地用於戰後建造的護衛艦上。「伏擊」號後來還測試了一種被稱作「 防風」(Parsnip)的20 管深水炸彈發射器(安裝於艏樓舷側,每側10 管),但最終並未列裝。

戰時唯一真正裝備了「烏賊炮」的只有「埃斯卡佩德」號驅逐艦。1943 年9 月20 日,該艦因為「刺蝟炮」意外發射而嚴重受損,只得接受修理。1944 年12 月30 日修復完畢時,「埃斯卡佩德」號在A 炮位安裝了1 具雙管「烏賊炮」,僅保留了B 和X 炮位的4.7 英寸(120 毫米)主炮(同時B主炮的炮盾上還有火箭照明彈的發射導軌),另外還有6 門厄利空機炮。此外,原先有著燈罩式天線的271 型雷達也被採用圓盤天線的277 型雷達取代,前桅頂端還有常見的291 型雷達,後部的管式桅杆頂端則是高頻無線電測向天線。裝備「烏賊炮」的遠端護航驅逐艦的設想最終並未實現。

本文節選自《英國驅逐艦:從起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享譽世界的海軍戰略家諾曼·弗裡德曼與海軍插畫家A.D.貝克聯合打造

★200餘張高畫質歷史照片、近百幅艦艇線圖,動人技術細節纖毫畢現

★解讀早期驅逐艦的開山之作,追尋英國驅逐艦的壯麗航程

相關文章

有關火炮的一些誤解的簡單澄清

有關火炮的一些誤解的簡單澄清

本文作者英勃爾,投稿文老規矩() 長75 長75,即7.5 cm KwK/Pak 42,是一款飽受爭議的武器。其穿甲能力極佳,精度較好,但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