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在哈爾科夫,德軍贏得了二戰最後一次重大勝利

1943年初,蘇軍多個方面軍在史達林格勒地區團團包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蘇軍南方面軍也在向羅斯托夫進軍,曼施坦因頓河集團軍群的補給交通線面臨被切斷的危險,遠在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也有被分割包圍之虞。

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從西線急調部隊趕往東線挽救危局,第7裝甲師即是首批東調的9個師中的一個。1月初抵達南方戰場後,第7裝甲師被劃入海因里希(Sigfrid Heinrici)將軍的第40裝甲軍作戰序列,第25裝甲團帶來了21輛II號、105輛III 號、20輛IV號和9輛指揮坦克。曼施坦因為解除蘇軍對羅斯托夫的直接威脅,把第7和第11裝甲師派至羅斯托夫東面的馬內奇(Manich)河下游,試圖擋住正在進攻中的蘇軍。

1月6日,第7 裝甲師的主力朝卡利特瓦(Kalitva)河以東以及沿米列羅沃(Millerovo)方向進軍的蘇軍發起了反擊,同時,第7裝甲擲彈兵團團長施泰因凱勒中校率領的加強團規模的戰鬥群在彼得洛夫斯基(Petrovskiy)建立了防禦陣地。8日,施泰因凱勒的戰鬥群負責在卡利特瓦河東面保護裝甲師主力的側翼,第7裝甲擲彈兵團2營、第25裝甲團2 營和一個炮兵連等單位最遠曾推進到拜斯特拉亞(Bystraya),而舒爾茨裝甲營則隨師主力朝著塔特辛斯卡亞(Tatsinskaya)方向迎擊頓河北岸的蘇軍。隨後10天裡,第7裝甲師的戰場逐漸轉移至頓涅茨河沿岸的卡緬斯克(Kamensk)西面,該師的左翼為第304步兵師,右翼是老搭檔第6裝甲師。1月20日至21日,豐克將兩個裝甲擲彈兵團部署在左右兩翼,裝甲團居中,擊退了試圖奪取卡緬斯克的蘇軍重兵。

1月29日,蘇軍第57和第35近衛摩托化步兵師突破了德軍第19裝甲師的防線,渡過克拉斯納亞(Karasnaya)河後奪取了北頓涅茨河北面的一個鐵路樞紐。隨著第19裝甲師撤離利西昌斯克(Lisichansk)附近的陣地,蘇軍第4近衛機械化軍通向斯拉夫揚斯克(Slavyansk)的道路敞開了。

德軍不願看到頓涅茨河前線的重要堡壘斯拉夫揚斯克落入對手手中,迅速派出第7裝甲師的施泰因凱勒戰鬥群前去固守,命令他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城南的大橋。施泰因凱勒手下的第7裝甲擲彈兵團1營在2月1日晨抵達斯拉夫揚斯克時,蘇軍第35近衛摩托化步兵師已切斷了從哈爾科夫和伊久姆通往斯拉夫揚斯克的主幹道,城南大橋上已出現了準備過橋的蘇軍先頭部隊,而城東北的塞姆諾夫卡-莫斯托瓦亞(Semnovka- Mostovaya)也被蘇軍佔領。施泰因凱勒率部迅速反擊立足未穩的蘇軍,不僅奪回了塞姆諾夫卡-莫斯托瓦亞,還佔領了控制從東北方向進入斯拉夫揚斯克的高地。

(上圖)圖中前景是第7裝甲師的III號坦克

(上圖)圖中前景是第7裝甲師的III號坦克

2月2日,蘇軍第195摩托化步兵師也從北面和南面抵達斯拉夫揚斯克。第1近衛集團軍司令員庫茲涅佐夫將軍曾以為,憑藉優勢兵力奪取斯拉夫揚斯克將如探囊取物一般,沒想到這裡最多一個加強團規模的守軍竟如此強悍,更未料到次日抵達戰場的35輛德軍坦克會給他製造那麼多麻煩,而且小城斯拉夫揚斯克還將變成一個激戰持續數週的苦澀戰場。

率領這批坦克趕來增援的正是舒爾茨,3日到達戰場後他立即向蘇軍第195摩托化步兵師發起了進攻,很快將對手趕離了防禦陣地。蘇軍見迅速奪城已無可能,從4日起開始向該地區大量增兵,第57和第38近衛摩托化步兵師、第3 坦克軍等都朝這裡趕來,第4近衛坦克軍則奪取了斯拉夫揚斯克南面的門戶克拉馬托爾斯卡亞 (Kramatorskaya),因而從南面切斷了施泰因凱勒戰鬥群與其他德軍的聯繫。第7裝甲師所部把守的斯拉夫揚斯克對蘇軍的反攻來說是個重大障礙,同時又是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西部防線的堅實堡壘,因而第1裝甲集團軍要求第40裝甲軍「命令第7裝甲師繼續堅守斯拉夫揚斯克,同時將已渡過頓涅茨河的蘇軍趕回去,恢復與伊久姆地區的友軍的聯繫」。

第40裝甲軍除擁有第7裝甲師外,還包括巴爾克(Hermann Balck)的第11裝甲師、第333步兵師和幾個土耳其營。第40 裝甲軍要求豐克固守斯拉夫揚斯克的同時,命令巴爾克朝克拉馬托爾斯卡亞和斯拉夫揚斯克靠攏。不過,巴爾克的進展並不順利,倒是向東南方進攻的第3裝甲師,成功地將蘇軍逼退到斯拉夫揚斯克東北。

雖然斯拉夫揚斯克守軍的情形仍很緊張,但國防軍戰報已在2月6日迫不及待地表揚了第7 裝甲師,稱該師「在重返東線的第1個月裡,在頓涅茨盆地的作戰中表現卓異,摧毀了蘇軍坦克236輛、反坦克炮226門、大炮59門、機槍298 挺及卡車123輛,還繳獲了大批可供自己使用的物資裝備」。

第11裝甲師在蘇軍第4近衛坦克軍和第3坦克軍的重兵壓迫下,緩慢地朝第7裝甲師靠攏,試圖從南邊與斯拉夫揚斯克守軍建立聯繫。而舒爾茨裝甲營也適時地向南出擊,試圖殺出一條走廊後與援軍會合。蘇軍自2月8日起就固守著克拉馬托爾斯卡亞及其周邊,也不斷地朝北面的斯拉夫揚斯克發起攻勢。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不願棄守斯拉夫揚斯克,計劃由第11和第7裝甲師及黨衛軍「維京」師三面夾擊克拉馬托爾斯卡亞,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蘇軍坦克部隊出其不意地穿越了難以通行的地段後突然出現在第40裝甲軍左翼,結果造成了夾擊計劃的流產。隨後,舒爾茨裝甲營與第11裝甲師一部組成了一個由巴爾克領銜的戰鬥群,打算摸到蘇軍後方進行突襲,逼迫對手放棄克拉馬托爾斯卡亞,但由於意圖被察覺,巴爾克只得放棄偷襲計劃,無奈地再次與第333步兵師一起強攻克拉馬托爾斯卡亞。

(上圖)德軍頓涅茨—伊久姆攻防作戰示意圖(1943年2月19日至4月8日)

2月15日,第1裝甲集團軍獲准棄守斯拉夫揚斯克,第7裝甲師撤出後被部署到克拉斯諾亞梅斯科耶(Krasnoarmeyskoye,即「紅軍村」,位於馬裡烏波爾(Mariupol)以北130 公里,史達林諾以西70公里),負責打通史達林諾至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Dnepropetrovsk)的鐵路線。18日,第7裝甲師、「維京」師和第333 步兵師等在能見度極低的天氣掩護下,向蘇軍第4近衛坦克軍發起了進攻,激戰中舒爾茨部摧毀了11輛T-34,據信還擊斃了蘇軍第14近衛坦克旅旅長。23日,第7裝甲師等部包圍了鐵路樞紐巴爾文科沃,舒爾茨裝甲營作為箭頭在三處切斷了伊久姆至斯拉夫揚斯克的鐵路,最遠推進到頓涅茨河河岸。

第7裝甲師撤出斯拉夫揚斯克的次日(2月16 日),黨衛軍裝甲軍在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強大壓力下棄守重鎮哈爾科夫,但沒用多久蘇軍大本營就發現,血戰換來的哈爾科夫這個大獎品並不是那麼容易緊握在手的。舒爾茨等在前線與對手拉鋸苦戰的同時,曼施坦因正在部署一場史稱「哈爾科夫反擊戰」的戰役,後來的歷史表明,這一反攻計劃近乎完美地得以實現,蘇軍損失了大約52個師,德軍贏得了二戰期間的最後一次重大勝利。

第7裝甲師撤出斯拉夫揚斯克後,與黨衛軍所部攜手進行的一系列作戰其實正是曼施坦因反擊計劃的第一階段,直接目標是將瓦圖京將軍的西南方面軍分割包圍並趕回頓涅茨河對岸。2月底,瓦圖京所部被逼退到頓涅茨河對岸,身後留下了615輛坦克、400 門大炮、9000名俘虜和23000具屍體。隨著反擊戰第一階段的收尾,德軍第1和第4裝甲集團軍展開了兩翼包抄沃羅涅日方面軍所部和收復哈爾科夫的第二階段作戰。這個階段的戰事在3月中旬達到了高潮,「希特勒警衛旗隊」師15日以高昂的代價奪回了哈爾科夫,「肯普夫(Werner Kempf)集團軍級支隊」也在18日佔領了重鎮別爾哥羅德,到這時為止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損失了4萬餘人、600輛坦克和500門大炮。曼施坦因原計劃在第三階段繼續向北推進,消滅庫爾斯克一帶的蘇軍的同時,尋求與中央集團軍群所部的會合。但是,隨著初春泥濘季節的到來,曾經堅實的凍土路面無法再支撐裝甲車輛,第三階段也因之無法完成。激戰結束時,蘇軍據守著一個以庫爾斯克為中心,寬100英里、縱深70英里的突出部,這就是幾個月後庫爾斯克會戰的戰場。

本文摘自《帝國騎士:第三帝國最高戰功勳章獲得者全傳》2018修訂版

1941年7月創設的「鑽石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曾被納粹德國視為表彰非比尋常的戰場勇敢行為和成功指揮的「*極勳飾」。儘管此後的戰火愈演愈烈,但這一*富盛名的德GJ事榮譽直到二戰結束前也只頒授給過27名軍人。《帝國騎士:第三帝國*高戰功勳章獲得者全傳》這套書以這27名軍人為主題,試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豐沛的歷史圖片,較為全*、相對客觀地勾勒出他們的傳奇人生和戰場經歷。

相關文章

最後手段:二戰德軍步兵反坦克武器

最後手段:二戰德軍步兵反坦克武器

本文摘自[英]大衛·波特著,邢天寧譯【戰爭事典075】《二戰德軍武器圖解百科》 「鐵拳」反坦克火箭筒 到戰爭中期,德國陸軍認識到,他們迫切需...

蘇聯戰時坦克炮產量-小考證

蘇聯戰時坦克炮產量-小考證

二戰蘇聯戰時的坦克炮產量 F-34 76毫米坦克炮,T-34-76使用的76毫米坦克炮中的一種 來自CAMD RF 38-11369-1的一...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中的英國軍隊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中的英國軍隊

原著:喬納森·諾思 譯者:姚軍 英國曾是一個全球性霸主。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的日子裡,它的廣袤殖民地被證明既是沉重負擔,同時也是寶貴財...

二戰德軍機槍發展及戰術運用

二戰德軍機槍發展及戰術運用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軍不能裝備重機槍,二戰中德軍步兵分隊的機槍主要是MG 34、MG 42和MG 26(t)(即捷克生產的Z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