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行動,德國人決定大膽進擊,他們將再度迫使英國人倉促後撤

著:羅伯特·M.奇蒂諾(Robert M. Citino)

譯:小小冰人

我們在探討二戰期間德國國防軍的優勢時傾向於考慮坦克戰,但整個故事其實還有很多內容。但是1940年4 月的挪威戰役(「威悉河演習」行動)和1941 年5 月在克里特島實施的空降(「水星」行動),都沒能獲得軍事歷史學家們應有的關注。儘管如此,這兩場戰役仍是20 世紀曆史的重要里程碑,代表著向一個全新戰爭領域的突破,這就是空降作戰。

(上圖)這是一幅精彩的圖片,攝於克里特戰役之初。部分傘兵降落後正向灘頭衝去,空中還有為數不菲的傘兵正在傘降。

「水星」行動

1941 年5 月,德國人發表了「一份」富戲劇性的空降「聲明」。剛剛完成巴爾幹地區的一場成功的戰役後,他們便再度迫使英國人倉促後撤,而這次發生在克里特島。與他們在敦刻爾克後的平靜不同,德國人這次決定大膽進擊。在第11 航空軍軍長庫爾特·施圖登特將軍的敦促下,德國人匆匆集結力量,準備在克里特島實施一場空降。

5 月20 日清晨,克里特島成為德軍代號「水星」行動的空降突擊目標。這是軍事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是第一場完全由傘兵部隊策劃並實施的戰役。這場行動的規模比德國人以往所做的一切嘗試大得多,實施空降的將是一個完整的傘兵師,即威廉·聚斯曼將軍指揮的第7 航空師。為他們提供協助的是一個特別「突擊支隊」,編有3 個傘兵營和1 個滑翔機降步兵營。第5 山地師有2 個團位於希臘,待傘兵奪得一座機場後,就將空運至克里特島。沃爾弗拉姆·馮·里希特霍芬男爵將軍的第8 航空軍負責空中支援事宜,該軍的實力相當強大:有近300 架中型轟炸機、150 架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100 架Me-109 戰鬥機和數量大致相當的雙引擎Me-110 戰鬥轟炸機。

當日拂曉,克里特島上空突然佈滿德軍運輸機。德軍傘兵使用降落傘和滑翔機在島嶼約約225 千米的範圍內登陸。三個主要目標排列在克里特島北部海岸約112 千米的範圍內。由西向東,這些目標分別是馬萊邁與幹尼亞之間地帶、雷蒂莫的港口,以及伊拉克利翁。施圖登特的傘兵正在各處著陸,施圖登特稱之為「散播油點」:小股德軍部隊遍佈鄉村,最終匯聚成一股更強大的力量。同他們在丹麥和挪威的行動一樣,德國人再次證明他們在執行既定方案方面的才能,這些分佈範圍很廣的登陸行動及時而又準確。

不過,這場戰役不像「威悉河演習」那般輕而易舉。首先,空降克里特是一場倉促組織的臨時性行動,德國人並未努力掩飾其空軍力量在希臘的集結。利用「超級機密」收集到的資訊,英聯邦的策劃者們戰役開始前就知道了德軍空降計劃的每一個細節。德國人降落時,守軍已嚴陣以待。德軍在各處的降落都遭到了猛烈的火力打擊,並蒙受了巨大損失。相比之下,對於傘兵們將在克里特島遇到些什麼(從守軍數量和編成到島嶼地形走向的一切),德軍情報部門掌握的情況極不充分。明明是敵人的陣地,在德國人的地圖上卻被標為「自流井」;阿利卡內奧斯與幹尼亞之間公路上的某處標為「英軍口糧補給站」(對傘兵們來說這是個完美的目標),但最後,傘兵們卻發現那是一座築有圍牆的監獄。第一波次空降行動從一開始就遇到指揮問題—聚斯曼將軍沒能進入克里特島,仍在希臘領空時,他搭乘的滑翔機機翼斷裂,這位師長不幸身亡;指揮馬萊邁地域德軍部隊的歐根·邁因德爾將軍也被敵人的火力重傷。因此,德國人在馬萊邁與幹尼亞之間展開的行動無人領導。

(上圖)攝於1941年5月的克里特戰役之初,3架Ju-52運輸機正在馬利姆上空投放傘兵。

第二個問題是缺乏運輸機—這還是準備時間不足所致。德軍傘兵不得不分成兩個波次降落:當日晨在馬萊邁——幹尼亞地域空降,下午在雷蒂莫和伊拉克利翁實施分散較廣的空投。當後一場空投進行時,嚴陣以待的守軍展開了一場「火雞狩獵」,肆意屠戮無助飄落的德軍傘兵。英軍「黑色守衛」團團史描繪了隨之而來的混亂:「每個士兵都選中一個在空中飄蕩的目標,開槍射擊,然後選擇下一個目標,再次開槍。許多德國人在落地前已身亡,不少人掛在樹上和電話線上,結果被打得滿是窟窿,有些傘兵的降落傘纏在一起,像石頭那樣墜落,還有一架飛機被另一架飛機切斷」。後兩場空降行動中,倖存的傘兵們瘋狂地逃離他們的著陸區,並朝山區而去。

即便在降落後,位於四個地點的傘兵部隊的情況依然岌岌可危。因此,當務之急是奪取一座機場的控制權。傘兵不同於常規步兵,他們具有超強機動性,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則是缺乏重武器,因而無法同正規部隊進行持續戰鬥。實際上,這些傘兵甚至沒有帶足常規輕武器。他們的武器裝在單獨的空投罐裡投下,待降落後方可取回;許多傘兵跳傘時只帶著1 支手槍、4 枚手榴彈和1 把軍刀。空降行動在守軍如此猛烈的火力下進行,以至於德國人沒能收回他們投下的大部分武器罐。直至當日結束時,德國人都沒能奪取克里特島上三座機場中的任何一個。

最後,是英聯邦在克里特島上指揮工作的混亂性挽救了「水星」行動。負責指揮克里特島守軍的是第2 紐西蘭師師長伯納德·弗賴伯格將軍,在4 月30 日他獲得這一任命時,他肯定不知道自己捲入到怎樣的麻煩中。在希臘被德軍粉碎的殘缺部隊,又一次被迫倉促疏散,克里特島守軍由完全不同的部隊組成:1.7 萬名英國士兵、6000 多名澳大利亞士兵、約8000 名紐西蘭士兵,以及一支希臘軍隊(可能有1 萬—1.2 萬人)。倘若以足夠的時間加以訓練並確立適當的指揮程序,再贏得一兩場勝利,這支軍隊就有可能成為一部運轉良好的戰爭機器。但克里特島的情況並非如此,一名軍官指出:「我們就是個大雜燴。我們不知道自己人在哪裡,也不知道敵人在哪裡,許多士兵既沒有步槍也沒有彈藥。要是有人朝你開槍,他可能是(a)敵人、(b)自己人、(c)不知道你是誰的自己人或敵人、(d)根本沒人朝你開槍」。導致指揮問題更加混亂的是克里特島上站在聯軍一方從事戰鬥的非正規部隊,他們捅死負傷的德軍士兵或肢解死者。此外,希臘人俘虜的1.6 萬名義大利士兵也在島上,這一點加劇了弗賴伯格和希臘國王喬治二世的負擔。這麼多部隊奉命執行這麼多工,結果他們對德國人的空降行動完全沒有協同一致的應對。發現德軍空降的守島部隊做得很好,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消滅了敵人。但克里特島上大部分部隊只是待在原地,等待著從未到來的命令。

馬萊邁機場很快成為戰鬥的焦點,德軍傘兵集結後趕往該機場時,遭遇南面107 高地的猛烈火力射擊。堅守該高地的是一個完整的英聯邦步兵營,即第22 紐西蘭營。5月20 日,爭奪107 高地的拉鋸戰持續了一整天。這是一場混亂的戰鬥,沒有明確的戰線,雙方的損失都很嚴重。在當日的戰鬥中,德國人的絕望感隨著戰鬥的進程而越來越強—整場戰役和第7 航空師的存亡懸而未決。而第22 紐西蘭營營長安德魯中校也覺得自己已近乎窮途末路—部隊傷亡慘重,同轄內連隊的通訊斷斷續續,下午晚些時候「瑪蒂爾達」步兵坦克率領的一場反衝擊,剛剛開始便發生崩潰。107 高地爭奪戰是交戰雙方都缺乏戰鬥資訊的一個典型戰例,很有代表性的是,雙方都覺得自己即將輸掉這場戰鬥。

(上圖)攝於克里特戰役之初,德軍傘兵在赫拉克利昂上空傘降,圖中右邊的運輸機被高射炮火擊中

5月21日日出時,Ju-52 運輸機出現了。它們必須穿越英軍火力一場真正的夾射,降落時,一些飛機被擊毀,還有些飛機滑離僅有約609 米的短跑道,就像一份德方報告所說的那樣,跑道短小得像一張「郵票」。很快,飛機燃燒的殘骸和陣亡者的屍體散落在機場上。一架架飛機著陸,卸下物資,隨即再次起飛。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飛機在簡易跑道或在海灘上平安降落,運來一個裝備精良的山地兵營。當日下午,山地兵營攜帶著輕型火炮投入機場及其周邊的戰鬥。傍晚前,他們已沿崎嶇的騾馬小徑攀上山峰,一舉摧毀英軍的火炮。克里特島戰役的轉折點已然到來。雖然仍有激烈的戰鬥,但這場戰役剩下的部分只是一場掃蕩行動,英聯邦軍隊冒著近乎持續不斷的空襲翻越克里特島山脊,進入南部的斯法基亞港並再度撤離(這次是退往埃及)。不管怎樣,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順利疏散,但仍有約1.3 萬名英聯邦士兵落入德國人手中。到5 月31 日,戰鬥徹底結束。

本文摘自《從閃電戰到沙漠風暴:戰爭戰役層級發展史》

●戰爭戰役層級專著,被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描述為「美國軍事學院學生bi讀經典」
●美國陸軍部歷史諮詢小組委員會(the Historical Advisory Subcommittee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Army)現任主席羅伯特·M.奇蒂諾(Robert M. Citino)獲獎作品
●榮獲美國曆史協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2004年度「保羅·伯索爾」獎(Paul Birdsall Prize,是歐洲軍事及戰略歷史領域的重要獎項),榮獲美國軍事歷史學會(Society for Military History)2005年度「傑出圖書」(Distinguished Book Award)獎
●從二戰、朝鮮戰爭、阿以戰爭、印巴戰爭、兩伊戰爭、伊拉克戰爭等20世紀下半葉的重大軍事行動審視戰役層面的交戰藝術,為讀者勾勒出一幅思路清晰的戰役層面詳細視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