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宮的祕密會議,史達林在黑海佈下一盤大棋

原著 :〔德〕保羅·卡雷爾
譯者 :小小冰人

譯者 :小小冰人

1943年1月24日,克里姆林宮召開了一次祕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史達林提出了一份整個東線戰事中最不尋常的作戰計劃。

透過各種檔案、軍事論文以及蘇軍高級將領的回憶錄,現在可以將克里姆林宮地下掩體中召開的這次戲劇性會議準確地再現。

在最為保密的前提下,史達林在最高統帥部的作戰室內召見了高加索方面軍和黑海艦隊司令員。會議室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張黑海地區作戰態勢圖,其中包含高加索地區、庫班草原以及沿海地帶。將軍們湊到地圖前,史達林開始了他的講話。起初,他的聲音很低,充滿了對史達林格勒的偉大勝利已初具規模的形勢的歡欣。但他越說越生氣,為他的將領沒能將史達林格勒的成功轉變為一場巨大的勝利而惱火。

誠然,德國第6集團軍已插翅難飛,但史達林曾期望在伏爾加河與頓河之間給德軍造成20個師損失的所有機會,都已像陽光下的積雪那樣迅速融化了。

「黑海集群的部隊未能完成分派給他們的任務,一直沒能到達季霍列茨克。」史達林抱怨道。他走到地圖前,手裡的指示棒劃過山脈和草原,劃過標示出敵我雙方位置與動向的紅線與藍線。「北方集群的部隊同樣沒能到達他們的既定目標。」他繼續說著,用指示棒輕輕敲了敲薩利斯克和羅斯托夫。

室內一陣尷尬的沉默。將軍們知道,史達林已讀過他們的報告,他們在報告中解釋了包圍德國A集團軍群的宏大計劃未能實現的原因。但他們也知道,史達林不會相信他們的報告。

(上圖)蘇軍突擊隊登陸作戰

(上圖)蘇軍突擊隊登陸作戰

與希特勒一樣,克里姆林宮的這位老大並不信任他的將領。他認為對軍人必須「讓他們不敢懈怠」,給他們下達嚴格的命令,偶爾允許他們提個想法,總之,一切都必須按計劃進行。

「法西斯分子們的企圖是什麼呢?」史達林像個小學校長那樣問道。「答案顯而易見。」他自己回答了自己的問題:「希特勒只是將A集團軍群的部分部隊從高加索撤過頓河。至於其他部分,他的第17集團軍,很明顯,他想將其集中於亞洲大陸,塔曼半島的一個橋頭堡內。」

副總參謀長安東諾夫將軍贊同地點點頭。就在這時,彷彿事先商量好似的,史達林轉過身問他:「安東諾夫將軍,我們獲得的情報怎麼說?」

副總參謀長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根據我們的情報機構獲得的情況,德國最高統帥部打算在夏季恢復對油田的進攻。出於這個目的,第17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的部分部隊將繼續留在亞洲大陸。」

「正因如此,」史達林補充道,「他們的第17集團軍後撤得很慢,而且是邊打邊撤,以便挽救他們的大批物資,並儘可能多地控制住領土。但這樣做時,希特勒也給我們提供了消滅法西斯的另一個機會,如果我們的動作夠快的話。我們一定要切斷他們撤往塔曼半島的退路。」

史達林顯然為自己的計劃所著迷。他的將領們意識到,他正以他的個人權威支持著這一計劃,任何反對該計劃的人都將遭到他憤怒的回敬。「彼得羅夫將軍,」史達林繼續說道,目光望向對面的黑海集群司令員,「彼得羅夫將軍將以他的第46和第18集團軍推進至克拉斯諾達爾地區!」地圖上的指示棒從邁科普移至庫班。「他將奪取庫班渡口,沿河流向西,直奔塔曼半島。」

他提高了聲音:「與此同時,新羅西斯克將被一個鉗形包圍所奪取!」指示棒急切地敲打著地圖,「第47集團軍將對新羅西斯克防線發起一次正面進攻,並達成突破。」

彼得羅夫將軍懷疑地搖著頭。史達林注意到他這一舉動,轉過身對他說道:「我知道您會說些什麼,儘管我還沒有看過您的報告。您會說,第47集團軍的突擊力量太少,坦克太少,大炮也太少,無法執行這樣一次深入敵防禦縱深的作戰行動。」

史達林做了個輕蔑的手勢:「這些,我以前都曾聽過!」

就像早已安排好這一修辭效果似的,他繼續以緩慢、強調的口吻說道:「我們將以一次海陸聯合行動拿下新羅西斯克。特別部隊和海軍部隊所組成的一支強大的登陸力量,將由黑海艦隊在敵後方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在夜間送上岸。這支部隊將在一個有利地點粉碎德國人的海岸防禦,並建立起灘頭陣地。坦克旅和空降團將迅速跟進,並向沃爾奇伊-沃羅塔(Volchyi Vorota)擴大突破。然後,他們將與從新羅西斯克北部達成突破的第47集團軍的部隊會合。取得會合後,兩支部隊並肩前進,與沿庫班河而下的部隊會師,並與他們合兵一處。」

史達林手裡的指示棒在地圖上指點著這一鉗形攻勢。好像這一切已經完成了似的,他說道:「這樣一來,德國第17集團軍便與塔曼半島隔絕了。」

在座的將領們目瞪口呆。一場兩棲作戰!可蘇聯軍隊對這種作戰類型沒有絲毫經驗!就連擁有特種兩棲部隊的西方盟國,5個月前不也在迪耶普遭受到慘敗嗎?

但這些陸海軍將領們知道,他們無法說服史達林放棄這一計劃。這個構思完全出自他不切實際的空想。將勞夫大將後撤中的部隊一網打盡,這個願望令他痴迷不已。

但這是個值得冒險的計劃。畢竟,如果史達林的海陸聯合行動取得成功,獲勝的戰利品將是400000名德軍士兵、110000匹馬、31000輛馬拉大車、26500部汽車以及2085門大炮。換句話說,這是一股比史達林格勒包圍圈中的第6集團軍強大兩倍的力量。

這個計劃的精妙之處在於海上登陸。德國人面向陸地的防線,由他們自己和羅馬尼亞部隊據守,最近幾周的情況表明,他們正在構設有效的防禦。但沿岸設防的德軍顯然未意識到這些巨大的危險,因此對海岸線的防衛比較鬆懈,而且,在許多地段主要是由羅馬尼亞軍隊負責。這就為蘇軍的突襲提供了機會,這個計劃具備成功的可能性。

本文摘自《焦土:蘇德戰爭 1943-1944》(重修訂版)

《焦土》 從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先後講述了列寧格勒圍攻戰、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戰敗前的大撤退行動,以及納粹德國的敗亡。全景式地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的戰爭畫面:既有高層將領的運籌帷幄,也有下級將士的浴血奮戰,這兩方面的結合構成了有血有肉的歷史傳奇。書中也不乏一些細節性描述,例如地雷犬的出現、弗拉索夫的被俘、藍色行動的洩密、對阿斯特拉罕的偵察等等,即便對東線戰事瞭如指掌的讀者,也能從書中獲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總總的人物,詳盡地展現了東線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是戰爭史研究中難得的佳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