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血霧之森:煉獄般的許特根,美軍不忍回顧的噩夢》一書第8章
11月18日,13點之前天氣一直很晴朗,能見度極佳,第9戰術航空兵司令部出動戰鬥轟炸機群為各師提供了空中支援。第104步兵師的先頭部隊推進到了離費爾勞芬海德(Verlaufenheide)村不遠的地方,與從謝彭塞爾出發的第3裝甲師會合,第3裝甲師並無積極行動。在第1步兵師的進攻區域,第16步兵團肅清了哈米希的敵軍,併成功擊退了一波由200~300名德軍步兵和15輛坦克發起的反擊。第4步兵師的第8步兵團向東推進了900米,第22步兵團渡過了白韋溪。
——第1集團軍作戰報告

列隊行進中的美軍步兵
11月18日,拉納姆上校計劃繼續攻擊目標A和目標C。17日傍晚,1營和2營營長都接到了命令,佔領這兩處目標,並推進到大豪村附近的森林邊緣。為了避免重現17日的戰況,拉納姆讓愛德華茲中校向每個營轉達,無論其他營的進展如何,他們都要發起進攻。進攻時間定在8點30分。
雨整晚下個不停,士兵們清晨醒來的時候覺得寒意逼人,天上仍下著毛毛細雨。士兵的毛料制服被雨水浸透後黏在身上,讓人感到又冷又溼,只有開始行軍後身上才逐漸暖和起來。
德軍再次率先發起了進攻。7點,第44野戰炮兵營通知團部作訓股,前沿的炮兵觀察員呼叫炮火支援,2營南部再次遭到德軍攻擊。2營營部與各連的通訊線路已被炸斷,所以只能通過炮兵的射擊控制無線電通訊網路呼叫炮火支援。為了支援守軍,第44野戰炮兵營在1小時內發射了500發105毫米炮彈。到了8點,2營報告德軍的進攻已經停止了。早些時候,一名德軍戰俘向審訊官供認,德軍將對第22步兵團南翼發動進攻。當一挺機槍開火時,前沿的炮兵觀察員估計這就是德軍俘虜所說的進攻。

美軍班組在被炮火蹂躪得支離破碎的林地間待命,被樹枝觸發的炮彈會在半空中形成可怕的空炸效應
1營
1營和2營按計劃發起了進攻。1營營長戈福斯少校希望能繼續將德軍的注意力吸引到1營在前一天的進攻方向上,他讓D連——1營的重武器連——和炮兵朝210高地東北方的德軍開火,同時B連也用輕武器朝同一個方向射擊。佯攻期間,A連和C連穿過白韋小徑,朝東邊進攻。兩個連的推進軸線和分界線是另一側的一條東西走向的防火道。
當1營朝目標C攻擊前進的時候,A連在北,C連在南。第44野戰炮兵營對美軍攻擊隊形前方實施了徐進彈幕射擊,破壞了德軍步兵最初的抵抗。德軍也不甘示弱,對美軍先頭部隊進行炮火攔截,但是炮彈都落到了美軍後方,反而逼得美軍快速向東推進。A連和C連的士兵穿過白韋小徑,涉過沒膝的冰冷溪水到達對岸,過河時每個人都幾乎全身溼透。A連的一名班長,後來被提拔為2排排長的約翰·L. 佩奇(John L. Page)一等兵如是說:
我身上從來沒幹透過,而且在接下來的兩週裡,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高筒雨靴黏上了大把的汙泥,戰士們只好把它們給脫掉,連綿的陰雨和雨夾雪令我們更加覺得寒冷和潮溼。白天人在活動的時候情況還沒那麼糟糕,但是到了晚上,當你穿著溼漉漉的靴子在散兵坑裡睡覺,那種感覺真是糟糕透了。

沿著林間小路正在轉運傷員的美軍,寒冷泥濘的天氣嚴重影響了部隊機動與後勤補給,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非戰鬥減員
負責主攻的1營C連各排,排成縱隊沿著不到100米寬的狹窄正面向前推進。士兵們散開的間距相當大,至少要保證一枚炮彈不會炸倒兩個人,但又不能遠到彼此間聯繫不上。這樣的行軍令人聯想到了嚴酷的音樂搶座遊戲,當士兵們聽到「炮彈飛來時如運貨列車發出的咔嗒聲」時,除了所站的地方外,每個人都在不斷搜尋安全的掩體,然後一頭猛衝過去。與先前的狙擊手悄悄跟蹤和機槍正面掃射完全不同,現在德軍的主要攻擊方式是無休止的視距外炮火攔阻射擊。愛德華·斯威尼(Edward Sweeney)中尉認為德軍火炮和迫擊炮的火力「比這個連隊遭遇過的任何炮火還要強上三倍」。此外,德軍的炮擊非常精準,幾乎將C連在前方開路的3排全部報銷。
德軍的炮彈似乎大多落在X公路,以及連接X公路和W公路的被毀壞的橋樑區域,因此馬丁上尉將C連的進攻路線略微往北調整,使連隊的右翼遠離X公路大約90米。

美軍營屬重武器連在戰時仍裝備的是久經考驗的M1917A1重機槍,水冷槍管使得這款機槍的火力持續性顯著優於連一級配發的M1919A4
徒涉白韋溪進入森林大約450米後,馬丁上尉當場幹掉了為數不多的幾名德軍中的一個。朝領頭的偵察兵走去時,他撞上了德軍的一名迫擊炮觀察員和兩名步槍手。馬丁舉槍就打,擊斃1人、射傷1人、俘虜1人。在突擊過程中,連長通常不應該出現在尖兵的位置上,馬丁按理應該跟在前衛排後面。然而,C連的士兵都說他是個坐不住的人,根本不可能長時間待在「指揮所」裡。不久後,A連的士兵看到兩個德國兵若無其事地沿著X公路朝殘橋走去,於是把他們射殺了。
12點30分,C連到達目標C的東南方並在密集的炮擊下挖掘戰壕。馬丁上尉讓右翼的排朝南監視X公路,由於德軍炮火集中轟擊這片區域,他沒有派人上公路。在突擊和佔領防禦陣地的過程中,C連傷亡21人。最慘重的傷亡事件發生在黃昏時分,當時1枚120毫米迫擊炮彈命中了C連連部,炸傷了馬丁上尉、巴特利·福特二級軍士長和連部排的大部分士兵。弗雷德裡克·斯威尼中尉接過了連長的指揮權。由於電話線路被切斷,SCR-300步話機也無人操作,C連無法與1營營部取得聯繫,斯威尼中尉只能靠自己繼續指揮全連作戰。
在C連的北邊,A連的進攻以1排打頭陣,其餘各排排成縱隊緊隨其後。A連在推進過程中遭到德軍火炮和迫擊炮的猛烈攔阻射擊,周圍的樹木不斷被炸斷。士兵們經過的松樹被彈片削得亂七八糟,彷彿有個揮舞著大砍刀的巨人穿過了森林,將樹梢全給砍掉了。A連傷亡慘重,副連長唐納德·麥克拉肯中尉就是陣亡人員之一。麥克拉肯之前的副排長在知道他陣亡後完全崩潰了,並因為戰鬥衰竭症(Combat Exhaustion)被迫撤離戰場。他們倆自諾曼底登陸以來一直在並肩戰鬥。
德軍的炮擊之下,1排是推進過程中傷亡最小的單位。當德軍呼叫的攔阻炮火在指定區域落下時,C連的先頭部隊已經安全地衝過了炮火封鎖區。不過跟在後面的部隊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埃爾頓·K. 費希爾(Elton K. Fisher)一等兵說 ,他寧願「隨時與突擊排一起在前方開路,也不願意留在後方等待,支援部隊總會遭到炮擊,不得不在猛烈的炮火封鎖中艱難前行」。1排沿著「烏鴉樹籬」巖岬上的防火道向山嶺下迅速推進,朝著白韋溪走去。在沿著防火道突擊的過程中,艾爾弗雷德·範坎普一等兵用槍榴彈炸死了兩個德國兵,一人被直接命中,身首分離,另一人則被近失彈炸死。

正在準備射擊的美軍105毫米榴彈炮陣地,許特根森林之戰中,由於裝甲部隊難以展開,炮兵成為了雙方最主要的火力殺傷手段
進入白韋溪谷後,A連的士兵迅速穿過道路,涉過沒膝的溪水。為了加快肅清林中德軍的速度,薩拉特上尉將三個排一字排開,擴展了全連的攻擊正面。搜尋時各排士兵保持五六米的間距,這樣做不僅能夠覆蓋更大的範圍,還與C連的做法一樣可以降低被炮彈同時殺傷兩名以上兵員的概率。然而,在茂密的松樹林中,即使只有4米來寬的距離,士兵們也很難與左右兩邊的戰友保持聯繫。
A連各排渡過溪流後,德軍加大了炮擊力度。因為德軍炮火根據預先標定的諸元射擊,所以小唐納德·沃納(Donald Warner Jr.)中尉指揮2排選擇朝南機動繞開炮火封鎖區,這樣一來1排和2排之間就出現了一段缺口。在分隔A連和C連的防火道上,2排轉頭向東前進,撞上了一挺朝防火道西邊射擊的德軍機槍。在輕武器、機槍和迫擊炮的火力壓制下,沃納的2排一直無法幹掉這挺機槍,當天就在距離德軍陣地不到50米的地方動彈不得。

德軍在許特根森林中修築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永備防禦工事,其中許多都進行了精心偽裝
就在A連抵達目標之前,薩拉特上尉觀察到溪谷中有5名德國士兵悠閒地朝東北方走去。為了不打草驚蛇,薩拉特示意一等兵詹姆斯·阿姆斯特朗(James Armstrong)、阿洛伊修斯·馬森薩斯(Aloysius Masensas)和珀西瓦爾·科金斯(Percival Coggins)來到身邊,他指著德國兵,悄悄地倒數了三聲,然後大喊一聲「開火!」四人同時射擊,大吃一驚的德國兵開始跑下山坡,穿過一片開闊地。隨後就如同在美國打靶時一般,幾名德軍士兵全部被射殺。
在目標C防火道的北邊,A連面向東邊挖掘工事,薩拉特上尉在防火道和另一條小路的交叉路口安排了兩挺重機槍把守。在美軍挖掘工事的時候,配屬的前沿炮兵觀察員也將火炮和迫擊炮的炮火封鎖區調整到了A連駐防區域的周圍。由於仍然無法與1營營部取得無線電聯繫,薩拉特派英格拉姆上士返回營部報告A連所在位置,英格拉姆在歸途中用槍榴彈炸死了另一名德國兵。就在黃昏時分,1排的一些士兵看到在他們挖掘的工事前方約140米的山脊上有支德軍偵察小隊正在往上爬,於是立即朝他們開火。沒過多久,這5名德國兵高舉雙手走上高地來投降了。

11月18日結束時美軍部隊的戰鬥態勢
16點左右,薩拉特接到1營的通知,有一個營的德軍正在朝他的陣地方向行軍。他讓伯納斯科中尉派出偵察小組在暮色中尋找德軍,一旦發現敵情立即鳴槍示警,但偵察兵沒有發現敵蹤。偵察小組返回連隊,每個人都靜靜地待在散兵坑中過夜。在沒有任何警報的情況下,把守交叉路口的兩挺重機槍突然在黑暗中打響,朝黑暗中潑灑彈雨,不一會連裡的前沿炮兵觀察員呼叫火炮和迫擊炮對著陣地前沿進行炮火封鎖。
把守在路口的機槍手在聽到一隊德軍偵察兵接近的聲音後,把敵人放近到離機槍陣地只有幾米遠才開火射擊,將這隊人馬全部殲滅。黑暗中,薩拉特上尉呼叫了炮火封鎖,因為他沒法弄清陣地前方40多米處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且先前接到的敵情通告可能讓他相信德軍正準備向他的部隊發動連級或營級規模的反擊。當晚A連報告的傷亡為28人,包括1名軍官和6名士官,其中之一是尼利二級軍士長,是連裡最早應徵入伍的士兵。
在麥克萊恩上尉的B連完成朝東北方向的佯攻之後,3營I連進駐B連原先的陣地。一旦A連和C連在目標C就位,B連就會越過公路與A連的北翼連成一片。11月17日晚和18日白天,拉納姆上校不斷敦促戈福斯少校的1營穿過森林,前進到大豪村附近的森林邊緣,然而直到天黑,美軍距離大豪村依然還有近2000米遠。經歷了三天的進攻和連綿不斷的炮擊之後,士兵們已經精疲力竭、心力交瘁。
(待續)
西線最殘酷的步兵搏殺,面對身負守土之責,又在重壓下拼死抵抗的德國守軍,百鍊成鋼的美軍精銳步兵團又要面對怎樣的人間煉獄?
了解更多,敬請參見《血霧之森:煉獄般的許特根,美軍不忍回顧的噩夢》

點選「閱讀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