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行動發起總攻,似乎一切都那麼順利

原著 :【瑞典】尼克拉斯·澤特林 / 安德斯·弗蘭克森

譯者:王行健

1941年10月1日,德國軍官們向他們的士兵閱讀了希特勒在白天發佈的元首令。元首令內容如下:

戰士們!

本年度最後的、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戰鬥將在今天打響,我們將會擊潰面前的敵人,以及在幕後煽動戰爭的英國。東線的敵人一旦被消滅,就意味著消滅了英國在歐洲大陸的最後一個盟友,同時也消除了對第三帝國和整個歐洲來講最可怕的威脅,一個可以和當年的匈奴人和蒙古人相提並論的威脅。全德國人民的注意力在未來幾周的日子裡將空前地高度集中在你們身上。

我們對你們和我們的盟友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深表感激。全國人民都會見證你們即將為祖國付出的一切。在上帝的幫助下,你們要奪取的將不僅僅是勝利,更是一個用來換取和平的重要條件。

阿道夫·希特勒

這樣的宣告可能會令很多人動容,但第3裝甲集群那些身經百戰的參謀官們還是對東線其他部隊撰寫的報告更感興趣。古德里安那邊傳來的消息尤其引人關注,預示著霍特的進攻也會成功。古德里安的勢如破竹說明蘇聯的防禦軟弱無力,他們在南邊的攻城略地會牽制住蘇聯援軍,讓蘇聯援軍得以遠離北翼霍特的進攻部隊。

10月1日—2日的晚間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事情。作戰部隊在夜幕掩護下到達了預設陣地,凌晨一點時,各集團軍級部隊報告已經做好了進攻的準備。夜間偶爾會響起幾次炮聲,但霍特和他的部下並不為此擔心,他們靜靜地等待著德國的炮兵部隊在六點開火。

第3裝甲集群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一些德國無線電員將他們的電臺切入蘇軍發報機所使用的頻率,聽到了一些沒有加密的,情緒絕望的信息,例如:「無法增派守軍,你部必須死守渡口。」還有一條信息的內容是:「指揮官陣亡,我已接手指揮。」但截獲最多的信息應該還是:「陣地守不住了,毀掉無線電臺。」德國的指揮官們自然會把這些報告理解為蘇聯人已經不能承受住德國的進攻

「颱風」行動

埃裡希·霍普納的第4裝甲集群是維亞濟馬鉗形攻勢的南翼部隊。它的戰場在中央集團軍群的防線中部。在攻破蘇聯防線之前,霍普納的人馬還必須要跨過傑斯納河。第40和第46裝甲軍即將進攻的地方,是這次行動的重中之重。

德軍的一些支援火炮直到10月1日傍晚才就位。雖然如此,德軍士兵們依然信心滿滿,因為這一天他們聽到了元首令。最令士兵們振奮的一點,大概是這場戰役將會是決定東線戰場命運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了。如果真的取得勝利的話,他們就可以回家了。

霍普納的炮兵在5:30開了火,按照作戰計劃,這場炮火準備將會比較猛烈,而不會持續較長時間。「斯圖卡」也開始攻擊傑斯納河東岸的目標。因為德軍必須要渡過河流,所以先把裝甲部隊放在後面,讓步兵先行發動進攻,建立橋頭堡,給工兵搭建橋樑創造條件,之後再把裝甲部隊換到前面來。德軍的運氣有時會爆發,第252步兵師就繳獲了一套完整的蘇軍12噸突擊橋。在其他的地區, 步兵順利地佔領了幾處橋頭堡,但蘇軍的襲擾炮火將工兵的工作置於危險之中。雖然遇到了一些阻礙,第2裝甲師還是得以在9:30開始過河,兩個小時之後第10 裝甲師也開始向傑斯納河東岸開進。過河之後德軍的步伐逐漸快了起來。

在「巴巴羅薩」行動之初,只有很少的德軍單位裝備了半履帶裝甲車。德軍對這種車輛需求很大,但是德國的工業產能不能滿足需求。大多數裝甲師裡面的步兵單位至多只有一個連裝備了半履帶車—所以德國步兵只能搭乘坦克前往戰場,蘇軍士兵們也是一樣。

第10裝甲師的推進速度要比第4裝甲集群的所有其他部隊都要快,它的這次突破是德國陸軍指揮方面的一個有趣的例子。在傑斯納河東邊,它的支流斯諾波季河(Snopot)自河谷間流過,德國人在此佔領了一座鐵路橋,讓輪式車輛從此過河,坦克則涉水而過。其編制內一個裝甲營在斯諾波季河東岸等待進攻指示的時候,突然遭到了蘇聯火炮的攻擊,這個營事先沒有得到關空中支援的任何消息,但裝甲兵們很快就看到「斯圖卡」衝著蘇聯火炮俯衝而下。這個裝甲營的少校營長格奧爾格·馮·格倫德赫爾(Georg von Grundherr)見狀,在沒有接到任何上級命令的情況下立即下令發動攻擊,結果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坦克在蘇軍防線上撕開一個窟窿,並且馬上實施了縱深穿插。裝甲團裡的另外一個裝甲營也把握住了好機會,這一天傍晚,他們已經打到了別廖佐夫卡(Beresovka),但是沒有就此止步。晚上的時候他們繼續沿著東北偏東的方向前進,結果在戰鬥打響24 小時之內前進了40公里。

沒有第二支德軍部隊深入敵後的距離之遠可以和第10裝甲師相媲美。事實上它在第一天就穿插瞭如此之遠的行為已經將蘇聯守軍置於一種非常難堪的境地,他們現在必須要想辦法脫身了。其他德國部隊也打了勝仗,第11還有第2、第5裝甲師也取得了良好的進展。第4裝甲集群在這一天傍晚總結,作戰行動已經達成了突破性的進展,第二天將盡快利用這次機會擴大戰果。

布瓊尼和他的司令部還沒有意識到形勢的嚴峻性。傍晚,他們下令進行反擊,第32集團軍的3個步兵師得到命令從伊澤傑什科沃(Izdeshkovo)地區趕往霍普納打開缺口的地方,預備隊方面軍估計,如果只在白天行軍的話,這幾個師趕到缺口處大概要走兩天半的時間,這個命令根本不符合實際。在晴朗的秋日之中,霍普納等人的坦克在兩三天之內就能推出去很遠。還有,那三個步兵師之前都是民兵單位,最近才被吸收到紅軍之中,現在他們卻得到命令,要玩命跑過去,和訓練完備、身經百戰的德國裝甲集群去廝殺。

德國的各個裝甲師都如預料之中的那樣,擔任了進攻中的中堅力量,但其他單位所做出的努力也不容忽視。大部分的師級部隊其實都是步兵師,雖然他們肩上的擔子沒有裝甲師那麼沉重,但他們也同樣努力進攻。

第34步兵師在白天向東推進,至傍晚離基洛夫還有一半路程,這個表現對在他的日記上留下寥寥幾筆,這段內容言簡意賅,尤其是開頭兩句:「進攻按照計劃進行,我們推進得太順利,以至於我們開始懷疑敵人故意放棄了陣地。不可否認,德軍的進攻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

空軍在10月2日時與地面部隊齊心協力,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支援中央集團軍群,為此他們出動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977架次,還有376架次的戰鬥機以及34架次的偵察機。大多數都飛到第3和第4裝甲集群即將進攻的地區上空執行任務,古德里安的部下只能在缺少空中支援的情況下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除了攻擊地面部隊、運輸隊、野戰工事、指揮所和炮兵陣地之外,為切斷蘇軍的援軍和物資供應,第2航空隊還對連接莫斯科和各方面軍之間的鐵路線進行了多次攻擊。這次空襲的規模很大,損失相對比較輕微,10月2日德國共計損失飛機11架,同時宣稱消滅42架蘇聯飛機,其中37架是在空戰中被擊落的。

德國空襲的實際效果很難評估,空襲很少會給蘇聯地面作戰部隊造成什麼明顯的損失,主要作用在於製造混亂,引起延誤。紅軍最高統帥部據此認為需要增派更多的戰鬥機來保護運輸行動。為此,遠程航空兵的航空殲擊團被命令調往勒熱夫、維亞濟馬和基洛夫一帶的機場,來執行保護從勒熱夫通向扎諾茲納亞(Zanozhaya)和從莫斯科通往圖拉的鐵路線。

在敵人發動一場攻勢的時候,防守一方通常都不能立即意識到究竟發生了什麼。不可靠的通信系統意味著信息的傳輸會常常延誤,甚至根本就不會被送達。這樣的事情最有可能在敵人達成突破的地方發生,因為敵人會切斷通信線路,或者本來應該負責報告情況的單位自行徹底摧毀了通信設備。即便消息最後被送到了應該收到信息的那個人手裡,在這之後也要通過指揮體系一層層往上報,最終才能送到高級指揮官或者臨近部隊的指揮官手裡。這一切導致了蘇聯指揮官很難意識到,又一次大潰敗已經一觸即發。

科涅夫在傍晚才反應過來,德軍的攻勢已經讓局勢岌岌可危。因為霍普納的部隊是針對布瓊尼的防區發動的攻擊,所以科涅夫把注意力放在了霍普納造成的威脅上面。他決定讓他手下最有分量的預備隊—博爾金集群參加戰鬥,以此阻擋第56裝甲軍的進攻。博爾金集群由摩托化步兵第101師、步兵第152師, 以及第126和第128兩個坦克旅組成。總共有200輛坦克,但其中只有21輛是T-34 或KV-1。伊萬·博爾金中將(Ivan Boldin)算得上一個傳奇人物,夏天他被包圍在白俄羅斯,但8月時,他帶著1644名士兵伺機跑回了蘇軍防線,他們在39天內跑了差不多600公里才回來,而且在這期間沒有被德國人發現。現在科涅夫又把打退德國坦克的任務交給了他。

博爾金的集群將兵分三路,博爾金將親自率領第101師和第128坦克旅向索亞河(Solya)東岸的霍爾姆—茹科夫斯基(Kholm-Zhirkovsky)方向進攻。在索亞河西岸,第152師將向達洛夫卡塔(Darovatka)進攻,而有61輛坦克的第126 坦克旅則向伊戈爾斯耶夫卡亞(Igoryevskaya)前進。

現在就看博爾金能不能在未來幾天取得勝利了,如果他做不到的話,情況就非常不妙了。

本文摘自《莫斯科戰役1941:二戰「颱風」行動與德軍的首次大危機》

本書向讀者呈現了一幅「颱風」行動的完整畫卷:致命又頑強的德軍,以及不屈抵抗的蘇聯。從最低級的士兵到最高級的指揮官,多角度重現「颱風」行動始末,展現了德軍襲擊莫斯科對納粹東線戰略的決定性影響,論證了莫斯科戰役是二戰真正的轉折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