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國國防部部隊局
譯:小小冰人
要了解二戰期間德國陸軍的心理、哲學和社會價值,關鍵性的東西可在《作戰指揮》(Truppenführung)手冊中找到。這份手冊作為德國陸軍軍事條令出版於1933年(第一部分)和1934年(第二部分)。欲理解德國的軍事行動,該手冊的重要性就像「戰地手冊FM 100-5‘作戰篇’」之於美國,或「野戰勤務條令」之於英國。從多個方面看,《作戰指揮》堪稱《孫子兵法》的現代版。據威廉姆森·默裡教授說,「這依然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學說手冊」,而且「還代表著對領導及其所實施戰術最細緻周到的審查」。

912.裝甲列車(Panzerzug)可在短時間內行進很長一段距離。由於裝甲列車只能在鐵路上行駛,而鐵路線很容易遭到破壞,所以裝甲列車的效力有限。不過,突然出現的裝甲列車,以及用裝甲列車對付一股處於劣勢的敵軍時,會給敵方造成極大的心理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裝甲列車無法用於長期戰鬥行動或對付擁有炮兵的敵人。
913.除了火車頭外,裝甲列車通常還有8~10節車廂,這些車廂搭載有武器和防護裝備。火車頭一般位於整列裝甲列車的中部,而警戒車廂搭載裝備或沙袋,位於列車前部和後部。
裝甲列車的火車頭和武器車廂的重要部分均覆蓋有裝甲板,能抵禦輕武器攻擊和炮彈彈片。而武器車廂則配備有迫擊炮、機槍和速射炮(每種武器都配有戰鬥組員)。此外,裝甲列車還配有用於傳送命令、火力控制和外部通訊的通訊系統。一旦預料到即將發生戰鬥,充作宿舍和食堂的車廂就會同裝甲列車脫開。
914.裝甲列車搭載的人員包括戰鬥部隊、火車車組和一支鐵路修建部隊。戰鬥部隊由負責操作列車上的武器的人員和步兵組成。根據情況的需要,戰鬥工兵及其裝備也可加入其中。
915.臨時安裝裝甲板的列車與裝甲列車相似,但戰鬥力較弱。
916.處於警戒狀態的裝甲列車可在30分鐘內做好出發準備,否則的話,它們需要約三小時準備時間。
裝甲列車分開後停在不同的軌道,是混淆敵人空中偵察的首選技巧。而在行進期間,機槍應安裝在防空射擊位置。
裝甲列車的速度通常為每小時20~30千米。

(上圖)甲列車上的升降式防空機槍,配備1座雙聯裝7.92毫米MG 34型機槍,在不執行防空任務時機槍可以下降到車內,頂部用滑動式蓋板封閉。
917.裝甲列車可臨時配屬給集團軍司令部或軍指揮部。指揮部的運輸官負責與鐵路部門協調,並監督裝甲列車的行動。
918.裝甲列車的任務必須認真策劃並嚴格保密。裝甲列車指揮官不僅必須了解整體情況,還必須熟悉軌道系統,或獲准查閱必要的航拍照片。此外,裝甲列車不能用於夜間、森林地帶或難以監視的地域。
919.裝甲列車除了用於確保鐵路交通的安全、部隊的裝卸、鐵路爆破或修理工作、補給和疏散行動、逆向運動、掃蕩不安全地區,還可作為一支能快速部署的預備隊使用。
920.在可能的情況下,裝甲列車應成對部署,特別是在敵人控制的地區行動時。兩列裝甲列車在行進時可前後排列,若有複線鐵路,也可並排部署。裝甲列車之間可通過哨音、光信號和無線電進行通訊。
偵察巡邏隊可以掩護裝甲列車—他們配備機槍,部署在火車頭上,或待在手動或機動鐵路敞車上。一般來說,偵查巡邏隊應攜帶修理輕微損壞的必要設備。
921.在裝甲列車進入敵方控制地域展開行動時,應採用一切必要手段與後方保持通訊聯繫。
922.裝甲列車通過車站和其他設施前,必須對它們加以檢查。當裝甲列車停下時,必須做好保護工作,以免受到無人操縱的列車或火車頭的影響。因此,鐵軌上必須設立安全障礙。
923.節約彈藥至關重要。在情況允許時,補給物資可以從其他列車抽調。
924.裝甲列車指揮官必須知道應在何時拆除鐵軌及電線連接,以及應該如何拆除鐵軌及電線連接。

(上圖)第24號裝甲列車在進行戰鬥演習,隨車步兵攜帶武器彈藥從車廂中跳出。當時該車使用BR- 57型裝甲機車牽引。
925.裝甲列車上的火力和步兵的同步推進通常可以粉碎虛弱敵人的抵抗。
而如果裝甲列車緊隨步兵推進,則是一種有效支援手段。但倘若裝甲列車遭遇配有優勢炮兵力量的敵人,則應在煙霧遮蔽下後撤。
926.裝甲列車之間展開戰鬥時,最重要的目標是敵人的火車頭。步兵應在所有武器的火力掩護下進攻敵人的列車—他們應設法切斷敵列車的後撤軌道,以及採取預防措施來阻止敵人的其他列車或部隊開至。
為避免遭受敵方裝甲列車的攻擊,己方裝甲列車可施放一道煙幕,並設置障礙物阻塞鐵路。
927.當己方部隊預料到會遭受敵方裝甲列車的攻擊時,應在可能的情況下破壞鐵軌(參見第896段至第907段)。
隱蔽的障礙物會導致列車脫軌,而設置可見障礙物的目的是迫使裝甲列車停在有可能遭受火力打擊處。
火力伏擊區應選擇因能見度較差而迫使敵裝甲列車緩慢行駛的地方。如果有足夠的力量,部隊應對停止不動的敵裝甲列車實施攻擊。但是,部隊不應忽視對敵人其他裝甲列車或後續部隊的警戒。
本文摘自《作戰指揮:二戰德國陸軍實戰指南》

《作戰指揮》(Truppenführung),撰寫於1933年,是軍事史上最重要的學說表述之一。從出版伊始到二戰結束,《作戰指揮》一直是德國陸軍戰術思想和戰役實施的主要指導方針。總的說來,這是一份非凡的文獻。它是對德國陸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歲月裡制定的現代機動作戰概念的有效闡述。不過,在闡述最終在1939—1942年一系列閃電戰中得以體現的機動作戰概念的同時,這份條令也有相當一部分篇幅致力於分析防禦作戰。描述出色軍事領導力特徵和要求的開篇章節,可以單獨作為指導軍官的一份經典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