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酒是水手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在船上的地位尤其不容忽視,營養豐富的啤酒在很久以前就是航海的人們必備之物,皇家海軍自然也不例外。早在1588年,皇家海軍向水手們提供的口糧裡就包括每天一加侖的啤酒,英國人能在這一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當然也少不了啤酒的一份功勞。

這啤酒的量一般人是有點兒吃不消…
通常情況下,一英制加侖相當於4.55升,每天一加侖的啤酒聽起來確實有點兒驚悚,不過,皇家海軍使用的容量單位卻比較特殊,這裡的一加侖又被稱為葡萄酒加侖,或者說是安妮女王加侖,容量為3.79升,相當於一般英制加侖的六分之五。即便如此,每天讓水手們喝這麼多的啤酒也仍然讓人覺得有些誇張。事實上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船上大量供應啤酒可不是為了讓水手們飲酒作樂,而是將其作為飲用水的一種替代品。那個時代的人們還沒辦法在船上妥善儲存乾淨又衛生的飲用水,出航的戰艦和商船除非是一直沿著海岸線航行,否則是很難得到穩定而又清潔的飲用水供應,至於那些用木桶儲存的飲用水也很不安全,如果保管不善的話非常容易變質。尤其是在溫暖的水域航行,各種藻類和昆蟲很快就會把木桶變成生機勃勃的池塘,桶裡的水入住了這麼多不速之客,「營養」倒是豐富了許多,至於喝起來的味道嘛…家裡有魚缸需要清理的時候試一試就知道了。

魚缸裡總會有些不同尋常的東西出現,木桶裡也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船上的各種儲備當中,酒自然比其他任何補給品都重要!有沒有儲備足夠的酒類就成為每一位船長和水手最關注的問題——不僅可以用酒來維持必要的士氣,安撫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船員,每天高強度體力勞動所消耗的熱量也可以通過飲酒來補充一部分。

酒不僅僅是飲料,同時也是戰鬥力的一部分
讓木桶裡都裝滿酒,這對於英國的幾個老冤家來說都不是什麼問題:受地中海式氣候影響的西班牙和法國都有適宜葡萄生長的地區,這兩個國家還都是歐洲著名的葡萄酒生產國,跑船賣命的漢子們不愁沒有葡萄酒喝;至於海上馬車伕荷蘭,溼冷的氣候雖然不大適合葡萄種植,不過荷蘭人自有辦法,通過貿易來滿足葡萄酒供應也費不了他們多大力氣。
而英國人就沒這麼好的福氣了,陰冷潮溼的不列顛群島一直不是個種葡萄的好地方,葡萄酒的產量和品質也無法和西班牙、法國這兩個葡萄酒的傳統產地相提並論。儘管啤酒並不是皇家海軍唯一的選擇,也可以用一品脫葡萄酒或半品脫烈酒或白蘭地來代替,但是水手們在大多數時候只能依賴著英國自產的啤酒度日。軍官們身份高貴,怎麼可以喝低賤的啤酒呢?他們什麼時候都不缺上等的進口白蘭地和其他的美酒佳釀。

當時歐洲各國都很喜歡馬德拉葡萄酒
葡萄酒在漫長的航行過程中雖然也會失去原有的風味兒,不過好歹不會變得難以入口,而營養豐富的啤酒就不同了,皇家海軍的啤酒酒精含量很低,只有1度到3度,密封不嚴或者儲存時間太長都有可能導致啤酒變質,多了一股子餿飯味兒的啤酒可沒人愛喝。當英國海軍只需要繞著英吉利海峽看家護院的時候,這個問題還不算太嚴重,但是在進入十七世紀之後,遙遠的加勒比地區和北美殖民地有越來越多的利益需要皇家海軍的大炮來維護,漫長的航程和容易變質的啤酒就開始讓人無法容忍了。

西印度群島很適合甘蔗種植園這種經營模式
皇家海軍很快就找到了一種絕妙的替代品——這就是產自西印度群島的朗姆酒,伴隨著甘蔗種植園的逐漸興起,這種口感辛辣粗糙的烈性酒在十七世紀中期開始在加勒比地區廣泛流行。甘蔗種植園是嗜糖如命的歐洲殖民者在西印度群島的一大財源,壓榨出來的甘蔗汁在提煉蔗糖之後只剩下一種黑褐色的粘稠液體,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糖蜜。作為製糖的副產品,糖蜜雖然已經無法再提煉出蔗糖,但是仍然含有較高的糖分,既可以當做甜味劑,同時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發酵原料。經過發酵和蒸餾之後,原本一文不值的糖蜜就被釀造成為一種連黑奴和最窮苦的白人都能喝得起的烈性酒。

糖蜜是蔗糖產業的副產品,最初的經濟價值很低,直到有一天…
早期的朗姆酒酒液呈黑色,酒精含量很高,味道也十分古怪,幾乎讓人難以下嚥,有人信誓旦旦地說,只要喝過這酒的人必定會「立馬倒地,一醉不起」,因此朗姆酒又有著「鬼見愁」的美譽。朗姆酒麻醉神經的效果確實相當出色,那些「精神不佳或者腹部不適」的黑奴來上一杯之後很快就能繼續賣命了,而窮苦的白人在結束了一天的勞碌之後也可以喝一小杯朗姆酒緩解疲勞。1647年左右,朗姆酒開始在巴貝多的市場上得到認可,一加侖的售價為兩先令六便士。憑著充足的貨源和低廉的價格,朗姆酒開始受到社會底層民眾的喜愛,很快就成為甘蔗種植園的一大獲利來源。沒過多久,就有船長把這種適合長期儲存的烈性酒帶到船上。除了商船上的水手,在加勒比海興風作浪的海盜們也愛上了這種便宜又夠勁兒的朗姆酒。

皇家海軍跟海盜其實是一家人,因為大家吃得差不多,並且還都喜歡喝朗姆酒
1655年,大英帝國在與西班牙的戰爭中搶走了西印度群島當中頗為富庶的牙買加,帶隊的英國海軍最高指揮官威廉·佩恩中將得意洋洋,決定讓跟著出來賣命的大頭兵們也樂呵樂呵。分享勝利的喜悅當然少不了大吃大喝,不過非常遺憾,牙買加島上根本沒多少啤酒和葡萄酒供他們揮霍,於是中將大人只好拿搶來的朗姆酒犒勞手下。沒想到這種勁道十足的烈性酒很快就贏得了皇家海軍的一致好評。

蔗糖產業一本萬利,而朗姆酒又是三角貿易的潤滑劑,甘蔗種植園主簡直不要太爽
朗姆酒價格便宜量又足,並且耐得住長期儲存,在狹窄的船上佔用空間也比啤酒要少得多,幾個世紀以來啤酒在皇家海軍當中的地位也逐漸被朗姆酒所取代。1687年,每天半品脫的朗姆酒開始正式列入皇家海軍的每日口糧標準當中。大英帝國管轄的牙買加、千里達及托巴哥、英屬維爾京群島等殖民地成為皇家海軍最主要的朗姆酒供應來源,釀造出來的朗姆酒源源不斷地供應給皇家海軍。

「精神的源泉」
為了驗證自己得到的朗姆酒是不是合乎標準,水手們甚至異想天開地發明了一種鑑定朗姆酒品質的辦法:把朗姆酒澆到火藥上,火藥如果能正常燃燒那就算合格,如果火藥沒法兒點著,那水手們就該起鬨罵娘了。這種檢測方法算不上準確,也無法具體計量朗姆酒的酒精含量,不過勝在簡單而又行之有效,至少能夠保證通過測試的朗姆酒酒精含量不低於50度。早在1670年,這種測試方法就被巴貝多列入當地法律,後來居然還獲得了皇家海軍的正式認可。根據日後的檢驗得出的要求,符合水手們鑑定標準的朗姆酒酒精含量至少也要達到57度,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得出的第一個酒精烈度值。此後,為皇家海軍供應的朗姆酒也都按照這一標準來執行。據說皇家海軍採用這種標準還有另外一方面的考慮,那就是朗姆酒桶如果意外破損,即便是火藥被浸溼了也不影響正常使用。
在船上沒什麼可供消遣的娛樂方式,只有靠著烈酒的麻醉,才能讓水手們暫時忘卻自己的孤獨和寂寞。不過這又帶來了另外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比起淡而無味的啤酒,朗姆酒的勁兒可太猛了——「鬼見愁」的外號絕非浪得虛名,每天半品脫的朗姆酒配給足以讓一條壯漢暈頭轉向。喝醉酒的水手經常惹是生非,不管是在船上還是在港口,酗酒鬧事的水手總歸是個大麻煩,不僅影響皇家海軍的「光輝」形象,在狹小封閉的船上更容易引發意想不到的事故。儘管軍官們可以動用自己的權力,讓九尾貓去好好「勸慰」酒鬼們一番,但是治標不治本,效果不盡人意。

皮鞭,長靴,緊身褲,還有坦誠相見…對,沒錯,這就是您想要的
這個問題需要等海軍上將愛德華·弗農來解決,作為一位相對來說比較關心水手福利的長官,他並不像某些船長那樣熱衷於鞭打體罰,可水手們在船上酗酒鬧事、醜態百出的現象又非常惹人生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確需要動點兒腦筋,好在將軍大人總算想出了一個好辦法。1740年8月,英國艦隊在牙買加的羅亞爾港停泊期間,作為艦隊司令的弗農將軍下令:今後每天的半品脫朗姆酒必須兌上一夸脫的水才允許發放給水手們。木桶裡儲存的飲用水味道確實不怎麼樣,為了改善口感,還允許加入糖、檸檬汁或者酸橙汁。可以說,世界上第一種雞尾酒是來自愛德華·弗農將軍提出的創意。

愛德華·弗農將軍表示,雞尾酒是我發明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是我指揮的,特拉法加海戰是我…沒趕上
經過這樣一番操作,水手們得到的朗姆酒還是一滴都沒有少,但是兌了水的朗姆酒沒辦法再長期儲存了。如此一來,那些想把酒儲存起來一下子喝個痛快,或者私下再交易給其他酒鬼的水手只能作罷,這樣也減少了酗酒鬧事的機會和水手們之間可能產生的糾紛。
除此之外,愛德華·弗農將軍的命令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那就是壞血病的患者居然也大大減少了,至少在弗農將軍手下當差的水手們一個個滿面紅光,比較健康。往朗姆酒裡面摻水的辦法一直到1756年才成為皇家海軍的正式規定,每天的朗姆酒分成兩次發放,中午十二點一次,下午六點結束一天的工作時一次。滿懷期待地等著朗姆酒發到自己的手中,這可以說是水手們一天當中最快樂的時刻。
愛德華·弗農將軍平時經常穿著一件硬邦邦的絲毛混紡防水大衣,這種由格羅格蘭姆呢料製成的標誌性外套就成了弗農將軍的綽號,很快就有水手用「老格羅格」來稱呼每天都能見到的兌水朗姆酒,一個代表任何烈性酒的新名詞「格羅格」就此誕生,也從那時起被一直沿用至今。想出這個辦法的愛德華·弗農將軍應該沒有料到,自己會以這種方式被人們永遠銘記。

一杯漂亮的雞尾酒
雖然朗姆酒已經成為水手們的最愛,但是皇家海軍的補給標準仍舊鐘情於溫和的啤酒。只要是在英國和其他能夠提供啤酒的殖民地近海活動,啤酒都是唯一的選擇,甚至在遠洋航行的頭三個月也不例外。大英帝國的規矩就是在北歐的船隻都去喝啤酒,跑地中海沿岸的船隻可以喝葡萄酒,至於在加勒比地區當差的水手們倒是挺有口福,他們可以為自己能經常喝上朗姆酒而得意洋洋,其他地區的水手們就沒這麼幸運了。哪怕是船艙裡有充足的朗姆酒儲備,船長和負責飲食的事務長也會嚴防死守,像防賊一樣防備著船上的酒鬼們,不經過允許誰也休想喝上一口。
「酸橙佬」的由來
在風帆戰爭時代,瘟疫和各種疾病殺死的人遠遠多於敵人的炮火,壞血病就是各種疾病當中最主要的一個殺手,危害之大令人瞠目結舌,一次遠航死掉一半的船員都算是家常便飯。罹患壞血病的水手們先是牙齦腫脹出血,繼而渾身乏力不能工作,最後臥床不起直至一命嗚呼……自從歐洲殖民者開始深入大洋追尋黃金、香料和新航路,這種可怕的疾病就一直如影隨形,無數的水手和冒險家因此葬身大海。皇家海軍也是壞血病的重災區,1744年,喬治·安森將軍和他的部下完成環球航行回到英國的時候,出發時浩浩蕩蕩的六艘戰艦只有「百夫長」號孤零零的地回來了,原本船上將近1900名船員只有不到兩百人倖存,其餘人等都已經在四年的環球航行期間客死異鄉,大多數人的死亡原因都與壞血病有關。

壞血病如同死神的鐮刀,收割了無數水手和冒險家的人頭
其實早在十六世紀後期,英國著名的航海冒險家理查德·霍金斯爵士就發現柑橘和檸檬汁能夠有效地預防壞血病。在十八世紀中期,皇家海軍海斯拉醫院著名的內科大夫詹姆斯·林德經過臨床實驗也再次驗證了這一發現。林德大夫在1753年發表了《論壞血病》一文,他在文中也提出可以用柑橘和檸檬來預防壞血病。1758年,林德大夫負責主管海拉斯醫院,此時他再次提議將柑橘、檸檬之類的水果列入皇家海軍的每日配給當中。

水手:我覺得我還可以搶救一下
然而,林德大夫提到的這幾樣新鮮水果價格可不便宜,並且還容易腐爛變質,難以在船上長期儲存。把水果榨成果汁然後再煮沸濃縮倒是挺方便儲存,但是這樣的濃縮果汁對於防治壞血病又無濟於事——現在我們知道這是因為果汁中所含的維生素C容易被高溫破壞,特別是當時船上還很喜歡用大銅壺來煮果汁,而銅離子能夠加速維生素C的氧化,如此一來當然難以達到防治壞血病的效果。

林德大夫:大家記住嘍,多吃水果有益身心健康,肥宅快樂水還是少喝為妙
很遺憾,當時的研究水平還不足以讓人們了解到這些奧秘,甚至連林德大夫自己也認為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只是導致壞血病的原因之一。研究結果看似自相矛盾,相關的建議也就讓許多人都失去了興趣。直到1795年,也就是林德大夫去世的第二年,這項原本可以挽救無數生命的建議才被皇家海軍採納,水手們終於等到了每天3/4盎司檸檬汁的配給。
此後,困擾了皇家海軍幾個世紀的壞血病很快得到遏制,皇家海軍的戰鬥力也因此大大提升,整日與檸檬、酸橙打交道的英國水兵很快得到了一個「酸橙佬」(limey)的諢號,這個綽號日後和「約翰牛」(John bull)一樣成了英國佬的代名詞。而商船上的水手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直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商務部才在1867年的《商船法案》中明確規定,商船水手每天也必須服用檸檬汁。在此之前,要想避免壞血病的困擾就只能寄希望於船長們個人的見識和職業素養了。
世界盃期間當然得喝點兒什麼,來點兒雞尾酒怎麼樣?所需原料和操作步驟都很簡單。
原料:
200克白砂糖
50毫升白朗姆酒
25毫升酸橙汁(檸檬汁也一樣)
青檸數片(檸檬片亦可)
製作方法:
步驟1
將砂糖倒入裝有 100 毫升水的平底鍋中,用小火攪拌直至糖完全溶解。冷卻後倒入無菌瓶中。這種糖漿可以在冰箱中保存長達一個月。
步驟 2
將15毫升糖漿、朗姆酒和酸橙汁倒入加冰的雞尾酒調酒器中搖勻,然後過濾到冰鎮的小杯裡面,然後用青檸片裝飾即可。
PS:待續,稍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