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傷力太小、穿透力太強?7.62×25mm手槍彈為何被淘汰

作者@特別懂槍的隔壁老王

我們最近主推的精品付費文章

我們最近主推的精品付費文章:乘彼垝垣,以望復關:我心中的95式步槍(1)

大家好哦,這是一位老哥的提問,想讓我評價一下7.62×25mm手槍彈,也就是TT33/54式手槍、54式、79式衝鋒槍所用的子彈。

坦白而言,對於槍彈的評價涉及到很多不同的知識與視角,我並不專業。所以我還是從我還算了解的領域出發,試圖從一個獨特的角度點評一下這款槍彈。

我的觀點是:這是一款不像手槍彈的手槍彈。

在7.62×25mm誕生的時代,更多的手槍彈,比如9×19mm彈,就採用了直筒形彈殼,其典型特徵為「水桶身材」,外形胖矮,彈頭也比較胖。而7.62×25mm採用了瓶形彈殼,外形「骨感」,彈頭也比較瘦。在參數上講,7.62×25mm的彈頭比較輕,但初速比較高。而9×19mm與之相反,彈頭更重,初速要慢一些。

7.62×25mm(左一)與9×19mm(左三)彈對比,左二是9×18mm馬卡洛夫,左四為.45AC

△ 7.62×25mm(左一)與9×19mm(左三)彈對比,左二是9×18mm馬卡洛夫,左四為.45ACP。7.62×25mm是真的長

很多文章都在說,7.62×25mm被淘汰的核心原因,是殺傷力較低,但穿透(侵徹)力太強了,不適合作為手槍,尤其是警用手槍使用。對於這個觀點,我個人是非常不認可的。

原因也很簡單,就殺傷力而言,7.62×25mm絕對是一頂一的。我從未聽說過對於這款槍彈殺傷力的抱怨,唯一聽過的類似說法是:「7.62×25mm的彈頭運動過於穩定,影響了入侵目標後的釋放」。這句話的本意,是如果最佳化更好一些,7.62×25mm的殺傷力能更大,但絕不是說現階段7.62×25mm的殺傷力不夠。

至於「7.62×25mm穿透力太強」的說法其實更無厘頭了。軍用手槍本來就從不嫌穿透力強。更何況槍彈的穿透力和彈頭結構關係巨大,給7.62×25mm換一個純鉛芯的彈頭,穿透力就算比9×19mm大一些,也不至於「嚇人」——想一想吧,5.7×28mm彈,穿透力不知道比7.62×25mm高到哪裡去了,一樣可以換個彈頭混民用市場。7.62×25mm咋就不能這麼幹了呢?

5.7×28mm彈穿透力優越,但一樣可以推出民用版,比如圖中的SS197SR,彈頭尖是塑膠做的

△ 5.7×28mm彈穿透力優越,但一樣可以推出民用版,比如圖中的SS197SR,彈頭尖是塑膠做的

所以,7.62×25mm逐漸被淘汰的核心原因,並不是殺傷力較低,更不是穿透力太強,而是另有原因。在我看來,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彈太長。

是的,答案就是長度。7.62×25mm的總長度達到了35mm,相比之下,9×19mm彈的總長度只有29.7mm。手槍彈是給手槍用的,這句話聽起來是廢話,但實際上仔細琢磨琢磨挺有意思。

我們知道,7.62×25mm源自德國人的7.63×25mm,而7.63×25mm是給誰用的呢?

是給C96。

C96和現代手槍有什麼差異呢?

C96的彈匣不在握把裡。

C96與M1911,C96的7.63×25mm的彈長比M1911的.45ACP更大

△ C96與M1911,C96的7.63×25mm的彈長比M1911的.45ACP更大

也正因如此,C96對彈長沒太多要求。現代手槍的彈匣都在握把裡,想把這麼長的手槍彈塞進握把裡,很容易讓手槍的握把變得肥大。如果再上個雙排彈匣,那就更大了。比如我見過一支7.62×25mm口徑的國產P22X/NP2,那握把真是昆汀的名場面:it’s so big。

7.62×25mm口徑的NP22,握把真的大

△ 7.62×25mm口徑的NP22,握把真的大

此外,每個國家往往都有至少大、小兩款手槍,一款戰鬥用,一款自衛用。戰鬥手槍用7.62×25mm雖然會導致握把大,但還可以接受。但小型自衛手槍,是真的塞不下7.62×25mm的。還是那句話,it’s so big。

所以,戰後毛子可能得了彈長ptsd,搞出了9×18mm彈。這個彈彈殼只比9×19mm短1mm,但實際彈長短了很多,比7.62×25mm更是短多了。毛子的小型自衛手槍(馬卡洛夫)、大型戰鬥手槍(APS)都在用。

而我們國家就是保留了7.62×25mm和54式,同時研發了打7.62×17mm彈的77式、64式。為小型自衛手槍專門研發一款彈,綜合考慮下來,實際上成本並不低。

相比之下,9×19mm塞給小型自衛手槍雖然也有點勉強,但也不是不能用,比如我們之前介紹的P365就是如此。如果覺得P365太新了,可以參考德國的P7。

P7的尺寸比PPK大不少,但本身也並不太大,可以當做自衛手槍用
P7的尺寸比PPK大不少,但本身也並不太大,可以當做自衛手槍用

△ P7的尺寸比PPK大不少,但本身也並不太大,可以當做自衛手槍用

總之,手槍是一種二線武器,最好用一種彈,而不是大手槍用大彈,小手槍用小彈。簡化彈種是遲早的,也是必然的。我們後來也是如此,5.8×21mm彈(也也比7.62×25mm短)既給大號的92式用,也給小號的11式用。從這一點上看,7.62×25mm是真的一點希望都沒了。

11式手槍擔任了小型自衛手槍的角色

△ 11式手槍擔任了小型自衛手槍的角色

說白了,我認為把7.62×25mm卡死的「硬指標」,並非大家想象的殺傷力、穿透力,而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的長度。這就像是你想認曉槍老王當師父,但曉槍老王不肯收你。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夠聰明,單純是因為老王不收男弟子。絕殺了,沒救了。

在.45、.40、10mm三種槍彈中,長度最大的為.45ACP,長度32.4mm,也沒有7.62×2

△ 在.45、.40、10mm三種槍彈中,長度最大的為.45ACP,長度32.4mm,也沒有7.62×25mm長。.40、10mm最佳化了彈頭形狀,力圖降低彈長

那麼,7.62×25mm是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呢?也不是。80年代末PDW理念開始盛行。PDW所用的子彈,無論是5.7還是4.6,都是瓶形的,彈長也都很大。這一代槍彈都很長的原因是:PDW的彈是衝鋒槍專用的(至少當年如此),用PDW的彈研發手槍只是錦上添花,不是硬性要求。PDW的彈再也不強制塞進手槍握把裡了。

在《我的槍械故事3——54式手槍》一文中,我和一個師弟吃火鍋的時候,就討論過給7.62×25mm換個更輕、更尖、更細的彈頭,初速提到700+當PDW彈的可能性。結論就是似乎沒什麼不可行的,畢竟它在衝鋒槍上,本來就有500的初速了。魔改7.62×25mm肯定不如專門設計的PDW專業,但不比5.8×21mm那個小口徑但不高速的「偽PDW彈」強太多了?

從左到右依次為比利時的5.7×28mm、德國的4.6×30mm、我國的5.8×21mm,我們的彈長最

△ 從左到右依次為比利時的5.7×28mm、德國的4.6×30mm、我國的5.8×21mm,我們的彈長最短、威力最小。但嚴格意義上說,我國的5.8×21mm並不是PDW彈,而是手槍彈。這也是它威力如此「弱雞」的原因,因為它本來就不是雞

可惜的是,7.62×25mm沒熬到PDW那一天。

PS 最新微信政策變化,有小夥伴反映看不到老王的文章,大家只需要加個星標就好了哦(#^.^#)

PS 狡兔三窟,狡兔三窟,記住我們的小號《鋼木情懷的燒火棍》,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更人畜無害一些嘛,以防萬一,以防萬一。

全文完

全文完

作者@特別懂槍的隔壁老王

作者@特別懂槍的隔壁老王

本文由《曉槍》編輯&發佈

最新的訊息

最新的訊息

新書《一本書看懂槍械基礎知識》上線啦

全網唯一一本講槍迷「基本功」的書哦

是您居家學習 上網吵架的必備神器

曉槍老王的《一本書看懂槍械基礎知識》上線啦,請大家買爆它

好訊息好訊息

好訊息好訊息

老王的書上線啦

現在還附贈超值免費網課

親自講解自己寫的書

國內槍械科普還是頭一回呢

這麼好的書,哪個男孩子不想來一本呢

趕快點選下面的連結訂購吧

我的書終終終終於上線啦

最近噹噹推出了一個套餐

最近噹噹推出了一個套餐

老王的兩本書

兩次滿減後只需要119.8哦

價格還是很實惠的

大家一起薅羊毛呀

點選下方的連結即可呀

相關文章

最後手段:二戰德軍步兵反坦克武器

最後手段:二戰德軍步兵反坦克武器

本文摘自[英]大衛·波特著,邢天寧譯【戰爭事典075】《二戰德軍武器圖解百科》 「鐵拳」反坦克火箭筒 到戰爭中期,德國陸軍認識到,他們迫切需...

第四次哈爾科夫會戰:曼施坦因的戰爭

第四次哈爾科夫會戰:曼施坦因的戰爭

本文摘自指文圖書【戰略戰術007】《國防軍:節節敗退,1943年的失敗戰爭》 對於曼施坦因而言,烏克蘭戰場已經成為他捍衛自己觀點的戰場 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