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世界盃」而引發的戰爭,全程僅持續4天,交戰雙方對立至今

薩爾瓦多是一個地處中美洲的小國,該國位於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之間。1969年時,這個國家總共有340萬人,分散在2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然而,這個面積還不及一個海南島的國家,卻在之後迎來了一段腥風血雨的歲月。

薩爾瓦多的軍隊規模很小,1969年時,全軍不過才4500人,另有25000名預備役人員,裝備著一堆被美軍淘汰不用的過時武器。1969年7月,薩爾瓦多與宏都拉斯之間爆發了一場短暫的邊境衝突。(注:即「足球戰爭」)此戰中,裝備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的薩軍裝甲兵,遭宏都拉斯操作的美製無後坐力炮重創。事實證明,這款配屬偵察部隊的坦克放在冷戰時代,其裝甲不僅無法擋炮彈,貧弱的火力甚至難以支援步兵。真正在「足球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反而是薩軍自改的裝甲卡車。

1939年9月,二戰爆發後,處於獨裁者馬克西米里亞諾·馬丁內茨將軍領導下的薩爾瓦多,始終對墨索里尼、希特勒等人持同情態度。但在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為獲取更多美援的薩爾瓦多選擇倒向美國。1942年,薩爾瓦多宣佈加入盟軍,開始接收美方援助。1944年初,美方向薩軍移交了8輛(一說6輛)多餘的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這些坦克統一編入薩軍騎兵團序列,以取代過時的CV33超輕型坦克。「斯圖亞特」到貨後沒幾個月,軍方便用這些坦克開道攻入首都,迫使馬丁內茨下臺。

屬於薩爾瓦多軍政狂人:菲德爾·桑切斯·埃爾南德斯的時代就此來臨。

薩爾瓦多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

▲薩爾瓦多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

「足球戰爭」結束後,一輛薩爾瓦多的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參加了首都的閱兵式,車上還懸掛著繳獲的洪都

▲「足球戰爭」結束後,一輛薩爾瓦多的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參加了首都的閱兵式,車上還懸掛著繳獲的宏都拉斯國旗

薩、洪兩國的軍事行動圖,虛線處為1969年7月16日時的雙方邊界

▲薩、洪兩國的軍事行動圖,虛線處為1969年7月16日時的雙方邊界

根據已知資料,美軍在二戰結束後曾與薩爾瓦多鄰國瓜地馬拉簽署「美洲互助條約」,使其獲得了10輛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而直到1969年「足球戰爭」爆發前,薩爾瓦多境內唯一出鏡的坦克,依然是這群「斯圖亞特」。

所謂的「一百小時戰爭」(「足球戰爭」),也是發生在薩、洪兩國關係緊張時期。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薩爾瓦多與宏都拉斯不斷髮生邊界衝突。而洪國的土地改革使這一現象變得愈演愈烈,據統計,有約30萬薩爾瓦多勞工、農民(佔當時洪國總人口的15%)遭驅逐,不少人甚至因此喪命。而在1969年世界盃預選賽期間,洪國內部的暴動,直接導致了這場邊界戰爭的發生。

在位於墨西哥城的世界盃預選賽中,薩爾瓦多隊雖在首輪敗北宏都拉斯,但在複賽與加時比賽中「起死回生」,成功反殺對手。這也是薩國曆史上首次進入世界盃的預選賽。此後,薩爾瓦多也將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其維護國土、不會容忍公民遭受虐待的決心。

1969年6月28日的一份西語報紙,頭條刊登了薩爾瓦多隊以3:2的比分擊敗對手,晉級預選賽

▲1969年6月28日的一份西語報紙,頭條刊登了薩爾瓦多隊以3:2的比分擊敗對手,晉級預選賽

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的媒體以「足球」的名義製造了很好的噱頭,這也導致戰爭過後,很多人誤以為這場戰爭與「世界盃」比賽有關。說來道去,其實雙方因領土糾紛而爆發的問題罷了。

戰前,薩軍指揮部決定先對宏都拉斯的主要機場實施空襲,同時將陸軍兵力分為:北部戰區、查拉特南戈(Chalatenango)戰區及東部戰區三路,。

東部戰區由馬利奧·德·維拉斯奎斯上校指揮,以「雷歐斯」輕型裝甲車開路,在己方步兵的協助下,從西北方向進攻宏都拉斯第二大城市聖佩德羅蘇拉,隨後向南推進,直逼洪國首都特古西加爾巴。

北部戰區由賽貢羅·馬丁內茨將軍的指揮,自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向東進攻拉烏尼翁、莫拉贊等地,隨後轉道向北攻擊特古西加爾巴。該部主要由配屬「斯圖亞特」的薩軍機械化步兵、炮兵組成,也是薩軍的精銳。

此次戰爭中,薩、洪兩國軍隊均有使用諸多過時裝備包括美製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1卡賓槍,甚至還有

▲此次戰爭中,薩、洪兩國軍隊均有使用諸多過時裝備。包括美製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1卡賓槍,甚至還有20世紀初生產的「麥德森」輕機槍

而查拉特南戈戰區則是曼努埃爾·安東尼爾·努內茲中校指揮,該部主要承擔阻擊任務,防止洪軍突破。

薩軍的戰略目標很簡單:守住己方現有邊界的同時,對洪國首都重拳出擊,逼迫洪總統奧斯瓦爾德·阿雷亞諾在72小時內下臺。

戰爭初期,薩軍空軍快速反應,對洪國多個機場發起空襲,起到了一定癱瘓作用;而在薩軍的突然襲擊下,洪軍一時間難以招架,讓薩軍連續推進了8公里。

7月15日,位於北部戰區的洪軍退至一座名為奎布拉查爾(El Quebrachal)的高地上防守。為攻克這座高地,薩軍調集了2輛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支援步兵。激戰中,洪軍使用的3.5英寸火箭筒及美製57毫米無後坐力炮成功打癱了這2輛坦克。但在薩軍的猛攻下,洪軍最終放棄了這座高地,繼續撤退

「斯圖亞特」的第二場戰鬥同樣發生在北部戰區。當天,薩軍對一座名為「鞭子」(Chicotera)的高地發起進攻。這裡地處戰略重鎮努埃瓦·奧克特佩克東部,同樣也是洪軍防禦的重心。在一輛「斯圖亞特」的支援下,薩軍步兵向著高地發起衝擊。激戰中,這輛「斯圖亞特」用盡了所有的燃料。為了避免成為敵方反坦克火力的靶子,車組不得不放棄了坦克,轉而拿起步槍,與己方步兵一起打下了奧克特佩克。

美製M18-57毫米無後坐力炮及彈藥模型

▲美製M18-57毫米無後坐力炮及彈藥模型

操作M18無後坐力炮的美軍士兵該炮可發射M307型破甲彈,有效射程450米,足以對「斯圖亞特」構成致

▲操作M18無後坐力炮的美軍士兵。該炮可發射M307型破甲彈,有效射程450米,足以對「斯圖亞特」構成致命威脅

M20「超級巴祖卡」火箭筒及其發射的88.9毫米彈藥模型,破甲穿深280毫米,有效射程約150米

行駛在奧克特佩克城內的薩軍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同樣攝於奧克特佩克城內的薩軍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很可能是因為沒油才被裝上拖車,準備後送

「足球戰爭」期間的薩軍,背景處可見一名「麥德森」輕機槍手,頭盔均為美製

乘坐美製吉普視察奧克特佩克鎮的薩爾瓦多總統菲德爾·桑切斯·埃爾南德斯攝於1969年7月。一旁的士兵則

▲乘坐美製吉普視察奧克特佩克鎮的薩爾瓦多總統菲德爾·桑切斯·埃爾南德斯。攝於1969年7月。一旁的士兵則配有G3步槍

薩軍雖然在北部戰區連連得手,但坦克的性能實在糟糕透頂。反觀東部戰區,僅在「雷歐斯」輕型裝甲車和推土機臨時改造的「坦克」支援下,配合薩軍第11營成功奪下阿瑪蒂諾(El Amatillo)鎮,進攻首日即推進5公里。次日,洪軍對薩軍的空襲未能奏效,陸上攻勢亦被擊退。而薩軍也未能及時打下納科梅(Nacaome),難以再進一步。

面對洪軍越來越頑強的抵抗,薩軍已然舉步維艱。而緩過神的洪軍空軍開始對薩國境內的一些目標發起反制。雖然薩軍的攻勢成功威脅到了洪國首都特古西加爾巴,但美國與美洲國家組織卻聯合對薩爾瓦多施壓。宏都拉斯率先遵守協議,於7月18日晚撤軍。而薩軍直到1969年8月2日才全部撤出洪國領土。名義上結束了戰爭。但雙方緊張的局勢依舊持續了數年。直到現在,薩、洪兩國邊界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薩軍在軍事上的「高歌猛進」,使其國內的民族主義者備受鼓舞該國最大的水泥公司CESSA還斥資舉辦了一場

▲薩軍在軍事上的「高歌猛進」,使其國內的民族主義者備受鼓舞。該國最大的水泥公司CESSA還斥資舉辦了一場遊行,專門豎起巨大的橫幅,上書「光榮屬於薩爾瓦多」,與歸國的士兵們共同慶祝勝利

(彩繪)

▲(彩繪)薩爾瓦多總統菲德爾·桑切斯·埃爾南德斯(紅色箭頭者)與屬下官兵一同視察被「解放」的宏都拉斯城鎮阿瑪蒂諾,由薩爾瓦多軍事博物館館藏

因薩軍入侵,洪國境內的平民不得不舉家逃亡瓜地馬拉避難

▲因薩軍入侵,洪國境內的平民不得不舉家逃亡瓜地馬拉避難

然而,這場戰爭也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雙方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成為了引爆導火索的「幫兇」。兩方皆未贏得決定性的勝利,且均付出了3000餘人死傷的代價。

戰爭讓無數人流離失所的同時,兩國經濟也倍受打擊。對薩軍而言,這一仗唯一的好處,就是自家的裝甲部隊實在不給力。因此軍方轉而選擇更先進的法制AML60/90裝甲車充實軍力。至於那些遺留下來的「斯圖亞特」,只能送進博物館當展品了。

聖薩爾瓦多市內展出的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保留車頂的M1919A4車載機槍。該車採用三色迷彩,車輪、懸掛及車體下部都被塗成了黑色。一旁的則是用美國卡車臨時改造的「雷歐斯」裝甲車

阿爾塞(Arce)市內展出的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該車採用了三色迷彩塗裝,而負重輪、懸掛部件則塗成白色

薩軍官方宣稱有2輛「斯圖亞特」在「足球戰爭」中被毀,但真實數字至今無人知曉。如今,薩爾瓦多各地的博物館裡仍陳列著3輛「斯圖亞特」。20世紀80年代,經濟困難的薩爾瓦多還曾試圖學習巴西,將它們進行現代化改裝,最終因一系列原因不了了之。

薩爾瓦多陸軍使用的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彩繪僅裝備37毫米火炮,正面裝甲不及50毫米的它,在主

▲薩爾瓦多陸軍使用的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彩繪。僅裝備37毫米火炮,正面裝甲不及50毫米的它,在主戰坦克橫行的冷戰幾乎難有作為

矗立於洪國首都特古西加爾巴的戰爭紀念碑,兩旁還擺著兩門M1型75毫米榴彈炮作裝飾

▲矗立於洪國首都特古西加爾巴的戰爭紀念碑,兩旁還擺著兩門M1型75毫米榴彈炮作裝飾

注:本文譯自Andrew Hills作品,在原文基礎上有所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