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戲歌劇系大三學生驚豔演繹套曲《天鵝之歌》!李梓豪用詠歎的方式演唱德奧藝術歌曲

文 | 李澄

文 | 李澄

三年前,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教授孫健在他的學生音樂會後對我講,他非常注重學生的舞臺實踐,並且從本科入學當年就要開始準備獨唱音樂會。他的學生在大二就可以拿出一整場獨唱音樂會全套的曲目來,不僅僅是各種作品類型的精粹集錦音樂會,更有學術性很強的專題作品獨唱會。那時,心裡還是覺得孫老師誇口了,大二學生拿出一套巴洛克歌劇炫技花腔詠歎調專場,一套義大利美聲三傑詠歎調專場,一套德奧藝術歌曲舒伯特、舒曼、馬勒套曲,近乎天方夜譚。

兩週前,中戲歌劇系大二學生女高音王藝瑾的巴洛克歌劇詠歎調獨唱會就已開過。雖然我沒能到場欣賞,但一場16首歌劇炫技花腔,這姑娘肯定不是「吃素的」。緊接著在3月8日晚,中戲的小音樂廳,另一位大三的男中音李梓豪的舒伯特藝術歌曲套曲《天鵝之歌》上演。孫健說,這本是李梓豪大二的音樂會,因為疫情無奈延期到大三,但也因此多出一年的時間精雕細琢。這場獨唱會上,李梓豪用德文演唱了《天鵝之歌》全本14首並返場兩首,共16首舒伯特藝術歌曲。其濃烈富於戲劇性的演唱、漂亮得令人羨慕的德語韻律、飽滿熱情的感染力、充沛勁爆的體能,尤其是成熟的舞臺表達都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孫健老師真的是說到做到了。

這場音樂會不僅吸引了中戲歌劇系的學生到場,更吸引了不少中戲歌劇系的老師到場。這樣的教學成果對歌劇系的老師們而言是一次有益的交流展示,也會帶來某種啟發。

舒伯特是奠定了歐洲近代藝術歌曲形式與審美的作曲家,也是將德語藝術歌曲帶入成熟巔峰期的大師。在歐洲傳說中,天鵝在臨終之際會發出最婉轉動聽的鳴叫,《天鵝之歌》便是作曲家舒伯特在生命的最後一年——1828年所譜寫的歌曲。事實上,舒伯特自己本身並沒有特地去寫一組歌曲叫作「天鵝之歌」。1829年,奧地利樂譜出版商哈斯林格(Haslinger)從舒伯特在這最後一年譜寫的許多歌曲中,選取了14首彙集成冊出版,並取名為《天鵝之歌》,其中前7首是雷爾斯塔伯(Ludwing Rellstab)的詩作,之後6首是海涅(HeinrichHeine)的詩,最後一首《信鴿》是塞德爾(Johann Gabriel Seidl)的詩。

音樂會開始前,孫健向大家介紹了李梓豪以及音樂會曲目,「為準備這套《天鵝之歌》,李梓豪得到了奧地利專家聲樂藝術指導Niels Muus線上線下的悉心指導。Muus是當今世界上最權威的舒伯特藝術歌曲專家,他家距離舒伯特的家只有500米。Muus大師尤其讚賞李梓豪的德語語感,相信經過Muus指導的李梓豪,今晚的演唱距離舒伯特家不會超過200米!」雖然有玩笑成分,但孫健對愛徒的滿滿信心溢於言表。

李梓豪·舒伯特聲樂套曲《天鵝之歌》獨唱音樂會

音樂會開場,李梓豪便以熱情洋溢的《愛的使者》(Liebesbotschaft)給人深刻印象。他的聲音溫暖飽滿,有著德奧歌唱配合高位置發聲的強大胸腔共鳴,作為男中音,他的高音區更具戲劇性的衝撞力,尤其是在抒情的長線條段落非常有感染力。他在第二首《勇士的預感》(Kriegers Ahnung)中表現得更為勇猛強烈,戲劇性和情節性的跌宕起伏使人心潮澎湃,彷彿是在唱歌劇詠歎調。擔任鋼琴伴奏的郭佳音老師身懷六甲,那架施坦威三角鋼琴彷彿是兩個人的全力,而李梓豪渾厚堅實充滿張力的聲音,始終能穿透鋼琴宏大豐滿的戲劇性音樂氛圍直扣聽眾的心扉。「這是大三的學生嗎?太成熟了吧!」李梓豪以他成熟完整的舞臺表達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人們也為他接下來還要有12首曲子要如此演唱,體力能否堅持到最後而擔心。

李梓豪的舒伯特與我們在那些如費舍爾-迪斯考為代表的老派德奧系名家的唱片版本中聽到的很不一樣,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其藝術歌曲演唱中濃烈的歌劇化、戲劇化和劇場化,與德奧藝術歌曲客廳沙龍的聲音氣質和技術運用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第四首最膾炙人口的《小夜曲》中,李梓豪的演唱依然是歌劇詠歎調式的,他的歌聲中甚至會讓聽者有一種熟悉的畫面感——是《托斯卡》中畫家卡瓦拉多西的「奇妙的和諧」,抑或是《波西米亞人》中詩人魯道夫的「冰涼的小手」?李梓豪真摯熱情的抒發有著強大的感染力,你會被他的歌聲所吸引而沉浸其中。而在第6首《在異鄉》(In Der Ferne)、第7首《告別》(Abschied)、第8首《阿特拉斯》(Der Atlas)中,李梓豪更是以強大的戲劇震撼力攝人心魄。藝術歌曲歌劇化、戲劇化,李梓豪已經開始形成屬於自己的鮮明藝術個性追求。而這恰恰是一個藝術家最可貴之處。

獨唱會的正選曲目《天鵝之歌》在第14首《信鴿》(Die Taubenpost)歡快的歌聲中結束。正值「三八節」,意猶未盡的李梓豪不忘將兩首優美的舒伯特歌曲《你是安寧》(Du bist die Ruh)和《藝神之子》)Der Musensohn)獻給在場的女同胞們。在《你是安寧》的最後,李梓豪極好地控制著長長的樂句線條,在F上做出穩定而又迷人的半聲延長,讓歌聲在空氣中淡淡盤旋彌散……以李梓豪這樣的風格一口氣演唱16首舒伯特藝術歌曲,幾乎是一個男中音在兩三部歌劇中出演主角的演唱分量,而他能自始至終保持同樣高昂的狀態,的確令人讚歎。

音樂會後,孫健感慨雖然在李梓豪學習排練期間聽過不下數百次,但「今晚還是被他的演唱深深地感動了」。另一位中戲歌劇系老師、女中音劉珊不停地稱讚李梓豪的全方位成熟一定是來自背後的千錘百煉。有的老師更欣賞李梓豪歌聲的感染力讓大家忽略掉風格的差異、技術的瑕疵、舞臺經驗上的稚嫩,以及他還是一個年僅20歲的大三學生。對絕大多數男中音來講,這個年紀才剛剛起步。

誠如在現場的歌劇指揮家高偉春所說,「老天爺賞給了你這碗飯!」李梓豪在歌唱藝術上具備了非常全面的天賦,但是能夠成就今天這樣的水準,與孫健的悉心培養和他個人的努力勤奮都分不開。

翻開李梓豪的藝術履歷就會發現,他早在入學中戲的當年就榮獲第六屆義大利保羅·科尼歌劇聲樂比賽最佳男中音獎、最佳青年歌唱家獎。當年11月,他就學習了整部羅西尼歌劇《塞維利亞的理髮師》,飾演費加羅;大二暑期又學習了整部普契尼歌劇《波西米亞人》,飾演畫家馬切羅。去年7月,他獲韓·中國際聲樂比賽藝術歌曲職業組第一名,詠歎調職業組第一名。同時,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參加各種音樂會演出。孫健是歌劇男中音出身,有著豐富的國內外歌劇舞臺經驗,他的教學理念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舞臺實踐,學生只有在舞臺上才會知道如何把學到的東西表達給觀眾,才會不斷地調整讓自己的心與觀眾的心在一個頻道上,這也是為什麼他用心良苦要求大一、大二的學生就要開全套專題曲目的獨唱音樂會。

而用歌劇的方式演唱藝術歌曲,是由今天藝術歌曲演出場所絕大多數是在音樂廳而非室內沙龍這樣親密的環境所決定的。歌劇的演唱方式能讓歌唱家更好、更豐富地把藝術歌曲的感染力傳達給觀眾,從而賦予藝術歌曲以現代氣息和新的生命力,這是藝術歌曲在21世紀舞臺上生存的重要選項。而藝術歌曲所具備的藝術內涵,又會反過來滋養青年歌唱家在歌劇演出時更豐富內在的藝術表達,這也成為孫健多年來推崇的教學方式和藝術追求。

這套舒伯特僅僅是李梓豪今年重要的舞臺實踐的一小部分,接下來他還要開義大利「美聲三傑」——多尼采蒂、貝里尼、羅西尼歌劇經典詠歎調獨唱音樂會,舒曼聲樂套曲《詩人之戀》獨唱音樂會,馬勒聲樂套曲音樂會,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並在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中飾演阿芒,在比才歌劇《採珠人》中飾演祖爾加這兩個分量十足的男中音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