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選手獲維尼亞夫斯基比賽第三名,創下該賽舉辦以來中國音樂家最好成績

翁卿翥在決賽中 ©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官網

文 | 徐麗梅

10月21日,第16屆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在波蘭波茲南落下帷幕,日本選手前田妃奈(Hina Maeda)獲得一等獎,哈薩克選手梅洛爾特·卡梅洛娃(Meruert Karmenova)獲得二等獎,中國選手翁卿翥獲三等獎。這是該項賽事自1935年舉辦以來,中國音樂家獲得的最佳成績。賽後,中國選手翁卿翥接受了本報專訪,分享了準備比賽的過程及比賽現場的體驗與收穫;評委、大提琴家王健對獲獎選手的表現作出深刻點評,對青年演奏家的音樂提出中肯的建議。

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重要比賽,其難度與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相當——曲目量非常大,決賽選手要在最後一輪比賽中與交響樂隊演奏兩部大型小提琴協奏曲。本屆比賽,參賽選手整體水準相當高。翁卿翥此次獲得第三名,是此項比賽舉辦以來中國音樂家首次進入三甲。

21歲的翁卿翥目前就讀於德國漢諾威音樂與戲劇大學。在賽後的覆盤中,他表示,由於今年9月之前日程安排比較緊張,真正用於集中準備本次比賽的時間只有不到兩個月。因為準備時間比較少,上臺一緊張,在技術穩定性方面有一些欠缺,自己對本次比賽的現場發揮不是特別滿意,像第二輪參賽曲目拉威爾的《茨岡》因為冒險做了一些處理但感覺不太成功。「不過,在音樂處理方面,自己想表現的都表現出來了。最滿意的是在第一輪時演奏的巴赫《d小調恰空舞曲》(BWV 1004)——今年我在三個比賽中都演奏過這首作品,每次都嘗試了不同的風格,在臺上表現得比較舒暢;第二輪比賽中演奏的莫扎特《降E大調小提琴與中提琴交響協奏曲》 (KV.364)也不錯,這是本次比賽中最有室內樂味道的曲子——我很喜歡與其他音樂家在臺上合作的感覺,常常在合作中獲得一些突發的靈感,很有趣。」好在,暑假期間,翁卿翥的專業指導老師給予他一些指導,因為導師是波蘭人,對他演奏波蘭作曲家的作品給予了非常大的幫助。

翁卿翥總結,本次參賽專業上最大的收穫是對現場音響的把控方面收穫了經驗:「平常比較少機會在大音樂廳演出,對這樣的場地演出音響效果沒有直觀的感受。所幸自己是最後一個上場,有機會在前面選手上臺的時候在觀眾席聽他們的演奏效果。」他根據自己對現場音響的印象調整演奏法,改進了右手的一些技術,「這是很寶貴的經驗,以後如果碰到相似的音樂廳就更清楚怎麼應對。」

此外,翁卿翥表示,從其他參賽選手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比如,和自己一起演奏過室內樂的老朋友、韓國選手劉多允(Dayoon You),在臺上的表現非常沉穩大氣,技術穩定性很好;中國選手侯藝陽奔放的演奏跟自己的風格反差很大,非常有意思。「比賽的評委構成多元——有絃樂演奏家,也有指揮和音樂經紀人。比賽結束後,包括王健老師在內的評委從不同側面給我提了寶貴建議,令我獲益匪淺。」

翁卿翥在本次比賽中的表現得到了評委的高度認可。王健認為,翁卿翥的演奏很成熟,音樂處理安排周到、技術過硬,他的音樂品味高貴、典雅,整體演奏完成度極高。

此外,令人欣喜的是,在本次比賽中,中國其他三位參賽選手侯藝陽、王仕含、張志欣表現都很出色,全部晉級第二輪。其中,年僅17歲的王仕含表現頗為引人矚目。「我從2011年開始教王仕含,將近十年,在演奏技術以及對不同時期作品的風格把握方面都比較嚴格,給他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去年他在高二期間就考上了德國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跟隨寧峰老師學習。」王仕含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專業老師王泓說,「一個好苗子的成長,既要有老師的悉心指導,也要有父母的積極配合,而參加維尼亞夫斯基這樣的重大比賽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促進他不斷成長。」

【評委說】

深度和感染力成為勝出重要因素

在頂級比賽中,評委們對所有選手的系統性技術完善和作品完成度的要求極為苛刻。近年來,無論小提琴還是大提琴參賽選手的整體演奏水準都在提高,幾乎每一個選手都可以達到很高的演奏水準。評委王健說,在選手們技術都很完善的情況下,音樂的深度和感染力就成為能否勝出最重要的因素。日本選手前田妃奈之所以奪冠,就是因為她有著過人的音樂感染力。

王健表示,雖然決賽中,前田妃奈的演奏不如一些選手完整,但是那些失誤不是系統性的缺陷。多數評委不會因此而忘記她在三輪演奏中給大家帶來的心靈觸動。「她在慢速段的內心流露,有些時候使我看到了一個小小的孩子,在孤獨、危難、驚恐後,回到母親懷抱時燦爛幸福的笑容,而同時,媽媽的臉上卻是熱淚泉湧的欣慰。我很少在比賽中聽到如此動人的演奏,用幾個音符就直入心扉。這樣的演奏是珍貴和極為罕見的。」

「和大多數藝術領域一樣,技術只是表達的工具,音樂的大門需要技術鑰匙打開,而門後世界裡的情感境界昇華,才是音樂的淨土。沒有鑰匙,打不開門;打開了門卻不入淨土,是很可惜的。對於一首作品,副題和慢樂章的緩速歌唱抒情能力是一個演奏家最重要的品質,也是衡量標準之一;對抒情性、深度、境界的追求,是一個音樂家一輩子最重要的追求目標。音樂最大的能量不是隻給我們娛樂和所謂的放鬆,而是打開我們心靈的大門,讓我們在感動和溫暖中體會到人性中的美好和本能的善意,得到溫馨、安慰和釋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