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叔誠:你「會練琴」嗎?

文 | 石叔誠

文 | 石叔誠

何謂「會練琴」?就是要用耳、用腦、用心,講方法、肯鑽研。培養「會練琴」實際上也是對智力與能力的開發與提高,也不是一天就能學會的,需要不斷地主動探索。

每天練琴多久合適?

「學習鋼琴每天要練習多長時間呀?」這是很多家長問過我的問題。

對於業餘學鋼琴的學生,這確實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尤其是當今中國的學校,課程繁重,作業繁多,似乎能夠自由支配的課餘時間已所剩無幾了。可是為什麼還是有不少課餘學琴的同學鋼琴彈得很好,學習成績也很好呢?這就需要我們認真探討如何做到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利用時間,更注重提高練琴的效率。

首先,要儘量保證每天練習。鋼琴演奏含有很重的技能成分,我們知道任何的技能訓練(如雜技、體育、舞蹈等)都涉及身體機能的開發與提升。這些功夫是需要工夫的,必須依靠多年持之以恆的練習。常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絕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因此我建議,即使功課再多,哪怕面臨學校的考試,也應該保證每天拿出半個小時練練基本練習,相對於讀書和寫作業,活動活動筋骨也是一種休息呀。只有堅持每天練琴,才能形成以習慣,而習慣則會漸漸成為自然,一天不摸琴就會有缺失感,練琴也不再是負擔了。

其次,至於每天的練習時間,則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和客觀環境而定。依我之見,作為「課餘學琴」,每天保證一至三小時的練琴時間應該是比較合理,而且夠用的。當然也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來制定,科學證明,年齡越小思想集中的時間越短,那就不妨把總練琴時間拆分成幾個時間單元,以適應不同年齡孩子的特性。

然而,保證一定的練琴時間只是前提,關鍵的問題則是練琴的效率。有人簡單地認為:「練琴多總比練琴少好吧?」那可真不一定。在同樣的時間裡,「會」練琴的人比「不會」練琴的人的收穫要大幾倍。如果「不會練琴」,不用耳、不用腦,只整出聲音而不用心,如同和尚撞鐘,就是練的時間再多又有何用?

視譜慢怎麼辦?


視譜與背譜是一個常常被忽視,卻又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學習一首曲子的過程,肯定是從視譜開始,而背譜則體現在完成階段(如考試、比賽等)。有四種現象:有人視譜快,背譜也快;有人視譜快,但背譜吃力;有人視譜慢,但很早就會背了;有人不僅視譜慢,還總背不下來。

無論是背譜還是視譜出現問題,其根源都出自兩方面:其一,不用耳朵,不培養聽力。其二,練琴不得法,屬於之前所述的「不會練琴」者。

視譜慢者多是習慣於初學時看一個音找一個對應的琴鍵,只用眼睛而沒有提高對音的聽覺能力。視譜時按錯鍵是常有之事,但是對正確與錯誤的分辨,絕不該僅依靠眼睛,而是要動用耳朵來判斷。樂譜上該用眼看的東西太多了,哪兒還有工夫看鍵盤?所以一定要學會和養成眼睛不看鍵盤的習慣,即讓手指熟悉鍵盤位置(如同使用電腦鍵盤的盲打),同時也能鍛鍊耳朵的聽辨能力。

那麼如何練習視譜呢?有很多老師介紹了很多好方法,特別是在視譜能力過弱時,需要每天花點時間做專門的練習。我的建議是將視譜練習與完成正常的作業結合起來:每當打開新的樂譜,首先默讀一遍,將譜號、調號、節拍、速度看明白,然後用慢速在琴上彈奏一段(比如奏鳴曲的主題部分),要做到一不看鍵盤,二按節拍不中斷。如果磕絆了或彈錯音,就再放慢一些重試一次,如果沒有出問題,就加快一些(當然不可快過原速)再彈一次。這一段完成後再視奏下一段。用這種方法視奏新譜,日久天長視譜能力自會提高。

還要注意培養讀譜儘量往後面多看一點兒的能力和習慣(後面是指下一拍或下一小節),決不可看一個音彈一個音,那樣怎麼決定指法?及時找到最方便的指法和鍵盤位置至關重要。

千萬不要忽視視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好的視譜能力,一可以大大縮短學習新作品的時間;二可以完成很多臨時性或沒有足夠準備時間的工作;三可以更方便、 更廣泛地接觸大量的課外作品,提高音樂修養。

背譜慢怎麼辦?

對於年輕人來說,記憶力都不成問題,所謂背譜慢幾乎都出在不會練琴上。初學一首曲子當然要看譜,可是很多人因此形成慣性,以至於曲子已然彈到滾瓜爛熟,可眼睛還習慣性地盯著譜子。

有一個學生準備了一首巴赫作品來上課,我要求她背譜彈,她回答說「還沒背下來」。可我從她演奏之熟練和自如的程度,判斷她應該已經背下來了。於是我就將樂譜從譜架上拿開了,結果她還真彈不下去了。於是我將樂譜放回,要求她再從頭彈一次,不過要為我閉上眼睛演奏。結果奇蹟出現了:從頭到尾,一氣呵成,並且比看譜時彈得好聽多了。為什麼呢?原因在於第一次我將樂譜突然拿開後,她本能地將目光落到了鍵盤上,因為之前幾個月,數百遍一直都是下意識地看著樂譜練習的,突然低頭見到了「陌生」的鍵盤與手指,引起了慌亂緊張,以致不知所措。而第二次將眼睛閉上後,似乎又恢復了原來的「看」譜狀態(足見她的「看」譜,其實早已毫無意義),再加上本能地將注意力從眼睛轉移到了耳朵上,還使得音樂的表現有了進步。

很明顯,問題出在練琴上。不少人的意識中有一種「分階段」的概念,即先把曲子彈好,然後再背譜。這無疑會大大降低練琴的效率,很不科學。要是你總覺得「還沒彈好」,就永遠要看譜嗎?這樣真不如在「還沒彈好」時就已經背下來。因此我建議:在視譜和練習的過程中儘可能早的將視線從樂譜離開(不是將譜子拿開),更多地用耳用腦,在不斷追求更高的技術與音樂表現力的同時,也完成背譜。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說,即在不看譜的狀態下去練習技術和音樂。這不僅能改掉許多人習慣地看著譜一遍又一遍從頭至尾「過」的壞習慣,也解除了為背譜而背譜的沉重負擔。

按人類的思維意識分類,可將記憶方式分為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兩類。我們在鋼琴上能夠背譜演奏大量的音樂作品,絕不是靠死記硬背來完成的,其中包含了在整個練習過程中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的相輔相成和相互轉化。只要方法對了,背譜一點也不難,人們發現學鋼琴的孩子學東西快、記憶力好,與此不無關係。

特別是在鋼琴演奏中,對音樂作品的記憶,是經過大腦的神經系統綜合了聽覺、視覺、觸覺、肌體動作等多層面的多次重複,並結合對作品的曲體結構和音樂特徵的理性分析,共同完成的。要形成好的演奏和牢固的記憶,這兩方面無一可以偏廢。因此,千萬不可忽視背譜能力的鍛鍊。

我還想叮囑業餘學習鋼琴的朋友們:不要把鋼琴是「樂器之王」這個美譽當成廣告語的溢美之詞而一笑置之,而應該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聆聽和感受逐漸認識到,我們選擇的樂器是何等的美妙與珍貴。正如偉大的劇作家同時也是偉大的音樂評論家蕭伯納所說:「鋼琴是有史以來最最重要的樂器發明!」

(本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授權刊登)

相關文章

石叔誠:為什麼肖邦練習曲非彈不可?

石叔誠:為什麼肖邦練習曲非彈不可?

文 | 石叔誠 技術是彈鋼琴的本錢,為此人人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和勞動在練習曲上。大家都知道,除了被採用最多、大概也是寫的最多的車爾尼外,還有克...

鋼琴演奏:如何利用和發揮手臂力量?

鋼琴演奏:如何利用和發揮手臂力量?

文 | 石叔誠 有趣的是,鋼琴演奏技術發展的歷史進程,是從手指開始向身體的方向逐漸延伸(指-腕-肘-肩……),正好與我們軀體部位,從輕而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