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Beck 為我們留下了什麼?

2023 年剛剛開始沒多久,又一位偉大的音樂人離開了我們。

英國傳奇的吉他大師 Jeff Beck,因感染細菌性腦膜炎不幸去世,享年 78 歲。

Jeff Beck 的官方賬號寫道:「我們代表他的家人,懷著深深的悲痛,分享 Jeff Beck 去世的訊息。在突然感染細菌性腦膜炎之後,他在昨天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從擔任搖滾樂隊 The Yardbirds 的吉他手開始展露頭角,到後來以個人身份闖出名聲,Jeff Beck 以開創性的演奏影響了迷幻搖滾、硬搖滾、重金屬等流派的發展,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不斷實驗與探索,其中用手指彈奏吉他的風格更是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悲痛之餘,讓我們一同回顧這位吉他手的傳奇經歷,紀念他不平凡的一生。

引領迷幻風潮的吉他手

引領迷幻風潮的吉他手

在 Jeff Beck 出生的四十年代,流行音樂還是爵士樂的世界。開啟 Jeff 音樂之門的,也是一首 1940 年的爵士標準曲——《How High the Moon》。

不過,Jeff 聽的是吉他手 Les Paul 和 Mary Ford 的版本,就是後來參與設計了 Gibson Les Paul 電吉他的那個 Les Paul。這是 Jeff 第一次聽到電吉他的聲音,在多年後他還翻彈了這首歌。

那時候的 Jeff 還不知道電吉他和木吉他區別在哪裡,但他就已經迷上這樣樂器——這是一塊酷到不行的木頭,更別說上面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旋鈕和開關。看來未來的吉他大師,也奉行著「顏值就是正義」的準則。

十幾歲時,Jeff 向別人借來吉他,自己摸索著彈奏的訣竅,還嘗試著自制吉他:他把煙盒粘在一起當作琴體,用廢棄的柵欄和飛機模型上的控制線纏繞成琴頸,再在上面隨便塗畫出指板。雖然不知道這樣 DIY 出來的吉他能不能彈響,但搖滾精神倒是可以打一百分。

Jeff 的音樂之旅從爵士樂起航,但影響他更多的卻是 Cliff Gallup、B. B. King、Steve Cropper 這些布魯斯風格的吉他手。18 歲的時候,Jeff 就作為吉他手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錄音作品《Dracula’s Daughter》。

混跡在諸多樂隊之間的 Jeff 開始變得小有名氣,同時作為錄音室吉他手活躍在倫敦的音樂場景中。在發小 Jimmy Page 的介紹下,Jeff 加入了 The Yardbirds,最開始擔任貝斯手,但卓越的吉他技術最終讓他接過主音吉他手的位置。

縱觀整段搖滾樂的歷史,現場型的 The Yardbirds 或許並不算最重要的樂隊,然而三位舉足輕重的吉他大師都曾在這裡落腳—— Eric Clapton、Jeff Beck,還有後來創建了齊柏林飛艇的 Jimmy Page,像是有什麼神秘力量在冥冥之中指引著他們前行。

在三人之中,只有 Jeff 參與了樂隊唯一一張原創的錄音室專輯《Roger the Engineer》,所有的主音吉他部分都出自他手;不僅如此,樂隊最紅的幾首歌也大都誕生在 Jeff 擔任吉他手的時期。

Jeff 加入樂隊的第一首歌《Heart Full of Soul》就闖進了排行榜前十名,而這也是最早使用 Fuzz 效果器塑造吉他音色的歌曲之一。Jeff 用 Fuzz 讓吉他貼近西塔琴的音色,用頗有東方味道的旋律拉開了迷幻搖滾的序幕。

在《Shapes of Things》中,Jeff 大量使用回授(Feedback)的方式彈奏吉他,展現出如絃樂般綿長的延音。這也是搖滾樂史上較早實踐這一技巧的歌曲。

《I’m A Man》則被視作硬搖滾的先驅作品。Jeff 在 solo 中瘋狂刮弦的聲音成為歌曲的亮點,對後來的實驗音樂也有不小的影響。

禍不單行的單飛生涯

禍不單行的單飛生涯

儘管在音樂上才華橫溢,但 Jeff 火爆的脾氣卻是大問題。

在樂隊美國巡演期間,Jeff 經常毫無緣由地缺席,對音樂近乎完美的要求也幾乎要把隊友逼瘋。這一切導致 Jeff 在 The Yardbirds 僅僅待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被開除出隊了。

後來 Jeff 以 The Yardbirds 成員的身份入選搖滾名人堂,還打趣地抱怨道:「有人告訴我,我今晚應該感到驕傲……但我並沒有,因為他們把我趕出去了。Fuck!」

不過,Jeff 離開樂隊也是遲早的事。還在 The Yardbirds 的時候,他就發行了自己的第一首個人單曲《Beck’s Bolero》。

Jeff 找來 Jimmy Page 彈十二絃吉他、The Who 的 Keith Moon 打鼓、未來齊柏林飛艇的貝斯手 John Paul Jones 彈貝斯,可謂是六十年代的全明星陣容。這首歌延續了他絃樂質感的吉他音色,在後半段又進入硬搖滾的篇章,相當過癮。

在離開 The Yardbirds 之後,Jeff 終於組建了自己的樂隊 Jeff Beck Group,首張專輯《Truth》在商業和樂評上都倍受肯定。儘管這是一張以布魯斯為基底的專輯,但硬搖滾的取向也讓很多人將它列作重金屬的開山之作。

然而二張專輯《Beck-Ola》卻並未引起強烈反響。想要讓聲音更重的 Jeff 和隊友的音樂理念產生分歧,樂隊在美國巡演的途中就解散了。然而沒過多久,Jeff 就遭遇了一場車禍,不得不暫別樂壇安心養傷。

幾乎每個搖滾樂迷都會懷念輝煌的六十年代,可對於 Jeff 來說六十年代就是一場災難:被加入的樂隊開除,組建的樂隊解散,自己還攤上事故,簡直禍不單行。

無法忽略的是,Jeff 在這段失意的時光裡拓寬了吉他演奏的邊界,既是迷幻搖滾的先行者,更為重金屬發展奠定了基礎。但 Jeff 依然覺得,這還並不是他想要的聲音。

從 Blues Rock 到 Jazz Fusion

傷愈後的 Beck 找來新的樂手重組了 Jeff Beck Group,但卻並未再往重金屬的方向探尋。樂隊重組後的首張專輯《Rough and Ready》逐漸離開了布魯斯的根源色彩,更多地融合爵士、Soul 與 R&B 元素,轉向 Jazz Fusion 的領域。

儘管風格已大不相同,但你仍舊能聽到熟悉的哇音和刮弦技巧,而 Jeff 的吉他音色也進一步進化,甚至還流露出管樂的色彩。

命運總是驚人的相似。在重組後的第二張專輯《Jeff Beck Group》發行後,樂隊再次解散了。這次解散的原因是因為樂隊成員覺得自己沒能達到最初的目標——創造一種全新的音樂風格,不由得讓人感慨,這簡直是大師級的覺悟……

開拓曲風不成的 Jeff 又回到了硬搖滾和布魯斯的懷抱。他和貝斯手 Tim Bogert、鼓手 Carmine Appice 組成了新樂隊 Beck, Bogert & Appice。

可惜的是三人超群的實力卻並沒有贏得市場的認可,只出了一張專輯又解散了。解散之後,滾石樂隊還邀請過 Jeff 加入,但在一起 Jam 過後,Jeff 卻覺得自己和他們並不是太合得來。

或許是 Jeff 看透了自己並沒有組樂隊的命,終於以個人名義推出了器樂專輯《Blow by Blow》。

在這張專輯中,Jeff 再次沉潛進爵士樂的海洋,用獨特的吉他音色呈現著極具音樂性的樂句,再加上披頭士的製作人 George Martin 擔綱製作,讓這張專輯大獲成功,成了他賣的最好的一張專輯。

無比經典的《Cause We’ve Ended As Lovers》便出自這張專輯。這原本是 Stevie Wonder 寫給前妻的歌曲,Jeff 彈奏的吉他如泣如訴,有著像是在唱歌一樣的音色,豐富的推絃和揉弦技巧蘊藏著深切的情感,讓聽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在各種風格的摸索中,Jeff 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路線。時隔一年後,他和 George Martin 再度攜手,推出新專輯《Wired》,延續著 Jazz Fusion 的風格,還加入了 Funk 的元素。

兩張器樂專輯的成功讓 Jeff Beck 展開了大規模的巡演,一直到 1980 年才推出了新專輯《There And Back》。其實這張專輯大部分是由鍵盤手和鼓手創作的,不過 Jeff 除了彈吉他之外也開始擔當製作人,足見他對爵士搖滾的把握已經相當純熟。

Tone 在手上的吉他大師

Tone 在手上的吉他大師

七十年代中後期的幾張專輯讓 Jeff Beck 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吉他手,世界巡演接連不斷、登上各大音樂節的舞臺,唱片公司也自然不會放過撈金的機會。

1985 年,Jeff Beck 推出新專輯《Flash》。這張專輯既不是 Jazz Fusion 也不是器樂搖滾,而是和許多歌手合作的流行專輯——唱片公司想要讓專輯大賣,雖然 Jeff 也予以配合,但卻並不喜歡這張作品。

但儘管如此,這張專輯還是取得了成功,其中的器樂曲《Escape》還為 Jeff 贏下第一座葛萊美獎。

長年累月的搖滾事業使得 Jeff 要與耳鳴抗爭,直到四年後才推出新作《Jeff Beck’s Guitar Shop》,從名字就能看出來,這是一張迴歸器樂搖滾的專輯。

和過去的 Jazz Fusion 曲風不同,Jeff 在這張專輯中更多地演繹著直截了當地搖滾聲響,在《Behind the Veil》中還彈起了雷鬼。

在這張專輯中,Jeff 開始使用手指而非撥片彈奏吉他。他用拇指撥絃,無名指轉動音量旋鈕,小拇指控制搖把做出顫音。他使用音量旋鈕做出淡入的聲音效果,讓吉他聽上去有種絃樂的感覺,搭配哇音踏板又很像人聲。這和他在六十年代用 Feedback 製造的延音也一脈相承。

光憑手指就製造出細膩而又豐富的音色,Jeff Beck 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做「Tone 在手上」。在《Guitar Shop》這首歌中,吉他甚至有種嗩吶的感覺。大師都用手指彈琴,千萬不要說電吉他只能用撥片彈了。

再度拓展演奏風格的 Jeff Beck 捲土重來,各處都能看見他的身影:他陸續在 Bon Jovi 主唱 Jon Bon Jovi、前 Pink Floyd 貝斯手 Roger Waters、Kate Bush 等音樂人的專輯裡錄製吉他,給迷你電視劇集做配樂,還受到 Hans Zimmer 的邀請,在電影《雷霆之日》的配樂中演奏。

調整好節奏的 Jeff Beck 也接連推出自己的個人作品,也持續吸收著新鮮的音樂元素。

他在 1999 年推出的專輯《Who Else!》與時俱進,結合了 Techno 節拍 ,為之後的兩張專輯奠定了電子風格的基調。

在 2010 年的專輯《Emotion & Commotion》中,Jeff Beck 和管弦樂團合作,結合了古典元素,專輯中的《Hammerhead》與《Nessun dorma》再度斬獲了葛萊美獎。

在幾十年的吉他生涯中,Jeff Beck 從沒有停下對音樂的探索和追求。就在去年,他還和 Johnny Depp 合作,一起推出了專輯《18》。就在幾周前,他還在巡演的舞臺上賣力演奏。

在不長不短的一生中,Jeff Beck 為搖滾音樂留下了無數的財富。

在 The Yardbirds 擔任吉他手時,Jeff 對 Fuzz 效果器與回授技巧的運用,為英國的迷幻搖滾場景指引了方向,在某種程度上定義了電吉他在搖滾音樂中的聲音。

單飛後的 Jeff Beck 仍然不斷前進:Jeff Beck Group 的前兩張專輯影響了重金屬的發展,而後他又將搖滾風格和爵士、Soul、電子、古典等曲風融合在一起,探索著各種音樂上的可能性。

在取得斐然的成績、長年與耳鳴的搏鬥中,Jeff Beck 甚至又開發出用手指彈奏的風格,製造出情緒細膩的聲音,讓無數吉他手爭相模仿,但任誰也無法演奏出他獨一無二的音色。

我們會永遠銘記這位偉大的吉他大師。Rest In Peace,Jeff Beck。

相關文章

Jimi Hendrix:偉大的吉他手

Jimi Hendrix:偉大的吉他手

對於流行音樂界來說,Jimi Hendrix的偉大不光是重新定義了吉他演奏和吉他音色,還對整個現代音樂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普通人聽到這裡可能...

年度尬劇《搖滾狂花》真的搖滾嗎?

年度尬劇《搖滾狂花》真的搖滾嗎?

相信大家最近基本被一部叫做《搖滾狂花》的劇集刷屏了。 無論你是否看過這部劇,或多或少都從各類視訊、文字類媒體的動態中看到類似的評價: 「很久...

如何回駁「樂理無用論」這種觀點?

如何回駁「樂理無用論」這種觀點?

很多同學在學習樂理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個疑問。 我學這個真的有用嗎? 「學了那麼久的樂理,也沒見我的演奏技術哪裡提高了啊?」 而且在...

The Beatles 是如何影響當代音樂的?

The Beatles 是如何影響當代音樂的?

在現代社會中,即使是一個不了解音樂的人,也一定聽說過The Beatles。 從20世紀60年代起,這個如雷貫耳的大名早已傳遍了世界。 然而...

動畫《孤獨搖滾》,社恐人玩樂隊?

動畫《孤獨搖滾》,社恐人玩樂隊?

如果你是一個樂隊仔,最近你的朋友圈一定被一部叫做《孤獨搖滾!》的日本動畫在朋友圈刷屏了。 在《鏈鋸人》、《間諜家家酒 Part 2》和《機動...

學了用不上,樂理真的沒什麼用嗎?

學了用不上,樂理真的沒什麼用嗎?

在了解樂理的諸多樂理的好處之前, 先定義下樂理這個名詞。通俗地講,樂理是一種理論,也可以看做是一種理解音樂的方式。但是樂理絕對不是音樂必須遵...

秋吉敏子,亞洲最偉大的爵士鋼琴家

秋吉敏子,亞洲最偉大的爵士鋼琴家

要說在黎明時聽的音樂,我會首選艾哈邁德·賈邁爾(Ahmad Jamal)的爵士曲。傳統爵士與古典音樂的融合,真是把冷爵士的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