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怎麼看周杰倫的《范特西》?

「他正在定義華語流行音樂的潮流。」

多年前的《時代》雜誌上,香港樂評人馮禮慈對於周杰倫的評語,今天看來,鑿鑿有據。

20年過去,周杰倫仍然站在華語樂壇的紫禁之巔,《范特西》仍然被大家津津樂道。

而我們感興趣的是,作為《范特西》的同齡人,00後聽眾如何看待這張專輯。

20年後的華語樂壇,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際網路幾乎摧毀了音樂的「實體經濟」,社交媒體(包括社交短視訊)的普及,帶來的是流量當道和熱曲橫行。

另一方面,周杰倫所推動的節奏音樂潮流和中國風熱,發展到現在,已經司空見慣。當年在華語樂壇還比較新鮮的R&B和Hip-Hop,如今對於年輕一代的歌手們來說,已經是樂壇的「主旋律」。

當然,周杰倫的魅力,似乎並沒有被歲月所侵蝕,從近年來輿論場裡的反應看,他和他的音樂所受到的追捧,一如既往。

話說回來,流行音樂始終是年輕人驅動的文化,每一代年輕人,對於音樂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趣味。畢竟,最年長的00後,起碼也要在《范特西》發行10年後才可能會開始聽這張專輯。

10年,足夠改變很多事情

10年,足夠改變很多事情。

或許,00後聽眾眼裡的《范特西》會跟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對00後聽眾群體做了個小小的調查。(只代表部分00後聽眾的意見)

結果是……

70%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張超前的專輯,到現在聽也不覺得過時。

以下是部分00後受訪者對於《范特西》的看法,按照神作-中性-無感排列:

神作:

受訪者1:神作吧,靈感最迸發的一張專輯了,而且曲風非常的大膽,雖然俺最喜歡的歌不在《范特西》,但是我還是覺得《范特西》好絕。

受訪者2:這張專輯應該是杰倫最經典的一張,年輕的思想詮釋在音樂裡,看似天馬行空,想表達的很多,但是總歸是新潮的,充滿質疑與衝撞。

受訪者3:小時候聽《范特西》裡的歌就有一種很驚豔的感覺,感覺太超時代了,或者說周董超越了自己,這張專的每一首歌都很值得反覆品味。

受訪者4:永遠的神,是現在還在聽的水平。

受訪者5:作為周董的第二張專輯,雖然發行已經快二十年,仍然覺得裡面的歌曲旋律百聽不厭,經典永不過時!

受訪者6:整體感覺相比之前音樂水準更高,並且作詞方面更有創造性,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新潮流。

中性

受訪者7:無論怎麼評價這張作品,他確實是教科書式華語專輯。(雖然我不覺得它過時也不覺得它超前)

受訪者8:我覺得歌詞寫得很好,比如《愛在西元前》、《雙截棍》,象徵手法,隱喻這些都用得很不錯,只不過周杰倫早期這種唱法我不是很感興趣,語速很快,如果沒有字幕聽起來很含混。他後面語速放慢了之後的歌我覺得還不錯,比如《菊花臺》和《青花瓷》啥的。

受訪者9:我就覺得《范特西》裡面的《愛在西元前》,我小時候聽的我覺得曲風很特別,很異域,然後可以用來學歷史。

受訪者10:感覺就是潮流吧,周杰倫一出新歌大家都會學著唱,而且他的歌很有感覺,朗朗上口,旋律好聽。

受訪者11:風格多樣,符合對不同聽歌口味的人的需要,可以加以選擇。

無感

受訪者12:節奏太快了,不喜歡。

受訪者13:更喜歡他別的專輯,不太喜歡這張。

從調查結果看,00後受訪者們對於《范特西》的態度,跟豆瓣評分基本一致。

作為豆瓣上評分量最高的專輯,超過15萬人打分的《范特西》,以9.2分的高分傲然屹立,從資料上看,在網際網路時代的聽眾面前,這張專輯最接近「經典」的最大公約數。

《范特西》為什麼會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經典?歸根到底,還是得從音樂上找原因。

從00後受訪者們的評價看,大家普遍認為這張專輯是超前的、新潮的。

在《范特西》發佈的2001年,Hip-Hop和R&B在華語樂壇早已出現,比如陶喆在1997年發行的《陶喆》,便公認為是一張華語R&B經典,王力宏、杜德偉和李玟在1990年代末已經有各自的R&B金曲。

那個年代,Hip-Hop在華語樂壇相對R&B,勢頭要弱很多,不過,打從1992年,L.A.BOYZ把Hip-Hop文化帶入華語主流市場,Hip-Hop也開始在華語樂壇紮下根,19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陸陸續續有不少主流歌手嘗試過說唱。

比如,2000年,周杰倫出道的那一年,黎明以一首說唱歌曲《Happy 2000》登上春晚,而《范特西》發行的同一年,跟周杰倫同時出道的MC Hotdog發行了四張EP,銷量不俗。

但《范特西》的超前性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這種超前性,一如台灣出版的《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一書所言,「他為華語找到了一種適切的Rap方式。」從《范特西》開始,周杰倫用這種方式,讓 「嘻哈」二字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在周杰倫的音樂生涯中,《范特西》是「周氏嘻哈」的起點。他的第一張專輯《Jay》只是融入了少量說唱元素,但《范特西》裡收錄了三首說唱歌曲,《爸,我回來了》、《忍者》和《雙截棍》。

對比這三首歌,我們可以很明顯聽出周杰倫的嘗試。《爸,我回來了》是一首Flow上仍然比較遵從中文聲調的作品,包括一些斷句和拖音,都是按中文的平仄行進的。但在《忍者》、《雙截棍》中,周杰倫打破了中文聲調規則。(這種嘗試實際上從他第一張專輯的《娘子》就開始了)

模糊聲調或許是他的說唱會讓人覺得口齒不清的原因。《忍者》特別典型,Verse從頭到尾給人一種囫圇吞棗的感覺。《雙截棍》還好,只是有少數歌詞模糊了聲調,比如第一句裡的「隔壁是國術館」全部用了第四聲。

但也因為這種嘗試,讓他建立了一種個人特色,並且能夠讓他更好的把中國元素和西方流行音樂融合起來——基於鮮明個人特色的巧妙融合,是周杰倫成功的重要法寶。

對此,打擊樂博士叨叨馮今年3月發佈的一支視訊中,曾有過精彩的解析。

以下是叨叨馮在視訊中對於《雙截棍》優點的總結:

相關閱讀:樂評人終於要更新換代了?

1.這首歌的中國風是非常有特色的,尤其是放在當時的年代,像《雙截棍》這種把中國元素和西方音樂元素,既保持自己的特色,又把他們放在一起,這樣的方式,我相信對於當時絕大多數聽眾來說,是非常新穎非常有衝擊力的。

2.周杰倫自己的演唱,在Rap上也是非常有風格的。無論是他的Flow,還是他自己的斷句,包括他有時候故意的停頓,把詞裡面的兩個字拆開,第二個字放到下一句,等等,這些比較有意思的節奏上的玩法,包括他所有東西都唱在反拍上,還有他吐字的音頭。他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都是獨樹一幟的。

3.這首歌一共才3分多一點,這首歌放在流行歌曲、放在任何歌曲裡都不算長,但是在這個短短的三分多鐘的時間裡面,他的段落設計非常多,而且每個段落既豐富又充滿設計感,而且非常整體。

《雙截棍》這些優點,或許可以說明周杰倫早期的作品,為什麼能夠讓聽眾們覺得新鮮,而且這種新鮮感,也因為是建立在鮮明個人特色的基礎上,所以才會經久不衰。

在流行音樂領域,對於熱門歌曲和歌手的模仿是常見的事情,對於周杰倫的模仿或借鑑,比比皆是。

但因為周杰倫的個人特色太過鮮明,於是,任何對於周杰倫的模仿,都只會幫助「周杰倫」三個字的聲譽不斷疊加,並最終讓周杰倫成為一個時代的引領者。

- END -

– END –

《杰倫在30秒內用了16個和弦?》

@杜恰老師

哎呀音樂長期徵稿

哎呀音樂長期徵稿

後臺回覆「投稿」查看詳情

相關文章

周杰倫,緋聞最少的男歌手

周杰倫,緋聞最少的男歌手

不知不覺,已經聽了 22 年的周杰倫。 曾經我們還是在操場「一步兩步三步四步望著天」的少年,如今卻已是偶爾才有空聽歌的叔叔阿姨了…...

再見周杰倫

再見周杰倫

周杰倫發新歌《Mojito》,一小時就破萬張,線上已售350多萬張,網路音樂歷史第一人。這是不是很熟悉?去年《說好不哭》上線,熟悉的平臺崩潰...

聊聊陶喆

聊聊陶喆

前幾天在西寧跟夕陽老師唱K,沒想到丫嗓子還真不錯,特別是騷柔的歌,尤其愛唱陶喆,那小轉音模仿的有點兒意思。 那今兒的荒腔走板就陶喆走一個!有...

「謝謝我的超人」,周杰倫

「謝謝我的超人」,周杰倫

只要你年齡不算太小,相信你的朋友圈剛剛一定被一個人刷屏了。 520的晚上,雖然是周杰倫9年前演唱會的重映,但行動從不騙人—— 兩場演唱會的預...

闊別六年,杰倫鴿沒有鴿

闊別六年,杰倫鴿沒有鴿

7月2號晚上,金曲獎頒獎禮剛剛結束。 幾個小時後,周杰倫就更新了ins:「恭喜金曲獎的朋友們,讓大家再慶祝個幾天,後面哥要出來了。」 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