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據媒體報道,著名作曲家音樂人顧嘉輝去世,享年92歲。
麥振鴻等人發文悼念。

顧嘉輝的一生創作過許多經典作品,其中包括《上海灘》《萬水千山總是情》《當年情》等。
他的一生獲獎無數「最高榮譽獎」「終身成就獎」等。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問題:在整個華人圈子裡,羅大佑,李宗盛,黃家駒,顧嘉輝,崔健等人的排名如何?
有一個回答說:相信我,名單裡除顧嘉輝以外的人,都會以能與他一同被比較而感到榮幸。

顧嘉輝
鄭少秋曾評價顧嘉輝:獅子山下,殿堂級人物。
每一個聽粵語歌的人,都曾踏入過顧嘉輝的時代,那就應該為顧老送上一程。

再回憶起二十世紀早期的的香港樂壇,顧嘉輝曾說:那個年代,香港夜總會只流行英文歌,二流的場所唱國語歌,廣東歌聞所未聞。

許冠傑
直到1972年,許冠傑以一首《鬼馬雙星》橫空出世,唱響了粵曲的開端,緊接著,TVB的首部粵語電視劇主題曲《啼笑姻緣》也大張旗鼓地問世。
該曲有如星星之火,迅速以燎原之勢席捲香港樂壇,將粵語歌推向一個烈火烹油的高潮,這兩首歌也成為香港樂壇的開山之作。
後來許冠傑成了「香港歌神」,顧嘉輝則被譽為「香港樂壇開山祖師」,因為那首《啼笑姻緣》正是由他操刀作曲。

《啼笑姻緣》
推開粵語歌壇的大門時,顧嘉輝已年近不惑,從默默無聞到音樂教父,他走的是一條才華之道。
1933年,顧嘉輝出生於廣州,他的父親是著名古畫鑑賞玩家,與張大千等畫壇名流多有交往。
如果沒有一個歌手姐姐,顧嘉輝會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畫家。
顧嘉輝的姐姐名叫顧媚,在樂壇素有「小云雀」之稱,她的光華現已被掩於時光的灰塵之下。
但由她唱火的歌曲,我們大多耳熟能詳,比如《阿里山的姑娘》《不了情》《夢》等。

顧媚
姐姐與音樂的緣分,碰巧落在顧嘉輝的心底生根發芽,並無心插柳,柳成蔭。
顧嘉輝15歲時,與顧媚定居九龍,由於家境窘迫,當時他白天在洋行的化驗室工作,晚上在夜校學習,閒暇之餘,便是跟隨姐姐苦練唱歌與鋼琴。
在香港安定一段時間後,顧媚交了一個在夜總會當琴手的男朋友,有時候兩人出去約會,琴師的工作便交由顧嘉輝代替。
後來,他分別在仙掌和東英樓的兩家夜總會里擔任琴師,也曾召集過幾個人組成了一支樂隊,名叫「顧嘉輝大樂隊」。

1961年,柏克萊音樂學院的校長偶然見過顧嘉輝的表演後,以才氣識人,主動為他申請了一筆獎學金,並邀請他前往美國深造。
那時顧嘉輝認識方逸華,方逸華又與邵逸夫是好友,牽橋搭線下,邵逸夫幫助他解決了生活費的問題,於是顧嘉輝去往波士頓, 接受了為期二年的音樂訓練課程。

邵逸夫
顧嘉輝學成歸來時已近而立。
他的工作是為邵氏、嘉禾等電影公司作曲、編曲或配樂。
也是在這一年,黃霑從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工作後的黃霑經常在「仙掌」夜總會唱歌跳舞,與顧嘉輝不期而遇,引為知己。
那時候,兩人都住在香港的窩打老道,透過窗口可以看到各自房間的陽台。
顧嘉輝若是見到對面的燈亮了,便知道黃霑下班回來了,再打電話過去相約,接著兩人便下樓,喝一醉方休的酒,聊一拍即合的天。
顧嘉輝是個天才,黃霑是個鬼才,棋逢對手,雙劍合璧,曾力扛香港樂壇半壁江山。

1980年的大街小巷,應該無人不聽《上海灘》。
那時《上海灘》即將播出時,導演找到顧嘉輝,希望他能在三天之內創作出同名主題曲,但僅僅譜曲,顧嘉輝已經花去了兩天半的時間。

《上海灘》劇照
於是在第三天的凌晨兩點,顧嘉輝給黃霑打了個電話,首先,顧嘉輝哼唱了一遍新的曲譜,兩人對了一遍沒有問題之後,他便告知黃霑要早上交稿。
黃霑拿到到譜子一籌莫展,先去上了個洗手間,期間突然文思湧動: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永不休……
僅僅過了20分鐘,黃霑便已寫好了歌詞,這也是他創作最快的一首歌。
之後續集播出,輝黃二人又合作了《萬般情》與《上海灘龍虎鬥》,依舊由一線女歌手葉麗儀演唱。
上海灘三部曲深得樂壇青睞,尤其是「達明一派」的主唱黃耀明,他甚至將三首歌各取一部分,拼湊成了一首《一二三上海灘》,竟也毫不違和。

葉麗儀
顧嘉輝與黃霑的組合,樂壇人稱「輝黃二聖」,但凡兩人合作,必定精品無疑。
90年代的時候,曾有記者採訪黃霑,問及在自己的作品中,最得意的是哪首歌。
黃霑說:「一部《滄海一聲笑》高邁悠遠,最為俠氣,一首《舊夢不須記》哀而不怨,柔情萬般,兩首歌曲集結俠骨柔情,可謂雙璧。」
這話傳到顧嘉輝的耳朵裡,他笑道,「一首《兩忘煙水裡》就已經俠骨柔情,兩樣都有了,這個笨蛋黃霑居然要講兩首!」
話又傳回黃霑的耳中,香江才子竟一改平常嬉戲作風,不僅非常贊同顧嘉輝所說,還特意致電記者,要收回自己的「雙璧說」。
金庸先生的小說裡有曲洋和劉正風,琴瑟和鳴,一世知己,而小說之外,則有顧嘉輝與黃霑,配合默契,為熒幕武俠保駕護航。
顧嘉輝加黃霑是「輝黃二聖」組合,再加上一個羅文,則成了「港樂鐵三角」。

羅文
在香港影視劇的黃金時代,幾乎所有的武俠歌曲都是由顧嘉輝譜曲,黃霑作詞,羅文演唱,此三人儼然成了武俠劇的主題曲專業戶。
有《射鵰》的《鐵血丹心》,《小李飛刀》的《刀光淚影》,《楚留香》的《笑我踏河山》……
最經典的作品,不得不提一首《獅子山下》。
這首歌中有香港草根的眾生之相,拼搏的精神,堅持的信念,在經歷幾十年的歲月沉澱後,獲得了香港的「市歌」之稱。
借陳平原先生之語,那個漸行漸遠的八零年代:泥沙俱下,眾聲喧譁,生氣淋漓。

香港樂壇最最繁華的時候,教父輩出,天王盛行。
1990年,顧嘉輝榮獲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港樂群星為他演唱祝賀,包括梅豔芳,張學友,劉德華,葉倩文,林憶蓮,Beyond等樂壇翹楚。
當時一首歌接一首歌地切換,眾星輪番登場,有如光陰變幻,從青蔥到暮年。

其中很多歌手,顧嘉輝參與了他們從名不見經傳到大紅大紫的過程。
1983年,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被拍成電視劇,驚豔了幾代人,當時還未成名的周星馳在劇中跑龍套,被一首《世間始終你好》震撼不已。
三十年後,他在自己執導的電影《美人魚》中,請來了鄭少秋與莫文蔚重唱此歌,以致過往。
在前一年,梅豔芳參加了「第一屆新秀歌曲大賽」,當時她雖年僅19歲,卻一路殺到了冠軍爭奪賽,舞臺上,梅豔芳唱的是徐小鳳的《風的季節》。

梅豔芳
臺上的幾位評委,有顧嘉輝,黃霑,黎小田等一眾音樂前輩。
一曲終了,黃霑對梅豔芳讚不絕口,當時50是滿分,黃霑便打了50分。
之後便好奇顧嘉輝給的分數,顧嘉輝說藝術無止境啊,於是打了49分,留了點給她進步的空間。
梅豔芳以冠軍出道,她的第一首歌曲《心債》,便是出自「輝黃」兩人傾心打造的手筆。

除卻寫歌作曲扶持新人,黃霑與顧嘉輝還曾幾次舉行演唱會,一個峨峨兮若泰山,一個洋洋兮若江河,合作三十餘年,竟從未吵過架。
情堅至此,能拆散兩人的,也唯有死別一事。

2004年,黃霑因肺癌復發,沒能挺過那個寒冷的冬天。
追思會上,顧嘉輝以淚洗面,他帶了一副自己所寫的輓聯:
滄海一聲笑,笑傲江湖一名士
忘盡心中情,情牽當年每段詞

黃霑與顧嘉輝
不久,蔡瀾眾人憶及黃霑生前,統計出黃霑把他們都罵了個遍,但除了顧嘉輝。
黃霑生前有兩個遺願未了,第一個是演一出以男性生育為題材的舞台劇,第二個是與好友顧嘉輝一起舉行《顧嘉輝榮休演唱會》。

這又何嘗不是顧嘉輝的遺憾,幾十年搭檔,缺一不可,原本定於12月的告別演唱會,被他一推再推。
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翌年,顧嘉輝想送一首歌給黃霑,他譜好了曲,但是由誰作詞他都覺得不妥,最後,邀請到了老中青三代為其填詞。

黃霑、羅文、張國榮
也是在那幾年,隨著黃霑、羅文、梅豔芳、張國榮等人相繼離世,港樂開始走下坡路。
武俠謝幕,港樂闌珊。
再無「燈火輝黃」江湖遊,再無「霑前顧後」兩少年。
而今,他們應該已經「碰面」,幾位音樂巨匠或許還能在合作一次。

高曉松說:來的時候,大師們是成波一起來,走的時候,走得一個都不剩。
隨著好友一個個離開,港樂式微之時,顧嘉輝也退出樂壇。

他的晚年迴歸沉寂,定居遙遠的加拿大,重新拿起了畫筆。
他的畫作與音樂作品總有異曲同工之妙,或展現中國山水,或暗藏古代風味,落筆處突顯香港情懷。
歌后葉麗儀曾以金庸相喻: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播放過顧嘉輝的歌曲。
但低調如顧嘉輝,他僅留給我們一個模糊的背影。
也許他不願別人記住他的面容,只需要再聽他的歌曲便足矣。
不由想起他曾經創作的《楚留香》:
就讓浮名輕拋劍外
千山我獨行
不必相送
顧老一路走好,萬水千山總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