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東德的金屬樂隊,怎麼就成了「網紅樂隊」?

金屬在我國並不算大眾的音樂類型,然而對於金屬再陌生的人,也能脫口而出這麼幾個樂隊名:林肯公園、瑪麗蓮曼森、夜願、活結、德國戰車。

久而久之,「金屬五小強」的外號便不脛而走。

然而某些深度的金屬樂迷認為,有些樂隊壓根不能代表整個金屬界,頂多算是在我國大範圍流行的「網紅樂隊」。

尤其是其中一隻來自德國的樂隊——德國戰車,一旦討論到德國戰車的地位究竟如何?玩的是不是純正的金屬樂?往往都會激起雙方巨大的爭辯。

所以德國戰車究竟在金屬界是怎樣一個水平?他們真的被過譽了嗎?

德國戰車是怎麼火遍全球的?

德國戰車並非對於Rammstein的直譯,而是樂迷的愛稱,Rammstein一詞來源於1988年發生在西德Ramstein鎮的一場空難。

但通過德國戰車這一名稱,你也大概能感受到這隻樂隊的風格:像戰車一般突進,勇猛。

Rammstein一共由六名成員組成,他們都出生於柏林牆還未倒塌前的東德。

從左到右分別是節奏吉他手Paul Landers、鼓手Christoph Schneider、鍵盤手Christian「Flake」lorenz、主唱兼詞作者Till Lindermann、貝斯手Oliver Riedel、主吉他手Richard Kruspe

值得一提的是,從建隊至今,樂隊成員就沒有更換過,這在歷史上任何一隻樂隊都非常罕見。

這幾位哥們大多都是60後,最小的貝斯手Oliver也是71年的,在推出首張專輯時(1995年)相比其他樂隊,已經算不上年輕了,而這與他們成長的環境有關。

共產主義時期的東德,物質條件並不算匱乏,樂隊成員們也都有各自的工作,大多是工人,值得一提的是,主唱Till曾經是一名游泳運動員,差一點代表東德參加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年輕時的Till Lindermann

然而,東德的社會自由度極低,不僅不能出國旅遊,就連做音樂也需要經過相當嚴格的審查。

恰巧,他們六個人從小就開始練習樂器,儘管審查嚴格,但東德的地下音樂場景卻相當繁榮——有各種朋克、硬搖滾、金屬樂隊。業餘時間,他們就在地下樂隊裡演奏。

東德的地下樂隊

東德的地下樂隊

你或許會疑惑,假如東德公民如此缺乏自由,又是怎麼跟上國外音樂流行趨勢的?

這就要說到一個許多極權統治下常見的聽音樂方式,那就是所謂的收聽「敵臺」:他們通過收聽西德的音樂電臺,吸取了許多音樂養分,其中,美國重搖滾樂隊KISS對他們的影響可以說最為深遠。

Kiss的舞臺表演

Kiss的舞臺表演

1989年,柏林牆倒塌,東德的高壓政治也隨即消失,地下樂隊突然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專輯、開演唱會了,新樂隊亦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當時,鼓手Christoph 、鍵盤手Flake、節奏吉他手Paul是著名的朋克樂隊The Feeling B的團員,他們在一次表演後結識了主唱Till和其他人,就開始在業餘時間一起JAM,創作歌曲,但並沒有想過成立一隻新樂隊。

The Feeling B

1993年,他們兵分兩路,一同踏上了自由美利堅的探索之旅。

紀錄片《Rammstein – In Amerika》

旅途中,他們都為美國樂隊演出時所表現出的力量所震撼,思考假如成立一隻新的樂隊,這種力量感是不可或缺的。但他們也不願一味模仿而丟失了民族元素,這一理念構成了Rammstein的核心——那就是隻用德語演唱。

鍵盤手Flake曾在採訪中表示:「德語適合重金屬音樂。法語可能是愛的語言,但德語是憤怒的語言。」主唱Till則稱:「Rammstein永遠不會用英語創作歌曲,這就像讓佛陀殺豬一樣。」

1994年,柏林舉辦了一場樂隊比賽,獲勝者可以免費使用專業錄音棚一個星期,Rammstein寄送了他們的4首Demo,一舉拿下冠軍,並且引起了唱片公司的注意,與一家名叫Motor Music的廠牌簽下了合約,樂隊從此正式成立。

1995年,他們與挪威製作人Jacob Hellner合作,推出首張專輯《Herzeleid》。

Herzeleid

《Herzeleid》

關於製作人,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那就是一開始唱片公司詢問Rammstein,希望找誰來擔任專輯製作人時,他們表示:那最好是能找Bob Rock(Metallica的製作人)或者Rick Rubin(Slayer的製作人)。

唱片公司聽完回答:你們想多了,做夢都不帶這麼大膽的。

一開始,樂隊碰到的難題是如何構建Rammstein的音色。

樂隊成員不會講英語,因此和製作人的溝通十分費勁,雙方關係一度十分緊張,後來,唱片公司找到了能說雙語的荷蘭錄音工程師Ronald Prent,由他來作為溝通橋樑。

Ronald Prent

Ronald Prent

Prent按照樂隊的要求,反覆調試,最終成功縮混出一種乾燥、冷峻、直撲聽者面門的「戰車專用」效果。

首張專輯發行後,雖商業成績平平,但Rammstein獲得了一些演出機會,憑藉現場大膽的焰火表演,所到之處都俘獲了一大票樂迷。

焰火表演的創意起源於有一回樂隊為跨年派對買了許多煙花,結果沒用完,就有人提議在之後的演唱會上燃放,結果大受歡迎,此後,焰火就成為了Rammstein演唱會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1997年發生了兩件事,讓Rammstein火遍歐洲大陸的同時,第一次將觸角伸向金屬樂的重地——美國。

第一件事是二專《Sehnsucht》的發表,專輯貢獻了兩首大金曲《Du hast》,《Engel》——這也是許多國內戰車迷的入坑之作。專輯不僅在德國拿下排行榜冠軍,還在多個歐洲國家拿下白金銷量。

Sehnsucht

《Sehnsucht》

第二件事是美國導演大衛林奇1997年的電影《妖夜慌蹤》中,收錄了兩首Rammstein的歌曲作為配樂,林奇詭魅的劇情和冷酷的戰車式音樂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深深烙印在美國觀眾的心裡。

《妖夜慌蹤》

同年,樂隊開啟了在美國的第一次巡演。

同年,樂隊開啟了在美國的第一次巡演

一開始,Rammstein只是KMFDM的暖場樂隊

此時,Rammstein在歐洲已經是著名樂隊,但到了美國就是個Nobody,只能從小場館一步步做起,而且他們驚訝地發現:因為沒有經過消防部門的審批,焰火在許多場館都不能燃放。逼得這群德國人都開始抱怨美國人工作太較真。

紀錄片《Rammstein – In Amerika》

但在有限能夠完全展示演出效果的場次裡,美國觀眾們還是受到了震撼教育:這輩子沒見過這麼瘋狂的演出。

最有名的段子是:在一場演出中,主唱Till要求團員用燈管敲他的背,豈料美國產的燈管比德國要堅實多了,所以愣是怎麼敲都敲不碎,結果燈管只是斷成兩截,而飛濺的碎片紮在團員的身上,現場一片血腥。

紀錄片《Rammstein – In Amerika》

1998年,Rammstein在柏林舉辦了一場16000名觀眾的演唱會,不僅大獲成功,還出版了現場專輯。年末,樂隊再次前往美國巡演,次年2月,獲得葛萊美最佳金屬表演獎的提名。

或許是許多國內樂迷看的第一場Rammstein演唱會

2001年,Rammstein出版了第三張專輯《Mutter》,不僅收錄了《Mein Herz brennt》、《Rein raus》這樣的大金曲,也被粉絲普遍認為是樂隊最好的專輯。專輯雖然只在美國公告榜上排名77位,但有樂評家認為,《Mutter》是金屬樂眾多子流派中最重要的專輯之一。

《Mutter》

此後,有很長一段時間,Rammstein都只在歐洲範圍內巡演,然而他們推出的專輯一直受到全球樂迷的關注。

2010年,Rammstein時隔九年重返美國,將演出場館定於籃球、也是演唱會的「麥加聖地」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所有門票在不到20分鐘內就全部售罄,從此奠定了世界頂尖金屬樂隊的地位。

Rammstein究竟有什麼魅力?

在回答「Rammstein為什麼能夠吸引這麼多樂迷,是不是過譽」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探討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Rammstein究竟屬於金屬樂裡的哪個流派?

由於Rammstein的音樂聽起來很「帶勁」,許多人往往會將其歸類於重金屬,或者壓根不存在此種分類的「工業重金屬」。

很明顯,這是將Rammstein在國外普遍的分類工業金屬和重金屬人為組合了起來,重點還是為了突出「重」這回事。

事實上,重金屬(Heavy Metal)一詞起源於1960到1970年的音樂雜誌,形容的是當時一眾具有強烈的節拍、吉他失真以及頗具大男子主義歌詞的樂隊,比如Black Sabbath、Deep Purple等。

1970年Black Sabbath的首張同名專輯

而Rammstein所被劃分到的工業金屬,以及樂評界專門為其設立的「Neue Deutsche Harte」(新德式硬派),實際上反映了當時金屬樂的一個潮流:那就是融合更多的曲風,比如工業音樂、電子舞曲等。

加上Rammstein編寫動聽旋律的能力,因此他們的音樂其實相當「親民」,意味著更加容易受到金屬「萌新」們的喜愛。

也正由於曲風的跨界,他們不僅能在金屬音樂節亮相,也能出現在搖滾音樂節的名單上,90年代末,他們甚至曾跟嘻哈歌手Ice Cube一起巡演,這也是他們能夠迅速走紅的一大原因。

1998年著名的家庭價值演唱會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毫無疑問是他們震撼人心的現場表演。

假如你是一個此前對Rammstein毫無了解的萌新,一開始打開的是他們的演唱會實況,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六個一頭金髮的日耳曼俊男,其中主唱人高馬大,極具壓迫感,往往還是半裸著出現,一身腱子肉。

而且演唱時往往面無表情,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燈光一打如同一座希臘雕塑。

雖然俗話說始於顏值,陷於才華(這種颱風也一度帶來不小的麻煩,後面會提到)但說沒有人被這六個大老爺們掰彎過,我是不信的。

再者是高分貝,這個可能需要在現場才能深刻體會,Rammstein‍現場音牆之猛烈,連燥了一輩子的Iggy Pop去現場都得戴上耳塞。

紀錄片《Rammstein – In Amerika》

最後,就是Rammstein標誌性的噴火環節:

看到這些,哪個觀眾不喊一聲牛B。

樂隊很早就意識到了這點能夠吸引觀眾,吉他手Richard說:「你必須明白,99%的觀眾都聽不懂歌詞,所以你得想出一些東西來保持演出的戲劇性。」

為了場場都能呈現驚人的效果,樂隊從最初的草臺班子,到僱傭專業團隊,主唱Till更是親自考取了消防員證,據他在採訪中自稱,這麼多年來為了玩火受過最輕的傷,也是中度燙傷。

Rammstein是極為純粹的表演者,就衝這一點,你也得表示敬意。

最後一個原因,也是我個人的看法,那就是Rammstein常常表現出矛盾且統一的奇妙混合,比如德國人的嚴謹和美國式的狂放,你都能在他們身上看見,無論是音樂裡緊湊簡潔的編排,還是演唱會上無數次精準施放的焰火,都能體現出樂隊對於秩序的執著。

Rammstein的舞臺遠景

Rammstein的舞臺遠景

然而轉個頭的功夫,這群德國大叔們可能就突然肆無忌憚了起來,令人毫無防備。

比如1998年的萬聖節演唱會上,他們集體換上尿布和泳裝上臺。

鍵盤手Flake的迷之舞步,是每場演唱會的固定節目,有一次他和主唱在舞臺上互相玩脫了,還因為公開猥褻罪被警察關進了局子。

2009年發行的單曲《Pxssy》,樂隊聽說德國當局禁播了這隻MV,立刻將它上架到某個黃色網站,結果點選量更高了。

第二個矛盾,是樂隊的某些作品表面上常常會讓人聯想到民族主義甚至納粹,但更多屬於反諷以及戲仿的手法。實際上,他們是真正的左翼鬥士。

1998年,科倫拜校園槍擊案兇手是Rammstein的粉絲,引發巨大爭議

在滾石雜誌的採訪中,樂隊團員稱直到現在還在使用東德的身份證,並且懷念童年美好的社會主義生活氛圍:民眾互幫互助、且不需要為教育和醫療買單、城市也不存在汙染問題。

但對於曾經在二戰犯下滔天罪行的祖國,樂隊的感情是複雜的,正如《DEUTSCHLAND》(德意志)這首歌裡所唱:我會愛著你/正如我詛咒你。

直到現在,他們也沒有主動學習過英語,並且常常在作品裡抨擊資本主義和美國霸權。

比如他們最著名的歌曲之一《Amerika》的歌詞和MV,就諷刺了美國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全球霸權。

《Amerika》MV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ka

我們都生活在美利堅

Amerika ist wunderbar

多牛逼的國家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ka, Amerika, Amerika and

我們都生活在美利堅

We’re all living in Amerika, Coca-Cola, sometimes war

我們都生活在美利堅,可口可樂,有時欺負欺負小國家

與此同時,環保、腐敗、乃至對LGBT群體的支持,都在樂隊的作品或表演中有所體現。

《Donaukinder》提到了2000年發生巴亞海氰化物洩漏事件,歌詞裡寫道:「魚不能呼吸/所有的天鵝都死了」

《ZEIG DICH》裡,背景是波瀾壯闊的教堂合唱,然而主唱Till所寫的歌詞確是在怒斥天主教的偽善,直指神父猥褻兒童醜聞,「他們迫害/繁殖,以主之名。」

2019年,在莫斯科的一場演出中,樂隊吉他手Paul和Richard在舞臺上接吻,以示對俄羅斯具有歧視性質的《同性戀宣傳法》表示抗議。

所以,在我看來,Rammstein在國內不僅沒有過譽,也是我們時時觀照國際頂尖樂隊的風向標:一個本土的樂隊,要在歐美市場都能打出名堂,既要有高超的現場演出技巧,也得有深刻的人文思想表達。

2022年4月29日,Rammstein在無預警的情況下發布了他們的第八張專輯《Zeit》,在新冠疫情導致演出暫停的情況下,樂隊成員們靜下心來,以一種更具反思的姿態創作歌曲,談論了家庭、生命、死亡。

Zeit

《Zeit》

但在某些歌裡,樂隊仍然會時不時地「挑逗」一下聽眾,比如在《Lugen》裡,高潮人聲大段使用了金屬樂裡相當罕見的Auto Tune效果。

或許這正是他們的目的:「嘿,在這麼糟糕的年代,Why so serious?」

相關文章

Linkin Park為何會被嘲成偽搖?

Linkin Park為何會被嘲成偽搖?

對於85~95年出生的人來說,Linkin Park在他們的青春回憶裡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也是其中一員。 從年齡上來說,我們那一輩的...

380元的Livehouse,卻讓愛人錯過

380元的Livehouse,卻讓愛人錯過

作者 | 丁茜雯 編輯 | 範志輝 6月9日晚,告五人樂團杭州站首場演出如期上演,一邊是喜提熱搜詞條「告五人巡演」,一邊卻被吐槽為人滿為患的...

朴樹:為了她,我願意

朴樹:為了她,我願意

來 源:最人物(ID:iiirenwu) 作 者:鄭多 「綜藝一姐」阿雅不想再笑給別人看了。 比起當搞笑藝人,她更想成為一名內容創作者。 阿...

田震歸來,大鬧一場

田震歸來,大鬧一場

田震回來了。 闊別熒幕許久,她出現在了湖南衛視的一檔音樂綜藝中。 記憶裡緊貼頭皮的高馬尾變成了乖順的鎖骨發,颯爽不羈的北京大妞,也穿起了優雅...

學生代理月入過萬,演出黃牛隱於校園

學生代理月入過萬,演出黃牛隱於校園

作者 | 丁茜雯 編輯 | 範志輝 鬥不完的黃牛黨,正在加速「擴編」。 近期,周杰倫演唱會主辦方發佈公告喊話黃牛,要求其停止兜售溢價門票。經...

解密號手雙唇的性感「吻痕」

解密號手雙唇的性感「吻痕」

文 | 李銳 如果你同我一樣,也有過望著鏡子裡嘴唇上的圓圓的紅圈暗自嘆氣的無奈,那麼……我們是銅管一家人。 無論大號、小號、圓號還是長號,演...

在AI和演算法中,夾縫生存的音樂人

在AI和演算法中,夾縫生存的音樂人

作者 | 丁茜雯 編輯 | 範志輝 正如樂評人「呆若木一」所說,「在這個新的世代,要做一個‘音樂人’並不難,但在這個新的世代要從汪洋大海般的...

金融系畢業的我,去到柏克萊從頭開始

金融系畢業的我,去到柏克萊從頭開始

「半路出家學音樂,真的能學好嗎?」 在某乎上,只要你在搜尋欄裡輸入這些關鍵詞,瞬間能跳出來一堆回答。 在流行音樂領域,半路出家、突然轉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