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管樂才是樂器界最騷的存在

自從寫完《日本的中學生樂團實力有多恐怖》的文章,我的首頁彷彿成了大型管樂團影片分區,每天都能刷到各式各樣的管樂團演奏影片,看著看著就發現了一些很神奇的管樂器……

比如《湯姆貓與傑利鼠》的交響樂版本。

在一眾長得規規矩矩的樂器中,它們彷彿點亮了什麼奇怪的天賦點,那九曲十八彎的獨特造型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巴松管,它的名字來源於義大利文「fagotto」,意為「一捆柴」,非常形象,在國內一般稱為「大管」

就在今年B站的跨年晚會上也出現了這「一捆柴」的身影……

當然,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它叫什麼,經過我慎重的思索,最後在搜尋框裡輸入這麼一行字……

讓我意外的是,如此精準的描述,居然沒找到?!

讓我意外的是,如此精準的描述,居然沒找到?!

實在沒有辦法了,我不得不使出絕招,直接通過某寶識別圖片,這下總沒問題了吧!可我萬萬沒想到,某寶的識別功能真的讓我開始懷疑,我們的科技真的進步到了能夠直接識別圖片找物體的程度嗎?

不能說是一模一樣,那是完全毫不相干,但我更沒想到的是,現實中巴松管被玩的更狠…

而且它不僅能cos長槍大炮,還能憑藉自身優越的條件客串一下教學工具,坐在前兩排的同學要是不認真聽課,老師都不用離開講臺,就能拿著巴松管戳你腦門上。

即便了解了它是由一根長管子摺疊而成的樂器,它的實際長度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8英尺(約2.44米)。

也就是說比姚明還高十多公分,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巴松管是木管樂器中最大的樂器,是木管樂器家族中的「低音代言人」,也是西洋樂裡唯一用到十個指頭演奏的管樂,同時它還有一個同類樂器叫「低音大管」,是木管族中音最低的樂器,音色低沉中透露著一絲陰險,算得上是「黑暗勢力」的標配。

那麼問題來了,木管樂器又是什麼?

一般來說,管樂器根據發音原理的不同分為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木管樂器靠改變空氣柱的長短改變音高,銅管樂器是依靠脣部的氣壓變化和樂器自帶的「附加管」改變音高。

這個分法跟它們的材質沒有半毛錢關係,因為木管樂器中,有一個長得很像銅管樂器——薩氏管

薩氏管

沒想到吧?瞧瞧這扔進銅管樂堆裡完全辨別不出來的外形,本質上居然是個木管樂器,這要是打起來,完全可以混進銅管樂器的隊伍裡當個臥底。

不過,銅管樂中也有天生適合當「臥底」的傢伙。

阿爾卑斯長號就被音樂家們歸為銅管樂器,雖然它是純木製的,但根據發音的方式來看,它確實是根據脣部的氣壓變化來演奏的,完全符合銅管樂器的標準。

這是來自阿爾卑斯山區的傳統樂器,最早是由松木製成的號角,聲音順著長長的管子放大,藉著山間的風飄到四面八方,原本是村落之間傳遞資訊或者呼喚牛羊的工具。

它長約3-4米,但結構非常簡單,沒有按鍵和簧片,除了吹口和喇叭口之外,一個氣孔也沒有,正所謂「題目越短就越難」,它給人發揮的空間非常少,演奏全靠嘴脣和氣息的控制,難度係數五顆星。

為了方便攜帶,它被改造成可拆卸的幾段,但演奏的時候只能把一端放在地上,雙手扶著另一端,頗有種扛著40米大刀出門砍人的架勢。

單看尺寸的話,只有西藏的藏傳佛教銅管樂器「銅欽」能夠與之一較高下。

銅欽

同樣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管樂器還有源於澳大利亞北部的迪吉里杜管,土著們用它模仿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聲音。

不過更有趣的是製作它的過程,當地人把桉樹的樹幹砍下來,插在白蟻的洞穴上,任由它們啃木頭,當木頭中間被蛀空之後,這件樂器也就做好了,實際上,這個樂器就是一根空心的桉樹樹幹。

這個樂器還有個神祕的詛咒:女性不能吹奏該樂器,否則會生不出孩子。

禁止宣傳封建迷信!!!!

禁止宣傳封建迷信!!!!

但它們因為不常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所以白白浪費了一身「臥底」的潛質,根本毫無用武之地,不過,銅管樂器裡還真有一個「臥底」成功的。

那就是圓號,又名「法國號」,被稱作交響樂中的「樂器之王」,那百轉千回、長達3米的管子就透露著一股優雅又不失雍容富貴的氣質。

它憑藉著銅管樂中最寬的四個八度的音域、十多個自然泛音和豐富多變的音色,和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一起演奏著這被稱作「不應存在的室內樂組合形式」的木管五重奏。

木管五重奏是室內樂重奏難度最大的一種,因為這五件樂器的音色和音高各不相同,想要讓它們「和諧」地發聲,就需要非常仔細地編排,讓它們各自的音色完美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讓它們各自solo,像是在打架似的。

圓號的加入讓這「不可能」成為了「可能」,它本身的音域很寬,既能吹出嘹亮高亢的聲音,也能有像木管樂器般柔和的聲音,它讓整個演奏在微妙中保持著平衡,也正是木管五重奏所需要的「和諧」。

作為最難演奏的銅管樂器,即便是最優秀的圓號演奏樂手,也會出現失誤「冒泡」(破音)。

而且圓號被人吐槽最多的是,3米長的金屬管子就像冷凝管似的,把吹出去的熱氣凝結在管內壁上,積的多了會影響音準,所以樂手演奏圓號的時候,有一半時間在倒水。

「管子一甩,瀑布出來。」

「管子一甩,瀑布出來」

這倒也不是圓號獨有的槽點,而是銅管樂器共同的煩惱,就連管子並不長的小號也有專門的放水鍵

作為聲音最高的銅管樂器,小號的音色強烈,穿透力極強,簡直就是西洋樂器中的嗩吶,只不過這個按鍵的手法要比嗩吶複雜得多。

它又能演奏嘹亮激昂的號角聲,也能奏出抒情優美的旋律,是銅管樂中「可鹽可甜的小可愛」,在軍樂隊和爵士樂隊中時常有它的影子,但這還不是它的全部,當在表演中加上弱音器後,它的音色又會發生改變,多了幾分朦朧的夢幻感和神祕感。

小提琴&爵士小號《Emmanuel》

說完小號再來說長號,別看這倆名字長得像親兄弟似的,但實際上完全不同。

小號屬於按鍵式銅管樂器,長號屬於滑管銅管樂器,並且長號是管樂器中唯一沒有按鍵的樂器,靠著內外兩副套管的伸縮來決定音高,又名「伸縮號」、「拉管」。

一個長號手成功的關鍵就是

一個長號手成功的關鍵就是:

1.對滑管的絕對控制

2.手臂足夠長

2.手臂足夠長

你可以不了解長號,但你一定不能錯過這個鬼畜影片。

而且它在演奏的時候也非常「危險」,尤其是坐在它前面的樂手,瞧瞧這優越的長度,再往前一點就杵在前面樂手的腦袋上了。

所以,為了以防被戳頭,交響樂團在演出的時候,長號前面的樂手譜子上經常會標著寫兩個大字——低頭

最後出場的就是重量級「武器」——大號,顧名思義,它最大的特點就是

它的音色相較於小號和長號而言,更為低沉,穿透力不強,但彌散性很好,像一團濃郁的霧氣,如果非要理解成「低調的屁聲」也不是不可以。

大號也叫「貝司號」,在製作上有兩種式樣,一種是比較常見的「抱貝司」。

對不起,放錯圖了,是這張:

是真的要抱著它演奏......

是真的要抱著它演奏……

是真的要抱著它演奏......

另一種是「圈貝司」,就是把人圈在裡面演奏的大號,又名「蘇薩號」。果然叫bass的氣勢上就是不一般!

蘇薩號一般只在軍樂團內使用,定音什麼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長得就很有氣勢,演奏的時候,把它扛在肩膀上,喇叭口朝著聽眾,彷彿下一秒就要對著你開炮,就問你怕不怕!

按理來說,它的個頭在銅管樂器裡已經算很大了,但是總有人想要挑戰極限,大號樂手們對於大的追求可謂是永無止境……

沒有最大,只有更大,它永遠比你想象中更要大!

不是我說,這玩意兒吹一聲後,保準能給人震麻了,但睡前聽這個肯定特別放鬆身心,每天一個助眠小妙招,你值得擁有。

看到這,大家或許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管樂類樂器似乎…..

長你長不過它

大你大不過大

高音你高不過它

低音你低不過它

打架你打不過它

但存在即合理,揣著一顆求知好學的心,我去了解了一下為什麼銅管樂器會長得如此有特點,最終得到兩個原因。

1.為了更豐富的音色

管樂器都是通過空氣振動發聲,但如何使空氣振動呢?

樂器不同,方式就不同,一般分為這三種:邊稜音激勵、簧片激勵和脣激勵振動。

邊稜音激勵說白了就是吹響的,短笛那一類都屬於這種形式;

簧片激勵就是需要用到簧片的樂器,比如巴松管;

脣激勵就是小號、長號等這些需要用到號嘴的樂器;

這些方式都讓樂器中的空氣柱振動,然後有了音高、音強和音長,但這些振動會受到管子長度和體積大小的影響,所以最終決定音高的是「振動方式+管子形狀」共同決定的

先說長短,根據聲學的原理,我們很容易得出這個結論:

管子越長,空氣柱越長,振動的頻率就低,音調就低
管子越短,空氣柱越短,振動的頻率就高,音調就高

再說管子的形狀和體積,根據這個表,我們可以看出,圓錐管比圓筒管發出的聲音音調更低。

這也是為什麼笛音尖銳,而號的聲音圓潤的原因。

2.室內和室外演奏的區別

室內和室外演奏最大的區別就是——回音。

室外演奏沒有迴音,為了避免聲音傳遞有時間差的問題,所以號口一般都朝前,但有有一些號口本身就不是朝前的,比如圓號和大號,一個向後,一個向上,還有很容易誤傷他人的長號,這時候它們就會被替換成音域差不多但號口朝前的樂器。

因此,就有了行進圓號,蘇薩大號,行進長號。

而且為了方便攜帶,這些樂器一般都是可拆卸的,所以樂手們手裡拿著的既是樂器,也可以是武器。

最後,給大家一句忠告

最後,給大家一句忠告:

別和手裡有銅管樂器的打架,你永遠不知道,是你的腦袋硬,還是樂器敲出來的聲兒響。

相關文章

日本的中學生樂團實力有多恐怖?

日本的中學生樂團實力有多恐怖?

最近刷到一個影片,「全日本吹奏樂大賽」2019年高中組決賽的精彩片段集錦,看完後我不禁感嘆:我果然就是個廢物啊…… 這不是我第一次震驚於日本...

資本如何迅速殺死一個普通人?

資本如何迅速殺死一個普通人?

「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了幻光,誰便沉入無底的苦海。」 ——詩人·臧克家 「逝於2004年2月5日」 代表詩作:《有的人》 01...

趙英俊,送你一朵小紅花

趙英俊,送你一朵小紅花

2月3日14點33分,趙英俊家屬發訃告,趙英俊因病治療無效去世,享年43歲。 前不久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同名歌曲是趙英俊作詞作曲。 錄...

趙英俊的遺書,是他最精彩的故事

趙英俊的遺書,是他最精彩的故事

最近,一篇小作文火爆全網、感人至深。但讓人心痛的是,這是一封遺書。 是歌手、演員趙英俊留給世間最後的文字。 他用輕鬆的口吻,敲出沉痛的句子:...

你離開的第175天,生日快樂,趙英俊

你離開的第175天,生日快樂,趙英俊

7月28日凌晨,大鵬在微博上發了一段視訊,唱了一首歌叫《守候》。 這是大鵬最好的兄弟趙英俊的歌曲。 發這首歌是因為,今天是趙英俊的生日。 2...

魔性神曲的盡頭居然是「成吉思汗」?

魔性神曲的盡頭居然是「成吉思汗」?

近幾年,一種叫「人類行為圖鑑」的視訊火了起來——網友把煙火氣十足的土味搞笑視訊和經典曲目剪在一起,詼諧中又帶有一絲藝術氣息。 例如《又菜又愛...

人們為何在音樂會現場咳嗽?

人們為何在音樂會現場咳嗽?

編譯 | 賈安琪 德國漢堡,奧地利鋼琴家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厲聲喝止不住咳嗽的觀眾:「要麼你停止咳嗽,要麼我...

多情浪子,被她收了

多情浪子,被她收了

來 源:最人物(ID:iiirenwu) 作 者:東野聰明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鄭鈞都在拒絕著自己人生中那根「胡蘿蔔」。 「胡蘿蔔」是他對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