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苦澀的段子,一個人在北京混了十多年了,也沒有弄到房子、車子和戶口。結果有一天街道辦來敲門,說要給兩隻狗上戶口……然後他問自己戶口能不能掛在狗戶主上?

離開北京
北京是一座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現代都市,很多人處心積慮的想紮根在這裡,這裡有其他城市沒有的資源,這裡也有更多機遇,是實現夢想最近的地方!
聯繫上徐又之前,我一直不能理解他作為一個地道的北京人為什麼會選擇離開北京生活。
對於音樂人而言,北京有最好的資源,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音樂人,有成熟的演出舞臺,有熱情的樂迷,不管你玩得多麼另類,這裡都有你的知音。這裡曾經是國搖的發源地,多少音樂人在這裡實現了夢想。
徐又:「2017年決定離開北京之前,我寫了一首歌的原始動機《去年的夏天》,直到2021年才有時間把它製作完成。裡面有我小時候對北京的殘留印象,只是氣味和顏色,沒有任何具象事物。和小時候相比,今天的北京變了,變得幾乎只能找到兩樣東西:仕途 & 江湖。人人都說帝都機遇多,但這些你認為可以抓住,貌似獲得了的機遇,其實和你並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北京人有個惡習:我可以說這個城市的諸多不好,但你不可以說!(尬笑…)」


淡出音樂圈
作為一個音樂人徐又的事業可以說一帆風順,自幼習鋼琴,後來去德國學習吉他,一學就是五年,2007年學成歸國,順利的成為台灣音樂人陳彼得的合作製作人、吉他手。2008年加入竇唯樂隊任吉他手兼鍵盤手,錄製發行三張專輯。

說到竇唯,他可能是國內最神秘又最高產的音樂人,竇唯幾乎沒有什麼花邊新聞,關於他的故事都是多年以前的,這些年關於竇唯的訊息除了發專輯幾乎沒有任何新聞。
我想很多人都好奇跟竇唯合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吧?
徐又:「關於竇唯,確實不好多說什麼,他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地方,也有很多大家無法理解的地方,但很肯定的是,他是一個認認真真做音樂的人!至於跟他合作,主要是看緣分,三年短暫的接觸合作中,特別讓我感動的地方:當他感覺晚輩真的有人生上的困惑時,會給你斬釘截鐵般的批評、開導與鼓勵,絕不浮誇,後勁強大。是一個特別真實的朋友!」
出生北京海淀的徐又只離開過北京兩次,一次是去德國求學,一次是2017年去貴陽定居,關於北京,他看的很通透,北京很好,但是跟自己沒有太大關係,人應該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離開北京後機緣巧合開始做吉他線上教育。

吉他老師
在選擇做吉他時徐選擇了吉他老師最難的一個賽道,教初學者彈吉他!這是個競爭最激烈的賽道,也是最難的從零到一的過程!
他說開始的時候壓力很大,面對群裡學員的一聲聲「老師!」他感受到了強烈的責任感,面對群裡學員的提問,他會反思自己的課有哪些地方還沒有講清楚。對於徐又而言其實有更好的教學賽道可以做,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做初學者這個賽道。後來覺得這個可能跟他的經歷有關。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經歷過中國搖滾樂瘋狂成長時期。
徐又
:「那時候在北京天天可以看見長髮背吉他的搖滾樂手,那時候的演出很野,每天都有免費的演出可以看,人也很多,很熱鬧,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時候,國內迎來了高能時尚、精美華麗的韓流音樂。在韓流的攻勢下,國搖顯得脆弱,那時候韓流進入國內屬於降維打擊,他們的音樂產業已經達到了工業化。而我們的現代音樂基底非常薄弱,相對來說不堪一擊。那時候北京也很多不錯的樂手,他們屬於天才型的,但是天才是沒有辦法支撐起整個音樂行業,我們需要去學習,需要把基礎打好!「
後來徐又去了德國,主修古典吉他。古典吉他是吉他裡最講究的一個門派,從持琴姿勢到手指發力點,從觸弦角度到演奏力度都非常的講究,為了一個漂亮的音色需要修十分鐘的指甲,古典吉他是吉他裡最強調音樂性的,想彈好古典吉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是一件非常細的事,但這非常符合徐又處女座的胃口。

我想也是因為這些經歷,徐又選擇服務初學者,打好每個吉他愛好者的基礎,才能讓他們走得更遠。這一教就是五年多,一千八百多天堅持每週給學生答疑,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文字答疑,語音答疑,圖片答疑,到了去年開始直播答疑,這讓我有一種普度眾生的感覺!
五年下來徐又已經有了5000多學員。

教學收穫
去年徐又並沒有開新課,依然對老學員服務了一整年!我覺得他是愛上了老師這種感覺,我問他在網上做教學有什麼收穫嗎?
徐又
:「人這輩子受限於兩件事:時間 & 空間,小到人生規劃,大到國際戰略,都緊密圍繞時間與空間在運籌帷幄。而網路時代把以前很多由於時間、空間帶來的「絕無可能」,變成了可能,尤其對於傳道授業解惑,其效率之高,令人感慨。網路教學可以同時解決更多人的學習問題,而且學員之間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從他人的問題與解決過程中,獲得啟發與參考,放到自己的學習中,這是以前我做線下私課根本無法實現的。」
在我看來徐又把教學當成了一個資料庫,不斷的收集學員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不斷完善他的課程,處女座的完美主義情節體現的淋漓盡致。

聊到教學的時候,他說他的課其實就三點,彈,聽,編!
彈:多重視基本功的練習,音樂就像一門語言,我們練基本功就像在學習字,詞,句!練好這些,才能去表達自己的意思,說自己想說的話。
聽:學音樂最怕只聽自己不聽別人,尤其初始階段,「如何聽自己」都還是問題的時候,就更需要老師去指導,去監督,對於聽覺開發比較晚的學員,更多去激發「聽」,讓他們學會該如何去用耳朵。
編:讓學員們從音樂的角度出發去學一件樂器,而不是單純的去學如何操作一件工具。鼓勵他們去創作,去表達!
去年一整年徐又都沒開課,我問他在幹什麼,他說他在反反覆覆的修改教案,設計課程,中途花五個月裝修了一個錄音棚,今年想手把手帶著同學們做原創音樂,建立一個小小的音樂人圈子,讓同學們在這裡學習成長創作互相幫助,讓更多的吉他手邁出唱作人這一步。
2022年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