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釣淺灘的深與淺如何確定?

釣諺常說:春釣淺灘。這裡所說的淺灘的淺有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標準呢?這也可能是很多釣友十分糾結的問題。都知道春釣淺灘,可是在具體垂釣時,卻很難把尺度把握好,很多情況下是越釣越深。

其實,水淺與水深僅僅是相對而言而已。一處水體最淺處是1米,那麼這1米就是淺;一條小溝,最深處是80釐米,那麼這80釐米處便是深。

有句諺語說:「春釣渾」,以水體是否渾為標準。換句話說,以水的能見度為標準。水體較渾的時候,能見度較低,魚在此環境下安全感較好。如果水體清澈見底,當人影和竿影晃動的時候,會把魚嚇跑的。

菜花黃的時節去釣淺灘,如果所釣的塘口水的能見度是30釐米,那麼在能見度以下再有20釐米深,即可做窩垂釣了。

找淺灘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不要找大的漫灘。大的漫灘由於水太淺,能見度高,魚的安全感差,一有風吹草動魚就會跑走,垂釣效果會較差。釣淺灘要找離深水區近的淺水區,這樣的地方魚可以非常方便地進出深淺水區,安全感好。

二是不要找明水區的淺灘。做釣點的淺灘一定要有水草,有水草的地方魚隱身非常方便,而且有水草的地方食物豐富,聚魚的量也多,是常說的魚窩。

三是不要找清澈透明的淺灘。上面說了「春釣渾」,水體較渾的地方是魚活動的標誌。而且較渾的水體說明浮游生物也多,食物豐富。

因此,釣淺灘要找小灘、有水草且水體較渾的地方做釣點,常常會有好的垂釣體驗。

釣魚的魅力就在於其變化無常,但在變化無窮之中也有一定之規,就看你是否落子在點上了。春釣淺灘沒有一個固定的尺度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如何釣深釣淺,還得看具體的情況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