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釣魚人來說,雖然釣位重要,但是魚群更重要,能夠分辨水底是否有魚,以及水底是什麼魚,才能有針對性的垂釣,從而有一個好收穫。
那麼怎麼通過一些痕跡分辨魚類的種類?有句話叫「雁過留影,風過留聲」,意思是根據一些蛛絲馬,跡判斷水底有什麼魚。方式很簡單,通過水麵魚泡的形狀以及大小來辨別,或者魚類躍出水面形成的水花也能辨別。

比如:鯽魚泡、鯽魚泡比較小,但是個體很密集,因為鯽魚為群居性魚類,成群遊動覓食的時候,有些鯽魚會吐出魚泡,一般1-3個冒出水面。魚泡越密集,水底的魚類越多,一般魚泡比較小,綠豆大小的魚泡鯽魚的個體為1兩左右;黃豆大小的魚泡鯽魚的個體為半斤左右。
比如:鯉魚泡、個體小的鯉魚成小群活動,鯉魚個體越大性格越孤僻膽小,一般單獨活動。鯉魚在水底拱食,水底的氣體冒出水面形成魚泡,並且魚泡有規則的向前移動,魚泡的面積越小鯉魚個體越小,如果附近一簇一簇數量較多,那麼這附近有小群小鯉魚經過;有些鯉魚泡甚至冒出一大片,這種鯉魚的體型比較大。

比如:鰱鱅泡、鰱鱅為慮食性魚類,魚泡比較密集,成團狀冒出,拳頭大小的一團,或者碗口大小的一團密集冒出水面,並且出水既碎。鰱鱅群居,魚泡的面積越大魚群越大,反之就比較小。
比如:草魚泡、現在的資源來說,野外草魚的數量很少,所以草魚的魚泡比較少見。草魚泡個體比較大,有些直徑甚至超過1釐米,這種為大個體草魚,一般草魚泡的直徑在1釐米以下。草魚泡單個冒出的比較多,但有時候也會2-3個一起冒出,出水後短時間不會破碎。
比如:魚類躍出水面形成的水花、魚類都會躍出水面從而產生水花,但是種類的不同,躍出水面的方式不一樣。一般來說,鯉魚可以直接躍出水面,或者來到水錶面後有一個擺尾的動作,露出紅紅的尾巴。鰱鱅貼近水面遊動,尾巴翻轉出面一個大大的水花,有時候有聲響有時候無聲響。根據水花判斷魚類的品種,需要長期的摸索。

光頭總結:有句老話講「有泡無泡,看清在釣」,意思是看清水面的痕跡,根據這些痕跡判斷魚類的品種,從而制定垂釣方式。特別在陌生的水域內,不要盲目下竿,在水邊轉一圈,觀察魚類活動的痕跡,有針對的目標魚在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