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堅持夜釣,漁獲基本由釣場.魚餌以及浮漂調釣方式決定,我的釣點若用蚯蚓,基本都是鯰魚,換麵食多數都是鯿魚,偶爾也會有鯽魚或鯉魚上鉤。
釣點:黃河岔子
釣法:臺釣
竿長:3.9米-6.3米(魚竿太短容易掛底)
線組:主線1.2,子線0.8,魚鉤袖6,浮漂吃鉛量1.2克
餌料:蚯蚓,麵食(老三樣+磷蝦粉+小雞飼料+適量拉絲粉)
窩料:自制酒米
釣位水深:3米-3.5米
釣鯰魚調二調五,不黑漂不抬竿,抬竿必中魚。鯰魚個體七八兩-兩斤左右。釣鯰魚儘量選擇有障礙物的位置作釣,在不掛底的情況下選擇釣近點。
面餌釣鯿魚我選擇調一目釣一目或者調平水釣一目。一般都是浮漂拉黑或慢慢上頂抬竿,基本不走空。
之所以調釣選擇不靈不頓或者偏頓,因為自然水域魚種多樣化,個體不均衡,或許這一竿抬竿上了一尾白條,或許下一竿就是三斤的鯉魚。
如果選擇調目太靈作釣,當浮漂出現動作後,其一可能發生抬竿不中魚,其次有可能由於頻繁抬竿拋竿會把進入窩點的大魚驚跑。








由於作釣水域的黃河岔子與主河道相連,所以作釣過程中釣位水位也會根據主河道水位變化而發生改變。並且伴隨漲水時的水中泥沙含量的增加,水的密度也會發生變化,導致浮力增大。原有調漂發生不準確現象。
這時浮漂的原有調目,在水位變化的情況下浮漂出現動作抬竿就會高頻率出現空竿現象,要麼是打早了魚兒還沒有吞入魚鉤,要麼是打晚了魚鉤已經被魚兒吐掉。









當浮漂出現魚兒吃鉤信號連續提竿不中魚的現象時,就要果斷暫停作釣進行浮漂的二次調校。
首先確定的是浮漂靠近竿稍頂端的定位太空豆千萬不要挪動,然後把浮漂相鄰的其他三粒太空豆打開,順序下拉一個漂身長度來檢驗一下浮漂的初期調校,有沒有因為魚線或者浮漂本身吃水發生了改變,經檢測如果發現有變化,那麼就要把浮漂狀態繼續調整到初期的調校方式。如果經檢測發現浮漂還是初期調校的樣子沒有發生改變的話,那就把浮漂提出水面進行復位,浮漂復位後,把靠近竿稍的定位太空豆上移一目至多目,然後把固定浮漂的其他三粒太空豆包括漂座也順序上移一目至多目,浮漂調好後再次進行作釣,此時抬竿刺魚的中魚率就會大大提高。






總之,每一次的作釣,在作釣過程中餌料魚情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每當空鉤率增加的時候,建議釣友們都要及時進行浮漂的二次或多次調校。
總結的不一定完美,希望對釣友們的出釣能夠有所幫助提高。
近期雷雨天氣頻繁,奉勸出釣的釣友們一定要及時關注當地氣象部門發佈的天氣預報,做好出釣的合理安排,防止發生觸電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