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是釣淺還是釣深?找對水溫,保你不空軍!

魚屬冷血動物,自己不會產生體溫,靠水溫取暖,那麼它所需要的水溫又從何而來?很簡單,河裡沒有熱水器,溫度來自外界。比如:地溫、陽光、下水道排熱等等。

降溫分兩種

降溫分兩種

一.大風降溫。

二.雨水降溫。

別看同樣是降溫,降溫的速度卻是截然不同的。大風降溫是從水錶面慢慢往下降,通常情況降溫第二天依然會有很好的收穫。因為水上層溫度下降了,下層的水溫依然暖和,魚在遊動中預感寒冷到來,為了儲存過冬的能量會魚口大開,直到第二天下午,水下層溫度也漸漸降下來後才停口。等適應水溫後才開始繼續尋食,通常在這個適應過程中,很難會有好收穫。但下雨降溫又有不同,下雨降溫大多因為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冷熱氣流相遇所致。此時的雨水相對當時的氣溫而言是寒冷的,這樣的降溫方式相對猛烈,幾乎一晚上魚口就停止了。打個比方,同樣一杯熱水,放電風扇下吹涼的快,還是直接摻涼水涼的快?

降溫後的升溫

降溫後的升溫

一.太陽昇溫。

二.地溫升溫。

與之前說到的降溫一樣,降溫後的升溫也有兩種。太陽昇溫,顧名思義是降溫後呈現晴朗天氣,光照充足。此種升溫較快,溫度上升由上而下,大多三天之內,升溫完畢。快的時候,降溫的寒冷還沒延伸到水底,水面的溫度已經在上升。並在追趕水下的寒流。此種升溫魚兒適應過程很短,大多一天便能適應。而靠地溫升溫就會慢很多,因為要靠地溫升溫,降溫後的天氣必定連續陰雨。此類的升溫過程怎能快的起來?一般要足足等上二日以上魚才可能真正適應過來。

降溫與釣深釣淺的關係

降溫與釣深釣淺的關係。

一.大風降溫。當天水錶面溫度開始下降,魚兒開始沉底並且隨時間的推移逐步向深水遷徙。此時的水底層溫度基本沒有變化,魚兒攝食慾望不變,這時你釣上的魚捏在手裡會感覺它比你手還「熱」。如果此河較深,第二天水底溫度依然沒有下降,你會選擇淺水還是深水作釣?當然了,全河都只有一米深,或更淺。那你降溫第二天開始就可以另找水位較深的河下鉤了,時間寶貴,切勿浪費!

二.下雨降溫。這種降溫方式來的更加凶猛。當日可尋1.5以上水深冒雨作釣,第二日您還是在家裡取暖吧!深淺皆不易。

升溫與釣深釣淺的關係。

一.太陽昇溫。因為降溫後天氣晴朗,這樣的降溫魚適應較快。但要注意的是,魚永遠隨著適合的溫度在遷徙,故日照一段時間後,淺水處和水錶面必定是升溫最快的區域。魚會隨著太陽光而來,先照到陽光的地方必定是魚喜歡待的地方。比如十點過後,淺水處的水溫已經漸漸升高,往往僅有50公分深的淺灘,只要沒有外界干擾,水下其實很有可能已經「暗波洶湧」了。或是中午時分,大家常常看見水面會集聚成群的鯽魚晒著太陽。這些現象都說明,在冬季,哪裡水溫高,魚就聚集哪裡。此時,水面的魚你是休想釣到的,那你應該釣淺水還是深水呢?

二.地溫升溫。這樣升溫必定是降溫後連續陰雨天,沒有太陽的補助,地溫從河底慢慢往上傳遞,這樣的升溫是極慢的。除了選擇較深的水域,幾乎沒有更好的辦法去獲得好收穫,還必須要等魚適應水溫。所以遇見這樣的回溫天氣,還是在家養精蓄銳比較靠譜!

以上降溫與升溫的理論僅針對靜水,走水河道另當別論。

友情提示

1.都說冬釣陽,說說容易,但要真正利用好太陽卻並不容易。就拿冬天釣朝陽這句話來說,很多新手都會以為太陽東邊升起,河的東面就是朝陽的地方,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朝陽朝陽,意思是面朝太陽,也就是說人在西岸,面朝東邊太陽昇起的位子。雖然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但真正先晒到太陽的水岸,卻是河西岸。故此長久一來,冬天魚必定是靠西岸棲息的為多,這樣早出釣的朋友也應該知道冬季窩該打在哪裡比較靠譜了吧!

2.寒冬雨雪天好釣魚。天空飄雪,預示著一個新的降溫循環即將開始,大家小學都學過,下雪天不冷,化雪天,雪吸收熱量才冷。而寒冬的下雨天又說明有暖流經過,而且下雨天溫差小,大多溫度在6°—10°的樣子。這樣的時候出釣相對有冰霜的日子要強上許多。這樣的天氣也不用去看什麼氣壓,深秋至來年初春氣壓變化不大,個人一直很贊同77大師的觀點——秋天不用看氣壓。其實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了,秋高氣爽,我理解這個「高」字就是指氣壓。

3.上海馬上就要進入真正的寒冬季節了,只要保持晴冷天氣,大家出釣千萬不要放棄11點至15點的淺水區,那看似不深的地方,在太陽光下,往往就是帶給你驚喜的地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