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溫度升高,魚類開始活躍,但經常有釣友反應,進入夏季後,感覺比春季或冬季更難釣了,主要是由於氣壓的變化,夏季氣壓變化反覆,而氣壓也是影響魚獲的非常關鍵因素。
秋冬季節氣壓高,關鍵是溫度影響,夏季溫度高,關鍵是氣壓的影響。氣壓低的時候,造成水中溶氧量低,魚類也蔫了一樣,提不起精神,食慾減少,不想吃東西,這時候作釣,發現就是不開口。氣壓高的時候,水中溶氧量高,魚兒心情愉快,十分活躍,到處找吃的,此時作釣,收穫也是十分好的。
1.
通過餌料刺激魚兒開口;由於食慾不強,對一般的食物,魚兒是不開口的,可以通過餌料進行調整。如果水質偏肥,用清淡一點的素餌,就像人類吃多了肉,就想吃青菜一樣,偏瘦的水域則反過來,選用葷餌或蟲餌。另外也可以通過小藥促進開口,加小藥是為了放大味型,就像人類吃飽了之後,聞到很香的東西,還是想吃幾口。讓魚兒就算食慾不好,也能張開口吃幾口。

2.
氣壓低則溶氧量低,所以我們從這方面開始入手,增加水中溶氧量。人為方式可以選用增氧顆粒,用增氧顆粒只能針對小塘,流水較少的地方。所謂的增氧,其實就是過碳酸鈉,在水中溶解時能產生氧氣,增加水中溶氧性。可以用來打窩,將增氧顆粒用5-10粒跟窩料一起投入水中,然後每小時放幾粒下去。這樣做是將魚引過來,氧氣多了,魚兒會感到舒服。
但要注意,來得太多的話,也一樣會降低氧氣量。如果看到明顯有魚進窩了,可以多放一點下去。魚兒是來了,但不會馬上就開口,因為一直沒食慾,過來是由於氧氣的原因,等到調整好了,自然就會開口。也可以放在餌料裡面,將增氧顆粒碾碎成粉,在醒好餌以後,跟餌料一起攪拌均勻,然後在進行施釣。

3.
釣點的選擇,氣壓低的時候溶氧量低,除人為增氧之外,有些天然地方,本身會有氧氣,魚兒也會聚集在這裡。白天,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所以選擇有水草的地方,這裡氧氣較充足,魚兒就在這裡進行休息。晚上,植物吸入氧氣,放出二氧化碳,這時遠離水草區,還有在入水口處,水流流入除帶來食物外,水流衝入水裡,會將空氣中的氧氣也帶進水裡。這裡的氧氣含量比其他地方都高。

4.
氣壓低的時候,水裡溶氧低,水底的氧氣更低,所以經常悶熱天,魚會浮頭,說明這時,魚兒已經游到上層,上層與空氣接觸多,氧氣會比較充足,作釣時候,釣底沒口的話,可以從底層開始釣浮,一點點找魚層,用小魚進行分析,釣底小魚都沒口,說明魚兒都不在水底,當下拉浮漂到一定水層時,小魚開口,說明這個水層有魚活動,多試幾次餌料,看看目標魚是否在這個水層,還是沒口則繼續找水層。如果有風,則選擇下風口進行作釣,由於颳風,也將氧氣帶入水中,下風口的氧氣會比上風口含量高。

關於夏季氣壓變化的作釣方法,大家要多總結,多實踐,這樣,即使低氣壓下,也會有針對性方法,找到開口方法了,漁獲一定多。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