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下降,怎麼才能釣好魚?魚在哪裡?哪種釣法最合適?

冷天,魚在哪裡?什麼釣法?這是應該明白的兩個最基本的問題。

魚在哪裡,一句話說不清楚。一般說來,魚在水比較深的地方。「七上八下九歸沱」,就是說的農曆九月份魚已經聚集到深水處去了。秋涼以後,隨著天氣變化,日趨寒冷。魚是變溫動物,要不斷適應水溫變化,而且生理適應過程可能是一個艱難痛苦的過程。

深水處水層溫差最小,或者說,在氣溫下降過程中深水處水溫變化最小,所以,魚自然而然聚集在深水處。深水處是不是比較淺一些的地方更暖和呢?有人說,深水處「冬暖夏涼」,恐怕有點誤會。我曾經測試過,深水處水溫比較淺處更低。只有特殊情況下,深水處水溫才比較中上層水溫高——結冰的時候、寒潮剛剛來臨的時候、下大雪的時候以及有地下湧泉的情況。

魚是不是在最深處?也不是。水太深,氧氣濃度最低、食物匱乏、水溫最低、光線最暗,不適宜魚的生存。深和淺是比較而言的。水深10米的水庫,1、2米就是淺處了。水深1米的小溪溝,0.8米也可以算是比較深了。

在特殊情況下,在比較淺的地方釣魚效果相當好,正應了那種「冬釣淺」的說法。例如,長時間陰冷之後,有幾個晴天,陽光和煦,淺水處水溫上升比較快,魚游到了淺處。這樣的情況不是很多。

不同的釣場,水的深淺和麵積大不一樣。魚的棲息之所大不相同。

小水面的堰塘、溪溝,本來水就不深,1米左右。比較容易找到魚的棲息之處。有一個石河堰,有一半是被淹沒的田,田裡有水草、草洞,水深大約0.8米;另外一半是原來的溪溝,無水草,水深大約1.2米。隆冬季節在草洞中釣不到魚,而在靠近草邊的亮水處頻頻上魚。

大水面的堰塘、小河,特別是水庫,水深少則3、5米,多則幾10米。靠近岸邊的1-2米深的地方,如果又沒有大片厚密水草,魚極稀少,釣上半天,可能浮漂一動不動。

冷天釣魚,有的人漁獲頗豐,有的人屢當空軍,恐怕是對魚在哪裡和用什麼釣法認識不一樣。

「魚在哪裡」,主要要看釣場情況,還要看天氣的變化。釣場除了水面大小和水的深淺之外,還要看水的深淺分佈狀況,哪些地方深,多少深,哪些地方淺,多少淺。魚可能在不太深也不太淺的某些範圍。隨著天氣變化,魚的棲息處又會發生變化。

上一週釣到魚的釣點這一週可能沒有魚了,因為隨著氣溫水溫的下降,魚的棲息處又向更深一些的地方移動了。反之,在氣溫回暖的日子,棲息處又向稍微淺一些的地方移動了。也要看水草、障礙物、高坎、樹木等狀況。

如果有大片的厚密的水草而且水草下面的水比較深,雖然比較深水處淺一些,仍然是魚喜愛的棲身之處。如果水草處水不深,比較亮水處淺得很多,那裡就難覓魚蹤。

釣場不同,水情魚情也就不同。什麼樣的水情魚情選擇什麼樣釣法大有講究。

魚深處、遠處還是在淺處、近處,決定了手竿的長短,還決定了主要是用手竿還是海竿。

小溪溝、小塘小坑小石河堰,水面窄,少很淺,水草多,適宜3.6-4.5米短竿。標準魚池,水底平整,深淺一致,水面不闊,水也不深,理當用短手竿。用短手竿,輕便靈活,得心應手,漂相又清晰。

比較大的堰塘、河溝,特別是水庫,中間水深3、5米以上,岸邊水深1米左右。越來越冷的時候,短手竿釣魚,已經無魚問津了。只有用6.3米以上的長竿,配以齊竿線,才能夠找到魚窩。這時,長竿長線成為了決定成敗的最重要因素。懸墜、底墜,商品餌、自然餌,立漂、星漂,釣靈敏、釣遲鈍等等都成為了次要的因素。

荷塘之中,荷葉之間,不可替代的是長竿短線釣法。只有長竿短線,才能夠把誘餌、釣餌準確地遞送到遠處的荷葉間的洞隙。大水面有大片水草、水草下面水又深,釣草洞、草邊最好的還是長竿短線釣法。

魚在更深更遠處,長竿也夠不著,海竿串鉤或者爆炸鉤釣法是最佳選擇。天冷,魚開口很小,釣鯽魚的子線要儘可能的細軟(例如用0.6號),魚鉤要儘可能的小(例如3、4號有倒刺袖鉤)。誘餌有必要。釣餌最好用鮮活的蚯蚓或者紅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