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冬春交替之際,白晝漸長,雨水增加,寒氣漸消,天地回春,四季又將開始新的輪迴。雖說立春天氣回暖,大水面岸邊水底長起了水草,咱們釣鯽的好時節來了,但是春釣,更容易遇到不少問題……

釣草釣灘掛底
都說春釣草,釣灘,但弄不好就掛底也是非常讓人頭疼的一件事兒。遇到掛底時,初釣者往往容易急抖魚竿或扯竿拉線,這樣輕則魚竿接口松裂或拉緊不易收縮,重則脫節斷竿,損失慘重。

掛底一般分為掛到水底雜物和提竿時掛到草上。遇到掛到水底雜物,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松線讓浮漂回位,利用浮漂的浮力有可能擺脫掛底。
2.如果還是沒用,可以試著等待一會,魚鉤上殘存的餌料可能有小魚會來咬鉤,魚鉤會順勢自動脫落。
3.可以將竿梢放到水面上,再將其向自己的方向輕輕提拉,一般即可取出。如仍不脫離,可再換左右方向嘗試。
4.如果上邊的方法都試了還是沒法脫鉤,就只能切斷子線了。(如果手無法夠到線,就把釣竿與主線放成水平再進行拔河。)
而釣草時一定要小心在提竿時掛到水草,主要的避免方法:窩點要離水草區遠一些;提竿刺魚的速度要快;主線長度最好稍短於竿長,防止不好提竿。

早春釣和冬釣的變化
早春釣魚還是以鯽魚為主,選擇小水域,搭配長竿使用。釣組要小,鉛墜要小,魚鉤要小而且輕,畢竟水溫依然很低,冬釣老三樣是必備的,長竿、細線、小鉤。
魚兒剛剛恢復活力,雖然它飢腸轆轆,奈何身體還是比較僵硬。所以吃口不會像夏秋一樣生猛,但是比冬天要強一些。這個時候我們還是採用小鉤細線原則:0.8+0.4/1.0+0.6,調漂可以靈敏一些,比如調六釣二、調四釣二、調四釣一等等。
在天氣的選擇上以晴好天氣為宜,跟冬釣差別不大,選擇持續晴天或者持續陰天,或者降溫前出釣。用餌還是以活餌或者腥味面餌為主,此時已久講究人找魚,餌找魚。先找魚窩,找到魚窩後進行逗釣,讓動態的餌料吸引活動能力差的鯽魚。

小雜魚鬧窩
春季氣溫回暖,小雜魚也進入了活躍期,開始「調皮搗蛋」了。跟小魚鬥智鬥勇又成了釣友的日常。要想較好地避免小雜魚鬧窩,可以試試下面幾個方法:
1.減少餌料霧化:把餌料打揉一下,打的越粘,餌料霧化越慢
2.用大漂重墜:在較深的水域垂釣,為避開中、上層小魚在餌沒落底前就被吃掉,就要儘量使釣餌快速下底,所以要選擇大漂大墜。一般用三號以上的大漂,加重鉛皮,可適當釣鈍一點。
3.打重窩多撒餌:先針對小魚打一個腥香濃烈的窩子把小魚誘走,再讓大魚進到自己垂釣的窩子裡。另外,為了不受到小雜魚的鬧鉤影響,必須使用較大顆粒的餌料來誘魚,可多添加些大魚偏愛的餌料,這樣便可有效減少小雜魚進窩子。
4.「跑鉛」法:如果什麼招都用了還沒法避免,可以試試這個「跑鉛」法。
就是在正常垂釣所加鉛皮的基礎上加上一小塊鉛皮,然後將固定鉛皮座的太空豆往上移10釐米,變原來的「死墜」為「活墜」,讓餌、墜都躺在水底,這樣既可減少小魚吃餌時的漂相,又可在大魚吃餌時漂有明顯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