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脫鉤跑魚,到底為什麼呢?

每一個釣魚人都應該上過幾條大魚,每一個釣魚者肯定都有與大魚失之交臂,都體驗過痛心疾首的遺憾。跑魚的情況複雜多樣,有的情況是線組不對稱,也有可能是手法不對,更有可能的力度、角度出現差異,但無疑許多跑魚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在垂釣之前,釣魚者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才會遺憾。那麼怎麼才能應對跑魚呢?如何控魚呢?

跑魚的原因

線組搭配不對等:這類跑魚概率是最大的,許多釣友都是垂釣的線組過小導致跑大魚,線組過大基本不存在跑小魚,因為魚根本不會上鉤。在此也給各位釣友強調,其實垂釣中,目標魚是最重要的,如果目標是鯽魚,那麼跑掉鯉魚肯定是無可厚非,不要太鬱悶。

溜魚方法不對:絕大部分的新手釣友在上魚後,內心都是傾向於馬上將魚入護的,若是鯽魚,則完全可以飛磕,但是若是大的鯉魚、草魚,顯然無法飛魚,新手釣友的強拉硬拽是跑魚的主要方式。

竿線太短跑魚:為了方便頻繁的拋竿,減輕手臂的壓力,許多釣友都選擇短竿、輕竿作為餌料垂釣的主要用竿。但是大魚的拉力大,遊動速度快,很容易形成拔河之勢,這樣就會在短時間形成角力的場景,恰巧大魚的前兩撥發力是最關鍵的,也是能否抄魚入護最首要的考驗。這類跑魚,往往見於人工飼養的魚塘、黑坑等場所。

立竿未穩跑魚:有經驗的釣友都知道,一旦中了大魚,必須馬上把釣竿立起,或者左右搖擺,利用釣竿的彈性,減緩釣線的受力,這樣才能持久角力。新手釣友一旦出現無法立竿或者立竿未穩,那就失去先機,自然無法獲得魚兒的青睞。

拋竿太滿:許多釣友都喜歡打滿竿垂釣,尤其在黑坑垂釣,打滿竿會使垂釣距離增加,釣點更靠近水域中央。但是一旦滿竿中魚,則在魚受驚逃向水域中央的時候,直接成了拔河,及其容易跑魚。

刺魚時機不對跑魚:抬竿刺魚的時機把握是一個技術活,太早和太晚都可能導致釣鉤魚脣的位置出現偏差。若釣鉤刺在魚嘴的邊沿,容易導致拉裂魚嘴跑魚。

應對技巧

應對技巧

正確搭配線組:針對主攻魚類的不同,正確的搭配線組。如:鯽魚1.0+0.6+3#金袖,鯉魚2.5+2.0+5#伊勢尼,草魚2.5+2.0+8#伊勢尼等,這樣不容易跑掉目標魚。若是希望在釣鯽魚時偶遇鯉魚,或者垂釣黃辣丁偶遇鯰魚等,針對盛夏季節,適當選擇折中的方案也不錯。如:鯽魚鯉魚2.0+1.5+5#伊豆,鯉魚草魚2.5+2.0+6#伊勢尼等。

八字遛魚法:在遛魚的過程中,不要慌,不要緊張,沉著遛魚。利用釣竿、失手繩、地形等,控制釣線與魚前進方向的角度,始終保持一定角度,使魚在水中的遊動呈現倒八字軌跡,讓釣線不被雙倍拉力影響,直至魚精疲力盡為止。八字遛魚法是垂釣遛魚最常用、最好用、最廣為流傳的一種方法,希望新手釣友掌握。

適合的釣竿:若不是在限竿的水塘,個人建議使用較長的釣竿,如:6.3m、5.4m等釣竿,這類釣竿能夠在中魚後有更多的迴旋空間,有更強的彈力,有更好的拋投範圍,不至於每次都是拋投滿竿。尤其是在垂釣鯉魚、草魚、鯰魚、鰱鱅魚、青魚等魚類時,更能為立竿爭取時間。

流氓線:在野河等水域垂釣,可以使用流氓線的垂釣方法,這樣就能有效的利用線長控魚。

長子線:許多切線都是切在子線上,使用較長的子線,具有更綿久的拉力和張力,可以有效減緩短時間內子線受到的拉力,更護線,更利於操作。

正確揚竿時間:這個方法需要釣友們經過大量的實際操作才能總結,而且不同水域的魚情也不同,有的鯉魚擅長黑漂,有的則是頂漂,所以垂釣者必須了解魚情來掌握揚竿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