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釣自然水域,特別是到了一個陌生水域,不問三七二十一就急急忙忙開始垂釣,其結果帶有很大盲目性和不確定性,結果往往會很不理想。面對陌生水域應學會根據以下這四點判定水域有沒有魚,簡單點也可以概括為望聞問切四診法,哈哈哈!不是扁鵲的醫治病人的四診法,借用一下!
●望就是看。一看水色。透過看水色判定肥水瘦水,以及水體汙染程度。較肥的水域會呈現出墨綠色灰黑色,一般這種水域即使有魚也是鯰魚,一般清澈見底的水域不會有太大的魚。水體淡黃色青黃色一般可以垂釣。二看魚星。魚類在覓食過程中會產生大大小小的氣泡,根據魚星判定水域裡魚兒大小和種類。如,鯽魚,氣泡細小密集,一次連續性,小鯽魚成小米大小,大鯽魚泛泡成綠豆粒大小。而鯉魚喜歡拱沙覓食,產生的氣泡密密麻麻成球形開鍋狀,伴有渾水。三看水鳥。如果水面上有各種水鳥盤旋低飛,說明水域有魚,並且水質可以。

●聞一個就是聞氣味。一般水域有魚,站在水域附近就可以聞到有種魚腥味,這種水域代表水域營養充分,有魚兒活動。另一個聞就是聽。有魚的水域,特別是有大量水草區域,往往可以聽見水草區域有魚兒咬食發出的嘰嘰啪啪的聲音,甚至可以看見水草的晃動,如果水面上有魚兒拉下的綠色糞便漂浮,可以斷定水域有魚。

●問就是問問當地附近村民和釣友,具體了解一下所釣水域魚情水情,好有具體應對策略。
●切可不是切脈哦!可以實地考察垂釣一會,不是安營紮寨的那種,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另尋其它地方的那種。合適就釣,不行就走!

總之,野釣自然陌生水域,一定多觀察,多走走,多問問,不要盲目下竿,往往在下竿後就開始猶猶豫豫,耽誤時間影響垂釣漁獲。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