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自然小喇叭的第21期,在過去的半個月裡,我們蒐羅了以下值得關注的自然新聞和研究:
1)豬也會勸架,還會看關係行事
2)南露脊鯨媽媽收養了一頭小座頭鯨
3)黑猩猩和大猩猩,成了幾十年的朋友
4)5個月大的小鳥,破了鳥類飛行記錄
5)為了動物,少放煙花吧
6)藍鯨每天吃掉1000萬片微塑膠
豬勸架
你可能見過豬打架,但絕對沒聽說過豬還會勸架!
在一項新研究裡,科學家花了5個月的時間,追蹤104頭家豬的打架事件。每當有豬打起來,他們就仔細觀察接下來3分鐘內它們的表現,比如用腦袋碰撞、推搡、啃咬,還記錄了當事豬的性別、年齡和親屬關係。

說來你可能不信,我們豬豬也是要維護關係的!| Scattare61 / Wikimedia Commons
研究者驚奇地發現,兩豬打架時,如果旁觀豬在場並和當事豬互動,可以起到「勸架」的作用。
如果旁觀豬和發起侵略的那頭豬互動,就會減少後者的攻擊行為(旁觀豬:大哥,算了算了!)。要是旁觀豬和受到攻擊的那頭豬互動,後者挨的打併不會減少,但是受到的心理傷害可以減少(旁觀豬:忍忍就過去了,以後咱繞著走!)——和獨自捱打相比,受害豬的搖晃、空著嘴巴咀嚼、打哈欠的頻率大大降低,說明它的焦慮水平下降了。

是的,捱了打豬也會有心理陰影!| Steve Evans / Wikimedia Commons
那麼,一頭路過的豬怎麼決定要不要勸架呢?這得看關係!如果旁觀豬是打架豬的親屬,它們更有可能上前勸架,科學家認為這體現了豬對親緣關係的重視。但是,如果打架的豬和它沒什麼關係,它就得考慮考慮了——畢竟這是別豬的家事!
跨物種收養
一頭成年南露脊鯨,竟然收養了一頭小座頭鯨!

它們相伴遊泳的畫面 | Jess Wohling
在澳大利亞,攝影師用無人機拍下了這頭成年南露脊鯨帶著小座頭鯨的畫面。鯨類動物研究員看到視訊後非常震撼,給所有認識的朋友和更資深的專家發了簡訊——結果,無一例外,大家也都非常吃驚!
他們分析最可能的情況是,南露脊鯨成了小座頭鯨的”繼母”,因為它們結伴而行時的狀態和正常的鯨類母子幾乎一樣。一般來說,座頭鯨在剛出生的前一年裡會一直和母親呆在一起,但這頭小座頭鯨可能和親生母親失散了,或者它的親生母親在它發育成熟前就去世了,它成了孤兒。而成年的露脊鯨或許也剛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恰好遇到了孤零零的小座頭鯨,就和它相依為命了。

一般不滿一歲的小座頭鯨都和母親形影不離 | J. Moore/NOAA
雖然跨物種收養非常罕見,但並不是沒有先例。2018年,在加拿大,研究者發現一頭白鯨收養了一頭年輕的獨角鯨,後者可能是在遷徙時迷了路;2014年,人們甚至發現一隻寬吻海豚正在撫養一頭被遺棄的小瓜頭鯨,同時還照顧著它自己的孩子。
跨物種友誼
除了跨物種收養,還有跨物種友誼——野生黑猩猩和大猩猩,就成為了幾十年的好朋友!
科學家發現,雄性青少年常常更加外向,容易結交到來自其他物種的朋友,甚至還會獨自跋涉300米去對方那裡「串門」。遇到對方時,不管是黑猩猩還是大猩猩,都不會發出警報聲,黑猩猩還會故意模仿大猩猩胸部跳動的動作。

山地大猩猩 | Thomas Fuhrmann / Wikimedia Commons
這樣的友誼不同尋常。要知道,黑猩猩和大猩猩的領地意識都極強,即使是同類闖入自己的領土,它們也會毫不猶豫地發起攻擊,甚至把對方殺死。生活在剛果的猿類食譜也相似,為何它們非但沒有為了爭奪食物大打出手,還十分相親相愛呢?
研究者發現,友誼的秘密是共享食物。黑猩猩和大猩猩都愛吃無花果,但無花果果期短,如果晚對方一步發現成熟的果子,最好不浪費時間爭搶,而是趕緊去其他果樹上看看——因此,雖然食譜相似,但它們反而沒有衝突。在找食物的過程中,它們還可以「竊聽」對方的動靜,分析出哪裡食物更多。

黑猩猩 | Rod Waddington / Wikimedia Commons
黑猩猩和大猩猩不僅一起玩和吃,還是一起躲避捕食者的「戰友」。每當有豹子出沒,發現者就會發出警報聲,兩個物種都能收到警報。大家一起觀察敵情,跨物種友誼也帶來了加倍的安全。
破記錄!
最近,鳥類連續飛行的最長記錄被打破了——這位萬眾矚目的破紀錄選手只有5個月大!

冠軍是一隻斑尾塍[chéng]鷸[yù](Limosa lapponica baueri) | Johnny Madsen
它是一隻斑尾塍鷸,這是它出生後的第一次參賽遷徙。10月13日,這隻還未性成熟的幼鳥從北美的阿拉斯加起飛, 連續飛行了265個小時以後,最終在10月25日著陸於澳洲的塔斯馬尼亞,總共跨越了13575公里。

上一任紀錄保持者,它的背上安著衛星信號發射器 | Geoff White
在這之前,最長飛行記錄保持者是另一隻斑尾塍鷸。那是一隻成年雄性,在2021年10月從阿拉斯加飛往澳大利亞,一口氣飛了13035公里,打破了自己在前一年10月飛出的12070 公里的個人最佳成績。然而,這位經驗豐富的成年選手,今年卻被一隻初出茅廬的小鳥戰勝了。

上一任紀錄保持者在2020年和2021年的遷徙路線 | Adrian Riegen & Audubon
每年這個時候,斑尾塍鷸都會從阿拉斯加遷徙到紐西蘭或者澳大利亞。但是衛星資料顯示,這隻破紀錄小鳥在靠近目的地時似乎迷了路,在兩個國家之間飛來飛去,來回橫跳。他們懷疑它可能和大部隊失散了,不知道自己該往哪飛。好在,它最終跟上了其他遷徙到塔斯馬尼亞的同伴,坎坷地完成了自己的「超級馬拉松」首秀,還不小心破了個記錄。
煙花對動物的影響
人們可能會討論煙花對環境的汙染,卻往往忽略了對動物的直接影響。最近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除夕夜人們沉迷於煙花的美時,暗夜中的鳥類卻會壓力水平驟增。

雪梨的新年煙花表演 | Rob Chandler / Wikimedia Commons
研究者追蹤了20只野生灰雁,發現在跨年後的第一個小時,也就是煙花表演的高峰期,灰雁和心率和體溫都會飆升,平均心率從之前的每分鐘63次,增加到了每分鐘124次,幾乎翻倍;體溫也從38°C升高到了39°C。直到跨年後的凌晨2~3點,隨著煙花表演的結束,它們的心率才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體溫則需要等到凌晨5點左右才下降。這時正值食物資源短缺的冬天,煙花不僅干擾了它們的休息,還消耗了它們寶貴的能量。

飛翔的灰雁 | MichaelMaggs / Wikimedia Commons
煙花的受害者不只有灰雁。2021年,有幾百只椋鳥在羅馬的新年煙花活動後死亡,很可能是因為巨響讓它們感到恐懼,在慌亂中不小心撞上了障礙物,還和同伴失散,最終丟了性命。2019年的調查顯示,52%的狗主人說它們的狗狗害怕煙花,一遇到煙花表演就會出現顫抖、躲藏、逃跑的行為;也有研究發現,貓、兔子、小鼠和馬也害怕煙花。
所以,為了野生動物和身邊的寵物,還是少放煙花吧!
上千萬微塑膠
藍鯨是地球上現存最大的動物,每天能攝入5000公斤的磷蝦——但同時,它們一天內也會吃下1000萬微塑膠碎片,相當於43.5公斤。
2010~2019年間,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追蹤了191頭藍鯨、長鬚鯨和座頭鯨的進食情況。這三種都是須鯨,進食時會吞入大量海水,通過鯨鬚過濾出食物。研究發現,它們更喜歡在水下50~250米深處進食,這裡有豐富的磷蝦等食物;但不幸的是,這裡也是海洋中微塑膠濃度最高的區域。

藍鯨|NOAA
估算發現,一頭藍鯨每天可能會攝入1000萬片微塑膠,算上一年內90~120天的進食季,它們一年吃下的微塑膠碎片超過十億。這不僅是因為藍鯨的食量巨大,也因為它們的食譜以磷蝦為主;一頭以魚類為主要食物的座頭鯨,每日攝入的微塑膠則大約為20萬片。目前,微塑膠已經在上千個物種的體內發現了,但在這些大傢伙身上,微塑膠的量還是龐大得驚人。
這些微塑膠並不全是隨著海水被鯨吞入的,實際上,99%的微塑膠是先被磷蝦等攝入,然後再隨食物鏈進入鯨的體內。這很可怕,因為磷蝦不僅是鯨的食物,也是很多魚類的食物,微塑膠最終也會被人類攝入。研究者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研究微塑膠對鯨會有什麼危害。
彩蛋


這個恐怖的惡魔其實是——小螞蟻的臉部特寫!| Eugenijus Kavaliauskas
參考文獻
[1]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071-022-01688-4
[2] https://www.livescience.com/possible-interspecies-whale-adoption
[3] https://www.livescience.com/wild-chimpanzees-and-gorillas-can-form-friendships
[4] https://www.livescience.com/juvenile-bird-breaks-continuos-flight-record
[5] https://theconversation.com/fireworks-growing-evidence-they-distress-animals-builds-case-to-restrict-use-191472
[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3334-5
作者:貓吞,麥麥
編輯:麥麥
題圖來源:pixab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