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自然小喇叭欄目的第16期,在過去的半個月裡,我們蒐羅了以下這些值得關注的自然新聞和研究:
1)小企鵝穿上鞋子,找到了對象
2)200年的巨型仙人掌,倒了
3)叛逆的虎鯨少年們,最近流行搞破壞
4)不離不棄,甲蟲變態發育也不忘背上細菌
5)鯊魚竟然會走路!
6)見到主人,狗狗熱淚盈眶
企鵝穿鞋
最近,一隻小企鵝穿上了鞋子!

看我的新鞋酷不酷 | San Diego Zoo Wildlife Alliance
它叫盧卡斯(Lucas),是一隻4歲的斑嘴環企鵝(Spheniscus demersus),生活在美國的聖地亞哥動物園。它患上了趾瘤症(bumblefoot),這是一種慢性疾病,會讓它腳部腫脹,疼痛不已。而且,由於它行動困難,其他企鵝們都不樂意帶它一起玩了。
好訊息是,人們為它量身定製了一款矯形鞋。他們先讓盧卡斯走過一片沙子,根據它留下的腳印製作鞋的模型,然後用氯丁二烯和橡膠製成了矯形鞋,還在底部加上了襯墊。為了貼近自然腳色,他們特意將鞋做成了黑色。

有了新鞋,盧卡斯的生活快樂了很多 | San Diego Zoo Wildlife Alliance
有了這雙新鞋,盧卡斯站著或者走路的時候,足部和腳踝就會得到保護,需要承受的壓力也比之前少了。動物專家表示,它對鞋子適應得十分不錯,一穿上鞋,走路姿勢瞬間正常多了,而且可以蹣跚地跟上其他企鵝的隊伍。這無疑增加了它的社交機會——現在,它甚至找到了女朋友!
仙人掌倒塌
一棵活了快200年的巨型仙人掌,最近因為大雨倒塌了……

倒下的巨型仙人掌 | Arizona State Parks and Trails
這事發生在美國西南部的亞利桑那州,仙人掌是當地沙漠的象徵。這種仙人掌被稱為巨人柱(Carnegiea gigantea),是最高的仙人掌種類之一。吸飽水時,巨人柱可以達到10米左右的高度,重量甚至超過2噸。在大雨中倒塌的這株仙人掌,高達12米,有34條「手臂」,大家都叫它「強臂」(Strong-Arm)。

家朱雀站在巨人柱的果實上|Quinn Dombrowski / Flickr
巨型仙人掌在沙漠中非常珍貴,大雕鴞在它身上築巢,很多其他鳥類也以它為家。「強臂」倒下了,對人們來說,可能只是沙漠中少了一個壯麗的景觀,可對許多動物來說,它們失去了一個巨大的「汽車旅館」。

在「強臂」倒塌之前,是很多動物的家園 | Arizona State Parks and Trails
不過,就算「強臂」沒法繼續在沙漠中站崗,它依然能發揮餘熱。當地政府打算讓它留在倒下的地方,在接下來漫長的分解過程中,「強臂」就可以繼續為各種的生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為周圍的沙漠注入新的生命力。
虎鯨大了就好了
最近,在歐州海岸附近,一群虎鯨折斷了很多船隻的方向舵。

來了來了,主角登場!| H. Zell / Wikimedia Commons
最近的一起事件發生在法國海岸:一對父女在駕駛帆船時,忽然被一群虎鯨包圍;15分鐘後,虎鯨們揚長而去,而帆船只剩下四分之一的舵。父女倆只好無奈地取消了去往摩洛哥的行程,將船送去維修。雖然沒有人受傷或死亡,但虎鯨們的行徑,已經害好幾艘船損壞甚至沉沒。

一群年輕的虎鯨 | Gillfoto / Wikimedia Commons
虎鯨為什麼忽然對方向舵產生了興趣,這事連科學家都沒法解釋。一位研究人員推測,它們可能覺得船的螺旋槳推動水的感覺很好玩,因此,當螺旋槳不動了,它們就不開心,乾脆搞搞破壞。科學家們還推測,襲擊船隻的虎鯨很可能是雄性青少年,它們通常充滿好奇心又十分頑皮,就像處在叛逆期的人類少年。
至於這些頻繁的折舵事件該怎麼解決——科學家只能表示,等孩子長大了成熟了,應該就好了……

北太平洋的一群虎鯨 | Allen Shimada NOAA/NMFS/OST/AMD / Wikimedia Commons
這不是虎鯨第一次做出這樣的怪事。它們是群居動物,會像人類一樣互相學習,還會「趕時髦」。比如,在1987年,普吉特海灣的虎鯨開始把死掉的鮭魚像帽子一樣戴在頭上;沒過幾天,這種「時尚」就在另外兩個虎鯨群中風靡了起來,大家都帶上了鮭魚帽子。不過,潮流來得快去得也快,大約6周後,就沒有虎鯨再把鮭魚當帽子戴了。最近,當歐洲的虎鯨們忙著拆船舵時,在太平洋的虎鯨當中最火的活動則是玩蟹籠。
甲蟲背細菌
一類甲蟲在變態發育的過程中,會將自己的共生細菌「裝進」背上的口袋裡隨身攜帶。
使用微電腦斷層掃描對偽葉甲蟲的蛹進行分析,紅色部分是三個獨特的儲存袋|參考資料[4]
這類甲蟲屬於偽葉甲屬(Lagria),幼年的它們身上生活著很多共生細菌,它們為細菌提供營養,細菌則幫它們防禦寄生蟲,堪稱一對好搭檔。
甲蟲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變態發育,在變成成蟲形態前需要化蛹。可是,它們的共生細菌已經失去了負責運動功能的基因,離開甲蟲沒法長時間生活。為了在化蛹時保障細菌夥伴們的生存,雌性甲蟲變成蛹時,會將共生細菌暫時存放在背上的3個特殊小口袋裡,並且繼續為細菌提供營養。


Lagria villosa是本次研究的主角,這是它們的幼蟲,是成為蛹的前一個階段 | RS Ranke
當甲蟲成年之後,共生細菌則會從口袋裡被挪出來,最後常駐在雌性的生殖系統腺體之中。
不過,似乎只有雌性甲蟲會努力維護和細菌們的良好關係。在雄性甲蟲的蛹上,口袋已經退化,裡面的共生細菌數量很少,甚至完全沒有了。科學家認為,成蟲對於共生細菌的主要需求,是將其傳播到下一代身上,讓細菌為後代的成長保駕護航。但雄性並不產卵,也就不需要再和細菌們維持共生關係了。


Lagria villosa的成蟲 | RS Ranke
會走路的鯊魚
天啦嚕,有些鯊魚居然會「走路」!
此時,一條帥氣的斑點長尾鬚鯊(Hemiscyllium ocellatum)路過|Youtube:@NAture on PBS
斑點長尾鬚鯊和它同屬的幾個親戚們,擁有著令人震驚的行走能力。這種魚生活在珊瑚礁的淺水帶,在退潮時,這裡的氧氣含量往往會下降,水溫則會升高,這對鯊魚來說是致命的威脅。可是,斑點長尾鬚鯊卻可以屏住呼吸長達幾個小時,並且忍受上升的溫度——在危急關頭,它們甚至可以走路。
退潮後的礁石上,人們可以看到這些強壯的小鯊魚在陸地和水灘中行走。它們依靠4個槳形的鰭,可以連滾帶爬將近30米,直到找到一個合適的角落,呆在那裡等待漲潮。

就是它——斑點長尾鬚鯊(Hemiscyllium ocellatum)| Citron / Wikimedia Commons
科學家最近還發現,斑點長尾鬚鯊在成長過程中,雖然體型發生了變化,但移動的方式卻沒有改變——這與大部分動物都不一樣。
剛出生的斑點長尾鬚鯊有個圓圓的肚皮,裡面是一個大大的卵黃囊,可以為它們提供接下來一個月內的營養,直到它們可以自己覓食。但不管是體型臃腫的嬰兒鯊魚,還是沒有了卵黃的幼年鯊魚,它們走路和游泳的方式居然一模一樣。嬰兒鯊魚們為啥不採用更適合球形肚子的步態,這是科學家們下一個需要解決的疑問。
新生兒期鯊魚(nenonate sharks)和少年期鯊魚(juvenile sharks)走路與游泳的方式相同 | Youtube:@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狗狗落淚
與主人重逢時,狗狗真的會開心到「熱淚盈眶」——這是最近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圖片 | Pixabay
研究者找來了20只狗狗參與實驗,當狗與主人分離5-7個小時後,重新見到主人時,眼裡的淚水會更加滿盈(但不會落淚);而見到熟悉但非主人的人類時,則沒有這種變化。研究者認為這種變化由催產素導致——催產素被稱為「愛的荷爾蒙」,它與積極的情感聯結關係密切。為驗證這一點,他們還給狗狗使用了加催產素或安慰劑的眼藥水——結果發現,催產素的確能讓狗產生更多淚水。
雖然我們很難知道動物到底是怎麼想的,但生理性現象能讓我們更了解狗狗的反應。同時,「熱淚盈眶」的外觀也會讓狗狗更得人類歡心,讓志願者們更想撫摸和照顧它們。說不定,「熱淚盈眶」也是小狗演化中的「心機」。
參考文獻
[1]https://phys.org/news/2022-08-san-diego-zoo-penguin-orthopedic.html
[2]https://phys.org/news/2022-08-giant-year-old-cactus-toppled-heavy.html
[3]https://www.livescience.com/orcas-attacking-boats-europe
[4]Rebekka S. Janke et al, Morphological adaptation for ectosymbiont maintenance and transmission during metamorphosis in Lagria beetles,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2022). DOI: 10.3389/fphys.2022.979200
[5]https://academic.oup.com/icb/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icb/icac127/6650877?redirectedFrom=fulltext
[6]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2)01132-0
作者:貓吞,麥麥
編輯:麥麥
題圖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