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海遺珠,信手拈來 圖源:pixabay.com
01
韋伯望遠鏡發現了車輪星系的新結構

當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可見光下觀察車輪星系時(左),內外環之間的輻條几乎看不見。JWST 的紅外線模式看到了更多細節(右)。近紅外光(藍色、橙色和黃色)表示新形成的恆星;中紅外光(紅色)暗示了星系的化學成分。
圖源:左:哈勃/NASA 和 ESA;
右圖:NASA、ESA、CSA、STSCI 和 WEBB ERO 製作團隊
車輪星系因其明亮的內環和多彩的外環而得名,距離地球約5億光年。一般認為這個星系是4億年前兩個星系發生碰撞而形成的。在哈勃望遠鏡的早期觀測中,內環和外環之間的空間似乎只有一些塵埃,但是在使用韋伯望遠鏡上的紅外攝像機重新觀察這個星系時,人們發現了兩環之間有許多輻條狀的結構,這些發出紅外光但又不是很明亮的區域表明許多的新恆星正在那裡形成,這些應該與碰撞帶來的震動有關。天文學家表示這兩個星系依然處於碰撞期,最終會穩定成何種狀態很難預料。

這麼大宇宙也能撞上?
小編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james-webb-space-telescope-cartwheel-galaxy-image
02
室溫超導體所需的壓力驟降三分之二

來自 UNLV 極端條件實驗室 的物理學家使用的金剛石砧座電池,這是一種類似於圖中所示的研究設備,以降低能夠觀察實現室溫超導性的材料所需的壓力。
圖源:NEXCL
2020 年,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 的物理學家 Ashkan Salamat 和同事、羅切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 Ranga Dias首次發現了室溫超導體,成為了當時的頭條新聞。這種材料是碳、硫和氫的混合物的金屬態,然後使用極高的壓力(267 GPa)使其在室溫下表現出超導狀態。雖然是室溫,但是這麼高的壓力肯定沒有實用價值。
兩年後,這個實驗室又有了新進展,隨著對構成材料的元素碳、硫和氫之間的化學關係有更深入的了解,他們把這個壓力資料提升到了91 GPa,足足降低了三分之二。雖然這個壓力仍然很高,但是畢竟已經從地心級別降低到了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的一千倍。研究員 Gregory Alexander Smith 表示,新材料的表現與兩年前有聯繫但是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未知意味著有更大的空間和潛力等待人們去挖掘。

若干年後劃時代的新材料,可能就肇基於此?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scitechdaily.com/holy-grail-of-energy-efficiency-physicists-advance-in-race-for-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ivity/
03
用腦過度的疲勞感不是錯覺,而是真實的

圖源:pixabay.com
之前一種比較流行的的理論認為,長時間思考後感到疲勞是大腦製造的一種錯覺,試圖讓我們停下目前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而去做一些輕鬆的事情。但是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長時間思考會讓很多有害物質在大腦前額葉皮層中聚集,這會提高皮層繼續激活的難度,降低認知功能。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磁共振波譜 (MRS) 來監測上班期間不同的兩組人:需要努力思考的人和從事簡單重複性勞動的人。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那些一直保持思考的人出現了明顯的疲勞跡象,在大腦前額葉皮層的突觸中也檢測出了更高水平的穀氨酸,這會讓大腦繼續工作越來越難。雖然這證明腦力勞動的疲勞感是真實存在而不是一種錯覺,但是科學家認為這並不代表有必要使用某種藥物來去除這些穀氨酸——最好的辦法依然是去休息和睡眠。

學生們感到非常勞累,家長們卻認為他們只是懶。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8/220811135344.htm
04
地球自轉的速度正在變慢

圖源:scitechdaily.com
教科書告訴我們一天24小時是因為地球的自轉,但其實這並不是某種定律而只是目前的觀測結果。一天的長度一直在變化,某些因素如月球帶來的潮汐運動導致摩擦效應,會讓地球自轉逐漸變慢,這一過程持續了幾十億年,早期地球自轉一圈只要19個小時。一些偶發的事件如大地震和巨型颱風也會在微秒級別影響自轉的速度。
精確的天文觀測結合原子鐘測量,2022年6月29日是近期自轉最快的一天,那一天比24小時短了1.59毫秒。自那以後,地球自轉又開始放緩了,一天正在變長。原因尚未搞清,但是對於目前依靠網際網路和衛星通訊等方法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合作的人類社會來說,對某一天加入閏秒或者負閏秒來保證大家的同步可能為期不遠了,畢竟金融投機商們願意為了減少1毫秒的延遲付出數億美元。

或許是因為很多人都在躺平?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scitechdaily.com/earths-days-have-been-mysteriously-increasing-in-length-scientists-dont-know-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