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到離銀河中心更近的位置,我們的太陽系會有什麼變化嗎?

Emmm,這就要看放得多近了。銀河中心附近的恆星密度超過我們周圍的100萬倍。但這個龐大的數字意味著什麼呢?我們可以取100萬的立方根,來計算出任意給定直線上將會多出多少恆星, 進而求出恆星之間距離的變化(個人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一百萬的立方根是100,這意味著在銀河中心附近,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是我們這裡的百分之一。

例如,離我們最近的恆星鄰居是統稱為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三星系統。這個三星系統本來距我們有4.3光年,但如果我們身處銀河系中心附近,它離我們僅2700天文單位之遙。它會出現在奧爾特雲的近端。(奧爾特雲是現在包裹著太陽系的一個巨大彗星雲。)

所以,如果只算上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我們的奧爾特星雲中多出了三顆恆星,但實際上,奧爾特星雲中將會充滿各式恆星(大衛伯曼(Dave Bowman)驚呼:「天啊,這裡充滿了恆星!「)。更糟糕的是,我們還處在其它恆星系統的奧爾特雲或者類似的星雲之中(有些可能比我們的小,但也有上百萬的天體)。

這是我們目前的奧爾特雲,它大概延伸到大約2.5光年之外。請注意,太陽系的行星位於中間幾乎看不出來的藍色橢圓中。

這張地圖描繪了在我們附近250光年以內的恆星,如果真的把恆星間距縮小到百分之一,這些恆星都將會出現第一張圖中的奧爾特雲的內部。基本上,上下兩張圖具有相同的放縮比例。

巨大而未知的引力將會席捲太陽系內部。首先,數十億的奧爾特雲和柯伊伯帶天體將從它們原本平靜運行著的橢圓形軌道脫離開,落向太陽(雖然大多數可能落向我們的新恆星鄰居,但仍有大量天體撲面而來)。真的要落到太陽系內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但引用鮑勃迪倫的話:暴雨將至。聯想太陽系早期,這有點像「宇宙彈珠機」:類似希克蘇魯伯的流星(據推測在6500萬年前,這顆隕石造成了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將定期撞擊地球。想想就讓人頭禿。

地球本身也可能會(以一種極其粗暴的方式)被扯到一個新的更「橢「的橢圓形軌道上,間接性接受冰凍和炙烤。我們可能會完全撞上木星,甚至完全被甩出太陽系。

是的,我們有可能不在這裡了

是的,我們有可能不在這裡了

與此同時,如果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近億點(從我們現在的兩萬八千光年,到可能只有五千到一萬光年)。太陽系所處的環境將會更加擁擠,地球可能會受到致命的輻射。

銀河系中心的輻射那麼高僅僅是因為恆星越多,超新星爆發的次數也就越多。儘管銀河系自1600年以來就沒有過超新星爆發,但並不意味著在過去這是一件稀罕事。如果更靠近銀河系中心,太陽系還可能更頻繁地漂移到超新星附近。只要在30光年的半徑以內,我們受到的輻射劑量都將會是致命的。

自然的,在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很少發生超新星爆發也只是因為恆星分佈更稀疏,也就更別提30光年以內的了。

星系中心附近的塵埃水平也高得多,這會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的生命。厚重的塵埃層阻擋了太陽的光線,使我們的星球急速降溫,也許還將把地球送入一個萬劫不復的全球冷凍循環。

相對來說,待在銀河系的邊緣上就要安全很多。實際上,我們能在此「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正是因為我們處在邊緣地帶。在銀河系的中心地帶,恐怕無法發展出任何高級生命。

我們待的地方簡直可以叫作:「金鳳花姑娘區域」了。(金鳳花姑娘(Goldilocks)是美國傳統的童話角色,由於她喜歡不冷不熱的粥,不軟不硬的椅子,美國人常用其形容」剛剛好「)

在人類的印象中,萬事皆有可能。但現實世界早已為四種基本能量下的一切波動定好了基調。為什麼一切都是現在的樣子,沒有別的可能嗎? 這似乎超越了人腦理解的邊疆。但總還是可以做一做思維遊戲,雖然我們無法真正理解「為什麼」,因為「為什麼」本身也是基於我們對這是「什麼」的假設: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存在」,其次,還得弄懂為什麼存在,最後才是它為什麼以我們所看到的方式存在。這一過程也更好地幫助我們直觀了解自己在這些「存在」中的位置。實際上,「存在」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除非你一定要去鑽那個牛角尖。但假設些別的可能卻為我們提供了討論「存在」的特殊性的語境,哪怕這些假設根本就不會發生。

FY: 樊瑞醬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選文:天文志願文章組-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樊瑞醬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終審: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排版: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美觀:天文志願文章組-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樊瑞醬翻譯自文章作者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線上(零度星系)

相關文章

跨越時空的橋樑:蟲洞,究竟是什麼?

跨越時空的橋樑:蟲洞,究竟是什麼?

許多科學家和天文學家都認為蟲洞是真實存在的。在天體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有很多東西都沒有被完全證實,但如科學家們所說,「數學上說得通」,就意味著...

親手養蟲子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親手養蟲子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繪畫:王航 戶兒 毛毛蟲從小小的卵慢慢孵化成為幼蟲,幼蟲努力生長為化蛹積蓄力量,化蛹後內部發生劇烈變化,打斷筋骨和血肉,重塑自身,最後破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