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種的天敵是吃貨?別傻了!

前段時間,山東青島近海海域,遭受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滸苔侵襲,覆蓋面積約551平方千米,是去年的9倍之多!

硬是把好好一片蔚藍色的大海,給變成了青青草原,看得人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01

01

滸苔爆發的危害

滸苔,是綠藻的一種,本身並不是一種有害生物,甚至還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但是當它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生長繁殖,或是高度聚集,最終達到一定的規模,從而引起水體變色時,就會形成和赤潮一樣的海洋災害——綠潮。

簡單來說就是,滸苔不可怕,但是千千萬萬的滸苔聚在一起開個狂歡趴踢,那對於它們周邊的鄰居來說,就成災了!

滸苔爆發,可不僅僅是影響景觀那麼簡單!

滸苔爆發,可不僅僅是影響景觀那麼簡單!

這些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的滸苔,遮住了陽光,讓海中的其他藻類沒辦法進行光合作用,藻類長不大,浮游生物就沒食物,浮游生物餓死了,其他魚蝦等海洋生物也得捱餓!

活著的滸苔爭奪氧氣,腐爛的滸苔散發惡臭,堆積的滸苔堵塞航道。

總而言之,滸苔爆發會給當地的海洋水體質量,海洋生態,海上運輸,漁業,旅遊業等,都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

因此,每年一到滸苔席捲而來的夏季,已經連續15年受到滸苔災害侵襲的青島,都會嚴陣以待,全力實施海上攔截。

截至7月3日,青島市已經累計出動船隻7300餘艘次,打撈滸苔約24萬噸!而根據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監測,今年滸苔災害對青島的影響,最起碼還要持續到8月中旬!

02

02

網友的奇思妙想

從危害性來看,滸苔爆發明明是挺讓人撓頭的一件事,但是轉頭一看網友的評論,事情開始朝著奇怪的方向發展。

滸苔能不能吃?

好不好吃?

要不研究一下怎麼吃?

沒有什麼是吃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吃得還不夠!

更有意思的是,這種情況還並不是個例,而是每當一出現什麼物種氾濫的訊息,評論區都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前段時間,四川有多個地方發現了非養殖的太陽魚。

這種魚原產於美國南部以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在國內屬於妥妥的外來物種。

因為有極其強大的繁衍能力,並且貪吃凶猛,太陽魚曾經在日本引發過生態災難。

這種前科讓不少人擔心,萬一太陽魚在國內氾濫,形成外來物種入侵,豈不是也要影響我們的生態環境?

結果吃貨團再次出擊,不僅毫不擔心,甚至還想來兩條嚐嚐!煎炒烹炸煮燉燜,就連做法都已經安排好了!

吃貨團的心中一直都有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在我大吃貨國,只要能吃,就沒有氾濫那一說!

03

03

吃貨救世的起源

事實上,靠吃貨阻止外來物種入侵,從而拯救世界的說法由來已久。

其實也不怪大家產生這樣的想法,畢竟我們的戰績說起來,也確實比較輝煌!

比如以外來入侵物種的身份,傳入我國的小龍蝦。

咱們常說的小龍蝦,一般指的是克氏原螯蝦,是小型淡水螯蝦家族中的一種,原產於美國東南部。

克氏原螯蝦屬於雜食性動物,不管是葷的,素的,還是活的,死的,都在它們的食譜上,甚至十幾天不進食也能存活。同時它們還有超強的繁殖能力,和對生存環境的適應能力。

這也就意味著,克氏原螯蝦是一種產量高,並且極易進行人工飼養的品種。

因此,為了給養殖的牛蛙提供充足的飼料,日本從美國引進了克氏原螯蝦。到了20世紀30年代,克氏原螯蝦又從日本傳入了我國,開始自然繁殖。

其實,當時我國也有四種本土原生的小龍蝦,分別是東北黑螯蝦、朝鮮黑螯蝦、南京黑螯蝦和史氏擬螯蝦。

可惜的是,這四種小龍蝦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因此數量極其稀少。而作為入侵者,又「很好養活」的克氏原螯蝦,也在一定程度上搶佔了它們的生存空間。

不過,雖然克氏原螯蝦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傳入了我國,但是一開始人們並沒有把這種全身都是硬殼,剝開只有一點點肉,而且清洗十分麻煩的東西端上餐桌。

直到20世紀60年代,身為美食大國的我們,終於對小龍蝦下手了!

十三香、麻辣、蒜蓉、芥香、咖哩,隨著各種口味的小龍蝦被相繼開發,吃蝦風潮迅速席捲全國。

小龍蝦的食用價值被髮掘以後,只靠野生捕撈,產量根本跟不上消耗,身價更是一漲再漲。

於是我國開始嘗試人工養殖,並逐漸形成一套從飼料加工、苗種繁育到成蝦養殖、成品加工,乃至銷售、特色餐飲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根據《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1)》來看,2020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總面積達到2184.63萬畝,養殖總產量達到239.37萬噸,位列我國淡水養殖品種第6位(前5位均為大宗淡水魚品種),小龍蝦產業總產值約為3448.46億元。

小龍蝦已經從外來入侵物種,變成了我國美食史上的又一璀璨傳奇!

也因此,小龍蝦總是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失敗的入侵生物,差點被吃到滅絕」!

跟小龍蝦有相同經歷的,還有牛蛙和羅非魚等外來物種,它們也都和小龍蝦一樣,從入侵生物,變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受歡迎到需要人工養殖。

因此,也就難怪網友們會產生,「靠吃貨來抵擋入侵」的想法了!

就說前段時間吧,膠州灣海域突然有大量海星入侵,這玩意能吃能生,還沒什麼天敵,當地飼養蛤蜊和海蠣子的漁民損失慘重。給他們愁的,是吃不下睡不著!

這時候吃貨團又來出主意了,「研究一下怎麼做好吃,推廣一下馬上解決」!

結果,根本就不需要這麼麻煩!

得到海星入侵的訊息以後,許多收購商連夜就趕到了膠州灣,有多少要多少,當場就裝車。

原本覺得多到數不清的海星,最後竟然被他們搶到供不應求,甚至想買還要提前預約!

最後,從海星入侵到搶購一空,只用了不到一週的時間!

04

04

吃貨救世的誤區

就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光輝事蹟,讓很多網友對國內吃貨的戰鬥力,產生了盲目的自信。

每次在網上看到北美鯉魚氾濫成災,澳大利亞被兔子佔領,德國大閘蟹無人問津只能做飼料,等諸如此類的訊息時,都對外國人暴遣天物的行為恨的牙齒直癢癢!

恨不得大喊一聲:「放下那些食材,讓我們來」!

他們認為,只要吃貨團出馬,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物種入侵!

說一句「靠吃貨拯救世界」,一點都不為過!

但實際上,很多物種之所以能夠入侵,就是因為吃貨!

比如我國最著名的入侵物種——福壽螺。

比如我國最著名的入侵物種——福壽螺

福壽螺原產自南美亞馬遜河流域,1981年,福壽螺作為一種高蛋白食物被引入廣東,並很快被當成特種經濟動物,推廣到其他省份大肆養殖。

但是後來因為不好吃,被吃貨們無情拋棄,大量福壽螺被扔到野外,自然繁殖蔓延,直至氾濫成災,影響水稻和白蓮等農作物的生長,對數十個省市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

更可怕的是,福壽螺還是卷棘口吸蟲和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一旦誤食生的或者沒有熟透的螺肉,很可能誘發腦膜炎,嚴重時可致人死亡!

另外,吃貨團別說拯救世界了,就連自己家的入侵物種,有的都消滅不了!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現在已經有660種以上的外來物種,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不能食用的,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是全球遭受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自己家的麻煩都解決不了,就更甭提給別人家排憂解難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大家一直在說,小龍蝦「被吃到需要養殖」,但實際上,現在被我們當做食材的,一直都是養殖小龍蝦,而不是野生小龍蝦。

因為沒有經過嚴格的檢疫和檢測,野生小龍蝦身上可能攜帶和傳播致病源,直接危害到當地土著物種。

另外,野生小龍蝦的生存能力極強,它們生活在野外肆意繁衍捕食,會在一定程度上搶奪其他生物的生存資源,造成當地生物多樣性銳減。

而且因為小龍蝦有掘洞的習性,很容易毀壞梯田,影響種植,雲南紅河哈尼梯田就曾經飽受其害。還會破壞水利工程,嚴重情況下甚至引發決堤洪澇等險情。

因此,野生小龍蝦,仍然是作為入侵物種的存在。

所以,不要再鼓吹「靠吃貨拯救世界」了,如果吃貨能解決一切問題,那咱們早就不用擔心物種入侵的危害了。

與其盲目自信,還不如跟唐唐多學點知識,不擅自把外來物種帶回國,也不隨意棄養、放生,提高防控意識,才是科學應對外來物種的最正確做法!

(素材來源:@中新網、@央視新聞、

(素材來源:@中新網、@央視新聞、

@緊急呼叫、@走近科學等)

相關文章

碰到躺地上的鳥,別急著扔進垃圾桶

碰到躺地上的鳥,別急著扔進垃圾桶

前段時間 一群躺在地上的鳥火了 你網上衝浪的時候可能看到過照片 躺倒在地的鳥 圖片來自網路 一條落滿了紅色果實的人行道路面上,東倒西歪躺了一...

把糞水提取物做成膠囊,能救他們一命

把糞水提取物做成膠囊,能救他們一命

你有沒有這種體驗,明明剛吃完晚飯,出去散步聞到燒烤店傳來的香味,還是忍不住吃幾串。 明明午餐吃得很飽,轉頭就可以開啟下午茶模式,對蛋糕奶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