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至,秋天正悄然離去,又是四季更替。科研人奮力拼搏的步伐不會變,本週學術君繼續帶來 CNS 最新進展,助力大家勇攀科研高峰!
1.Neuron:發現社會記憶鞏固的潛在神經迴路
海馬體 CA2 區在社會記憶中起著關鍵作用,然而,哪些神經迴路負責鞏固新編碼的社會記憶仍然未知。
2022 年 10 月 21 日,陸軍軍醫大學諶小維及覃涵共同通訊在Neuron雜誌發表研究論文REM sleep-active hypothalamic neurons may contribute to hippocampal social-memory consolidation。
該研究使用特定迴路的光學和單細胞電生理記錄小鼠,在下丘腦 SuM 中發現了一小群 CA2 投射神經元,它們只在快速眼動睡眠時活躍,探索了睡眠在社會記憶鞏固中的作用及其潛在的迴路機制!

圖 1:來源Neuron
2.Nature:基因如何決定身高?
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身高在很大程度上由遺傳因素決定。
2022 年 10 月 20 日,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科學研究所Loïc Yengo教授團隊外加數百位研究者等在Natur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A saturated map of common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human height。
該研究對 540 萬個參與者的 DNA 樣本進行了研究,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身高差異,80% 由遺傳因素決定。其中 12000 多個基因變異,在歐洲血統人群中能夠解釋 40% 的身高差異;在非歐洲血統人群中,能夠解釋 10%~20% 的身高差異。

圖 2:來源Nature
3.Cell Metabolism:揭示三陰性乳腺癌鐵死亡異質性
三陰性乳腺癌(TNBC)約佔整體乳腺癌的 15%,其病因複雜且治療難度相對較大。
2022 年 10 月 17 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團隊等在Cell Metabolism雜誌發表研究論文Ferroptosis Heterogeneity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Reveals an Innovative Immunotherapy Combination Strategy。
該研究揭示了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鐵死亡(ferroptosis)異質性,明確了鐵死亡敏感的 TNBC 分子亞型,同時就該亞型的治療策略進行了探索,為攻克三陰性乳腺癌提供了理論基礎。

圖 3:來源Cell Metabolism
4.Science:結核分枝桿菌脂磷酸酶劫持宿主泛素抑制細胞焦亡機制
結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結核分枝桿菌(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類重大慢性傳染病,令患者及其家人不堪其擾。
2022 年 10 月 14 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翠華教授團隊等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A bacterial phospholipid phosphatase inhibits host pyroptosis by hijacking ubiquitin。
該研究揭示了 Mtb 利用脂磷酸酶 PtpB 挾持宿主泛素進而拮抗 GSDMD 介導的細胞焦亡的病原免疫逃逸新機制,提供了基於病原-宿主互作界面的 TB 治療新思路和潛在新靶標!

圖 4:來源Science
5.STTT:揭示增強肺鱗狀細胞癌的免疫抑制腫瘤微環境來減弱免疫治療的潛在機理
部分肺鱗狀細胞癌(LUSC)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時具有耐藥性。
2022 年 10 月 21 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赫捷及孫楠共同通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雜誌發表研究論文S100A7 attenuates immunotherapy by enhancing 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該研究證明了 S100A7 的上調可能導致 ICIs 耐藥,這是由於通過激活 p-AKT 通路而降低 PD-L1 表達的免疫抑制時間重構,並證實靶向抑制 S100A7 可能通過產生炎症表型來增強 ICIs 的療效。

圖 5:來源STTT
6.Nature Genetics:解析玉蜀黍屬適應性進化的奧秘
玉米是世界上種植最廣泛的作物,也是許多人的主食。
2022 年 10 月 20 日,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湖北洪山實驗室嚴建兵團隊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Jeffrey Ross-Ibarra團隊等單位合作在Nature Genetics發表研究論文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evidence of adaptive variation in the genus Zea。
該研究利用玉蜀黍屬 7 個野生亞種、共計 237 份材料和 507 份現代玉米自交系材料,首次構建了玉蜀黍屬的遺傳變異圖譜,揭示了玉蜀黍屬適應性進化的遺傳機制,為玉米適應性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遺傳資源。

圖 6:來源Nature Genetics
7.Nature:人類腸道細菌降解尼古丁,改善因吸菸加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人類腸道菌可謂是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
2022 年 10 月 20 日,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姜長濤團隊等多個單位聯合在Natur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Gut bacteria alleviate smoking-related NASH by degrading gut nicotine。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吸菸期間尼古丁在腸道中累積,激活腸上皮 AMPKα-SMPD3-神經醯胺軸,首次確定了腸道細菌解木聚糖擬桿菌(B. xylanisolvens)可以通過代謝酶 NicX有效地降解腸道尼古丁,緩解吸菸加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進展。

圖 7:來源Nature
8.STM:瘦的女性,心臟功能反而更好,男性無差別
人有高矮胖瘦,正是這些不同才使得人類社會豐富多彩。
2022 年 10 月 19 日,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David Montero團隊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Lean body mass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constitute a female-specific relationship。
該研究通過檢查了一組健康的瘦的成年人,發現全身和外周心血管參數,包括左心室大小、舒張功能和外周阻力,都與女性的瘦體重有關,而在男性中則無相關性,為提高女性人群的心血管和整體健康提供了見解。

圖 8: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9.Nature:發現細胞內血紅素伴侶蛋白 HRG-9
血紅素(heme)是一類含有鐵離子的卟啉化合物,其作用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2022 年 10 月 19 日,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才勇實驗室在Natur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HRG-9 homologues regulate haem trafficking from haem-enriched compartments。
該研究首次發現細胞內血紅素分子伴侶 HRG-9 和 TANGO2,並揭示血紅素在細胞內運輸和利用的重要機制,在秀麗線蟲、人、斑馬魚、酵母中,HRG-9 和 TANGO2 承擔著不同的作用。

圖 9:來源Nature
10.Cell Reports Medicine:發現腺相關病毒介導基因治療可恢復小鼠睪酮分泌與生育能力
不孕不育已成為困擾相當一部分人的健康問題。
2022 年 10 月 20 日,中山大學項鵬課題組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鄧春華團隊合作在Cell Reports Medicine雜誌發表研究論文AAV-mediated gene therapy produces fertile offspring in the Lhcgr-deficient mouse model of Leydig cell failure。
該研究通過在黃體生成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受體(luteinizing hormone/ choriogonadotrophin receptor, Lhcgr)缺陷的間質細胞衰竭小鼠模型進行研究,助其恢復睪酮分泌、重啟性發育、挽救精子發生並恢復生育能力,結果表明 AAV 介導的基因治療可能是一種有前途的治療間質細胞衰竭的方法。

圖 10:來源Cell Reports Medicine
你對哪些話題感興趣呢,快為它投上一票吧
參考文獻:
1. Qin H, Fu L, Jian T, et al. REM sleep-active hypothalamic neurons may contribute to hippocampal social-memory consolidation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Oct 18]. Neuron. 2022;S0896-6273(22)00809-1. doi:10.1016/j.neuron.2022.09.004
2. Yengo L, Vedantam S, Marouli E, et al. A saturated map of common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human height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Oct 12]. Nature. 2022;10.1038/s41586-022-05275-y. doi:10.1038/s41586-022-05275-y
3. Yang, Fan et al.「Ferroptosis heterogeneity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reveals an innovative immunotherapy combination strategy.」Cell metabolism, S1550-4131(22)00411-9. 11 Oct. 2022, doi:10.1016/j.cmet.2022.09.021
4. Chai Q, Yu S, Zhong Y, et al. A bacterial phospholipid phosphatase inhibits host pyroptosis by hijacking ubiquitin. Science. 2022;378(6616):eabq0132. doi:10.1126/science.abq0132
5. Liu, C., Zheng, S., Lu, Z. et al. S100A7 attenuates immunotherapy by enhancing 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7, 368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2-01196-4
6. Chen, L., Luo, J., Jin, M. et al. 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evidence of adaptive variation in the genus Zea. Nat Genet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2-01184-y
7. Chen, B., Sun, L., Zeng, G. et al. Gut bacteria alleviate smoking-related NASH by degrading gut nicotine. Nature 610, 562–568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299-4
8. Diaz-Canestro C, Pentz B, Sehgal A, Yang R, Xu A, Montero D. Lean body mass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constitute a female-specific relationship. Sci Transl Med. 2022;14(667):eabo2641. doi:10.1126/scitranslmed.abo2641
9. Sun, F., Zhao, Z., Willoughby, M.M. et al. HRG-9 homologues regulate haem trafficking from haem-enriched compartments. Nature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347-z
10. Xia K, Wang F, Lai X, et al. AAV-mediated gene therapy produces fertile offspring in the Lhcgr-deficient mouse model of Leydig cell failure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Oct 14]. Cell Rep Med. 2022;100792. doi:10.1016/j.xcrm.2022.10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