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 「隱身」 小行星撞地球,是杞人憂天麼?

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導致恐龍滅絕的藝術想象圖 | 圖源:BBC

●  ●  ●

不在少數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行星是浪漫的意象,是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中主人公生活的地方。而在天文學的定義中,小行星是太陽系內環繞太陽運行、但是體積和質量都遠小於行星的小天體;以冥王星為代表的矮行星,則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

小行星因為體積小、亮度低,曾經長期隱匿在天文學家的視野中,隨著觀測能力的逐步提高,天文學家才對小行星有更多的了解,認識到它們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威脅。近年來,特別是今年,小行星防禦成為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天文學家估計,太陽系中大小不等的小行星超過100萬顆,但是絕大多數小行星與人類沒什麼關係,天文學家真正關注的是近地小行星以及潛在危險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指的是軌道近日點距離在1.3AU以內的小行星(日地平均距離為1AU,即1個天文單位,1AU=1.496*108千米)。直徑大於150米、運行軌道與地球平均軌道的最小距離小於0.05AU,大約20倍地月距離的小行星稱為潛在危險小行星。

截至2022年11月初,天文學家發現的近地小行星近3萬顆,其中直徑大於140米的超過1萬顆,直徑大於1千米的近千顆,而潛在危險小行星超過2000顆。

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個研究小組指出,直徑超過1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會引發全球性災難,而直徑超過140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會引發洲際災難。

因此,天文學家在觀測時,會把140米和1千米作為劃分小行星大小的分界線。此外,等效直徑50米量級和10米量級的小行星也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危害。直徑為米級的小行星會引發火流星事件,一般不會給人類造成明顯的危害。

處在怎樣的威脅中?

那麼,當下我們面對的小行星威脅處於什麼層面呢?

首先,我們可以先長舒一口氣,因為根據目前的觀測,我們沒有現實存在的危險,天文學家還沒有發現在本世紀內撞擊可能性超過1%的小行星,包括最新發現的這顆小行星2022 AP7,它的軌道可能發生變化的 「未來」 也是以百年為尺度來計算的。

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的是,由於觀測時間不長、觀測能力有限,絕大部分的近地小行星還沒有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已經發現的可能不到總數的2%,比如70%的直徑在140米以上的小行星、97%的直徑在50~140米的小行星以及99%的直徑在10~50米的小行星,我們都沒有發現。

比如,謝潑德等人在論文中報告的3顆小行星雖然個頭都不小(除了最大的2022 AP7外,另外兩顆小行星2021 LJ4和2021 PH27的直徑分別為0.3~0.6千米和0.9~1.7千米),但是因為位於地球軌道和金星軌道內,在耀眼的陽光下幾乎隱身,所以直到近期才被發現。類似的情況肯定還有很多。

所以說,我們雖然不必杞人憂天,但也絕非高枕無憂。

圖1

圖1謝潑德等人在論文中給出的小行星2021 PH27的軌道完全在地球軌道內,因此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圖源:Sheppard et al.

絕非風平浪靜

圖2

圖2巴林傑隕石坑|圖源:Wikipedia Commons

提到小行星的威脅,有幾個標誌性事件不得不提。

第一個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一種主流觀點認為,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撞擊點在今天的墨西哥灣,由此引發的生態災難最終結束了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

雖然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不能蓋棺定論,但是在地球的歷史上,小行星撞擊事件對地球生命演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卻是科學界的共識。

第二個事件是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一顆衝進大氣層的小行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上空發生爆炸。爆炸的威力相當於2000萬噸TNT炸藥,造成超過 2150 平方千米內的8萬顆樹被焚燬。

2013年2月15日,一顆直徑約18米的小天體進入大氣層,下降成一顆超級火球,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上空約30千米處爆炸,事件造成約上千人受傷,數千幢建築物遭到損毀。這是距離我們時間較近的一次標誌性事件。

此外,還有一次小行星撞擊事件值得一提。

19世紀末,人們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現了巴林傑隕石坑(Barringer Crater),這個隕石坑直徑1186米、深170米,形成於大約5萬年前。5萬年前尚未有現代人類到達北美洲,因此我們的祖先沒有 「見證」 這一事件,但是這樣的撞擊在當時肯定對大範圍區域內的生態造成了巨大影響。

這些事件提醒我們,地球是生命的搖籃,但絕非風平浪靜的港灣。

第一步

雖然地球被小行星撞擊是概率極小的事件,但一旦發生,就會帶來區域性或全球性的影響,甚至威脅人類的存續,因此小行星防禦成為擺在人類面前的共同課題。

小行星防禦的第一步是發現有可能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小行星。

2022年暑期熱映的科幻喜劇電影《獨行月球》就以小行星威脅地球為背景——在電影一開始,科學家發現了飛向地球的小行星π,引發了隨後防禦小行星的一系列故事。

與氣候變化類似,小行星撞擊將很有可能引發全球危機,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全球協作成為必要。

2013年的車里雅賓斯克事件,促使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小行星的威脅。2014年,在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的框架下成立了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AWN),我國於2018年2月作為正式成員加入了這個網路。

在現實中,世界上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已經開展了對小行星的監測,並逐步建立起監測網路。比如美國在1992年就啟動了近地小行星監測預警項目,2016年還成立了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PDCO)。

目前,超過98%的近地小行星是由美國發現的。

在對小行星進行監測方面,目前天文學家採用的是地基監測為主、地基和天基監測相結合的方式。比如,美國就利用地面上的光學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和金石(Goldstone)行星雷達等設備進行監測。不過,在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上有重要意義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由於坍塌而退役對天文學研究包括小行星防禦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獨行月球》設定的時間背景大約在21世紀30年代,此時中國是執行 「月盾計劃」 的主力,而在現實中,中國雖然在小行星防禦領域裡起步較晚,但也開始發力。

圖3

圖3「中國複眼」項目概念圖|圖源: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

2022年7月,「中國複眼」 二期在重慶啟動。

「中國複眼」 的全稱是超大分佈孔徑雷達高解析度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項目,項目二期由20多部天線組成,每部天線孔徑達到25~30米,這些天線共同組成分散式雷達,能夠發射電磁波探測小行星並接收回波。因為天線的排布方式像是昆蟲的複眼,因此被稱為 「中國複眼」。

「中國複眼」 項目分三期建設,二期建成之後,可以對千萬千米以外的小行星進行探測和成像,而在三期建成後,將把探測範圍擴大到1.5億千米(1AU)。

在天基觀測方面,我國科學家也提出了 「地球領航軌道」 天基監測預警望遠鏡的想法。這個計劃是在太空中部署望遠鏡,當小行星從太陽一側方向接近地球時,可以補償地面光學望遠鏡的盲區,及時發出預警。

圖4

圖4地球領航軌道任務概念圖|圖源: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探測並發現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只是第一步,人類還需要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阻止這些小行星真正撞擊地球。

目前,科學家提出的防禦思路主要有兩大類:一個是摧毀小行星,這是電影中採取的方式,但現階段實施難度較大,風險也較大;另一個是通過撞擊等方式使小行星的軌道發生改變,從而避免與地球相撞,以這一思路為指導的研究相對成熟,正在進行中。

撞 擊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ESA)聯合開展了 「小行星撞擊偏轉評估計劃」(AIDA)。作為計劃的一部分,2021年11月2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功發射了 「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小行星防禦試驗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動能撞擊來改變小行星的軌道,驗證小行星防禦技術。

DART的目標是一個雙小行星系統,兩顆小行星中較大的一顆直徑約780米,叫作 「迪迪莫斯」(Didymos),較小的一顆直徑約160米,叫作 「迪莫弗斯」(Dimorphos),它們又被稱作孿大星和孿小星。

2022年9月12日,探測器釋放了一顆用於收集撞擊資料的伴飛小衛星。2022年9月27日,DART按計劃撞向孿小星,撞擊器的質量為550千克,撞擊相對速度為6.6千米/秒。根據預想,撞擊將會使孿小星產生微小的速度變化,從而影響它環繞孿大星的週期。根據地面觀測設備和小衛星收集的資料,這次撞擊實現了預期目標,取得了圓滿成功。

圖5

圖5DART工作的藝術想象圖|圖源:NASA

深諳公眾傳播套路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這次任務給出的宣傳主題是 「為恐龍復仇」,吸引了不少眼球,但中國古話說 「冤有頭債有主」,即使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導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也不關無辜的孿小星什麼事兒。

事實上,孿小星距離地球1100萬千米,科學家選擇這樣一個遙遠的目標,在於確保這顆本來就不會威脅地球的小行星在被撞擊後仍然不會對地球產生任何威脅。

除了研發新一代觀測設備外,我們國家也制定了類似的動能撞擊測試計劃。

在2021年中國航天日(4月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將論證實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工程、國際月球科研站和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

在2022年的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給出了更清晰的小行星防禦計劃——

中國將著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共同應對近地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為保護地球和人類安全貢獻中國力量。具體來說,中國計劃在2025年或2026年進行一次技術實驗,對某一顆有威脅的小行星,進行抵近觀測並實施就近撞擊。

除了相對成熟的動能撞擊方案外,我國科學家還提出了其他思路,比如 「以石擊石」 和 「末級擊石」。所謂 「以石擊石」,就是在太空中捕獲一顆較小的小行星,然後操控這個小行星去撞擊對地球有威脅的大尺寸小行星,最終使有威脅的小行星偏轉出撞向地球的軌道。

捕獲小行星不僅可以防禦小行星,還可用於未來的太空採礦,在商業太空領域中也有可觀的應用前景。

而「末級擊石」指的是航天器進入深空逃逸軌道後,火箭末級與航天器不實施星箭分離,由航天器操控末級組合體撞向有威脅的小行星,從而充分利用火箭末級的剩餘重量,提升撞擊小行星的動量,進而提升小行星軌道偏轉能力。

圖6

圖6「以石擊石」任務概念圖|圖源: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最後說幾句題外話。我們之所以還有足夠的時間來討論主動進行小行星防禦,一個忽略的背景是我們的地球更確切地說是大氣層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保護。大量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小天體在大氣層中就被燒燬,不僅形成了美麗的流星,更保護了人類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我們可以拿火星進行對比。2022年10月27日,研究人員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報告了洞察號和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合力發現的兩次近期在火星表面發生的隕石撞擊事件。較早一次發生在2021年9月18日,在一組撞擊坑中,最大的一個直徑在130米左右;較晚一次發生在2021年12月24日,撞擊坑的直徑大約為150米。

直徑150米的撞擊坑如果出現在地球上,至少會對一個城市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其實撞出這個坑的隕石的直徑估計只有5~12米,這個大小的隕石會在地球大氣層中完全燒燬。可是,火星大氣的密度只有地球大氣密度的1%,因此這顆隕石几乎是毫無阻礙地撞向火星表面。

圖7

圖72021年12月24日,一顆隕石撞擊火星表面形成的隕石坑|圖源:NASA

小行星防禦不再是為恐龍復仇,而是為了保護人類自己,避免毀滅性災難的發生。雖然地球曾經遭受過不計其數的小行星的撞擊,地球生命史中也反覆上演著毀滅和重生的故事,但在迄今為止人類文明的時間尺度上,我們大可不必惶惶不可終日。

目前,小行星防禦技術還處於論證和初步試驗階段,未來發展成熟後,將為人類打造一塊強大的盾牌,從而令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停留在虛構,避免人類重蹈恐龍的覆轍。

參考文獻:(上下滑動可瀏覽)

[1]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3881/ac8cff

[2] https://noirlab.edu/public/news/noirlab2226/

[3] https://cneos.jpl.nasa.gov/stats/

[4]吳偉仁,龔自正,唐玉華,張品亮.近地小行星撞擊風險應對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22,24(02):140-151.

[5]鄒小端.開啟地球保衛戰——PSI行星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鄒小端談如何防禦小行星[J].太空探索,2017(12):26-28.

[6] https://www.cas.cn/kx/kpwz/202201/t20220113_4822058.shtml

[7]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4/369233.shtm

[8] http://www.nssc.ac.cn/xwdt2015/kydt2015/202106/t20210630_6122038.html

[9] http://www.nssc.ac.cn/xwdt2015/kydt2015/202105/t20210521_6036153.html

[10] LI Mingtao,WANG Kaiduo.Progress of Planetary Defense Research in China[J].空間科學學報,2022,42(04):830-835.

[11]

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nasa-s-insight-lander-detects-stunning-meteoroid-impact-on-mars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知識分子 作者:鞠強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高能所立場

編輯:叄壹

相關文章

人類的小行星-地球拯救計劃

人類的小行星-地球拯救計劃

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海岸線下,埋藏著地球上第二大的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21 世紀初,經過科研人員的模擬計算,這個巨大的隕石坑來源於一...

我找到哈利波特「魔蘋果」的原型了!

我找到哈利波特「魔蘋果」的原型了!

之前我們給大家介紹過一期偵探小說中的毒藥c位,大家紛紛表示「很下飯」。其實,還有比毒藥更下飯的,那就是巫術…… 又到了薩滿和道教完美融合的時...

4則警示!人類之危險,霍金已發話

4則警示!人類之危險,霍金已發話

斯蒂芬霍金關於威脅人類之危險的4則警示 原子核爆炸插圖: 霍金稱,從像原子戰這樣的人為事件到像小行星撞擊這樣的不可控因素,地球上的生命一直處...

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要如此排列?

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要如此排列?

撰文 撖靜宜 編輯 丁家琦 隨著電腦和智慧手機的普及,如今我們更加依賴在鍵盤上打字,而非手寫。現在大部分的鍵盤都是使用標準鍵盤順序——即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