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會被晒黑嗎?

來源 Huffpost/Winchester Hospital/Discover

作者 Melissa Henderson/Bridget Alex

翻譯整合 SME科技故事

眾所周知,人被晒就會黑

那麼,本來就黑的黑人呢?很多人以為黑人不怕晒黑,也沒有被晒傷或者晒出皮膚癌的風險。但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誤解。

儘管深色皮膚的確比淺色皮膚能提供更多抵抗紫外線的保護,但沒有人能免受陽光造成的影響和傷害。所以跟我們一樣,黑人也可能被晒得比原來更黑。

2017年夏季 這張河北華夏外援姆比亞在中國被晒黑的照片火爆網路

事實上,黑人(尤其是女孩們)對待「被晒黑」這件事上與淺膚色的人們並無二致。其中既有不喜歡被晒得更黑的群體,也有樂意在沙灘上長時間沐浴陽光以追求完美古銅色皮膚的人。

不管什麼人被晒都會變黑,其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皮膚上的黑色素會隨陽光的照射而增加。

而膚色較深的人,包括黑人、西班牙裔、亞洲人、美洲原住民等,都會自然產生比白人更多的黑色素。黑色素不單單改變膚色,它還能吸收紫外線以保護我們不被晒傷。

理論上膚色越淺的人越容易被晒傷

理論上膚色越淺的人越容易被晒傷

對防晒霜稍有了解的人應該都聽過SPF(Sun Protection Factor,防晒係數)。SPF是透過比較未受保護的白皙皮膚和塗抹了防晒霜之後的皮膚分別的被晒傷時間來計算的,舉個例子:SPF15意味著它可以讓人將被晒的「安全時間」延長十五倍。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皮膚在太陽下晒10分鐘後會變紅,那麼塗抹了SPF15級別的防晒霜後,這個時間將延長到150分鐘。

據計算,深膚色黑人自帶的天然皮膚保護因子相當於13級SPF,能過濾掉兩倍於淺膚色的紫外線輻射。

雖然黑人不容易被晒傷,但他們同樣很容易受到陽光的傷害,比如產生晒斑和皺紋,甚至晒出皮膚癌。在美國皮膚病學會的一次會議上,來自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公佈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深色皮膚的人事實上比淺色皮膚的人更容易死於皮膚癌。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指出,人們普遍認為黑皮膚的人不會被晒傷或者得皮膚癌,這給了這些人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導致黑人很少採取諸如塗防晒霜之類的保護措施,同樣他們也很少有人會定期檢查皮膚癌的跡象。

因此,當深色皮膚者被診斷出患有皮膚癌時,這種疾病往往已經到了晚期,治療起來十分困難。所以雖然皮膚癌患者中深色膚色者較少,但深色膚色者患上皮膚癌的死亡率要高於淺色膚色者許多。

增強對防晒重要性的認識,並且及時對所有皮膚類型的人進行例行皮膚檢查,是預防皮膚癌工作的最重要部分。

黑色素瘤(Melanoma)是20-30歲人群中最常見的癌症之一

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人類的膚色會隨緯度而變化:赤道附近的人膚色最深,而兩極附近的人膚色最淺呢?

答案簡而言之,就是因為深色皮膚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更有優勢,而淺色皮膚在陽光較少的地方更有優勢。

全球土著(原住民)膚色地圖

不過事實上,人類的「膚色梯度」可能與防晒傷,甚至皮膚癌都幾乎沒有關係。相反,膚色的差異是由於對兩種必須維生素的需求相沖突而形成的:葉酸和維生素D。葉酸會被太陽紫外線所破壞,而維生素D卻需要皮膚暴露在陽光下才能開始被生產。

因此人類如果想要保護葉酸的同時產生足量的維生素D,就需要適當劑量的陽光來同時滿足這兩者。雖然太陽紫外線的強度取決於地理位置,但實際穿透皮膚的紫外線量卻取決於我們的色素沉著程度,即膚色。

這就是人類學家Nina Jablonski和George Chaplin於2000年提出的膚色分佈基本解釋。不過要分析完整的膚色變化歷史,我們還必須從人類更遠古的「毛絨時代」講起。

人類學家Nina Jablonski(右)和George Chaplin(左)

幾百萬年前,我們祖先的膚色並不明顯。因為早期人類披著深色的皮毛。但在皮毛之下,它們的膚色很可能是蒼白的——我們的表親黑猩猩和大猩猩都是如此。

我們的祖先最終褪去了皮毛,進而在皮膚中出現了色素。雖然確切的時間和原因還存在爭議,但許多研究人員一致認為,人類褪去皮毛是為了幫助我們在陽光明媚、開闊的赤道非洲棲息地覓食時保持涼爽

然而,這樣做的代價是裸露的皮膚會常年暴露在強烈的紫外線下。在這種情況下,大約在100萬到200萬年前,保持深色的皮膚更能讓人類維持葉酸的儲存

葉酸常用於孕婦產前服用以降低畸形兒的出生率 有研究發現男性服用葉酸也可以提高精子質量

為什麼葉酸如此重要?它作為一種營養物質在DNA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影響人生存和繁衍的能力。當人類孕婦葉酸不足時,很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出現神經管缺損等疾病,這對人類的生存繁衍是致命的影響。

在血漿和皮膚活檢的實驗中人們發現陽光會導致葉酸的分解。幸運的是深色皮膚會阻礙這一分解過程,因為它所含的更多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線,並且透過化學反應消除紫外線產生的有害副產品。

脊柱裂、無腦畸形、腦膨出都是缺乏葉酸導致的畸形兒常見表現

但是人類從不曾滿足於只在陽光充沛的赤道附近建立聚居地。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人類分別向南北冒險探索,最終也都到達了陽光較少的高緯度地區。

在高緯度地區,人體維生素D的生產就成為了一個問題。維生素D的用途是促進對鈣的吸收,對於人體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統是相當重要的。維生素D可以在皮膚中產生,但必須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來「啟動」生產過程

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遠離熱帶地區的話皮膚細胞就接收不到足夠的合適紫外線來促成維生素D的產生。1980年代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研究人員從波士頓的白人嬰兒身上採集了足量的新鮮包皮樣本並分成了兩組。

隨後,他們將一組暴露在正午的陽光下三小時,另一組放在黑暗中。從春天到秋天,暴露在陽光下的皮膚仍然會產生維生素D——就像活人的一樣。然而,到了冬季這個合成反應就停止了。

因此,在像波士頓這樣的高緯度地區,人們想要全年獲得充足維生素D的話,就必須依靠在夏季增加儲備,或者透過食物(如富含脂肪的魚)來獲取營養。但總之人的皮膚越黑,就越難保持足夠的維生素D。

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些食物來補充維生素D

隨著人類在全球範圍內的遷徙、聚居與傳播,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種族的人出現了一系列的膚色變化。除了這些遺傳的生物變化,我們還各自發展出了不同的文化來適應多變的日照環境。例如吃富含葉酸或維生素D的食物,還有建造居所、穿衣服、塗防晒霜等方式來阻擋紫外線。

膚色是人類最明顯、也最膚淺的區別之一。不過這種差異背後的進化故事在科學看來是全人類統一共享的: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膚色由亮到暗,再到隨著緯度變化呈梯度漸變的現狀,受地理、基因和文化習慣等等因素的影響。

無論如何,適當接受日照的同時注意防晒,都是我們每個人保持健康身體的小訣竅。

原文連結: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black-girls-tan-too_b_5575365

https://www.winchesterhospital.org/health-library/article?id=157004

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planet-earth/why-did-darker-and-lighter-human-skin-colors-evolve

相關文章

將物質塑造成複雜形狀的簡單方法

將物質塑造成複雜形狀的簡單方法

在一些開創性物理學的研究領域,對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273°C)的超冷原子進行操控,是眾多物理學家的熱情所在。因為在如此低溫下,原子能表現...

從普朗克到普朗克

從普朗克到普朗克

如果盤點20世紀貢獻最突出的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必然在列。1900年,普朗克發表黑體輻射公式,假設能量只能以離散的「量子」形式釋放,標誌...

元素週期表:聽說我快完了?

元素週期表:聽說我快完了?

正文共4497字,預計閱讀時間約為5分鐘 也可點選本篇推文音訊,用耳朵聆聽知識~ 背元素週期表,可能是每一個初學化學的人都會經歷的痛苦過程,...

「蓋亞」狂想曲

「蓋亞」狂想曲

那是2013年12月19日的下午,我在上海剛剛結束了一個國際學術會議,趕緊借用了上海天文臺的一間會議室,將歐洲空間局的直播視訊投到幕牆上,與...

首次發現烏鴉竟然懂統計!

首次發現烏鴉竟然懂統計!

烏鴉是一類非常聰明的鳥,我們常常在科學報道中見識它們的各項智慧技能,比如耍把戲、模仿、舉行「葬禮」、製造工具……它們出人意料的智慧,吸引了大...

無脊椎, 但不缺心眼

無脊椎, 但不缺心眼

不管是軟體動物還是昆蟲,在我們眼裡都像是一群毫無區別的個體的集合。其實它們也有情緒,也能感知痛苦,甚至有著自己的內心世界! 無脊椎動物: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