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的一生:877.75秒

中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粒子。大多數存在於自然界的中子是非放射性原子核的一部分,在那裡,它們基本上可以永遠存在。在宇宙物質的某些原子中,中子已經存在了數十億年甚至更長時間。

但是,自由的中子(如核裂變過程所產生的中子)是不穩定的,它們的壽命很短,只有大約15分鐘的時間。因為這些自由的中子會衰變為質子,在這個過程中,每個衰變的中子會釋放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

一直以來,物理學家都希望能夠完美地了解中子的精確壽命,這對於我們理解物質的基本結構至關重要。通過知曉中子的壽命,物理學家可以推測出是否還存在其他有待發現的基本粒子。可以說,中子壽命之謎是解答宇宙學和粒子物理學中幾個大問題的關鍵,有助於我們理解宇宙的早期狀態和基本粒子的行為。

然而,物理學家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仍無法就中子壽命問題達成一致。

一直以來,物理學家們試圖用兩種方法來對此進行測量,一種被稱為「瓶方法」;另一種被稱為「束方法」。用這兩種方法得出的測量結果並不一致,瓶方法得出的中子壽命是14分39秒;而束方法得出的結果卻是14分48秒。這相差的約9秒的時間對於一個壽命只有15分鐘長的粒子來說,是不容忽視的重大差異

物理學家通常有兩種方法來測量中子壽命,一種涉及到瓶子結構的容器,被稱為瓶方法;另一種涉及到粒子束,被稱為束方法。|圖片設計:原原

現在,一項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的新研究表明,一個由多個科學家團隊組成的合作組利用瓶方法,對中子的壽命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測量。新的結果表明,中子壽命為877.75秒(約14.629分)、不確定度為0.039%(約0.005分)。這一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一致,精度是同類測量結果的兩倍

這個實驗被稱為UCNτ(UCN指超冷中子,τ指中子壽命),它始於十多年前,但對於最新公佈的結果則是基於2017年和2018年運行的兩個實驗。

從實驗的角度來看,這項研究面臨一些艱鉅的挑戰,比如自由的中子很容易與原子結合,因此,研究人員必須在實驗裝置內創造一個非常嚴密的真空,以防止氣體進入。此外,他們還必須大幅降低中子的速度,這樣中子才能捕獲並計數。

在UCNτ團隊於2017年和2018年進行的兩個瓶方法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不同的步驟來冷卻中子,最後的關鍵步驟是讓中子與固態的寒冷的氘相互作用,使中子失去能量,從而將中子減速到超低溫度。他們將這些中子置於一個浴缸大小的真空瓶中,瓶子裝置配備有約4000塊磁鐵,強大的磁場可以阻止中子與瓶子表面接觸,從而將自由的中子困在瓶中。

浴缸大小的高效超冷中子探測器。|圖片來源:Michael Pierce / LANL

在瓶子中,這些中子開始衰變為質子。在每輪實驗中,中子會被置於瓶子中一段足夠長的時間。研究人員要做的就是通過複雜的資料分析方法,在每個週期結束的時候,清點瓶中的剩餘中子。接著,他們會將新的中子再次裝入瓶中,重新開始這個過程。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研究人員通過這兩個實驗總共統計了4000萬個中子。

為了消除測量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任何由人為因素導致的偏差,合作組分成三個小組,分別由加州理工學院、印第安納大學,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的研究人員領導,以一種「」的工作方式展開研究。

每個小組都配有一個「」的時鐘,這些時鐘被故意調節得更慢一些,這一「錯誤」直到實驗的最後才會被糾正。如此一來,研究人員就無法知道實際究竟經過了多長時間,也就無從知道中子的實際壽命。這使得實驗更加可靠,因為它避免了研究人員為了使結果符合預期數值,而造成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偏差。

在實驗完成並收集了所有資料後,三個小組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來分析資料。令人驚喜的是,三個小組發現,雖然他們採用了不同的資料處理方式,卻得出了幾乎相同的答案,這是驚人一致的結果。最後,研究人員得出中子衰變的平均時間為877.75秒,計算精度優於百萬分之四百,是迄今為止最精確的結果

然而,新的結果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用瓶方法和束方法得出的結果會出現9秒左右的不一致性。這意味著這兩種測量方法之間仍然存在分歧,它表明要麼其中一種方法存在系統性錯誤,要麼物理學中存在某些仍有待理解的未知事物。

但新的精確結果為解決中子壽命之謎提供了獨立的評估,幫助科學家更接近一個答案。現在,UCNτ團隊正在進行新的改進,以求進一步提高精度。在未來的實驗規劃中,物理學家們也將進一步完善束方法進行的測量,從而最終找出導致中子壽命之謎的,究竟是系統性誤差還是新的物理學。

#創作團隊:

編譯:二宗主

#參考來源:

https://www.caltech.edu/about/news/how-long-does-a-neutron-liv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2812-z

https://news.iu.edu/stories/2021/10/iub/13-physics-neutron-lifetime-measurement-study.html

https://www.jhuapl.edu/NewsStory/211011-scientist-zero-in-on-neutron-lifetime-using-data-from-moon

#圖片來源:

封面素材來源:Caltech

相關文章

誰發現了對日照現象?

誰發現了對日照現象?

拉斯坎帕納斯的對日照 這張引人注目的照片拍攝於2013年11月,當時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上方的天空異常黑暗和透明。它顯示出黃道帶(由左上角...

18萬年的時間缺口,隱藏了怎樣的祕密?

18萬年的時間缺口,隱藏了怎樣的祕密?

研究早期人類的歷史,其實就像是在做一個規模巨大的拼圖,並且你盒子裡所擁有的並非全部拼圖碎片。研究人員會盡其所能地從一些化石、人工製品和地質記...

地球上最早的巨無霸

地球上最早的巨無霸

海洋中的鯨目動物(如鯨魚、海豚)是在大約5600萬年前進化的。又過了大約5000萬年,其中一些物種才變得非常龐大。然而,鯨目動物卻並非第一批...

「碳女王」Mildred Dresselhaus開掛的一生

「碳女王」Mildred Dresselhaus開掛的一生

運動裝備、微電子、鋼筋混凝土……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碳奈米結構無處不在。這要感謝奈米科學先驅米爾德雷德·德雷塞爾豪斯(Mildred Dres...

恩里科·費米——理論與實驗大師

恩里科·費米——理論與實驗大師

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是著名的美籍義大利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他在量子力學、核物理、粒子物理和統計力學等方面都...

火星上,狂野的宇航屋,可能有真菌?

火星上,狂野的宇航屋,可能有真菌?

狂野真菌太空屋,你見過沒? 火星遊客可能住在蘑菇室裡。 一幅藝術家描繪的用真菌組織建造的棲息地。(圖片來源:L。羅斯柴爾德) 林恩·羅斯柴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