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隻螞蟻? | 近期科技趣評

滄海遺珠,信手拈來 圖源:pixabay.com

01

對唐代彩陶的分析表明其被「修飾」過

對唐代彩陶的分析表明其被「修飾」過

《舞馬》,公元608-907年,中國唐代,彩陶

圖源:Cincinnati Art Museum

圖中這件唐代陶塑現存於美國辛辛那提藝術博物館,是由一位收藏家在1997年捐贈給博物館的。但是在一位東亞藝術研究者看來,這件作品很奇怪:馬頭上這部分粉色的流蘇狀裝飾物,明顯不是馬鬃,而且在其他唐代陶塑中也沒有見過類似的東西。為了搞清真相,博物館聯繫了辛辛那提大學和加州大學的專家來對其進行分析。

研究人員使用X射線粉末衍射,離子色譜和拉曼光譜等尖端技術,對從陶塑上採集11個微小樣本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這件流蘇不是原裝的,其成分是石膏,而陶塑的成分是赤陶:這部分是後來用動物膠水粘上去的。在它與馬身接觸的地方發現了光滑的表面,也證明這個所謂流蘇確實與原作並非一體。同時他們也在其他部分找到了修補的痕跡,表明這件作品至少經歷了兩次修復或者說是改造。

奇怪的審美帶來畫蛇添足

奇怪的審美帶來畫蛇添足。

小編

參考文獻:

https://scitechdaily.com/scientists-solve-a-1300-year-old-mystery/

02

新人工蠶絲性能比蛛絲還強

超強人工蠶絲與不同天然微絲的性能比較

超強人工蠶絲與不同天然微絲的性能比較

圖源:天津大學官網

天然蜘蛛絲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是自然界已知韌性最強的天然纖維,在力學強度上,蛛絲可與強度最高的碳纖維及高強合成纖維(如Kevlar纖維)等相媲美,而同時具有十分明顯的韌性優勢。但是蜘蛛不像蠶寶寶一樣可以規模化養殖以獲得蠶絲,明知道這種生物材料用途很大卻無法量產。

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林志教授團隊通過一種特殊的化學浴去除了普通蠶絲中的粘性外層,並結合金屬離子輔助增強的方法,得到了勝過蛛絲的超強蠶絲纖維。這種人工蠶絲纖維的拉伸強度達到2.0 GPa,比天然蛛絲的平均強度要高70%以上,並且具備43 GPa的高平均楊氏模量,遠遠高於所有已知的天然微絲,這項工作為生產高性能人造絲線開闢了一種便捷高效的途徑。

蛛絲被聽起來比蠶絲被略可怕……

蛛絲被聽起來比蠶絲被略可怕……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www.tju.edu.cn/info/1026/6758.htm

03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隻螞蟻?

圖源:pixabay.com

圖源:pixabay.com

作為地球上分佈最廣的昆蟲之一,螞蟻非常常見,每次見到它們時都是成群結隊的一大幫,數量很多。但是究竟多到什麼級別呢?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這就像在數撒哈拉沙漠中到底有多少粒沙子一樣困難。而最近,PNAS上的一篇論文給出了最新的估算:研究人員綜合了全世界有關螞蟻的12000份報告,以及489篇論文,這些研究都使用了足夠嚴格的收集和估算螞蟻數量的方法。他們算出的結果是20萬億隻,總質量約有1200萬噸,比地球上所有野生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總和還要多,大都集中在熱帶稀樹草原和潮溼的森林中。

超過所有哺乳動物總和的只是一種昆蟲,書上說誰先進來著?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ow-many-ants-live-earth

04

大腦中的蛋白斑塊可能並非導致阿茲海默的元兇

圖源:pixabay.com

圖源:pixabay.com

目前最流行的看法是,阿茲海默症是由於大腦中澱粉樣蛋白斑塊的積聚引起的。因此很多藥物和治療方案都聚焦在如何減少斑塊上。但是近期在《阿茲海默病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則認為,這很可能搞錯了對象。

β澱粉樣蛋白本身是一種正常的蛋白質,可溶於水,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會在大腦皮層上形成積聚性斑塊。在阿茲海默症的大腦中觀察到了這種斑塊,被認為是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的元兇。但是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斑塊並非只在患者腦中有,很多正常人的大腦中也有,但是他們並沒有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問題。而這種「斑塊導致痴呆」的認識,讓很多治療方案都在想法設法減少斑塊,其中就包括降低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含量:這種蛋白少了於是斑塊也會少。但在很多試驗性療法中,降低了可溶性β澱粉樣蛋白水平後,患者的臨床結果顯示出惡化的趨勢。

該團隊的研究發現,無論大腦中斑塊的積聚如何,具有高水平的可溶性β澱粉樣蛋白的人在認知上都是正常的,但那些可溶性β澱粉樣蛋白水平低的人更容易有認知障礙。而無論大腦中斑塊的數量是多還是少,只要大腦中可溶性β澱粉樣蛋白的基線水平保持在每毫升270皮克以上,人們就可以保持正常的認知能力。

拯救心靈可能比拯救身體更重要

拯救心靈可能比拯救身體更重要。

小編

文章連結:

https://content.iospress.com/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2208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