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唐唐收集無厘頭圖的時候,搞到了一個「熊孩子炸井蓋兒」合集。
一般熊孩子是這麼玩的: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如果跟唐唐一樣是老手,懂得扔之前要捂一秒的話,引爆時間就會大幅縮短:

當然,這種進階玩法需要很快的反應速度,一般熊孩子駕馭不了。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收集無厘頭圖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一根小小的爆竹就能產生這麼大推力呢?
細一琢磨想明白了,爆竹只是個引子,真正的作用是點燃下水道里的沼氣,由於下水道的地形非常狹小,所以只要裡面氣體稍微膨脹一點點就能產生巨大的壓力,把井蓋炸上天。

可以說下水道就是個天然的井蓋兒發射器!
如果沼氣多一點: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再多一點: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以後打仗還造什麼地雷啊,直接往下水道里扔鞭炮就行了!

你們說,只是往下水道里扔普通鞭炮就能引發這麼劇烈的爆炸,如果扔個大一點的鞭炮呢?
歷史上有個美國科學家愛德華·泰勒,也思考過這個問題,鑑於這個人是氫彈之父,所以他差點順手往下水道里扔一顆氫彈!

故事的起源要追溯到冷戰時期,那時候美蘇兩國瘋狂進行核備戰,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核試驗。

這麼多核試驗當然不能在地面進行,一方面地面不好收集實驗資料,另一方面萬一哪次沒控制好,搞不好全國人都要涼涼,所以那時候核試驗大多都在地下進行:

大概流程就是,挖一個深井,在井中引爆一個小當量核彈,在井口放置一個又沉又大的「衝擊力探測器」,收集實驗的具體資料。


上面的示意圖誤把「衝擊力探測器」寫成了「井蓋」真是太不嚴謹了,這東西哪裡像井蓋了???

但實驗之所以叫實驗,就因為它經常出錯。

1957年7月26日傍晚,美國進行代號「帕斯卡A」實驗的時候,就出現了資料計算錯誤,核彈實際的衝擊力比預估高出約50000倍。
巨大的蘑菇雲驚呆了周圍一票科學家,衝擊力探測器連一聲MMP都沒說出來就直接被炸上了天。

事後一幫心大到沒邊兒的科學家們試圖在試驗場地周圍尋找井蓋兒。
然而泰勒表示,這東西搞不好都被炸到外太空去了,不如咱們再做一次實驗,測測井蓋到底能飛多快!

其他科學家一楞:這主意不錯啊!
然後他們又重新挖了個大坑,找來當時最先進的攝像機,終於拍到了井蓋飛出的畫面。

經測算,核彈爆炸產生的推力可以在瞬間把井蓋兒加速到地球逃逸速度*6倍的速率,飛上太空根本不是夢。
之後泰勒根據實驗資料提出了一個「雷井計劃」:挖個坑把氫彈種下去,等到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時候引爆氫彈,把外星人炸的媽都不認識!

要不說偉人就是想的遠,美蘇冷戰還沒結束呢,人家已經想著怎麼跟外星人幹架了。

可惜當時的政客鼠目寸光,「雷井計劃」最終也沒得到實施,唐唐覺得這是人類武器史上的一大敗筆。

畢竟「雷井」實在是太優秀了,唐唐隨便一想,就想到很多優點:
1、好造:挖個坑,灌上水,放個井蓋兒就完事兒了,城鎮施工隊都可以完成這個項目。
2、便宜:整個計劃最貴的也就是那個氫彈,但這東西美蘇冷戰留下來好幾千顆,現在根本用不到,銷燬費用又太高,美蘇巴不得把他們送出去呢。
3、方便瞄準:你以為雷井看似不動,但其實是依靠地球自轉瞄準的,在赤道上部署幾個,發射器「坐地日行八萬裡」都不是夢想,你家坦克能跑這麼快嗎?
4、環保:雖然爆炸有輻射,但基本都在地底下,完事兒把坑填上就行,那時候地球都該毀滅了也不差這倆坑!

唉,所以雷井計劃沒實施真是太可惜了,天才泰勒離世的時候恐怕很遺憾吧。
話說回來,既然之後再也沒有雷井計劃把井蓋送上天,那最初的那兩個井蓋應該就是僅存的「最快人造飛行物」了吧。
大家都知道在太空飛行阻力是極小的,以這倆井蓋的速度,現在是不是都飛出太陽系了!
並不會,科學家說他們要麼在和大氣層摩擦的過程中損毀了,要麼就是動力不夠掉下來了。

所以以後你去什麼地方旅遊,看到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裡有倆鏽跡斑斑的井蓋兒,離遠點,說不定輻射還沒散完呢!
還有,小朋友們千萬別自制雷井,畢竟這是美國當局都不敢實驗的超毀滅武器,真要給你送上天找都找不回來!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