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百年一遇的奇才?

我們可能生而為天才,但也有少數人在意外之下顯露出天賦異稟。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所有人都身懷異能,只是等待釋放的時機呢?

1979年8月17日,奧蘭多·瑟雷爾(Orlando Serrell)的人生在一場棒球賽上發生了鉅變。

奧蘭多·瑟雷爾在 10 歲的時候左腦被壘球擊中,記憶力由此突飛猛進。這種能力隨年歲增長也不斷提高:事故剛發生時,他只能記住每天的天氣,現在他能記得經歷過的最小細節。

那年他10歲。當他衝刺奔向本壘時,對手朝他的方向扔出壘球……正巧砸中他的左腦殼。他一下子倒在地上,躺了數秒鐘,之後起身繼續比賽。

「我沒把這事告訴爸媽,可我的腦袋疼了好一陣。」奧蘭多回憶道。頭痛最終放了他一馬,只是變化悄然而至:自此之後,他掌握了「計算日曆」的本事。給他一個日期,即使是幾千年前的一天,他也能立馬告訴你那天是星期幾!

更令人吃驚的是,一年之後,奧蘭多發覺,事故之後每天發生的所有事情他都歷歷在目,那天的天氣,他在哪裡,他吃了什麼……現在,這將近13000天的記憶都儲存在大腦中。這一切的起因就是他的腦袋那天正好處在壘球的運行軌跡上……

我們每個人是否都具備某些沉睡中的天賦?用上某種比奧蘭多的遭遇稍微溫和點的方法,我們就能心想事成地成為天才?

首先需要搞明白什麼是天賦。提起這詞,自然就會想到愛因斯坦、達·芬奇、莫扎特,這三位在各自領域中都為世界帶來了一場革命。

那麼,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嗎?大腦的尺寸?神經元的數量?人們已經對愛因斯坦的大腦研究了數十年,還是一無所獲。那麼是因為他們都有高IQ?IQ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個指標,智商高於140,即可被列為天才。

20世紀初的心理學家曾試圖通過IQ測試來發現明日奇才。然而,美國心理學家從1920年至1950年對1500名IQ超過140的兒童進行跟蹤研究,無一人成年後表現出特殊的創造力,除了美國科幻小說家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

IQ不等於天才

換句話說,憑IQ似乎無法預判誰能夠憑藉天賦大放異彩。這或許是因為IQ測試只專注某些領域,比如邏輯。無可爭議的音樂天才莫扎特可能就過不了IQ測試,因為他在數學方面簡直是白痴!

事實上,人們現在認為智力包括各種天分,從語言才能到社會適應性,還包括數學、邏輯、空間、音樂等認知能力,不一而足。

因此,世界上存在各種專精的天才,只要他們某項或多項才能能達到平流層的高度。某些被歷史銘記的天才是名副其實的通才:達·芬奇不僅是傑出的發明家,還是卓越的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工程師、博物學家、哲學家。

此類天才雖出生時就具備某些天賦,但他們能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還是有賴於受到的教育以及長期的不懈努力。奧蘭多·瑟雷爾被激發的天賦相對有限,他「付出」的不過是讓壘球擊中腦袋——畢竟,這是個意外產生的天才。

此外,還存在一類天才,我們稱為「先天學者」,他們的才華是天生的。以金·匹克(Kim Peek)為例,他的經歷是著名電影《雨人》的靈感來源。

金·匹克生於 1951 年,死於 2009年,他 3 歲時能記住整本詞典,此後從未停止過儲存書本中的知識。只要聽上一遍,他就能掌握某段古典樂的篇章,不看樂譜就能用鋼琴彈出來。此外,他能在一秒內算出一欄電話號碼相加的總和。但他也是重度殘疾者,無法獨立生活。

他能逐字逐句地背誦一生中「囫圇吞棗」看過的12000本書,而他一般看一頁書僅需10秒。他甚少出錯。他幾乎能回答所有文化常識的問題。他能彈奏所有重要的古典樂作品,但讀不懂樂譜。他在心算方面也有驚人之舉,能夠在短短一秒之內算出一欄電話號碼相加的總和。那時他才……5歲!

學者綜合徵

超凡的才華需要付出代價:金無法自己穿衣或開車。事實上,他在運動和心理方面屬於重度殘疾。「當才華與缺陷相伴,我們稱此為學者綜合徵。」

該方面的專家、美國精神病學家達羅德·特雷費特(Darold Treffert)解釋道。學者綜合徵在自閉症患者中尤為普遍:大約十分之一的患者具備特殊才華,如在音樂、藝術、數學、機械領域,甚至「計算日曆」。另一些學者綜合徵的缺陷較為隱蔽。

3 歲前的阿隆索·克萊蒙斯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男孩。但頭部因為被墜落物擊中,導致發育異常:成年之後,他的IQ連40都不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故發生後沒多久,他就表現出驚人的雕塑才華 :只要看一眼照片,無論是何種動物,他就能用一團黏土創作出完全符合解剖結構的雕像,連肌肉也惟妙惟肖。

如果你在路上碰見丹尼爾·譚米特(Daniel Tammet),你不會注意到這位35歲的英國作家有何特殊之處。到露天咖啡座和他說上兩句話,你就會發現他有那麼一點魂不守舍……不過讓他做計算題的話,那就有好戲瞧嘍!他能心算各種極其複雜的運算,比如3秒之內算出37的4次方!他能背誦圓周率,直到小數點後22514位,能說12種語言,學冰島語只用了一週時間。

丹尼爾·譚米特寫過4本書訴說他的經歷,那些數字,還有數學。只是他患有一類輕度的自閉症——阿斯伯格綜合徵。在研究過此類患者的性格之後,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為,一些公認的偉大天才其實也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徵。莫扎特或許就是,還有梵高,甚至愛因斯坦。

於是,我們又面臨以下問題:造成這種缺陷的腦部異樣是否也能激發某種才能?人們拍攝和掃描了某些自閉症患者或者阿斯伯格綜合徵患者正在工作的大腦,發現左腦的活動弱於平均水平……

左腦,你還記得那個壘球的故事嗎?是的,就是奧蘭多·瑟雷爾,一個普通大男孩突然獲得了超強記憶力,就是在左腦捱了壘球一擊之後!那次撞擊或許抑制了左半腦的活動,造成了類似自閉症的缺陷?換個角度來看,一切也可能純屬巧合。

假設右腦遭到撞擊,是否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想要弄清真相,理想做法是研究其他的「後天」天才——就像奧蘭多一樣,他們在一次撞擊之後突然掌握了某種天賦。巧得很,這樣的例子我們知道40多個。

先從一個9歲兒童說起,他的腦袋捱了一顆子彈,兩年間,他不能說一句話,還部分癱瘓。之後,他重新掌握了發聲和使用肌肉的能力,並在機械方面展現出驚人造詣,他能修理複雜的發動機,製作精巧的木工。那枚子彈就是從大腦……左邊鑽進去的。

左還是右,結果一致?

是否只有左腦受傷才會有意外收穫?並非如此。

外科醫生託尼·西科里拉(Tony Cicoria)在42歲時被雷劈中,開始鋼琴樂曲的創作,而他之前沒有接受過任何音樂訓練。吉姆·卡若羅(Jim Carollo)14歲時遭遇過車禍,之後突然對幾何學發生興趣,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竟然通過了大學級別的考試。

1994 年,這位整形外科醫生在紐約的一處電話亭裡打電話,突然被雷電擊中。他竟然大難不死,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除了在此後的數週中,記憶力產生了些許問題……只是,他就此對古典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事故之前,託尼只是個水平一般的搖滾吉他手,可現在成了專業的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

還有德里克·阿瑪託(Dereck Amato),他39歲時跳入沒有水的泳池。幾天後,他在朋友家裡發現自己會彈鋼琴,能連續6小時在琴鍵上十指翻飛。而在此之前,他只玩過吉他,在青年時代參加過小樂隊,但從沒碰過鋼琴。現在,他成了一名職業鋼琴演奏家。

在上述三個例子當中,大腦都遭遇了多處損傷,且並不只限於左半腦。達羅德·特雷費特同樣提供了一些例子,指出一些老人會突然擁有藝術才華,特別是在繪畫方面。由於大腦某些區域出現退化,他們患上了某種痴呆症。「成像研究表明,此類病變主要位於左半腦。」這位科學家指出。

因此,儘管案例甚少且缺乏研究,無法得出確鑿的結論,但可以認為,擊打大腦有時確能激發某些才能……如有選擇的話,敲擊大腦左側「更好」。

大腦的使用說明

現在,我們需要開啟一次小小的人腦之旅。大腦分為左右兩半,依靠「胼胝體」連接。左右半腦幾乎做著同樣的工作,也會像一個巨大的網路一樣協同合作,但其實它們各有專攻。

「我們的左半腦傾向於詮釋這個世界,為我們給出解釋,」澳大利亞神經科學專家艾倫·斯奈德(Allan Snyder)解釋道。左半腦的一大職責是過濾我們從外界接收到的海量資訊,用最快的速度將資訊和根據過往經驗生成而儲存在大腦中的圖式一一對應上。

舉個具體的例子。當你看到一棵樹,你不會意識到它是由無數個綠點、黃點、藍點、棕點組成的圖像,你會立馬認出這是一棵樹,因為你的左腦會把「樹」這個標籤貼在點集合上……

左腦負責處理資訊,它會迅速地把圖畫上的元素和生活中長期積累的物件進行匹配。左腦會抽取風景中的物件,為它們貼上標籤:那團綠色是棵樹,灰色的有稜有角的是教堂鐘樓……經過正常分析的圖像於是進入我們的意識:因此我們能夠明白兩眼所見之物。

如果這項大腦活動被抑制住,那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突然之間,你會接收到更多的細節資訊,而之前你卻不會留意到。」艾倫·斯奈德表示。在他看來,如能擺脫左腦的濾網,那棵樹或許就會變成色點組成的馬賽克,就和印象派的畫作一樣。

如果左腦無法勝任工作,那貼標籤的任務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甚至無法完成。進入意識的,可能是通過大腦其他渠道詮釋的一幅「缺乏結構性」的圖畫。那幅畫或許只呈現出光線的強弱,或者像印象派畫作一樣由色點組成,或者是一些意料之外的幾何形狀……總而言之,全新的視角意味著潛在的天才。

乍看去,這會帶來諸多不便——這是當然的,你將需要更多時間來認出一棵樹。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擺脫了多年經驗形成的濾網,就能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了。天才點子不就是這樣從腦袋裡面冒出來的嗎?大多數發現不就是因為無視了既定的成見?

在某些研究者看來,無論是先天的學者還是後天的天才,他們的異稟或許就是因為右腦的能力得到了釋放,而起因可能是左腦無法正常發育或遭受損傷。於是為彌補缺陷,右腦變得十分發達。

眾所周知,我們腦殼下的神經元每天都在更新突觸,即使成年人也是如此。如有需要,神經元會建立起全新的神經網。新的神經網也就意味著新的技能,新的收穫……這是研究界廣為流傳的假設,解釋了為何有人因為事故而獲得了出眾的能力。

還有另一種顛覆性的理論:新的能力並非得益於新的連接,它們早就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之中!只是就像高速公路某些沒有開放的匝道,這些連接還未得到使用。

「我相信,非凡的天賦已根植在我們腦中,卻還在每個人的體內沉眠,它們沒有顯現出來用以彌補某些不足。只是,左腦使這些天賦無法表達,它扼殺了它們。」達羅德·特雷費特表達了他的觀點。

他認為,在奧蘭多·瑟雷爾及相似案例者的身上,一場事故解除了左腦的控制,從而打開禁制,創新性的連接得以發揮作用……

人人天才?

上述理論若千真萬確,那前景將是一片光明,這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只要找到某種比敲擊頭部溫和點的方法,減少左腦的控制!

研究者自然迅速衝上這條誘人的道路。艾倫·斯奈德是悉尼大學精神中心(Centre for the Mind)的負責人。過去10年間,他對數十名志願者進行了一項獨特的實驗。他讓志願者戴上內部裝有電極的奇特帽子,之後向左太陽穴釋放微弱的電流(交流電或直流電),刺激顳葉,這是大多數學者綜合徵患者出現病變的大腦部位。

受艾倫·斯奈德的實驗啟發,Foc.us 公司於 2013 年 5 月推出了一款電擊頭盔,賣點是能提升智力。單價 200 歐元,這款產品在數週內就售出了3000 套……

刺激持續一段時間後,會大大降低左腦神經元的活性,複製出病變或者大腦機能障礙的效果。戴上帽子的實驗者需要完成繪畫、清點物品、解決各類問題的測試。

一些實驗結果出人意料。拿九點一筆的例子來說,這是一道有50多年曆史的經典難題。題目內容:用4條直線連接起9個點,不準回筆,也不能斷筆。

答案見文末

答案見文末

在電流刺激之前,沒有一個志願者能完成該題。但經過10分鐘的左腦刺激之後,40%的人解開了謎題!艾倫·斯奈德解釋說:「通常,我們將9個點看成是一個封閉的正方形。不過,在抑制住這樣的認知圖式後,我們擁有了全新的可能性。」

上述案例中,想要成功地用4條直線連接起9個點,只要超越視覺強加給我們的心理界限,突破9個點組成正方形的死板印象,把線延伸到正方形之外的虛擬點上即可。

美好得不真實?

另一項「清點物品」的測試更令人驚歎。12名志願者必須在1.5秒的時間內估算出螢幕上出現的物品數量(一般在50件至150件之間)。

經過電流刺激之後,有10人的估算能力明顯得到長足進步。但該能力在1個小時之後又喪失了。「電流刺激會阻止我們將物品按意義模式歸類的衝動,比如我們會把恆星連成星座。沒有了歸類的干擾,那麼估算數量就變得更容易了。」艾倫·斯奈德是這樣理解的。「藝術類」實驗更難評估,儘管其中一些參與者的畫作被認為「更具寫實風格」。

不過,問題來了:除了斯奈德的精神中心,有人也做過類似的實驗,但結果十分有限,可以說是一無所獲。

還有更不幸的訊息:澳大利亞福林德斯大學的一個團隊試圖複製斯奈德的實驗,卻沒有在繪畫或者數學方面發現明顯的效果。

研究報告的共同署名作者羅賓·揚(Robyn Young)遺憾地表示:「電流刺激或許對部分人有用,但除了特例之外,我們沒有發現這項技術能普遍提高智力。」必須承認,艾倫·斯奈德的研究存在某些先天不足:實驗人數太少;接受電流刺激的人能夠感覺到電擊,從而產生「安慰劑效應」。總而言之,一切似乎過於美好,反而不夠真實……

然而,這無法阻止艾倫·斯奈德的實驗在科學界之外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在家裡自行製做了「大腦助推器」,這玩意兒通常放在左腦上,用來抑制這部分大腦的活動。

千萬不要弄巧成拙

我們在網路視訊上能看到有些人被電線團團繞住,或者在自己的腦門上貼了用作電極的海綿,然後聲稱自己演奏得更棒了,外語學得更快了,遊戲打得更好了。其中或許有不少表演成分,現在很難分辨真假,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些「三腳貓玩家」令眾多醫生頭疼不已。

因為技術必然蘊含風險。如果電極調節不當,極有可能造成燒傷、頭痛,甚至更壞的結果。已有一例失去意識的報道,還有幾例癲癇發作!

近期一項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計算能力在電流刺激期間的確能得到顯著提高。可一旦電極拔下,我們又變回先前的水平了。但沒有接受電流刺激就有更強能力的人則兩樣,這是因為他們取得的成績是靠自己刻苦訓練得來的!

換句話說,別做白日夢了,天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費爾南德·戈貝特(Fernand Gobet)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從事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他有一個設想:我們可以利用電流刺激按需製造靈感突發的契機。「一旦掌握了技巧,研究人員或者藝術家就可以使用電流來刺激大腦,從而獲得一剎那的創意……」但還是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享用這份天賜的恩物,也就是說,本身就得聰明絕頂!

撰文 Lise Barnéoud

撰文 Lise Barnéou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