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yanger
一直以來,關於男主外,女主內衍生出的一系列與生育有關的話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特別是隨著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和社會對男女平等的關注,鼓勵父親主動參與到生產和育兒,承擔家庭中重要角色的政策和措施也逐年發佈——
例如出現在這裡的陪產假。

圖片來源:微博
產假是給母親放的,顧名思義,陪產假自然是給孩子的父親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分擔女性的生育責任,提高父親的育兒參與度和責任感,對促進社會公平和家庭和諧都有積極的意義。
然而,最近一項發表在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IF:50.779)的文章卻發現兩週的帶薪陪產假對父親有好處,對母親卻有壞處。
這不僅讓筆者想到了之前逛微博無意間看到的一場脫口秀語錄(如下圖)……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父親兩週帶薪陪產假反而會增加母親患抑鬱症的風險
2023 年 1 月 1 日,柳葉刀-公共衛生刊登了一項具有全國代表性的研究,探討了在孩子出生兩個月後父親休兩週帶薪陪產假對母親和父親患產後抑鬱症風險的影響。

圖片來源:自己截的
結果表明,有意願或已經休過兩週帶薪陪產假與父親的產後抑鬱風險降低有關,而父親的兩週陪產假卻可能會使母親產後兩個月患抑鬱症風險升高。
這個研究發現其實是有點讓人意外的,因為這和陪產假的初衷有些相悖。
講道理,當父親開始平等分擔照顧子女的責任和義務時,母親的身心得到解放,應該會更愉悅才對,怎麼抑鬱風險反而增加了呢?
追根溯源,我們還是要從還原文獻開始。

圖片來源:微博
研究設計
這項研究使用了 ELFE 隊列的隨訪資料,這是法國一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兒童隊列,收集了兒童從出生到成年的資料,旨在探討可能影響兒童發展的家庭、經濟和社會文化因素。
參與研究的母親於 2011 年在法國大陸 320 家婦產醫院內分娩,而後篩選出代表性樣本。
納入標準:(1)妊娠至少 33 周後出生的單胎或雙胎活產;(2)母親年齡至少為 18 歲;(3)3 年內沒有離開法國本土的計劃;(4)知情同意書由父母或僅由母親簽署,並告知父親他有權拒絕同意參與。
排除標準:父母休育兒假較長的兒童,如雙胞胎父親、13 名非同居父親,或沒有資格享受陪產假的父親,以及在 2 個月時沒有提供產後抑鬱狀況資訊的父母。
孩子出生後不久,母親便接受了面對面採訪。
接下來,在孩子出生 2 個月後,父母雙方都接受了電話採訪,並報告父親是否有權休陪產假。
如果有,那麼他是否已經休過或打算休陪產假,根據回答結果分為三組:「是的,已休」,「是的,打算休」和「沒有」。
主要結局事件為父母的抑鬱情況,本研究使用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來評估孩子出生後 2 個月時父母的產後抑鬱情況。
在 Logistic 迴歸模型中,使用調查加權的資料,並使用逆概率加權(IPW)調整混雜因素,得出比值比(odds ratios,ORs)。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研究結果和發現
本研究共納入 10975 名父親和 13075 名母親,在統計分析中報告了陪產假和 2 個月後產後抑鬱的資訊。
在 ELFE 隊列兒童出生時,父親的中位年齡為 32.6 歲, 母親的中位年齡為 30.5 歲。
在兩個月時,根據陪產假情況,使用陪產假的父親抑鬱症患病率為 4.5%,打算使用陪產假的父親抑鬱症患病率為 4.8%,不休陪產假的父親抑鬱症患病率為 5.7%。
IPW 調整後,與未休陪產假的父親相比,休陪產假的父親 (OR 0.74 [95% CI 0.70 -0.78]) 和打算休陪產假的父親 (0.76[0.70 -0.82]) 患產後抑鬱症的幾率顯著降低。
對於母親來說,在配偶使用陪產假的母親中,產後抑鬱症的患病率為 16.1%,在配偶打算使用陪產假的母親中,患病率為 15.1%,在配偶不使用陪產假的母親中,患病率為 15.3%。
然而,IPW 調整後,與配偶不休陪產假的母親相比,配偶休陪產假的母親在 2 個月時患產後抑鬱症的幾率更高 (OR 1.13 [95 CI% 1.01-1.20]。
對於配偶打算休陪產假的母親來說,結果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02 [95% CI 0.96-1.08];p = 0.52)。

圖片來源:文獻截圖
總而言之,在控制了與陪產假相關的一系列混雜因素後,已經休過和打算休兩週帶薪陪產假與父親報告產後抑鬱的可能性降低有關,而提供兩週的陪產假可能會使母親患產後抑鬱症的風險更大。
當然,這一發現可能有多種解釋,例如陪產假時間長度不足以保護母親免受產後抑鬱症發作的影響,或者陪產假時間對母親來說不是最佳的等等。
陪產假初衷——權力共享,責任共擔
在引起就業性別歧視的影響因素中,女性生育導致的用工成本問題是重要原因。
女性一旦懷孕,就要面臨著長時間休假,懷孕、生產和坐月子所耗費的時間成本都不可避免,這樣一來,女性就很容易遭到職場歧視。
而配偶的帶薪陪產假,不僅可以讓父親參與到育兒過程中來,承擔一部分生育責任,還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就業的性別平等。
其實一直以來,女性在追求自己事業的過程中,似乎更容易受到婚姻、家庭的影響和桎梏。
不論是選擇考研,讀博還是就業,總會有人問,「你結婚了嗎?」「你生娃了嗎」「你打算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娃?」
彷彿這也能成為評判一位女性能否往上走的一個要求和標準了。
以至於,有些女性在事業上升期時不敢面對婚姻和生育問題,因為這意味著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所以,當配偶開始休陪產假後,不僅能夠讓母親感覺到在生育這件事上得到平等和尊重的對待,也變相促進了就業的性別平等。
然而,陪產假具體怎麼休,休多長時間才是合理的,現在還頗具爭議。
不過筆者相信,父親的陪伴對於母親和孩子身心健康都是很重要的,權力同享,責任共擔,才能讓一個家庭更穩固,更長久。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