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下降?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

閱讀本期推文之前,讓我們點選螢幕,先來做個小測試!給你10秒鐘,請仔細觀察,只有一次機會哦!

答對的人可以後臺留言,讓我們看看誰是「記憶之神」!

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有些事情明明剛做過了,轉眼就忘了。

颱風來襲,「哎,我出門關窗了嗎?」……

事情做到一半,卻突然卡住了。

學做新菜,「哎,下一步放什麼來著?」……

有些事情明明沒做,但總覺得自己已經做過了。

突然停電,「哎,我沒交電費嗎?」……

我們每天都會因為大大小小記憶錯亂的瞬間而蒙圈。其實,記憶流失是大腦的常態。科學研究表明,在毫無複述的情況下,大腦瞬時記憶的東西,一般在18秒後正確率就會下降到10%(Peterson,1959)。而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1小時後人們通常會忘記56%之前已經記住的事情(H.Ebbinghaus,1885)。

那麼,大腦究竟是如何記憶的?我們能否通過腦科學延緩快樂的記憶,消除痛苦的記憶?我們能否自己決定記憶的長度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王院士一起,揭開大腦「記憶」的真相。

Part.1

神經突觸手拉手,記憶才能更持久

在人類的大腦中,儲存記憶的關鍵結構被稱為「海馬體」。它的發現來源於一位被稱為H.M.的病者的報告。由於長期的癲癇症狀,醫生決定為他進行手術,切除了顳葉皮層下一部分的邊緣系統組織,其中包括了兩側的海馬區。手術過後,H.M.的癲癇症被有效控制,但自此以後H.M.失去了形成長時記憶儲存的能力以及記憶的能力。

以及記憶的能力

H.M病人 (Henry G Molaison)

這一意外發現為研究記憶工作機制提供了指導方向,隨後,科學家們進一步通過動物實驗證實了海馬體與記憶之間的關係——海馬體的損傷會限制新的空間記憶形成。

海馬體具有一目瞭然的明確構造,神經細胞的細胞體與其神經網區域在其中呈層狀排列,其切片被作為研究記憶原理的主要離體模型。現在已知的關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突觸傳遞的見解多受益於海馬體的研究。

人類大腦中的海馬體

人類大腦中的海馬體

通過對海馬體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神經突觸資訊傳遞效率是可變化及維持的,這說明神經突觸傳遞效率具有可塑性,而這種效率的可塑性,即為學習記憶的基礎。

神經突觸傳遞的工作原理就相當於兩位小朋友在說悄悄話,聲音就是他們之間的神經遞質(受體)。如果想要他們傳遞得更好,那麼就需要讓說話的人(前一級神經元)「說大聲點」,讓聽話的人(後一級神經元)「聽仔細點」。如此一來,神經突觸傳遞便可以通過不斷地交流進行調製。

而神經元突觸後膜受體的多少,是影響神經元資訊傳遞效率的關鍵。相當於高速公路,假設有3車道,上下班期間、高峰期就受到限制;假設有5車道,這就比3車道快得多,所以調製突觸後膜受體就能調製突觸之間的連接,這個發現說明突觸後膜的數目可以決定突觸傳遞強度。

所以,提高記憶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我們大腦裡掌管「記憶開關」的神經元突觸齊心協力,在神經網中搭橋引路,創造新的神經迴路。就像在木樁上練功的小和尚,木樁越多,站的越穩,活動越靈活一樣,我們大腦神經元突觸間的連結越多,記憶力效率越高,記憶時長也會也越持久。

當然,年齡、心理壓力、抑鬱、飲食、睡眠等都會或多或少影響我們的記憶神經元的工作效率。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記憶力呢?王院士為大家提供了以下幾個方法。

Part.2

如何讓記憶更加「強韌」 ?

方法一:盤它!施加外部刺激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換個新環境,或是不斷給大腦以新鮮感。

把學習的區域從教室搬到大自然;多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來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讓大腦大量分泌多巴胺…都是讓神經突觸傳遞效率變強,提高記憶力的方式。類似於給連通道串聯電路板加大電流,電流越強,燈泡越亮。

當然,學習一門新知識,或是新語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方法二:重複!修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學生時代,我們都能將《陋室銘》背得爛熟,這還得感謝每天都要抽查背書的語文老師。但現在呢?隨機提問,誰來說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下句是什麼?不知道了吧。

科學研究證實重複的記憶會促使突觸後膜受體數目增多,進而使突觸數目增多,增減神經間的資訊傳遞。反之突觸後膜表面受體內吞,進而導致突觸數目減少,記憶消退。因此,不斷重複,才是提高記憶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但勤學苦練的間隙,也要學會放鬆偷懶,當好「時間管理大師」。學會合理分配與新資訊「相處」的時間,時不時給大腦來點新鮮感,才能在記憶中「遊刃有餘」。

方法三:聯想!為記憶插上想象的翅膀

這也就是傳說中的打造「記憶宮殿」的方式。通過我們的空間構造能力,利用聯想和想象,將你想要記憶的事物有邏輯地「放置」在你的「大腦宮殿」中,用具像化的方式記憶看似毫無牽連的東西。

舉個的例子,假設下面是我們要來記憶的數字:

14 15 92 65 35 89 79 32 38 46

具體怎麼做呢?

想象你走進家門,有一把鑰匙

想象你走進家門,有一把鑰匙(14)插在門上。推開門,一隻鸚鵡(15)在屋裡亂飛,碰落了吊燈上的小球兒(92)。小球兒滾到地上,撞倒了地上的尿壺(65)。你想去臥室找工具抓住這隻鸚鵡,卻意外發現臥室門上長出珊瑚(35),你好奇地推開門,床上放著一個排球(89),屋頂飄著一個氣球(79),氣球上面寫著數字(32)。一個陌生的婦女(38)失神坐在床邊,床邊撒滿了飼料(46)

好的,我們閉上眼重新回憶一下全部的畫面。接下來請你自己複述一遍。

恭喜你,你成功記住了圓周率的後20位!

當然,此方法需要反覆練習,願大家都能變身福爾摩斯里擁有超強記憶的卷福。

方法四:治療,用藥物干預

腦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從實驗室到臨床的轉化,開發臨床藥物,以改善阿茲海默症、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疾病。

王玉田院士通過AD小鼠對照實驗(給實驗組小鼠注射藥物抑制受體減少,對照組注射安慰劑,在訓練後24小時檢測小鼠的記憶),他發現,一個多肽可以通過阻止記憶消退中大腦突觸後膜受體數目減少,以此來延緩記憶的衰退。

多肽不僅可以延緩正常的記憶衰退,而且可以延緩由病變造成的記憶記憶衰退(如阿茲海默症),這一發現提示,人類或許可以通過注射藥物延緩記憶衰退。

Part.3

「腦海裡的橡皮擦」,我們離編輯記憶還有多遠?

記憶可以被延長?這一發現給腦科學領域的學者帶來更多的思考和挑戰。是否將來的每一天,人能真的能擁有,刪除、編輯、重置、甚至復刻記憶的能力呢?

通過眾多科學家的努力,我們已經實現了在實驗室內延緩,或者是消退記憶。但其都有一定的有侷限,譬如延緩記憶,好的記憶延緩的同時,不好的記憶也同步被延長了。顯然,這種結果並不是我們期望的。在「解碼並編輯記憶」這一領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類的大腦是極其複雜的,腦科學家還在不斷深入探究記憶形成的機制,並希望由此開發出更加精準,有效的記憶干預手段。

關於大腦,關於記憶,還有很多有趣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關於腦科學的種種,也並非一篇文章能講清楚。也許在未來,阿茲海默症真的能夠通過藥物治癒,很多科幻小說和電影裡設想的記憶編輯片段也都將可能實現。

劃重點~

劃重點~
王玉田

王玉田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深理工生命健康學院院長、講席教授,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以下簡稱「腦所」)首席科學家,曾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系和腦健康研究中心終身講席教授。

曾獲加拿大聯邦及省政府等多項表彰,並於2002年和2006年兩次獲評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HHMI) 國際研究學者,2006年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主要研究神經遞質受體在神經細胞內轉運及膜表面動態表達和調節的分子機制,及其在神經系統疾病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同時專注於神經系統重大疾病的機理研究和創新藥物的開發,尤其在學習和記憶障礙以及腦中風、癲癇、藥物成癮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特異性藥物開發中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成果。

其團隊在醫學—神經科學領域發表了160餘篇文章,其中許多文章發表在Science、Nature、Cell等國際著名期刊上,Google Scholar總引用數達37000多次,H指數75,被公認為腦神經研究的世界頂尖科研團隊之一。

來源:中科院深圳先進院

作者:孟倩羽 蘇芊

相關文章

高啟強給老爹的陳皮得多貴?

高啟強給老爹的陳皮得多貴?

最近《狂飆》熱播,除了幾位老戲骨中戲骨受到了讚譽之外,拍攝地江門也受到了關注。這座廣東小城的風景、生活、飲食都通過鏡頭展示給了觀眾,出門就看...